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夏日话扇     
夏天到了,摇扇纳凉为人之所需。尽管空调早已走进了千家万户,但名目繁多的扇子,怎会在历史的记忆里挥之即去。扇子最早称“翣”,又称“摇风”、“凉友”。晋人崔豹《古今注》载:“舜作五扇”,明代也有“舜始造扇”的记载。扇子,始于尧舜时代,在我国源远流长。起始的古代扇子,亦称“羽扇”,以禽羽制成。汉代开始使用轻巧简便的竹扇。汉魏以来的辞赋中,多提及扇。曹植《扇赋序》,道及曹操得皇帝赏赐的上方竹扇。  相似文献   

2.
<正>大卫氏马先蒿陕西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物种丰富,是观赏植物的核心区。图为生长在冷杉林中的大卫氏马先蒿。摄影/梁启慧扇脉杓兰扇脉杓兰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外形的重要特征是长有扇形的大叶子。它以根状茎和带根全草入药,药名"扇子七",也是以外形特征命名。扇子七具有活血调经,祛风镇痛,截疟等功效。摄影/刘华杰  相似文献   

3.
植物界独特的树种银杏,它的叶片象扇子。成年树具有数千把扇子,所以人称“千扇树”。实际上它是一种与恐龙为伴的古老树种,生活在19亿年前的温带范围中,冰川时期的到来使它从地球上消失,只在中国的这一角幸存下的。在中国,银杏树受到和尚的栽培和崇敬,而获营救成为唯一的幸存地。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蒲苇”是指“蒲”和“苇”两大类条形长叶的草本植物。按照现代植物分类学,“蒲”很可能是指香蒲科香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的植物,其种类较多,但多指香蒲Typha orientalis、菖蒲Acorus calamus、石菖蒲Acorus tatarinowii等;“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指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从古至今,无论从食用到药用价值,从工业到生态价值,“蒲”和“苇”都产生了许多衍生效益,从典籍记载、诗词书画、神话传说、传统民俗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蒲”和“苇”在我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并介绍了两者在营建现代园林水体和湿地景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蒲葵(Livistona chinensis R. Br.)为多年生草本状常绿乔木,高可达20米,寿命100年以上。多分布在广东省南部,尤以新会县种植为多,被誉为新会特产。蒲葵性喜阳光而耐荫闭,喜温暖多湿而忌严寒干旱,是一种须根系树种,在粘性或砂质壤土上生长良好。一般种后4-5年开始收获,平均每株年产葵叶10-12柄。蒲葵不但是一种庭园观赏植物和良好的四旁绿化树种,也是一种经济林树种。新会县除蒲葵树干未作加工利用外,葵叶已作加工簑衣、船篷、盖房顶的遮盖物和制成精美的蒲葵扇以及高级工艺品。如葵席、花篮、画扇、织  相似文献   

6.
在乡村住惯的人,一进城市就觉得车水马龙,熙熙攘攘,噪声四起,目不暇顾。高大的楼房和钢筋混凝土建筑,夹持着狭窄的柏油路,机器的轰鸣声从四面八方向耳朵里灌,就是汽车和拖拉机从身边驶过的嗡嗡声,也比旷野响得多。到了夏季,这里的空气是闷热的,尽管也有凉棚和扇子,但那挥扇而来的风,也是缺少凉意的。真是令人又烦又闷。于是科学家说:“城市被污染了!”  相似文献   

7.
出口工艺木扇扇页的漂白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军  吴智慧 《林产工业》2002,29(2):43-44
扇子是我国传统的工艺品,品种繁多,其中工艺木扇以其自然、环保、庄重、大方、手感好、技术含量高而著称,经久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工艺木扇一直是我国传统、经典的拳头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占举足轻重的地位,但对其要求也比较高。通常要求有较好的木材材性、纹理和色泽,出口工艺木扇要求木材无色差,仅这一项就使木材的利用率降到18%,造成大量的木材浪费,而且多数是已经被制成扇芯或扇边之后才发现其不合格的,此时留之无用,弃之可惜。如果生产低档次的工艺木扇,卖不出利润,对企业来说是不经济的;如用作生产刨花板的原料,…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烘焙预处理对油茶果蒲热解过程的影响,揭示烘焙温度对油茶果蒲理化性质、热解特性的影响机制,通过选取210℃、240℃、270℃三种不同烘焙温度进行油茶果蒲烘焙实验,并对烘焙前后样品进行理化性质分析和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烘焙预处理能提高油茶果蒲热值和能量密度;烘焙温度的提高使得最大失重速率对应的温度提高,残炭率提高,同时改变热解过程的主要反应机理;随着烘焙温度的提高,热解过程的表观活化能由195.17 kJ·mol-1逐步提高到232.33 kJ·mol-1;烘焙预处理对油茶果蒲热解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开展了蒲螨对黑胸散白蚁的室内侵染及野外防治试验,观察了蒲螨的寄生能力以及湿度等环境因子对蒲螨活动、寄生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湿度条件下蒲螨对寄主的搜寻能力存在差异,湿度对蒲螨活动及寄生能力影响较大,水膜的形成是限制蒲螨活动的重要因子;室内条件下平均1只蒲螨即可使3~5只白蚁进入持续麻痹状态,进而丧失继续危害的能力,至少1只白蚁被寄生致死,可见蒲螨对黑胸散白蚁具有较强的寄生能力。在室内外防治试验中黑胸散白蚁可被蒲螨寄生,并在蚁巢内发现有存活的蒲螨以及在白蚁个体上产生的膨腹体螨,因此,在适宜的条件下蒲螨对黑胸散白蚁种群的控制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明朝对联大师解缙作过一副很科学且含有植物知识的对联:“蒲叶桃叶葡萄叶,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 上联的蒲、桃两种植物名,恰好与第三种植物“葡萄”同音。而蒲属草  相似文献   

11.
整形竹的研究(1)--制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君畏 《林产工业》2004,31(2):23-25
介绍了用自行设计和制造的高温成型设备,制作横截面为矩形的整形竹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整形竹的制作特点是不用劈裂竹子,竹壁保持完整;竹内填充采用如稻草类的低质材料;整形采用“冷进热出”工艺;原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很高。这种保持了天然竹特点的复合材料,可直接用于木结构建筑,室内装修和家具制作,是一种新的竹材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12.
木本粮食     
“加豆之实,苟菹鱼醢”。“其蔌伊何,惟苟及蒲。这两句是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歌,意思讲:我们有什么东西可食啊?有竹荀鱼类及野菜。我们的祖先,最初的食物也是比较复杂的,他们“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赢蚌之肉。”可以说是草本、木本、动物性食物兼备。  相似文献   

13.
板栗空蒲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板栗空蒲是指刺苞内无果实,即群众所说的“庇子”。据调查,我省板栗的空蒲现象较普遍,有的栗林空蒲率高达40%左右,是我省板栗产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 板栗空蒲的主要原因有: 1.品种单纯。板栗为雌雄同株异花授粉的果树,因雄花开放先于雌花,往往由于品种单一,造成授粉不足而降低着果率。如长  相似文献   

14.
<正> “中国热作学会植保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和“第一届热作植保学术讨论会”,于1987年5月29日至31日在广东国营西庆农场召开。到会有农牧渔业部农垦局,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四省热区农垦、华侨系统和社队企业从事热作植保工作的代表,以及检疫单位和广州民航局等共62名代表。  相似文献   

15.
盛夏说芭蕉     
赤日炎炎,那苍翠宽大的蕉叶为小窗送来一片清荫;绿风蕉雨,更增添庭院的憩静。“蕉不落叶,一叶舒则一叶蕉”,故名芭蕉,它还有“绿天”、“扇仙”、“甘露”等雅号。芭蕉似树非木,系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我国台湾和日本琉球群岛。园林种植多为观赏,汉以后,庭院种蕉逐  相似文献   

16.
黄水“扇子坪”树大、林密、草茂、景幽、植被好,空气新鲜,是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黄水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景区,是大风堡市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也是石柱县林业局天然林资源保护生态区;位于318国道线上的黄水镇境内、长江支流油草河上游,林木葱绿,浓荫匝地,山泉淙淙,野花溢  相似文献   

17.
<正> 满月扇舟蛾[Clostera reatitura(walker)]主要为害热带珍贵树种母生(Homalium haina-nenses Gagnep)。1980年1月至1981年我们在海南岛尖峰岭热林所养虫室内,连续观察到满月扇舟蛾自然发病和感病死亡的幼虫。满月扇舟蛾感病初期食欲减退、行动迟缓、对刺激反应不敏感,后期虫体膨胀,皮肤变得比原来光亮,体背由紫色变成微红色或浅紫色  相似文献   

18.
蒲葵(LivistonachinensisR.Br)系棕榈科蒲葵属乔木,树干挺直而不分枝。原产我国华南及澳大利亚等高温多雨地区。蒲葵是一种工艺经济树种,葵叶是制作各种精美画扇、织扇的材料,同时蒲葵也是非常优美、具有热带风光的观赏树种,在华南地区广泛栽培。上世纪60年代,湖北省恩施州林科  相似文献   

19.
<正>今天笔者带给大家的是一种花草植株艺术品的制作技法,压花法。运用压花法制成的作品种类有很多,比如扇子、项链、袖口等等。压花艺术是将大自然的神奇与现代的美学和艺术学相结合,它不仅装点着我们的生活,同是也抚慰着我们的心灵,这次笔者将向大家介绍两种压花技法。嘉宾:陈明莉,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副教授。中国园艺学会压花分会副理事长。曾带领团队在国内外压花大赛中获国际金奖2项,各种大奖20余项。  相似文献   

20.
木通为马兜铃科大型藤木植物,其茎为中药,质佳,对治疗膀胱炎,排尿赤涩、淋痛、口舌生疮、乳汁不足、水肿、热痹、目赤病症具有显著疗效,因产于东北东部山区,故有“关木通”之称。我们通过实地调查,并结合利用情况,加以粗浅的整理分析,综述如下。一、分布与蕴藏量木通,在敦化县是主要分布于大蒲柴河,马号以及贤儒乡的部分林区。一般都生长在海拔600—900米的针阔混交林或阔叶混交林间,与高大乔木拌生,三个乡有林地面积20万余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