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为有效防治枸杞蚜虫(Aphis sp.)危害,减少杀虫剂对环境的污染,生产有机果品,实现科学防治和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使用生物源农药,1%苦参碱、0.3%印楝素、0.5%藜芦碱和1%的印楝素苦参碱进行田间防效试验,并以清水为对照。试验表明:1%的印楝素苦参碱复剂防治效果和防效持续时间最长,其次是1%苦参碱、0.3%印楝素、0.5%藜芦碱,因此,在有机枸杞生产中应首选1%的印楝素苦参碱复剂。  相似文献   

2.
5种药剂对枸杞蚜虫的室内毒力试验结果表明,48h后毒死蜱毒力相对较高,LC50值为0.42mg/L,其次是吡虫啉、啶虫脒,毒力最差的是印楝素、苦参碱;24h后的毒力结果与48h后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3.
褐边绿刺蛾幼虫生物农药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3种农药对褐边绿刺蛾幼虫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苦参碱对褐边绿刺蛾幼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较低,仅为0.398mg/l;生物农药苦参碱、森乐及印楝素均可用于防治园林植物上的褐边绿刺蛾幼虫,0.5%苦参碱水剂600倍溶液,森乐可湿性粉剂2000倍溶液,印楝素乳油2000倍溶液均能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综合分析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试验,以印楝素乳油防治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通过0.9%阿维菌素乳油、40%毒死蜱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0.3%印楝素乳油4种药剂单剂及3种复配剂对枸杞蓟马的毒力测定。结果表明:4种药剂均有较高毒力,3种复配剂较单剂毒力大幅提高,增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5.
山地橄榄星室木虱防治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亨平 《福建林业科技》2005,32(3):130-133,153
应用不同药剂、浓度对橄榄星室木虱(Pseudophacopteron canariumYang et Li)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和林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2.5%功夫菊酯乳油对橄榄星室木虱的毒力最高,其相对毒力是苦.烟乳油的1.7倍;复合药剂的防效明显高于单一药剂,最佳组合以功夫乳油5 500倍液+木虱净乳油6 000倍液+苦.烟乳油5 000倍液林间喷雾效果最佳,药后3 d、7 d、14 d、21 d的防效分别为73.63%、90.54%、93.51%、95.43%;连续施用复合药剂7 d的防效达100%,不仅防治效果好,而且持效长,可有效地控制星室木虱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植物源农药及浓度对松丽毒蛾的林间防治效果,于2019年在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的马尾松林分设立试验区,选用0. 6%印楝素乳油等5种植物源农药开展林间喷雾防治松丽毒蛾幼虫试验。结果表明:药后4 d,5种药剂对松丽毒蛾幼虫表现出较好的杀虫效果,0. 6%印楝素乳油、4%鱼藤酮乳油、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 3%苦参碱可溶液和1. 2%烟碱·苦参碱乳油对幼虫的平均死亡率依次为91. 1%、91. 3%、91. 7%、92. 0%和92. 6%,其最适浓度分别为0. 6%印楝素乳油和4%鱼藤酮乳油1000倍液,1%苦参·藜芦碱可溶液1100倍液,1. 2%烟碱·苦参碱乳油和1. 3%苦参碱可溶液1300倍液,在生产防治上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孙霞 《绿色科技》2023,(17):141-144
为研究生物农药对刺槐美国白蛾的防治效果,试验以喷施清水为对照,选择4种生物农药,分别是0.3%苦参碱水剂、400亿个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8000IU/μL苏云金杆菌悬浮剂和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进行了室外试验和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各药剂处理均对美国白蛾有防治效果,其中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处理的效果最好,在药剂处理10 d后林间防效和室内测试防效分别达到88.75%和100%,其次是400亿个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林间防效和室内测试防效分别达到85.19%和100%,因此,在刺槐美国白蛾防治中,可使用5%除虫·苦参碱可溶液剂和400亿个孢子/克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8.
通过室外对施用8种无公害农药对异色瓢虫成虫及2龄幼虫的毒力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在常规浓度下使用5%吡虫啉、1%苦参碱、1.2%碱烟·苦参碱、对瓢虫幼虫及成虫的毒害性为微害,1.8%阿维菌素、25%灭幼脲Ⅲ号、1%苦皮藤、0.32%印楝素、Bt等异色瓢虫的致死率低,对天敌瓢虫相对安全。在今后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沙棘绕实蝇在我国新疆和内蒙古地区对沙棘果实造成重大危害,如何选取高效、易降解、低残留的农药种类成为当前沙棘绕实蝇成虫防控工作中的迫切课题。[方法]野外采集沙棘绕实蝇蛹,室内待其羽化后,雌、雄分组放置于不同浓度梯度的4种农药条件下进行触杀实验。[结果]通过KT_(50)(median knockdown time)的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同种农药同种浓度时,药物对雄性的触杀效果比雌性强,其中苦参碱在浓度为0.005 mg·m L~(-1)时,雄性KT_(50)值为39.21 h,小于雌性KT_(50)值56.13 h,但个别情况下出现对雌性触杀效果比雄性高的情况,如苦参碱在浓度为0.05 mg·m L~(-1)时,雄性KT_(50)值为15.76 h,大于雌性KT_(50)值12.39 h。通过测定4种农药对沙棘绕实蝇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_(50)(median lethal dose),得出触杀作用时间为12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7.737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2 mg·m L~(-1)、苦参碱0.042 mg·m L~(-1)、阿维菌素0.008 mg·m L~(-1),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高效氯氟氰菊酯阿维菌素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24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6.963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1 mg·m L~(-1)、苦参碱0.008 mg·m L~(-1)、阿维菌素0.001 mg·m L~(-1),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触杀作用时间为48 h时,LC_(50)分别为:印楝素0.891 mg·m L~(-1)、高效氯氟氰菊酯0.001mg·m L~(-1)、苦参碱0.002 mg·m L~(-1)、阿维菌素0.001 mg·m L~(-1),其触杀毒力次序为: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苦参碱印楝素。[结论]阿维菌素和高效氯氟氰菊酯对沙棘绕实成虫的触杀效果较显著,其次为苦参碱,印楝素的触杀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生物农药与化学农药对美国白蛾幼虫室内毒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毒力测定表明,在控制美国白蛾幼虫有效药剂中,印楝素、天然除虫菊素和苦参碱的LD50分别为1.87μ/g、3.75μ/g和4.69μ/g;功夫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氰戊菊酯的LD50分别为6.95μ/g、13.47μ/g和53.94μ/g。快速防治美国白蛾幼虫药剂适宜选择生物农药天然除虫菊和苦参碱,化学农药4.5%高氯EC、80%敌敌畏EC、40%灭多威EC;初期或虫口密度较低时,建议选择生物农药8000IU/g BT WP和仿生农药25%灭幼脲SC和5%氟铃脲EC。  相似文献   

11.
采用6%艾绿士悬浮液、1.8%阿维菌素乳油、3%印楝素乳油、1%甲维盐乳油4种药剂对辣木瑙螟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4种药剂对辣木瑙螟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6%艾绿士悬浮液对辣木瑙螟的防治效果最好,处理后第7 d防效达90.66%,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调查枸杞蚜虫和枸杞木虱发生规律及丁硫克百威和阿维菌素2种药剂及其混剂对这2种害虫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枸杞蚜虫在试验地一年发生多代,6月中下旬和8月中下旬出现2个发生高峰,枸杞木虱在试验地一年发生4~5代,6月上中旬1代若虫达到小高峰,若虫和成虫7月上中旬和8月中下旬出现2个发生高峰;2种药剂对2种枸杞害虫的防治效果均在67%以上;相同稀释浓度下,2种药剂的混剂的防治效果比单剂好,对枸杞木虱和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3%和95%。生产中2种药剂适当混施,可减少施药次数,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近日,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制备印楝素的植物印度楝,是一种防治干热地区荒漠化的优良树种,同时也是制备无公害生物农药利用价值最高的植物。在我国,云南省是最适宜种植印度楝的地区,从1995年开始引种,已造林成活1 666.67 hm2。专家认为,这项成果不仅有力地促进了中国无公害生物农药的研究、开发和生产,而且通过种植印度楝还将有助于生态环境恶劣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民脱贫致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新型无公害生物农药印楝素开发成功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防治实践,最终筛选出了适合防治不同种类园林刺吸式害虫的高效低毒农药种类:防治蜡蝉类刺吸式害虫可考虑用敌杀死和印楝素;防治蚜虫类刺吸式园林害虫可优先考虑用蚧宝、蓟蚜虱净、百虫杀;防治网蝽类园林刺吸式害虫可考虑应用吡虫啉、苦参碱、阿维菌素、敌杀死等4种农药;防治螨类园林植物刺吸式害虫时可考虑应用阿维菌素、苦参碱及克螨净这3种高效低毒化学农药及生物农药。防治时具体施用浓度需根据害虫的种类、寄主种类、使用时间及环境条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5.
在对31个样区、5-7年生印楝人工林全林普选基础上,提出了印楝药用原料林优树选择方法,优树选择的标准:(1)种子印楝素A和印楝素B的总含量0.8%;(2)株产果实数与林分优势木平均株产果实数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株产果实数的106%;(3)地径与林分优势木平均地径相当或超过林分平均木地径的16%;(4)无病虫害、旱害和冻害症状。  相似文献   

16.
松沫蝉是危害多种松树的一种刺吸式害虫,为掌握松沫蝉若虫和成虫的药剂防治技术,通过在林间喷洒和打孔注射不同浓度的药剂防治松沫蝉若虫,飞机喷洒药剂防治松沫蝉成虫。结果显示:林间喷洒5 d后,溴氰菊酯3种浓度防效都在89%以上,溴氰菊酯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93.6%;吡虫啉3个浓度药剂的防效都在70%~80%,吡虫啉500倍液的防效最高,为78.5%。打孔注药5 d后,氧乐果10倍液、20倍液的防效分别为90.4%和86.9%。飞机喷洒溴氰菊酯24 h内松沫蝉死亡率较高,喷药3 d后,每株死亡数量达到1 234~3 542头,飞防杀虫率90%以上,使松沫蝉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7.
从九里香中提取黄酮,制备成5%可溶性粉剂,以菜蚜为供试害虫,进行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九里香黄酮可溶性粉剂稀释400倍的防效为84.83%,与对照药剂印楝素的效果相当。由于九里香资源丰富,该黄酮将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相似文献   

18.
印楝(Azadirachta indica A.Juss),为楝科印楝属常绿植物,原产印度、缅甸等国家,耐旱性极强,是干热地区造林的良好树种.种仁含印楝素等多种活性成分,可用于制备生物农药.印楝生物农药对温血动物无毒,使用安全,防治对象不易产生抗性,它是已知生产无公害农药的最佳植物种类.据专家预测:可望在不远的将来代替或部分代替化学农药.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近年来云南省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动态,着重介绍了云南省在印楝种植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印楝素生物农药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方法,并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方法]以印楝药用优树和平均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完全谱系设计建立无性系品比试验,采用重复力估算法在表型水平上对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提出"农药型印楝"的概念和标准,根据该标准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结果]无性系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随优树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都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同一无性系各分株间的印楝素B变异(5.26%37.55%)较印楝素A变异(6.06%15.80%)和印楝素AB变异(2.95%16.14%)大,印楝素B和印楝素AB几乎呈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而印楝素A则既有退化和/或趋中遗传倾向又有超母遗传倾向;无性系间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性状具有异质性(P0.01)。无性系印楝素A重复力(0.78)、印楝素B重复力(0.81)和印楝素AB重复力(0.83)均较高,表明无性系间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是由遗传效应和一般环境效应造成的,受特殊环境效应影响较小。按农药型印楝标准,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三个无性系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是"农药型印楝亲本"。[结论]重复力估算法适用于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优树种子农药品质性状的遗传传递力强,无性系能保持优树农药品质的优良特性;评定LD0505、WW0401、AT0515为农药型印楝品种,LD0505和WW0421还可作为农药型印楝亲本,其余优树无性系不宜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