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化学指纹图谱技术及微量元素含量测定等方法,对不同栽培方式和不同生长阶段的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和微量元素含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仿生态栽培金线莲的指纹图谱在不同生长阶段差异明显,仿生态栽培150 d后的谱图与野生金线莲最接近;仿生态栽培金线莲中B、Mn、Fe、Sr、Zn和Li等微量元素含量随栽培时间延长而升高,除B元素外,其余元素最终含量都接近或超过野生金线莲;聚类分析结果说明,仿生态栽培150 d的金线莲与野生金线莲归为一类,二者明显区别于组培和大棚金线莲。化学指纹图谱方法和微量元素特征可作为鉴定金线莲品质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以榆树1~2a生枝条为研究材料,以榆树总黄酮粗提物得率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榆树总黄酮闪式提取工艺,并比较不同采收季节榆树1~2a生枝条中的总黄酮含量,结果表明:榆树总黄酮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温度40℃、料液比1∶60(g/mL)、乙醇浓度50%、闪提时间1min和闪提次数4次;不同采收季节榆树总黄酮含量存在差异,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春季;在上述最佳提取条件下以夏季1~2a生枝条为材料进行提取,黄酮粗提物得率达8.39%。  相似文献   

3.
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的鞣质、黄酮、生物碱、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长叶榧不同营养器官7种次生代谢产物总量以叶片最高,不同器官的高低顺序依次为叶>幼根>树皮>1年生枝>根>老枝>茎,其中叶的总含量为茎的7.2倍。不同营养器官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也以叶片最高,除鞣质含量叶与幼根差异不显著外,其余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叶与其它器官的差异均极显著,表明叶可能是次生代谢产物的主要产生器官。幼根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也比较高,幼根也可能合成和积累部分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4.
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样地青钱柳叶片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1)青钱柳叶片中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在各个样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天台县华顶山的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最高,其它样地相对较低,其高低顺序为华顶山>钱江源>四明山>庐山>大盘山;(2)相同成分在不同的样地也有差异,青钱柳叶片鞣质含量最高的样地是庐山,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皂甙含量最高的样地是钱江源,绿原酸、总酚以华顶山样地最高;(3)不同样地叶片中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4)系统聚类分析显示,5个样地可聚为二类,华顶山、四明山、庐山聚成一类,钱江源、大盘山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5.
采用国际通用的财务动态分析,对不同采收期台湾金线莲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栽培措施下种植台湾金线莲,其最佳采收期为4个月,纯利润可达648703.78元/hm~2,月均利润达162175.95元,净现值为191567.00元,内部收益率为22%。  相似文献   

6.
收获时间对鹅绒委陵菜块根鞣质含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高锰酸钾氧化法测定了不同季节采收的鹅绒季陵菜块根——蕨麻以及野生蕨麻中的鞣质含量,结果表明,栽培种和野生种鞣质含量几乎没有差别;春蕨麻和秋蕨麻的鞣质含量有较大差异,秋蕨麻的鞣质含量比春蕨麻高37.5%,从而为蕨麻的最佳收获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栽培模式和基质对马兰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马兰进行不同栽培模式和基质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栽培模式和栽培基质对马兰的采收时间、产量、品质、经济效益都会产生显著影响.全年保护地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d;保护地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试验中以鸡粪 废菌棒为基质的产量最高,其年均产量为8.63 kg/m2,分别比单独以鸡粪、废菌棒为基质以及对照平均高出18%、23%、58%,且保护地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  相似文献   

8.
青钱柳叶片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5个样地青钱柳叶片的鞣质、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绿原酸、皂甙、总酚等7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研究表明:①青钱柳叶片中总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在各个样地存在一定的差异,其中天台县华顶山的总次生代谢产物含量最高,其它样地相对较低,其高低顺序为华顶山>钱江源>四明山>庐山>大盘山。②相同成分在不同的样地也有差异,青钱柳叶片鞣质含量最高的样地是庐山,生物碱、总黄酮、游离蒽醌、皂甙含量最高的样地是钱江源,绿原酸、总酚以华顶山样地最高。③不同样地叶片中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的相关性不高。④系统聚类分析显示,5个样地可聚为2类,华顶山、四明山、庐山聚成一类,钱江源、大盘山聚成另一类。  相似文献   

9.
马兰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结果表明,马兰种子采收后在常温下贮藏的时间不宜超过7个月,利用常温贮藏的马兰种子进行播种繁殖的最佳季节是种子采收后的第5~7个月即次年春季,平均出苗株数可达到364株.m-2。设施栽培全年可采收11次,平均每隔33 d采收1次,而露地栽培全年采收9~10次,平均每隔36~40 d采收1次,全年设施栽培比露地栽培多采收1~2次、平均每次采收时间缩短2~7 d。设施栽培年均产量达9.12 kg.m-2,平均比露地栽培的年均产量5.09 kg.m-2高出79%,且设施栽培的马兰茎叶嫩、鲜、绿、涩味轻、可食率高,露地栽培的马兰茎叶较老、较粗、涩味重、可食率低。设施栽培年均净收入15.03元.m-2,是露地栽培年均净收入5.66元.m-2的2.7倍,8个处理中以A1×B2的处理为最好,产量达11.28 kg.m-2,年净收入19.3元.m-2,投入产出比1∶3.3;A1×B1处理次之,产量达9.07 kg.m-2,年净收入15.3元.m-2,投入产出比1∶3.1。  相似文献   

10.
试验采用经炼苗的金线莲组培苗在毛竹林及阔叶树林冠下进行种植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毛竹林及阔叶树林的生境条件均较适宜金线莲的生长,2种林分类型的金线莲成活率较高,平均达90.3%和90.1%,侧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异,平均为3.2、3.0条。金线莲生长量以阔叶树林较高,平均苗高、平均地径、平均鲜重、平均干重分别达9.2cm、0.13cm、1919.93kg/m2、423.67kg/m2,分别比毛竹林高出13.6%、85.7%、29.9%、8.8%。金线莲的干/鲜比以毛竹林较高,达26.3%,比阔叶树林高出4.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高山红景天主要以根和根茎入药,采收加工也就是采收加工根和根茎,把握采收时间,掌握采后加工技术,才能得到理想的高山红景天药材。1 采收年限 高山红景天因其栽培地点的不同,环境条件的不同,管理技术上的差异等原因,同年生的高山红景天生长状态、根茎的大小、质量等都有不同。所以采收的年限也各不相同。采收年限的确定要根据根茎的大小、根和根茎的有效成分含量及经济效益大小等情况来确定。我国高山红景天人工栽培的历史较短,仅从1983年才开始野生变家种。因此,最佳采收年限各地应在大面积栽培实践中来确定。根据近10多年各地栽培实践,用分根茎繁殖生长2年后采收较为合适,用种子繁殖生长4年后采收较为合适。2 采收季节 高山红景天采收季节应由采收  相似文献   

12.
阔瓣含笑叶片总酚超声波提取工艺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阔辩含笑叶片为原料,定性鉴定了其提取物中的酚类物质,并时酚类物质的超声波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对影响总酚提取率的4个因素(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进行了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法确定了提取总酚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提取液具有典型的酚类化合物特性,定性反应现象明显;阔瓣含笑叶片中总酚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提取温度55℃,提取时间30 min.在最佳提取条件下的总酚提取率为10.57%.  相似文献   

13.
以福建金线莲组培生根苗为材料,研究泥炭土、珍珠岩、腐殖土和园土4种栽培基质对其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泥炭土基质最适宜金线莲生长,其30 d移栽成活率为90.33%,60 d平均株高6.34 cm,每株鲜重2.56 g。  相似文献   

14.
采用植物化学成分系统预试法和专项预试法对核桃花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糖、多糖及苷类、蛋白质、氨基酸、酚性成分、生物碱、甾体、黄酮类化合物、强心苷、内酯、香豆素及苷类、挥发油的系统预试实验结果为阳性,皂甙、有机酸、鞣质、蒽醌及苷类系统预试实验结果为阴性;黄酮、生物碱、香豆素专项实验结果为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热处理后,油茶籽内部酚类物质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为探索加工过程中油茶籽理化变化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也为油茶籽油加工工艺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热风、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3种方式对油茶籽加热,测定分析油茶籽油及饼粕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3种方式加热的油茶籽压榨后的油茶籽油中多酚及其抗氧化性变化规律相似,较低温度(热风和红外条件中90和120℃,245、420和560 W微波)加热后,油茶籽油中总酚含量变化不大,经高温(热风和红外中150℃和700 W微波)加热一段时间后,油茶籽油中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开始升高。3种方式加热处理,多酚含量分别达26. 84、94. 34和84. 51μg·g~(-1),比初始提高2. 8、12. 4和11. 0倍; 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清除率也分别达48. 91%、96. 29%和97. 01%,比初始提高6. 11,13. 0和13. 1倍。油茶饼粕中多酚的变化规律与茶油中相似,低温加热(热风和红外90和120℃,245、420和560 W微波)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变化不大,高温加热(热风和红外150℃,700 W微波)一段时间后总酚含量和抗氧化性升高,加热结束时,总酚含量分别初始增加14. 4%、42. 5%和34. 45%,ABTS~(·+)清除率分别比初始增加27. 9%、46. 2%和32. 1%。油茶饼粕中多酚的抗氧化能力在不同的红外加热温度下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但均与其多酚含量的变化趋势相似。加热后油茶饼粕中多酚含量升高可能是因为加热导致细胞壁水解,增加酚类溶出,或者释放结合态酚等,而ABTS~(·+)清除率提高可能也包括加热引发的美拉德产物等其他极性(甲醇/水提取)抗氧化物质的贡献。【结论】对油茶籽高温加热可提高油茶籽油及饼粕中多酚含量及其抗氧化性,3种加热工艺中热效率由高到低分别为微波红外热风,生产实践中可采用红外短时高温加热以提高茶油中的酚含量。  相似文献   

16.
金线莲引种栽培试验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线莲为民间名贵药材,生长条件要求苛刻,通过人工栽培试验说明,金线莲在人工创造的适生环境下,在贵阳地区可以正常生长发育,安全越冬,经8 ̄10个月生长可以收获入药。  相似文献   

17.
分析不同林下种植密度和不同采收期对金线莲种植的影响,确定仿野生栽培适宜密度和最佳采收期。以福建红霞金线莲品种作为观察对象,规划三种种植密度,分别为2.0 cm×2.0 cm、4.0 cm×4.0 cm、6.0 cm×6.0 cm,对比不同林下种植密度植株长势、生长状况、药用成分含量。另取4.0 cm×4.0 cm单一种植密度作为重点抚育管理区域,对比不同采收期金线莲植株长势。结果表明:移栽150天后,林下种植密度(4.0 cm×4.0 cm)根长、根数、茎长、茎粗、叶宽、叶长达到最大值,与2.0 cm×2.0 cm和6.0 cm×6.0 cm种植密度相比(P<0.05);4.0 cm×4.0 cm种植密度植株鲜重、干重高于其他两种种植密度(P<0.05);种植密度越高,植株成活率越高;随着移栽进程的不断增加,植株根、茎、叶生长量持续增加,移栽6个月时根长、根数、茎粗达到最大值。金线莲林下仿野生适宜种植密度为4.0 cm×4.0 cm,移栽后6个月为最佳采收期。  相似文献   

18.
鼠掌老鹳草抗氧化活性成分季节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鼠掌老鹳草全草、根、茎和叶片的生物量以及不同部位中柯里拉京、老鹳草素和总酚含量的季节变化,并通过抗氧化活性指导确定了鼠掌老鹳草的采收部位、采收时间.结果表明:1g鼠掌老鹳草全草中的多酚类成分在营养生长期含量较高(137.567 3±1.890 7)mg/g(以没食子酸(GAE)质量表示,对提取物而言,下同),生殖生长期和枯萎期含量迅速降低((74.751 8±1.010 1)mg/g),而总黄酮含量在夏季较高,在枯萎期叶含量最大.鼠掌老鹳草的最佳采收时间和采收部位分别是7月份和全草,其总体抗氧化活性(FRAP)值为(12.321 5±0.188 2)mmol/g.PCA试验表明总酚含量、柯里拉京、老鹳草素之间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 >0.753),而且它们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也较好(|r| >0.75).  相似文献   

19.
龙葵果总生物碱含量较多,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降压、祛痰止咳、抗肿瘤等等生物活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对龙葵果总生物碱提取进行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分别采用回流提取法、微波提取法、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三种不同的方法从龙葵果中提取总生物碱。(1)在试验中对回流提取法中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料液比三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和分析,确定提取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料液比为1∶80、提取5h;(2)采用微波辅助技术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微波温度30℃、乙醇浓度为60%、微波提取60min,的条件下进行提取,总生物碱提取率最高。(3)对CO2萃取法中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三个因素进行了正交试验和分析,确定CO2萃取的最佳工艺参数为萃取温度50℃、萃取压力30MPa、萃取时间100min;(4)比较几种方法的提取率,可知微波辅助提取最好,有更加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山杏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采用浸提、过柱、梯度洗脱和浓缩,制备山杏叶提取物,分别测定其DPPH自由基清除率、抑制羟自由基能力、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黄酮含量。结果表明:40%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抑制羟自由基能力均最强,分别为88.11%和174.25 U·m L-1,与黄酮和总酚含量呈显著相关和极显著相关性;而纯水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与黄酮和总酚含量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