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县袋栽香菇生产发展很快,并由室内移至室外,进入园田化栽培。1984年全县利用秋收后的稻田和房前屋后等场所代料栽培香菇120万袋,普遍获得丰收。一般每亩田可栽培8000~10000袋,收干菇700~800公斤,平均百公斤木屑或棉籽壳料产干菇5~6公斤,比段木栽培单产高十倍以上,比菌砖栽培增产两成。产品的形、色、味均高于室内砖栽的香菇,接近于段木栽培的香  相似文献   

2.
1984年我们试验成功“地沟栽培平菇”的方法,经过三年的实践,证明该法优于瓶栽、盆栽、筐栽、袋栽、块栽、畦栽及柱式栽培、墙式栽培、床架式栽培、塑料袋立体栽培等方法。现简介如下: 一、菌袋的制备 1.原料及配比:棉籽壳100公斤,水130公斤,10%的多菌灵100克,生石灰2公斤。  相似文献   

3.
闻明全国的银耳之乡——古田,近年来袋栽银耳全面采用棉籽壳原料,单产比用木屑栽培又有提高,一般百公斤棉籽壳可收干耳160~180公斤,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门路。如大桥镇苍岩村专业户姚锦土,仅两间15  相似文献   

4.
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株出菇能力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中,随机取出20株作瓶载,探索其出菇能力。后又将其产量最高的1株进行袋载扩大试验,现将结果简要报告于下:(一)材料与方法:供试凤尾菇原生质体再生菌株共20株,以凤尾菇出发菌株为对照。斜面培养基为PDA。栽培料为棉籽壳100公斤、蔗糖1公斤,石灰1公斤,水120~140公斤,拌匀后定量装瓶或装袋,常规灭菌,无菌操作接种,瓶栽各13瓶,扩大栽培各200袋。  相似文献   

5.
1986年第1期《食用菌》上刊登了“塑料袋立体栽培平菇”一文,阅后感受较深,但其栽培方法与我地的有别。现将我地的袋栽平菇技术介绍如下。(一)备料配方:选无霉变的棉籽壳,曝晒2~3天。按百公斤棉籽壳加2~3公斤石灰粉、140~150  相似文献   

6.
目前,猴头已被人们广泛栽培,其生产方式多采取段木和熟料瓶、袋栽,成本较高。对此,我们于1983年进行了棉籽壳生料瓶栽猴头菌的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初报如下: 一、材料与方法供试菌株于1982年7月引自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经反复栽培试验,性状稳定,经再分离后的栽培试验,仍不衰退,抗病力强,现蕾快,周期短。培养材料是油厂机器脱出的棉籽壳,其  相似文献   

7.
为降低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生产成本和解决油茶籽种壳利用问题,研究油茶籽种壳营养成分及其代替棉籽壳和麸皮栽培猴头菌.结果显示:油茶籽种壳含有8.2%粗蛋白、12.3%粗纤维、4.5%粗脂肪、29.8%木质素以及12.6%灰分.油茶籽种壳部分代替棉籽壳可促进菌丝生长、提高产量且子实体仍保持良好经济性状.适宜配方为堆制13% ~28%油茶籽种壳、30% ~45%棉籽壳、30%玉米芯、10%麸皮、2%碳酸钙,袋(干料440 g)产量286~292 g,高于对照(267 g).油茶籽种壳部分代替麸皮不利于猴头菌菌丝生长并降低其产量,但可降低生产成本.生产上可利用油茶籽种壳部分代替棉籽壳栽培猴头菌.  相似文献   

8.
猴头菌简易袋栽技术采用卧式法袋栽猴头菌,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周期短,产量高等优点。现将其简易袋栽新技术介绍如下。1.栽培季节一般春菇在3月-5月、秋菇9月-11月栽培,人防地道和山(窑)洞,温度稳定,湿度较高,可进行周年栽培不受季节限制。2.配料与...  相似文献   

9.
用不同配比甘蔗叶进行鸡腿菇袋栽试验,结果表明,以75%甘蔗叶加10%棉籽壳、8%麦麸、5%桐麸组成的培养基配方栽培鸡腿菇,生物转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0.
1986~1987年,我区利用收香菇后的闲菇棚,大面积袋栽黑木耳,变一季单一种植为常年生产,不仪提高了菇棚的利用率,而且增加了经济效益.利用菇棚种耳,生物效率达到96.4%,比传统老法栽培产量提高一倍多。现将栽培方法介绍如下:(一)季节安排利用香菇棚袋裁黑木耳,时间一般应提前到3月中旬培育菌种,4月下旬装袋、投料、接菌和室内培育,5月底早熟香菇生产结束即可移至棚内栽培。(二)料袋制作每百公斤培养料配比为:阔叶树木屑55公斤,棉籽壳27.5公斤,麸皮15公斤,白糖0.8公斤,石膏粉1.4公斤,碳酸钙0.3公斤,混合后加水拌匀,随即装袋。袋规格为17×33厘米,每袋干  相似文献   

11.
在取得木屑袋栽香菇技术成功的基础上,我们于1987~1988年进行了以木屑、稻草、棉秆、棉籽壳三种代料袋栽香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一)代料配方:①阔叶木屑50公斤,麸皮10公斤,红糖750克,石膏1.5公斤,米糠2.5公斤,尿素400克(对照);②粉碎稻草40公斤,阔叶木屑10公斤,麸皮12.5公斤,石膏1公斤,红糖750克,过磷酸钙500克,尿素250克,磷酸二氢钾150克,蛋白胨5克;③棉籽壳25公斤,阔叶木屑25公斤,玉米粉500克,麸皮10公斤,石膏1.5公斤,红糖750克,尿素150克;④棉秆30公斤,阔叶木屑20公斤,麸皮10公斤,玉米粉500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人工栽培猴头是以瓶栽为主,成本高,工艺繁杂,产量较低。我校菌种试验站,在利用甘蔗渣瓶栽猴头取得成功的基础上,参照古田银耳袋栽法,于1982年先后进行了三批蔗渣袋栽猴头菌试验,获得初步成效(见照片1)。现将试验结果及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对平菇两年多的袋栽实践,即是在棉籽壳栽培料中不加入多菌灵也不会引起绿霉对培养料的污染。这不但减少了对人体的一些药害,而且菌丝满袋率在100%,降低成本8%(按当地价格计算),从而打破了在棉籽壳培养料中必须加入多菌灵的传统做法。其方法既经济又简便,请君不妨一试。一、培养料配方:选无霉棉籽壳在晴天暴晒2天,晒时要勤翻动。拌料:棉籽壳50公斤,石灰0.75公斤,含水量65%,低温型菌种10-15%,秋冬春三季栽培。为增加产  相似文献   

14.
我市地处汾河谷道,是晋南盆地的一部分,盛产棉花,每年有大量棉籽壳。为了利用棉籽壳做原料,栽培猴头,我们先后引进了几个猴头品种,做瓶栽试验。引进的品种有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的猴头菌(未编号)、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猴头菌(未编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的5.111。经试验,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提供猴头菌,表现较好,具有菌丝粗壮,出菇快等特点,简称原猴。  相似文献   

15.
受香菇田园化栽培的启迪,我们进行大田袋栽平菇试验,生物效率达100%以上。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季节安排:秋、冬、春均可栽培,尤以9月上旬至翌年2月下旬为佳。秋季栽培选中温型的佛罗里达、金顶侧耳、云平等;冬季选偏低温型的平菇01、美味侧耳;春季则选高温型的栎平菇。(二)菌袋制作:选新鲜棉籽壳98公斤,石膏粉2公斤,50%多菌灵200克,含水量60~65%,pH7.0。料拌匀装入45×24厘米聚乙烯筒袋中,两头撒播菌  相似文献   

16.
我们在1987年第1期《食用菌》上发表了“棉籽壳袋栽银耳的技术改进”一文后,一些读者来信询问不先封接种口怎样防止杂菌污染?对此问题我们于3月底进行了试验,现初报如下:试验方法培养料配方为:棉籽壳50公斤,麦麸15公斤,石膏1.5公斤,白糖750克,硫酸镁250克,黄豆粉500克,水67.5公斤.试验分5组,每组100袋(聚丙烯袋,  相似文献   

17.
平菇袋栽是我区生产上主要的栽培方式之一,为探讨袋栽平菇的适宜播期,我们进行了本项试验。供试品种为云乎,引自河南省科学院生物所,编号pL21。于1985年9月10日~86年1月17日,分批播种,共15批合计67袋。采用双开口塑料袋栽培(长58cm,袋口周长56cm),每袋装棉籽壳(折干料)1公斤,另加1%石灰粉,料水比1:1.3,分三层播种,接种量占干料的20%。试验在自然室温下进行,至1986年5月15日结束。试验结果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猴头袋栽技术,我所于1986年10月进行了棉籽壳袋栽猴头试验。共栽培500袋,至87年3月底收菇三潮,生物效率达100%以上。现将具体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被棉纺厂中弹花清理出的瘪籽、破籽(下称废棉籽),常常被作为废料处理。1986年由洛阳棉纺厂提供这类废棉籽,我们做了栽培平菇试验,生物效率远远超过棉籽壳。一、材料和方法供试菌种为中平10号。培养料为洛阳棉纺厂的废棉籽;以孟县榨油厂的棉籽壳为对照。试验设3个处理:①废棉籽袋栽,每袋(45×20厘米)装料550克;②废棉籽盘栽,每盘(46×30×8厘米)装料1250克;③棉籽壳袋栽(对照),每袋(45×20厘米)装料710克。各处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袋栽黑木耳,主要采用常规的菌袋生产法,一是菌袋养菌时间长,菌袋成品率低,二是生产成本高,三是木耳品质差,最终影响生产效益。笔者通过近几年的大面积栽培,从中推出了以阔叶林枝桠、稻草、玉米芯、棉籽壳等农林产品的下脚料为原料,用17cm×33cm菌袋免口圈装料、常规灭菌、单扦接种,菌袋养菌仅需20天左右,且菌袋成品率在98%以上。在栽培管理中,再采用养菌室内打孔,栽培场地覆草帘控温保湿催耳、定时雾喷育耳。全周期50d~80d,每袋产干耳50g~60g,其产品以单片、无耳根、无残留、而优于椴栽。[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