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产仔数性状主效基因及其候选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仔数性状属于低遗传力数量性状,通过常规选育所获得的进展甚微,许多学者在寻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和遗传标记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了猪产仔性状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研究情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
3.
繁殖是养猪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一环 ,该环节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个养猪业的经济效益。传统数量遗传学在指导家畜育种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繁殖性状遗传力低、性状表现晚、而且是限性遗传 ,通过常规选择难以有所进展。中国猪 ,尤其是太湖猪 ,以其超高繁殖率闻名于世 ,国内外学者对其高繁殖性能的遗传机制进行了研究 ,提出了窝产仔数主效基因假说 ,并通过候选基因法、基因组扫描法等方法进行了研究 ,期望找到控制产仔数的主基因 ,从而为猪繁殖性状的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途径。目前太湖猪窝产仔数主效基因探索已有成功的报道 ,本文将对猪高繁殖… 相似文献
4.
产仔数性状属于低遗传力数量性状,通过常规选育所获得的进展甚微,许多学者在寻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和遗传标记方面做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综述了猪产仔性状主效基因和候选基因的研究情况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5.
猪肉质主基因和候选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猪肉的品质受到广泛关注。养猪生产者不仅需要增加猪肉的产量 ,同时必须不断提高猪肉的品质 ,才能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 ,使得从分子水平研究数量性状位点 (Quantitativetraitlocus,QTL)成为可能。猪的肉质主基因和候选基因的研究已成为当前动物遗传育种研究的一个热点。主基因 (majorgene) ,又称主效基因 ,是相对微效多基因而言的 ,它是指能对数量性状产生巨大效应的单个基因或座位。用特定的遗传学和统计学方法 ,可对主基因座位的基因型和频率、… 相似文献
6.
7.
太湖猪高繁殖力胚胎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太湖猪高繁殖力胚胎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表明太湖猪早期胚胎死亡率平均为19.61%,比国外猪种的29.59%要低9.98%,这预示着太湖猪具有高的活产仔数。太湖猪高胚胎存活率的机理在于其快速匀称的胚胎发育、卵母细胞和精子的优势作用以及胚胎的高遗传质量和良好的子宫内环境。可见,假定单个组分的改进会导致多产性增加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幼稚的。相反,借助影响这些不同组分的基因协同作用,通过排卵数、胚胎存活率和胎儿存活/子宫容量等所有因素的协调改进来获得增强的多产性是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太湖猪高繁殖力内分泌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太湖猪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高含量以及FSH分泌对抑制素的抑制效应较不敏感,尤其是FSH的高含量,很可能是太湖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综述了太湖猪高繁殖力内分泌学机制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太湖猪促黄体素(LH)、促卵泡素(FSH)的高含量以及FSH分泌对抑制素的抑制效应较不敏感,尤其是FSH的高含量,很可能是太湖猪高排卵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太湖猪高繁殖力遗传学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太湖猪的高繁殖力特性已引起国际动物遗传育种界的普遍重视 ,法国、匈牙利、英国、日本和美国先后从我国引进太湖猪的梅山、嘉兴、枫泾等不同品系并组织了广泛的研究。其中一些养猪先进国家特别致力于太湖猪高产仔机制的研究 ,如英国开展了从生理和遗传方面探索太湖猪多产机制的研究 ,美国开展了太湖猪胚胎存活和发育遗传控制的研究 ,法国开展了太湖猪低胚胎死亡率机制的研究等。本综述将在国内外大量研究的基础上 ,对现有文献资料进行归纳、比较和分析 ,试图较为全面系统地阐明太湖猪高产仔的遗传学机制 ,从而探求最有效利用太湖猪高产仔特… 相似文献
12.
在猪高繁殖力研究中,产仔数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猪产仔性状除受微效多基因的控制外,还受QTL中主效基因及其他候选基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由于太湖猪高繁殖力的特性,已被国外竞相引进。主要目的是用来改良本国猪种的产仔性能。这些国家对太湖猪不仅仅是杂交利用,还从基础理论方面进行研究,例如太湖猪高繁殖力的生理机制、基因定位、主基因检测等方面探索太湖猪高产仔的机理和控制基因。随着现代分子遗传技术的发展,有可能将高产仔基因直接插入西方猪的基因组,并可避免太湖猪生长慢、瘦肉率低的问题,创建新的“合成系”,以提高养猪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猪遗传缺陷的发生每年都给全世界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遗传缺陷专指由遗传因素引起的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缺陷。大部分的猪遗传缺陷受多基因控制,遗传机制比较复杂。在育种实践中,发现和定位与猪遗传缺陷相关的染色体片段或候选基因是猪抗病育种的关键。外显子组或全基因组测序、高密度芯片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研究找到了很多常见的猪遗传缺陷的相关QTL区域以及候选基因,但鲜有研究发现致病位点和主效基因。本文综述了猪常见遗传缺陷的相关侯选基因的研究进展,为系统解析猪遗传缺陷的分子遗传及病理机制提供参考,并对发展猪抗病分子育种技术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6.
17.
18.
猪肉质性状基因及其定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猪的肉质问题已引起消费者和养猪生产者的重视。遗传因素是改善肉质品质的关键。对猪的肉质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是当前国际畜禽遗传育种的一个热点。介绍有关肉质基因定位的研究进展情况,包括基本明确的主效基因:氟烷基因和酸肉基因;肌肉脂肪的候选基因及基因扫描定位结果;以及肌纤维、嫩度、多汁性、失水率、pH和肉色的定位;同时讨论了所存在问题及对未来的展望。 相似文献
19.
20.
猪的产仔数是繁殖性状中重要的经济性状,直接关系到养猪业的经济收益。英国动物育种学家Chris Haley曾估算,如果每头母猪的产活仔数每胎提高I头,英国的养猪业每年就可增加利润7亿英镑,整个欧盟养猪业可多获利20亿英磅。在我国,如果母猪产仔数每胎提高1头,每年也将增收190亿人民币的纯利。因此,通过候选基因法寻找控制猪产仔数的主效基因或遗传标记,以及通过标记辅助选择提高猪的产仔性能,是目前猪遗传育种研究的热点之一。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通过常规育种技术,猪的许多重要生产性状都在遗传上得到了很好的改良(如瘦肉率,背膘厚),但对产仔数的改变却十分有限,主要原因是产仔数的遗传力很低,同时又是限性表达性状。但不同品系,窝产仔数的变化范围在2~20头,平均为9~10头;其表型标准差在2.5~3头之间;遗传力在0.1~0.15之间。因此,通过猪育种手段(MAS)提高猪产仔数还有相当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