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童年的秘密     
我们姐弟三个,分别出生于1975、1978、1980年,用母亲的话说“就跟梯子磴儿似的”。小时候,我们家和村里别的人家一样,都很穷。其实,当年自己也没觉得有多穷,也没觉得生活有多委屈,童年时光一样的丰富多彩,一样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正有次在广场看到一个小孩被他妈妈扒光了裤子,闺女立刻问我为什么要这样,我说这孩子尿裤子了。闺女立刻反问,这个妈妈为什么不回家给他换,这样当众光着屁股,多丑啊!我忽然间被问住了。虽然并不觉得这么一个小孩当众换衣服有多丑,而且自己当年其实也对孩子做过这样的事。这时一反思,却忽然觉得,是啊,孩子虽然小,难道就没有尊严吗?有些事情,非得眼睁睁看别人同样做了,才知道有多可怕!我们这代的妈妈,大概很少有没看过育儿  相似文献   

3.
问:我母亲已年近八旬,父亲已故,只有我们兄弟2个.母亲在我家生活,由我们夫妻2人照顾.我们夫妻俩都是工人,收入不多,又供孩子上大学,日子过得很紧.而我弟弟,买了2辆出租车,每月收入几千元.他以父亲死后放弃遗产继承权为由,拒绝履行赡养母亲的义务.请问:他这样做合法吗?  相似文献   

4.
别样的年味     
正今年的春节,对我来说别有一番味道。腊月27,我分别给哥哥弟弟打电话,商量去父母那里过年的事。哥哥因今年刚搬进新房,不能空人,今年就不回农场了。弟弟家儿子正月初八结婚,忙于婚礼的事,也没有时间跟父母一起过年。于是,我跟妈妈打了个电话,告诉她我们兄弟三人今年都不回去过年了,不要准备那么多菜,也不用像每年一样忙忙碌碌的。考虑到父母的春节礼还没送,所以,除夕我还  相似文献   

5.
新房的主人     
<正>弟弟给哥哥打去电话,说有个朋友的新楼房要装修,问他干不干。哥哥说,挣钱的事儿咋不干?弟弟说,我这个朋友刚从乡下搬来,装修的事也不太懂,你按照你的想法装就可以了。哥哥说,信得过我就对了,肯定没问题!弟弟一直想着帮助哥哥,因为他觉得欠哥哥的太多了。弟弟上高中的时候,父亲和母亲相继去世,是哥哥靠着瓦匠的手艺把他供到了大学毕业。毕业后  相似文献   

6.
黑妞     
正黑妞是我们家多年前养过的一头黑牛的名字。那年,父亲在学校打更,母亲病退在家,我和弟弟都在上学。面对拮据的家境,老实巴交的父亲绞尽脑汁也琢磨不出赚钱的道儿。邻居给他出主意,说是利用空闲时间养牛,一年怎么也能挣个千儿八百块。父亲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一天清晨,我被一阵喧闹声吵醒。跑出家门一看,父亲正和邻居们围着一头黑色的小牛,七嘴八舌地聊着。只见那小家伙眨着一双大眼睛,惊慌地望着周围的人,一边瞅一边甩着长长的尾巴。父亲说:"别看她个子不小,实际上只有一岁大。刚离开  相似文献   

7.
正去年春节长假,因为手机,我跟弟弟闹了好大一场不愉快。弟弟是个"果粉",是个"手机控"。春节回到家,本想着一家人亲亲热热的坐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心,可他不是出去和老同学玩儿了,在家很多时候也是与电脑和手机"厮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你在天涯我在海角,而是我坐在你对面,你却低着头玩手机。我觉得手机疏远了亲情距离,对他的手机更是恨得牙痒。弟弟也不小了,家人们都爱操心他的终身大事,被问"啥时候带女朋友回来?"不知  相似文献   

8.
叶雪松 《新农业》2013,(16):52-53
东北人管邻居叫界壁子,听起来真让人感到亲切。回想起我们老家的界壁子,有些往事至今仍历历在目,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在这里,我就讲一讲我们家和界壁子四伯家之间的事儿。海城大地震那一年,我五岁。别看我年龄小,可我已经懂事了。看着天边闪烁着蓝色的地光,别的孩子吓得躲在母亲的怀里大气都不  相似文献   

9.
父亲·家风     
正"我不和你计较!"这是父亲专门用来拦截母亲无理的唠叨。几字吐出,母亲嘴里最多再蹦出几个不好听的字眼。从小到大,我没有为家庭失和苦恼过,因为我有个"不计较"的父亲。说真的,有时挺心疼父亲的,为他打抱不平,却被回:"你妈也是为我好。"祖父早逝,那年父亲才12岁,他撑起一个家,对寡居的母亲和奶奶、多病的弟弟,担起重责,解放前两年,父亲响应号召,报名参军,虽在后方,生生死死的事情想必也是见多了,之后又遇忍饥挨饿的自然灾害还有一场接一场的运动,半辈子的沧  相似文献   

10.
肖小墨 《新农业》2013,(12):52-53
有一条坑坑洼洼的路,从我童年居住的小村庄伸展出来,一直泥泞地蜿蜒在我记忆里。我的父母都是典型的中国式农民,勤劳朴实,他们对于生活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们三个孩子身上。他们辛辛苦苦地劳作,年复一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而现实却如那片怎么也肥沃不起来的土地一样,清贫而萧条。我上学的时候,弟弟的目光里满是新奇与羡慕,他目送着我背着  相似文献   

11.
一个农家孩子,没学历、没背景,却在人才济济的北京站稳了脚,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他成功的奥秘就在于用"心"打工. 他叫谭双剑,今年30岁,父母都是庄稼汉,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让弟弟、妹妹安心上学,他初中没读完就来到北京打工.  相似文献   

12.
    
《百姓》2002,(12)
[自我评价] 走到现在,是自身良好的条件再加上一些好的运气吧,但我始终相信一分耕耘就会有一分收获,所以我会尽力做到最好。我不会和弟弟合作,因为他太红了,不想沾弟弟的光。我以前去看弟弟唱歌,很多女孩在为他欢呼,我很为他高兴。现在我也很高  相似文献   

13.
怀念父亲     
11年前,也是秋天,父亲永远离开了我们, 那一年,我32岁。 在父亲最后的日子,我们姐弟几个轮流在 病床前守护着他老人家,强作笑颜地劝他多吃 一勺饭,多喝一口水,多吃一片药。尽管背地里 流泪。 我总觉得父亲能好起来,因为那时他刚刚 60岁!在医院里,父亲常常笑着对来看望他的 人说:“没事儿,我这是老毛病,过几天就好 啦。”他还常常认真地对我和弟弟说:“等出了  相似文献   

14.
<正>"王阿姨,我来看您啦,最近身体还好吗?"2018年12月13日,冷风阵阵,寒意袭人,宁远县太平镇杨家坪村村民欧阳柳成像往常一样提着大包小包看望92岁王美荣老人,老人激动地说:"柳成这孩子挺不容易的!我2个儿子都是残疾人,这些年还好有他照顾我们。"62岁的欧阳柳成年幼时父亲体弱多病,母亲双目失明,兄妹6人,家中没有劳动力,常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作为长子,从记事起,他就跟随母亲挨家挨户乞讨。那时候,乡亲们日子过得  相似文献   

15.
父亲一生有三句话,令我永生难忘。父亲的第一句话是:“你看这件事怎么样?”父亲一向是说一不二的,包括母亲也别想改变。母亲爱父亲,又有点怕父亲。虽然父亲当年只有每月18元人民币的微薄工资,但在母亲心目中,父亲是她的支柱和偶像。这造就了父亲的独断专行,但也树立了父亲不可撼动的威信。我家六个兄弟姐妹,母亲病逝时,大姐、二姐已经出嫁,大哥、二哥在外工作,弟弟到外地读书,我在本镇读高中,家中,只有我和父亲两个男人相伴。我家有一块宅基地,有人想买。-天晚上,我们两个男人吃着晚饭,父亲突然问我:“我想把那块地卖了,你看这件事怎么样?”…  相似文献   

16.
手足情     
弟弟十八岁那年参了军.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工资很低,但每个月我都会挤出一些钱给弟弟寄去,嘱咐他买书看.听说弟弟想学吉他,我把两个月的工资全部给弟弟寄去,支持他买了一把质量不错的吉他.  相似文献   

17.
爱需要表达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母亲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那时家贫,凡有什么好东西,母亲总是让给孩子.一次,亲戚送给她一条鱼,煮好后,母亲习惯地将鱼身夹给了孩子,而将鱼头放在了自己的碗里.许多年后,孩子长大了,过年时他回到家乡,母亲煮了一锅鱼.餐桌上,孩子孝顺地将鱼头分给了母亲,并说,我知道妈妈最爱吃鱼头.母亲一脸愕然,没想到孩子完全没能理解自己对他的爱.  相似文献   

18.
补丁     
正小时候家里生活困难,兄弟又多,所以一年到头没件新衣服穿,一直是哥哥穿完弟弟穿,最小的穿的总是最旧的。幸亏我上面全是哥哥,不然我还得穿花衣服呢。旧衣服当然会不经穿,不是这露就是那破,又没有条件添新衣,只能补补又穿了,缝补最多的地方就是肘、屁股、袖口、膝部。母亲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细水长流,吃穿不愁",这也成了我们一家人的座右铭。因为很少穿没补丁的衣服,所以穿上一件新衣  相似文献   

19.
小红 《新农村》2006,(12):22
一次,我和几个友人去一个多年未谋面的老同事家玩,他的孩子正在看电视.一阵寒暄之后,那位老同事又忙把孩子叫过来,让他喊我"伯伯".可能是因为孩子的性格有点内向,或是受到了干扰,他当着四五个陌生人的面,只是看了我一眼,淡淡地笑了笑,就扭头走了.  相似文献   

20.
母亲养猪     
从我记事起,母亲就养猪。那时候,母亲和所有农村妇女一样,把猪养成后卖钱,以贴补家用。那时,我和弟弟放学后总是爬上我家那头成猪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