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其生 《贵州茶叶》2004,32(3):30-32
贵州高原是茶的故乡,茶事和茶文化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贵州系黔中茶区,为我国十二个茶区之一。当时湄潭叫义泉隶夷州,系夷州的一个茶区,“其思、播、费、夷……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湄潭所产之茶品质优良。大自然赋予湄潭的天然秀,孕育了湄潭茶  相似文献   

2.
岳龙 《贵州茶叶》2006,34(1):28-31
中国是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如今在世界饮料年消费量中茶的消费比例已占25%左右,位居第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产业之一,并具有独特的意义。悠久的茶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与茶产业互为条件,相互促进。茶生中国,根在西南,贵州是古老的产茶区之一,产茶历史悠久,茶文化深厚,茶叶品质优良。贵州境内民族众多,  相似文献   

3.
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的形成除与生态条件、精细采摘幼嫩的鲜叶原料、独特的炒制工艺有关外,优质的茶树品种更是信阳毛尖茶优异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为此,笔者论述了信阳毛尖茶对茶树品种的基本要求,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区 4个适宜推广的茶树良种的特征、特性,供信阳毛尖茶区推广种植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信阳地区茶叶生产质量,结合信阳茶区的自然生态条件及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的适制性,从园地规划整理、品种选择、茶苗定植技术要求、幼龄茶园管理技术等几方面总结了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技术。  相似文献   

5.
信阳出产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的信阳毛尖素来就以细圆紧直多白毫,香高味浓,回味悠长而著称于世,本文从自然地理、生态、茶文化历史背景、科研支撑、地方产业政策扶持力度以及茶产业固有的比较效益等方面详细论述了信阳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所具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位于赣东北边陲的婺源县,具有栽培茶树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著名的产茶区。婺源人在种茶、制茶、售茶、饮茶中积淀了深厚的茶文化。本文对婺绿产茶历史,茶乡风俗,茶道表演,茶诗楹联等进行了论述,系统地挖掘婺绿茶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茶歌茶舞是茶区群众在长期从事茶叶种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这种形式所反映的实际上是茶叶生产的历史,它诠释了茶文化的内涵。可以说,了解茶歌茶舞是我们了解茶文化的基础、是认识和传承茶文化的关键,也是帮助我们充分了解该地区民俗风情和发展历史的载体。  相似文献   

8.
“云芽翠毫”采制技术黄道培,彭予生,周应传(河南省信阳地区农技站)"云芽翠毫"创制于1990年,先后在信阳地区首届茶文化研究会和第三届信阳茶叶节上展评,省内外专家一致认为:"云芽翠毫"外形两叶抱芽、稍扁平,形似佛手,色泽翠绿显白毫,香气清香持久,滋味...  相似文献   

9.
河南是我国最古老的北方茶区之一,但是,信阳茶叶究竟始于何时?“信阳毛尖”何时创制?说法不一,现就上述二问题,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和大家讨论。  相似文献   

10.
章传政 《茶业通报》2012,(3):124-127
安徽采茶戏主要有茶歌、茶灯、茶戏等形式,内容大多反映安徽茶区的茶事活动,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安徽采茶戏是安徽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安徽文化百花园中一朵鲜艳的奇葩。弘扬安徽采茶戏艺术,有益于推进文化建设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正茶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制茶和饮茶历史,形成了丰富多彩而又独特的茶文化。源远流长的茶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丰富多彩的"茶俗语",这些涉及茶俗文化信息的民间用语,主要以茶俗成语和茶俗谚语的语言形式体现。它们是民族语文的宝贵财富,也是茶文化传承的历史结晶,体现了中华民族绚丽多彩的制茶饮茶风俗,揭示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民族心理。透过这些"茶俗语",不仅可以了解茶与风  相似文献   

12.
以福鼎大白茶为对照,对名山早、名山白毫两个茶树新品种在信阳的区域适应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名山早、名山白毫发芽期与对照相当,均为早生种;抗寒性、抗旱性与对照相当;适制绿茶;产量名山早与对照相当,名山白毫显著高于对照。两个茶树品种均适于信阳茶区及江北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13.
《茶业通报》2019,(1):22-22
2018年12月15日,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2018年学术年会在合肥召开,大会由安徽省茶文化研究会主办,安徽捷迅光电技术有限公司、黄山无极雪食品有限公司、安徽徽府茶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黄山合羽欠茶业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带一路"国际茶友协会联合协办.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12月26日,由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贵州省茶文化研究会、贵州省茶叶学会和贵州省茶叶协会主办的第四届贵州茶业经济年会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届年会的主题为"新常态下,贵州茶经营如何转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省政协副主席、省工商联主席李汉宇出席会议。来自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茶叶学会等省内外茶叶协会,贵州茶产品经销商及省级各商协会等500余家企业及相  相似文献   

15.
张久谦  郑杰 《茶业通报》2010,(3):141-144
信阳毛尖茶品质优异,是我国传统名茶之一。近年来,信阳毛尖加工技术逐步形成了传统手工炒制法、半手工半机械制作法和机械化制作法三种方式,少数大型企业实现了连续化不落地生产,燃料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实现了清洁化生产。本文阐述了国产信阳毛尖茶机械化加工生产线的工艺流程及技术。  相似文献   

16.
陕西产茶历史悠久,据《茶经》(八之出)载,唐时即属全国七大茶区之一的“山南茶区”在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也成为我国西北茶区重要的茶树种质资源宝库。陕西茶叶产于陕南秦、巴山区的亚热带区域内。据1981—1983年调查表明:全省共  相似文献   

17.
泾县是"全国绿化模范县"和"国家级生态县"。汀溪茶区位于泾县东部传统尖茶产地,是尖茶类名优茶汀溪兰香的核心产区。当地政府和茶叶企业借助优越的生态环境与悠久的产茶历史,深入挖掘和丰富茶文化内涵,合理开发和利用茶区景观资源,配合"水墨汀溪"、"皖南川藏线"等旅游景点建设,努力把兰香生产基地打造成为生态旅游与茶文化体验度假景区,使之集生态观光、生产体验和品茶推介三大主题功能于一体。  相似文献   

18.
“名山名水出名茶”,信阳毛尖茶是绿茶中的典型代表,非常受消费者的青睐,在市场上前景非常可观。但信阳毛尖的生长受地理位置条件的影响很大,基于豫南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常年盛产信阳毛尖茶。介绍了信阳毛尖茶的市场发展前景,重点分析了信阳毛尖茶的种植技术,论述了豫南地区通过发展信阳毛尖种植助力田园游的具体途径,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黎小萍  陈华玲 《茶业通报》2001,23(2):F003-F003
我国在三国以前以及魏晋南北朝时期仅仅是中华茶文化的启蒙与萌芽时期 ,茶文化的真正形成时期应为唐代。因为 ,最早把茶作为文化加以倡导、弘扬的是唐代的陆羽 ,他所著的《茶经》被奉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的问世 ,对促进和推动我国茶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新唐书·隐逸传·陆羽》评价道 :“《茶经》一出 ,天下益知饮茶矣”。1 唐代茶文化唐代是茶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唐诗与茶文化有机融合形成茶与诗独特的文化情结。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兴起有关 ,因茶有提神益思 ,生津止渴的功能 ,故寺庙推崇饮茶、种茶…  相似文献   

20.
一、浙江制茶工业的概况浙江是我国主要茶区之一,茶叶最高的年产量(1933年)有491,220担,其中外銷茶約占总产量的60%左右。在抗日战爭中,茶区受到严重破坏;抗战后,国民党反动派又对茶农进行层层剝削,以致茶园荒蕪,至1949年解放初期,浙江茶叶产量仅143,000担左右。在茶叶加工精制方面,据1939年調查資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