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 林分密度管理图是以林分密度效应规律为基础,根据林分密度与林分各测树因子之间的数量关系,建立各种数学模型来编制的。其图式模型是由等树高线、等直径线、最大密度线、等疏密度线和自然稀疏线五组曲线组成的,以数图的形式较为直观地表达林分生长与密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日本吉良夫存1953年发现的草木植物密度与生长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编制林分密度管理  相似文献   

2.
李国柱  赵聪  孙楠 《绿色科技》2014,(2):109-110
采用不同的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的干形进行控制,对林木形数和形率两个指标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造林密度对杂种落叶松林木干形有一定的影响,密度相对越大,林木的干形越好。造林密度为4400株/hm2林分,林木干形相对较为饱满,可见,有效地控制林分密度对干形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根据间伐8年后的湿地松林分生长和主伐造材调查结果,建立了胸径和断面积等与林分保留密度及本底断面积的回归关系,分析比较了不同间伐强度对林木径阶分布和造材材种结构的影响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间伐后林分保留密度对林木胸径和断面积生长以及材种结构等均产生显著影响;尾径20cm及以上规格的材种出材率随间伐强度增大而增大,而14cm及以下规格的材种出材率则随间伐强度的增大而减小。不同伐对照总的出材量虽比间伐的大,但增加的部分主要为较小规格的材种。  相似文献   

4.
对福建中部丘陵山地不同密度湿地松林分生长及采脂效果研究表明,湿地松初植密度最好是1600-1667株/hm^2,经过10多年的抚育管理,最后保留株数控制在1200株/hm^2左右是适宜的;30a生时,其立木蓄积量可达到344.39m^3/hm^2;8a来利用该林分平均采脂18.96t/hm^2,产值可达5.4984万元,扣除采脂成本,纯收入可达2.844万元,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湿地松材脂两用林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5.
6.
母树林的林分密度对林分质量影响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在母树林内设置标准地调查统计的方法,从林木冠形发育、林木的结实株率、林地中的灌木与草本植物的繁殖与生长情况、林内卫生状况几个方面论述了林分密度对林分质量的影响情况,并得出母树林合理的定株密度能使林分质量最佳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林分土壤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平和天马国有林场湿地松不同林龄的林分土壤进行理化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湿地松林分可以提高土壤的养分,改良土壤的质地,起营养改良地力的作用,克服了其他针叶树连栽造成地力衰退的弊端,保证了山地资源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长期定位观测,定时、定株收获的方法,研究了马尾松采脂林4种保留密度及16种施肥组合对产脂量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松脂产量差异显著,随着密度的增大,单位面积松脂产量也随之增加,呈正相关关系,单株平均年松脂产量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少,初步认定培育马尾松高产脂林保留密度C—D(750~900株.hm-2)较适合;在中等立地,施肥能有效增加松脂产量,不同施肥组合的松脂产量存在明显差异。较理想的3个施肥组合是:N250 g/株+P 500 g/株、P 1 000 g/株+K 300 g/株和N 250 g/株+K 150 g/株。同时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对松脂年产量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杉木人工林广义干形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Brink修正式基础上建立了杉木人工林广义干曲线模型。该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不同立地、不同密度、不同年龄杉木人工林林木干形的变化。广义干曲线方程参数i与胸径相关,随胸径的增大而增加;参数q与树高相关,随树高的增加而减小,验证了Gadow等人的研究结论;参数p与树高、胸径均无关,证实了Steingass的研究结果。另外,参数p与密度呈负弱相关,随密度的增加而略为减小;参数q则相反,与密度呈正向弱相关  相似文献   

10.
11.
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造林密度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湿地松、火炬松工业用材林的适宜初植密度 ,在中、北亚热带地区 5个地点营建了试验林。依据 6~ 7a的调查结果 ,分析了初植密度对林分个体生长、群体发育、形质和材性等因子的影响 ,和不同密度下由于林分发育进程的不同所产生的生长因子的变化。综合分析生长和经济因素 ,提出了我国中、北亚热带地区两个工业用材林树种的初植密度模式。 6~ 7年生时林分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各试点不同密度间大多差异显著 ,单位面积蓄积随密度加大而增加 ,小径材实际出材量以中密度为大。高密度林分个体分化加剧 ,现时间伐则属非商业性作业 ,且高密度林分造林成本较高。由于树种习性差异 ,相同条件下湿地松林分密度应大于火炬松。建议湿地松中小径建筑材和纸浆材的造林密度为 16 6 7~ 2 0 0 0株· hm-2 ,火炬松为 1111~ 16 6 7株· hm-2 。  相似文献   

12.
湿地松育苗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3.
在 6~ 18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用材林中布置了 10片间伐强度试验林 ,对不同间伐处理的林分测树因子和间伐作业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最后确定了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密度调控方案。正常情况下 ,2 0 0 0株· hm-2以下密度林分 8年生后间伐即有收益 ,而首次间伐龄应在 12年生之前方能使保留木生长速率获得提高。通过间伐可使立木规格材出材率略有提高 ,但伐后 4~ 6 a间 ,立木蓄积量、规格材出材量、林分总收获量基本上随间伐强度加大而减少 ,两次间伐的间隔期至少应在6 a以上。综合考虑立地条件、生长效应和经营目的 ,认为两个树种工业用材林营建应选择立地指数14~ 18林地 ,培育纸浆材林分 ,初植密度 2 0 0 0~ 16 6 7株· hm-2 ,或 15年生主伐 ,或 8~ 10年生作中强度间伐至 12 0 0株· hm-2左右 ,18~ 2 0年生主伐 ;培育建筑材 ,初植密度 16 6 7~ 1111株·hm-2 ,10~ 12年生第 1次间伐至 110 0~ 80 0株· hm-2 ,16~ 18年生第 2次间伐至 80 0~ 50 0株·hm-2 ,2 0~ 2 5年生时主伐  相似文献   

14.
湿地松活立木弹性模量无损评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开发操作简便、破坏性小且结果可靠的弹性模量无损评估技术,为实现以大群体试验材料为基础的遗传选择和评估,培育速生优质林木良种奠定基础。[方法]以22年生湿地松自由授粉家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力学阻力仪(Pilodyn)和应力波速(V)记录仪(AV)等活立木无损评估仪器和方法以及木材物理力学常规检测方法,建立活立木弹性模量评估技术体系。[结果]Pilodyn测定值Pr与实测基本密度(ρ)间呈显著负相关(P0.01);弹性模量测定值MOEB与弹性模量(计算值)MOE(MOE=ρV2)之间呈极显著线性相关关系,其线性回归模型为MOEB=2.013 3+0.828 6 MOE,决定系数R2=0.854 1;利用ρ和V计算的弹性模量值MOE与利用Pr和V计算的弹性模量相对值MOEP(MOEP=Pr V2)间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01),回归模型为MOE=0.400 7+0.231 1 MOEP,决定系数R2=0.734 0;弹性模量MOE与V值相关极显著(P0.001),V与MOE的回归方程为MOE=-5.121 8+3.239 4 V,决定系数R2=0.921 9。[结论]在遗传选择时弹性模量(计算值)完全可以代表弹性模量测定值进行评估与选育;可直接利用MOEP作为各样木的弹性模量值参与遗传分析;同时建立了MOE与V值之间的回归方程,在比较同一测定群体弹性模量值相对大小时也可直接比较V值,大大减少了工作量。建立的模型对其它树种测定具有参考意义,但尚需检验。  相似文献   

15.
12年生湿地松、火炬松种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我国12年生火炬松、湿地松7个试验点种源及树种对比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火炬松种源间差异显著,种源与地点互作用显著,但互作方差较小。根据种源的生长(高、径)和适应性(保存率、抗病虫害、耐寒等)选出L-9、6、10火炬松优良种源。这些种源均产自美国东南沿海,最适宜在我国中亚热带发展,其次为南亚热带;北卡州及内陆种源L-2,5,6生长快且较耐寒,适宜在北亚热带种植,湿地松种源间差较小,呈随机变异,  相似文献   

16.
用16a连续测定资料,对不同密度中幼龄湿地松人工林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密度对林分平均树高生长量有一定影响,但没有明显的规律性,差异不显著;林分的平均胸径和单株材积随密度的增加而减小,其中胸径在1~4a差异不显著,5~7a差异处于显著水平,8~13a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此后随着林冠生长的稳定,不同密度的胸径差异稳定在一定的显著水平;林分蓄积量则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大,各密度间存在显著差异,8~10a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7.
湿地松人工林间伐强度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赣东北中等立地上的两片6年和9年生,造林密度分别为2500株/hm^2和1110株/hm^2的湿地松林分进行了间伐强度的对比试验5a后的结果表明,前者以1275株/hm^2,后者以525株/hm^2的保留密,可以显著提高林分的胸径和蓄积生长量,改善立木的径级结构,并能有效地缩短轮伐期。对湿地松林的初植密度和初次间伐龄进行了讨论,认为造林密度1500ri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幼林营养的DRIS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DRIS和临界浓度值法对湿地松幼林的营养状态比较研究发现,在诊断针叶磷素营养状态时,用DRIS法比临界浓度值法更准确。施用磷肥能显著地提高湿地松幼林生长量,并与DRIS措数密切相关;但与叶片中磷的浓度相关不显著。植株从磷肥吸收的磷量被林分生长的“稀释效应”所抵消,使施磷植株叶片中磷的浓度没有明显提高。同临界浓度值法一样,DRIS法也受林龄和立地环境因素的影响,故用于计算诊断参数的高产群体应当从当地的同龄林选择。根据DRIS的诊断结果,江西永丰低丘红壤湿地松造林施肥的效应机理为:氮肥增加针叶N素的过量积累,加剧了养分的不平衡状态,对生长无益。单施钙镁磷肥,每公顷施纯磷21.82kg,就可全面改善幼林的营养状态,使主要养分元素N、P、Ca、Mg达到理想的平衡状态,显著促进幼林生长。钾肥提高幼林钾的吸收量,但可能属奢侈吸收状态,对生长无影响。  相似文献   

19.
湿地松、火炬松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影响湿地松、火炬松扦插生根的基质、生根剂及浓度、插穗状况、扦插季节、扦插方式 、扦插后管理等因子进行了研究。较佳的扦插技术组合为:用砂性土作基质,在冬季或早春采集当年生半木质化的基部萌条,湿地松用生根剂1号低浓度,火炬松用生根剂1号或2号中等浓度浸泡15h,插后保温保湿并定期喷洒营养液,生根率可达95%以上,温室扦插苗在5月上旬以前移入大田,当年生扦插苗高达33-44cm,主侧根发达,可出圈造林  相似文献   

20.
在江西景德镇和安徽泾县布置了1年生湿地松裸根苗生长后期切和截顶试验,研究其对苗木形态和造林表现的效应及其例题应用制度。两年的结果表明,切根苗的高、径及主根形态指标均低于未切根苗,而侧须根系增加,早切根多次切根处理效应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