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研究油松麻栎混交林和油松纯林枯落物的含水率,发现枯落物含水量随着浸水时间增长而增加,且与枯落物分解程度有关,半分解层>全分解层>未分解层;油松麻栎混交林枯落物含水量高于油松纯林枯落物含水量。过火试验发现,油松麻栎混交林更能降低火灾发生风险。本研究为辽西混交造林模式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火险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持水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究华北地区不同林分类型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于2015年7月对北京寨儿峪小流域内油松纯林、侧柏纯林、栓皮栎纯林和混交林进行森林调查,采用浸泡法测定每种林分下枯落物层持水能力,分析比较了4种常见林分类型枯落物现存量与持水过程。结果表明:1枯落物平均现存量为侧柏(18.44t/hm2)>油松(17.65t/hm2)>针阔混交林(15.76t/hm2)>栓皮栎林(11.59t/hm2)。24种林分枯落物层持水能力为:栓皮栎>侧柏>针阔混交林>油松。3样地最大持水量为侧柏纯林[(46.27±4.26)t/hm2]>油松纯林[(42.79±3.94)t/hm2]>针阔混交林[(39.10±3.69)t/hm2]>栓皮栎纯林[(33.22±3.24)t/hm2]。  相似文献   

3.
为探究张家口庞家堡林场天然桦杨次生林引入油松对枯落物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室内浸泡法,选择混交林、白桦纯林、油松纯林3种典型林分进行枯落物持水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枯落物蓄积量排序为混交林(10.45 t/hm^(2))>油松纯林(4.66 t/hm^(2))>白桦纯林(3.75 t/hm^(2))。(2)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3)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排序均为混交林(35.22 t/hm^(2),23.55 t/hm^(2))>白桦纯林(15.64 t/hm^(2),10.50 t/hm^(2))>油松纯林(13.73 t/hm^(2),23.55 t/hm^(2)),半分解层持水能力强于未分解层。综合表明,引针入阔形成的混交林枯落物层的持水能力强于纯林。  相似文献   

4.
为给陕西渭北黄土高原建设和管理提供依据,以尧山林场油松林、侧柏林、刺槐林等3种主要人工纯林为对象,利用常规测试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林地土壤肥力进行了测定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3种林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pH值显著高于其他土层;刺槐林碱解N含量随土层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腐殖质层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土层;油松林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侧柏和刺槐林;刺槐林土壤pH值和碱解N含量显著高于油松和侧柏林,速效K含量显著低于油松和侧柏林;土壤有效P含量油松林>侧柏>刺槐林;3种林分土壤综合肥力差异较大,肥力综合分值油松林(1.01)>侧柏林(-0.34)>刺槐林(-0.99);油松林有机质含量高、刺槐林碱解N含量高;油松和侧柏林地土壤碱解N亏缺,刺槐林地速效K缺乏。  相似文献   

5.
王东 《防护林科技》2019,(3):19-20,29
为了探索辽西地区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的差异,开展了几种油松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林地土壤理化性质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油松与其他树种混交后可以降低土壤容重、提高土壤孔隙度,增加林内枯落物厚度。混交林处理各项指标与纯林有显著差异,其中地面枯落物厚度以油松+山杏混交林最厚,为2.8 cm;容重以油松+刺槐混交林最轻,为1.187 g·cm-3;孔隙度油松+刺槐最大,为56.35%;土壤有机质含量以油松+刺槐处理最高,为20.1 g·kg-1;全氮含量各混交林处理比油松纯林提高了0.23~0.36 g·kg-1,差异极显著;全磷含量各混交林处理高于油松纯林但是差异不明显;全钾含量混交林处理均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山杏混交林2个处理极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与油松纯林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类型红松针阔混交林和红松纯林的林分枯落物含量、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等性状可知,单位面积枯落物总量红松针阔混交林比红松纯林高40%~60%,其半分解的枯落物量均高于未分解的枯落物量,而红松纯林则相反;红松针阔混交林中枯落物的持水量较红松纯林高26%~75%,养分含量明显高于红松纯林;红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都明显优于红松纯林。  相似文献   

7.
北京九龙山不同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北京九龙山油松、侧柏、黄栌3种纯林的枯落物层水文效应和土壤水分效应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黄栌林分的枯落物总蓄积量最大,为13.15 t·hm-2,其次为油松和侧柏,分别为12.50、9.53 t·hm-2;黄栌的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拦蓄量最大,分别为28.73、23.17 t·hm-2;侧柏的最小,分别为12.67、10.17 t·hm-2。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分别在浸泡10 h后和8 h后达到饱和,二者的吸水速率均在浸泡2 h内最大,4 h后趋于平稳。不同层次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均存在较好的函数关系;3个林地的土壤密度均值最大的为侧柏(1.30 g·cm-3),其次为油松和黄栌,分别为1.23、1.08 g·cm-3;黄栌的总孔隙度最大,为49.63%,其次为油松和侧柏,分别为49.49%、47.44%;侧柏林地的土壤有效持水量最大,为96.53 t·hm-2,其次为黄栌和油松,分别为88.23、69.00 t·hm-2。对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分析,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其相关系数R2值均在0.90以上。  相似文献   

8.
甘肃子午岭林区不同林分水源涵养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甘肃子午岭林区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油松纯林的乔木植被、乔灌植被、乔灌草等植被类型的树冠截持量、地表径流量、枯落物持水量和土壤含水量测定分析发现:针阔混交林树冠截持量高于阔叶混交林和油松纯林;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地表径流量(3.24mm)、土壤侵蚀模数(0.46 t/(km~2·a))最小;枯落物已分解层持水率(19.68%)最高,土壤层年均水源涵养量(318.28mm)高于枯落物层(187.17mm),混交林水源涵养能力高于纯林。综合分析得出:针阔混交林乔灌草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大(592.18mm),油松纯林乔木植被水源涵养能力最小(376.92mm)。可以通过造林树种搭配和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等措施,调整林分结构和植被类型分布,增强林分水源涵养功能。  相似文献   

9.
北京西山主要造林树种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在北京西山森林健康试验示范区内,刺槐、侧柏、元宝枫、黄栌、油松、栓皮栎林下枯落物的持水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6个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总蓄积量分别为油松26.01 t·hm-2,元宝枫10.95 t·hm2,栓皮栎10.82 t·hm-2,刺槐8.96 t·hm-2,黄栌8.90 t·hm-2,侧柏4.52 t·hm-2,其大小顺序为油松>元宝枫>栓皮栎>刺槐>黄栌>侧柏;2)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持水量、吸水速率与浸水时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基本相似,未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均大于半分解层枯落物持水量,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正相关关系,并且枯落物在水中浸泡8 h时.其持水量基本达到最大值;枯落物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在0~2 h最快,在4~6 hA逐渐减缓,6 h后明显减缓,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吸水速率基本趋向一致;3)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率范围为75.44%~278.65%,针叶树种的最大持水率均低于阏叶树种,但由于油松林下枯落物的蓄积量明显大于其他阔叶树种,故研究区内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最大持水量的大小顺序为:油松>栓皮栎>元宝枫>刺槐>黄栌>侧柏;4)不同树种林下枯落物有效拦蓄深分别为栓皮栎2.33 mm,油松2.12 mm,元宝枫2.00 mm,刺槐1.19 mm,黄栌0.89 mm,侧柏0.23 mm.  相似文献   

10.
在延安对刺槐、油松、侧柏纯林及刺槐 侧柏、刺槐 油松混交林等几种黄土高原主要人工林群落外貌结构、林下植物多样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混交林群落外貌结构较为复杂,林下植物群落类型各不相同;林下植物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Sh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2 57~0.674 88和2.012 88~1.479 67,刺槐 油松林最高,16年生刺槐纯林最低;32年生刺槐纯林林下植物优势度最高者是糙隐子草,16年生刺槐纯林则为牡蒿,其它林型都是铁杆蒿;本地区选择防护林类型时,应优先选择刺槐 油松或刺槐 侧柏混交,对已有的成熟或衰退刺槐纯林可采取择伐萌蘖抚育,并间植油松或刺柏,形成针阔混交林.  相似文献   

11.
燕山东段森林群落及灌木群落枯落物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东段森林群落枯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35-28.67t/hm^2,以山杨混交林、松栎混交林、椴树混交林最高,栎林和油松林次之,侧柏林最低。灌木群落枯落物现存量平均为4.15-18.94t/hm^2,低于森林群落。森林枯落物现存量受树种组成、年龄、立地条件及人为干扰的影响。其中,人为干扰影响最大,几乎使枯落物损失殆尽。森林枯落物营养元素总贮量0.176-1.534t/hm^2,最大贮水量3.9-5  相似文献   

12.
针对辽西地区油松纯林多、小老树多、生长量低、病虫害严重的问题对30年生的油松纯林实施带状皆伐工程,皆伐带与保留带比例为1:1,带宽50m,同年在皆伐迹地上栽植山杏、刺槐。土壤为栗褐土,土层厚度45~50cm,坡度6°,年平均降水量450mm。对油松×山杏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纯林三种模式的树木生长状况、林下植物多样性、林下土壤物理性状和养分状况、水土保持效益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山杏、刺槐与油松混交后,可改善油松林分结构,形成人工针阔混交林,促进了油松生长,混交林林下植被盖度增加,植物种类增多,枯落物的厚度加大,林地的渗透性及土壤理化性质有所改善,减少了地表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  相似文献   

13.
毛竹林等不同森林类型枯落物水文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采集位于浙江省富阳市毛竹产区试验林分枯落物,测定毛竹纯林、竹阔混交林枯落物的水文特性并与阔叶林对照,结果表明:24h内枯落物持水进程可以分为两个阶段:阶段Ⅰ(0~8h)和阶段Ⅱ(8~24h)。阶段Ⅰ不同林分枯落物持水量约占饱和持水量(24h)的比例范围为:23.85%~30.39%。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泡时间延长而增加,6~8h后基本趋于稳定。枯落物浸泡1h的平均持水率为1.958g·g-1·h-1,浸泡4h后降低为0.419g·g-1·h-1,降低至初始值的22%。在浸泡2~8h后,毛竹纯林枯落物持水率是竹阔混交林的1/3~1/8。阶段Ⅱ各林分枯落物在不同时段的持水量表现出相似规律,即在8~12h呈现下降趋势,12h后各时段枯落物持水量又有所回升至24h达到饱和。相比之下竹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量下降幅度最快。各森林类型枯落物对降水的拦蓄能力依此排序为:常绿阔叶林>竹阔混交林>未垦复毛竹纯林>垦复毛竹纯林。从林地枯落物的现存量及饱和持水量着眼,竹阔混交林的水文生态效应优于毛竹纯林而次于常绿阔叶林,垦复毛竹林不利于枯落物水文效应的发挥。  相似文献   

14.
冀北山地不同树种组成桦木林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弄清不同树种组成的林分对林地枯落物及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采用浸泡法和双环法对冀北山地5种不同树种组成的桦木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林地枯落物半分解层储量均大于未分解层,总储量变化范围为12.85~20.87t/hm~2,白桦纯林储量最大,阔叶混交林最小;2枯落物最大持水量变化范围为73.27~106.99t/hm~2,有效拦蓄量变化范围为59.22~81.86t/hm~2,均为杨桦混交林最大、落桦混交林最小;3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对数关系,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大,而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指数关系,随浸泡时间推移而逐渐下降;4土壤容重是油松白桦林最大、杨桦混交林最小,总孔隙度是杨桦混交林最大(60.66%)、阔叶混交林次之(59.31%)、油松白桦林最小(45.43%),土壤最大持水量和有效持水量均是杨桦混交林最大、阔叶混交林次之、油松白桦林最小;5土壤入渗速率和入渗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综合来看,杨桦混交林和阔叶混交林枯落物和土壤持水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5.
对朝阳地区油松人工纯林、油松+刺槐混交林及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等不同类型林分中松毛虫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并对越冬幼虫的虫口密度动态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在朝阳地区的松毛虫发生区,混交林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明显高于油松纯林。其中油松+刺槐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38.0%和74.8%;油松+蒙古栎混交林的有虫株率和虫口密度比油松纯林分别减少43.9%和80.8%,3种油松林分对松毛虫的自然控制能力顺序为油松+蒙古栎混交林油松+刺槐混交林油松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6.
对宽甸地区几种主要林分类型枯落物及其土壤蓄水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类型林分枯落物现存量依次为人工纯林针阔混交林,枯落物持水率为针阔混交林人工纯林;林分的土壤渗透能力和蓄水能力均为混交林人工纯林。  相似文献   

17.
以山东省蒙阴县云蒙湖生态区管委会东汶村荆汶小流域营造的6种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不同混交林的枯落物蓄积量、土壤理化性质、渗透速率、水文效应,研究不同针阔混交林的蓄水效应。结果表明:6种针阔混交林能通过调节林下枯落物层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土壤渗透性能及水文效应,其中以侧柏苦楝混交林、侧柏刺槐混交林和侧柏黄栌混交林的改良效应较大。6种针阔混交林的蓄水效应表现为侧柏苦楝混交林、侧柏黄栌混交林和侧柏刺槐混交林的较好,侧柏五角枫混交林和侧柏臭椿混交林的次之,侧柏黄连木混交林的较差。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土石山区油松林枯落物层水文生态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林分密度对土石山区油松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的影响,以内蒙古大青山南坡4种不同林分密度的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与室内浸水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枯落物蓄积量以及持水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层厚度范围为1.94~3.85 cm,枯落物储量范围为8.49~19.94 t·hm^-2,厚度与储量均随着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2)4种不同密度油松人工林枯落物最大持水量范围为23.82~45.81 t·hm^-2,大小顺序为2564株·hm^-2>3189株·hm^-2>1828株·hm^-2>1473株·hm^-2;最大持水率范围为225.11%~287.16%,大小依次为1473株·hm^-2>1828株·hm^-2>2564株·hm^-2>3189株·hm^-2;(3)不同林分密度枯落物持水量与浸水时间呈对数函数关系:W=aln(t)+b;枯落物持水速率与浸水时间呈幂函数关系:V=ktn。综上所述,密度为2564株·hm^-2的油松林,其枯落物持水特性表现最好,水源涵养能力最强,建议在相似立地条件下,油松林营建应向此范围调控。  相似文献   

19.
帽儿山主要森林类型凋落物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帽儿山地区不同林型的水文功能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不同林分凋落物层,得出人工林蓄水能力普遍比天然次生林强。在纯林中落叶松蓄水能力最强,水曲柳林最弱;混交林中红松水曲柳混交蓄水能力最强,云杉水曲柳林蓄水能力最弱;天然次生林蓄水能力较弱。蓄水能力总的排序:落叶松纯林〉红松纯林〉红松水曲柳混交林〉落叶松水曲柳混交林〉云杉纯林〉云杉水曲柳混交林〉天然次生林〉水曲柳纯林。蓄水能力与林分类型,枯落物分解状况及枯落物积累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20.
北京市八达岭林场不同林型林下可燃物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样地调查和样品处理,分析了八达岭林场3种林型林下各类可燃物的含水率及可燃物负荷量,得出结论:各林型中地被物层含水率最低,负荷量最大,是林下可燃物的主要组成部分;林下可燃物负荷量依次为:油松纯林>油松阔叶混交林>阔叶林,林下可燃物含水率为:阔叶林>油松阔叶混交林>油松纯林;油松林负荷量大,含水率小,又含有较多的油脂,具有较高的火险等级.对油松林提出了相应防火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