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河南霜霉菌新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报道了河南高梁霜指霉菌新组合1种;霜霉菌新记录12种,其中单轴霜霉菌2种,假霉霉菌1种,霜霉菌9种,它们寄生于17科、41属、55种寄主植物上。  相似文献   

2.
本文汇录了作者收集的甘肃省22种霜霉菌。其中2个新种(已另文发表),即:寄生于藜科植物甜菜(Beta vulgaris L.)上的甜菜盘梗霜霉菌(Bremia betae Bai et Cheng sp.nov.)和寄生于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arvensis L.)上的薄荷霜霉菌(Peronospora menthae Cheng et Bai sp.nov.)。10个省内新记录种。对新种做了较详尽的形态描述,省内新记录种和省内已经报道过的种,仅分别将种名和寄主名列出。对近年来省内外其他学者报道的甘肃省霜霉菌新种共3种,我们还未采集到标本,也收录在文末附录内。至此,甘肃省共有霜霉菌25种。  相似文献   

3.
采用化学提取法获得大蒜(Allium sativum)、阴香(Cinnamomum burmannii)两种植物粗提物,并就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的抑菌效果及其在不同pH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大蒜和阴香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菌生长的抑制率分别为85.89%和95.39%,对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65.72%和87.34%;在一定pH和温度范围内,大蒜粗提物对荔枝霜疫霉的抑菌效果不受pH和温度的影响,阴香粗提物适宜抑菌pH为9,适宜  相似文献   

4.
5.
为寻找果树病害防治的植物源抑菌物质,以乙醇为溶剂,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法获得17种植物的提取物,并用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 Chen ex Ko et al.)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丁香(Syringa aramaticum)、黄连(Coptischinensis Franch)、细辛(Asarum sieboldii)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为100%,1 mg/mL浓度处理抑菌率则分别为60.68%、51.88%、15.64%,黄柏(Cortex Phellodendri)、苦参(Sophora flavescens)、花椒(Pricklyash Peel)提取物5 mg/mL浓度处理药后7 d抑菌率均达60%以上;5 mg/mL浓度处理花椒、黄连、黄柏、细辛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孢子囊萌发抑制率都在60%以上,而花椒的抑制率最高,达73.08%。不同植物提取物抑菌效果受温度和pH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6.
报告了中国东北霜霉菌一新记录种:大戟霜霉菌PeronosporaeuphorbiaeFuck.,其寄主植物铁苋菜AclyphaanstralisL.为霜霉菌属的世界新记录寄主,研究标本保存于吉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为明确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及是否存在抗药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了2012—2016年采自广东、湖北、江苏、山东、北京和东北三省8个省市的13个黄瓜主产区的69个黄瓜霜霉菌株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和抗性水平。结果表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的EC50值为0.006 8~0.134 1μg/mL,平均EC50值0.062 4μg/mL,病原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呈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敏感性下降的亚群体并未出现,平均EC50(0.062 4μg/mL)可以作为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敏感性基线。69个菌株中,有16个低抗菌株,占总菌株数的23.19%;53个敏感菌株,占76.81%,为优势群体;无中抗和高抗菌株的出现。黄瓜霜霉菌对霜脲氰的抗性水平范围为0.11~2.15倍,平均抗性水平为1.00倍。说明霜脲氰对黄瓜霜霉菌表现出非常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新疆的霜霉菌进行了系统的分类研究,共鉴定出了采自新疆22科56属90余种寄主植物上的7属56种(2变种)霜霉菌,其中3个新种和2个新变种(另文发表),即,岩参盘霜毒BremiaciderbitaeC.J.LietZ.Y.Zhao,生兰花六参Cicerbilaazurea(Ldb.)Bcaur上:青兰霜霉PeronosporadracocephaliC.J.LietZ.Q,Yuan,生青兰Dracocephalumruyschiana L.上;地榆轴霜霉Plasmopera sanguisorbaeC.J.LietZ.Y.zhao,生地榆SanguisorbaoficinalisL.上和黄芪霜霉高山黄芪变种Peronospraastragalina Syd.var.alpinaC.JLietZ.Q.Yuan生高山黄芪Astragalus alpinus L.上,蝇子草霜霉胀萼蝇子草变种Peronospora silenes Wils.var.wallichianaC、J.LietC.D.Zheng生胀萼蝇子草Silene wallichianaKlitzschetGareke上。15个新寄主记录,12个  相似文献   

9.
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抗药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嘧菌酯为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具有杀菌谱广、杀菌活性高等优点,但同时该类药剂也属于高抗性风险药剂。为明确我国黄瓜主产区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的抗药性,采用叶盘漂浮法测定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北京、山东、江苏、湖北和广东8个省份13个黄瓜主产区36个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菌株对嘧菌酯的抗药性。黄瓜霜霉菌对嘧菌酯的EC50值为0.0107~0.2408μg·m L-1,平均EC50值为0.1004μg·m L-1。36个菌株中有26个中抗菌株、9个低抗菌株和1个敏感菌株,无高抗菌株。山东省菌株对嘧菌酯的抗性水平最高,其余省份菌株对嘧菌酯抗性水平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0.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巴核桃等21种植物甲醇提取物对荔枝霜疫霉菌和芒果炭疽病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以10 mg(干粉)/ml溶剂处理后5 d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活性较高的是巴核桃、大杨柳和甘草提取物,抑菌率分别为100%、87.72%、87.20%;对芒果炭疽病菌抑菌活性较好的是水茄提取物,其抑菌率为69.74%.  相似文献   

11.
《四川农业科技》2004,(9):36-36
针对我国目前农作物上霜霉病、疫霉病等病害发生严重的现状,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出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在2004年7月中旬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一、作用特点作用机理独特,在植物体内能上下传导,具有保护和治疗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预测葡萄霜霉菌糖基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s,GHs)基因家族,为深入研究GHs基因在葡萄霜霉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SignalP 5.0 Server、Cluster W、MEGA 6.0和MEME等生物信息学相关软件对已发表的葡萄霜霉菌全基因组60个GHs基因的基本特征、基因组分布特点及其编码蛋白保守基序、结构域和亚细胞定位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葡萄霜霉菌60个GHs基因编码的蛋白长度在128~774 aa,且大部分集中在200~500 aa,其中53个蛋白具有信号肽,蛋白质分子量在14.90~85.45 kD,理论等电点(pI)在3.85~10.39;这些基因在基因组中分布不均匀,其中有27个GHs基因存在串联重复和成簇聚集分布现象,数目最多的3个GHs家族(GH131、GH17和GH6)集中分布在7个scaffold中;序列比对和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发现,串联重复和成簇聚集分布的GHs基因处于同一个分支中;motif富集分析发现3个不同的motif,且motif2在葡萄霜霉菌GH6、GH17和GH131等3个家族基因中保守,结构域分析推测大部分GHs家族基因均参与细胞壁的生物过程;亚细胞定位预测结果表明,有53个GHs蛋白定位于细胞外,3个定位在细胞质内,4个定位于线粒体上。【结论】葡萄霜霉菌在侵染寄主的过程中可能会分泌多种GHs酶类来破坏细胞壁的结构,以帮助其在寄主植物中成功定殖。  相似文献   

13.
三省份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自河北省、河南省和山西省的葡萄霜霉菌进行分离共获得11个菌株,在选定的8个葡萄品种上进行了致病型测定。经叶盘漂浮法与脱叶法比较,证明脱叶法更适合霜霉菌致病型的测定。确定了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方法,将河北、河南和山西的葡萄霜霉菌的致病型分为两大类,为其他地区葡萄霜霉菌致病型的划分提供了依据,同时为科学防治葡萄霜霉病和搞好葡萄品种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黄瓜霜霉菌毒性及分子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7个具有不同抗病性、生态型及标记聚类的黄瓜品种(系)对来自哈尔滨、长春、沈阳、北京、青岛、郑州、徐州、西安8个城市的18个黄瓜霜霉菌株进行了毒性及RAPD标记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存在毒力分化,初步划分为12个毒性类型。利用27个RAPD随机引物对18个菌株进行全基因组DNARAPD扩增共得到230个RAPD标记,其中多态性标记212个,占92.2%。当以欧氏距离8.5为标准时可将供试菌株分为4个类群。菌株间相似系数介于0.267~0.754,各菌株之间的相似性系数较低,在DNA水平上存在差异,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克隆葡萄霜霉菌(Plasmopara viticola)糖基水解酶(glycosyl hydrolase,GH)基因(PvGH),分析其特征以及在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的表达模式,研究其抑制/促进烟草叶片程序性细胞死亡(PCD)以及影响烟草疫霉(Phytophthora nicotianae)侵染的能力,为深入探究调控寄主植物免疫的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葡萄霜霉菌Pv5-27菌株作为试材,采用RT-PCR方法扩增获得8个PvGH基因全长,并对其基因及编码蛋白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酵母信号肽诱捕系统(SST)验证PvGH的分泌活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葡萄霜霉菌侵染葡萄叶片过程中PvGH的表达模式;同时利用农杆菌介导的PVX病毒表达系统在本氏烟上瞬时表达PvGH效应蛋白,分析其对INF1和BAX触发的烟草PCD的抑制能力以及促进烟草疫霉侵染的能力。【结果】8个PvGH基因序列与通过全基因组预测的序列完全一致,长度为1 092—1 392 bp,分别编码364—464个氨基酸,与其他卵菌同源蛋白相似性高达60.62%—86.36%。8个PvGH均不含跨膜结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构建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致病因子在寄主葡萄体内的互作靶标,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一年生欧亚种葡萄西拉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提取并等量混合霜霉菌侵染后0、12、18、24和36 h的葡萄叶片总RNA,利用基于Gateway技术的CloneMiner II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首先将cDNA与pDONR222载体进行BP重组反应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初级文库;然后初级文库质粒与pGADT7-DEST载体通过LR重组反应,重组反应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次级文库;再随机挑取次级文库转化Y187酵母菌株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最后利用ImageJ软件和PCR反应分别统计库容量和鉴定重组率.[结果]构建的初级文库库容量为4.6×107 CFU,次级文库库容量为2.7×107 CFU,均达到构建cDNA文库的标准.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1000~2000 bp,且具有很好的多态性,文库质量较高.[结论]构建的霜霉菌诱导葡萄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符合酵母双杂交筛选要求,可用于筛选霜霉菌致病效应蛋白在寄主体内的靶标及霜霉菌侵染寄主葡萄早期抑制寄主免疫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17.
荔枝霜疫霉病是荔枝最重要的病害之一烯酰吗啉用于防治该病害。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烯酰吗啉 对2009要2012 年采自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地区的115 个荔枝霜疫霉菌菌株的有效抑制中浓度值(EC50 值结 果表明院各菌株的EC50值介于0.0977~0.2226 g/mL 之间,平均为0.1702,0.0026g/mL最不敏感菌株的EC50 值是最敏感菌株的2.28 倍;所有菌株的EC50值频率分布呈连续单峰曲线,表明无抗药性亚群体。  相似文献   

18.
以荔枝霜疫霉菌(Peronophythora litchii)和荔枝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两种荔枝上最为重要的病原真菌为供试菌,采用含毒介质的生长速率培养法,对采自广东省的31种植物的甲醇提取物对病原菌菌丝线性生长的抑菌活性进行离体测定。结果表明:在0.01 g/mL浓度下,对荔枝霜疫霉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9种,其中黄石斛(Dendrobium tosaense)、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葛(Pueraria phaseoloides)和土牛七(Thunbergia grandiflora)4种植物甲醇提取物的抑菌率达到100%;对荔枝炭疽病菌抑菌率大于60%的植物有2种,其中一点红(Emilia sonchifolia)的抑菌率达到100%,地丁草(Corydalis bungeana)的抑菌率为71.35%;同时对两种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大于50%的是地丁草(C.bungeana)。  相似文献   

19.
侯文 《河北农业》2005,(1):22-22
针对我国目前霜霉病、疫霉菌病等病害的严重发生,由农大专家、教授经过多年潜心研制、开发的新型双向内吸性杀菌剂—艾霜已经问世,从而有效解决了农业生产中由霜霉菌属、疫霉菌属等藻状菌引起的病害。  相似文献   

20.
植物杀菌素抑制柑桔青绿霉菌的研究(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