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明大豆种质资源对大豆菌核病的耐受性(部分抗性)水平,挖掘耐病种质资源是选育抗病品种的前提和基础.[方法]通过茎中可溶性色素法和离体叶柄接种法对130份大豆品种(系)进行抗/耐病性评价.[结果]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关系数达到0.69,通过色素法鉴定得到耐病材料6份,中度耐病材料16份,通过叶柄接种法获得高抗材料13份,囊括了色素法筛选得到的全部耐病材料和部分中耐材料.[结论]说明色素法作为一种间接鉴定方法,筛选标准较叶柄接种法更为严格和精准,适合大量种质资源的耐病性筛选.  相似文献   

2.
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及抗病种质资源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进行了研究,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抗病筛选。结果表明,筛选出一套简便易行的番茄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最佳抗性鉴定方法组合为,接种方法为摩擦法,接种苗岭为4片真叶,接种浓度为106个孢子·mL-1。以此为基础,对东北农业大学番茄研究所提供的44份番茄材料进行芝麻斑病苗期抗性鉴定。抗源筛选结果为中抗材料4份,感病材料34份,易感病材料6份。  相似文献   

3.
籽用南瓜疫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接种浓度、接种方法、苗龄、保湿时间对南瓜疫病接种效果的影响.并采用多因素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出南瓜苗期最佳抗性鉴定方法,即植株在3片真叶期用注射法接种,接种浓度为1250个孢子/mL,接种后保温48h效果最好。用此方法对29份试验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出抗性材料1份,中抗材料6份.感病材料16份.高感材料6份。这些品种的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表现的抗病性调查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然感病调查和人工接种筛选的方法,对黑龙江省农科院齐分院726份稳定自交系和1923份不稳定玉米种质进行抗玉米大斑病筛选,并对接种病原菌群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得到高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30份,中抗大斑病稳定自交系16份。并利用携带Ht的鉴别寄主对接种菌群进行生理小种鉴定,鉴定结果为12N型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5.
玉米矮花叶病抗源筛选和抗病育种策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病圃鉴定结合接种鉴定和苗期叶片的ELISH检测结果表明,87份接种材料中筛选出了4份高抗材料,24份抗病材料,26份中抗材料;46份病圃鉴定材料中筛选出9份高抗材料,21份抗病材料,4份中抗材料;5份苗期ELISH检测的材料中鉴定出2份抗病材料,结合血缘追踪发现,热带、亚热带种质以及美国先锋海外种子公司育成的玉米杂交种78599,87001和78698等衍生系中蕴涵着抗病基因,在抗源筛选的基础上提出了抗病与高产结合的育种策略。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甘薯种质抗茎腐病鉴定技术,通过分析不同的接种方法和菌液浓度对甘薯种质抗性的影响,建立甘薯抗茎腐病鉴定标准,为甘薯抗病育种奠定基础。利用组培瓶蛭石薯苗擦伤接菌法和最佳接种菌液浓度(1.1×107CFU·mL-1),对最具代表性的6个甘薯品种进行接种鉴定,并与田间抗性品种比较进行验证,室内接种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表明新抗性鉴定技术的鉴定结果具有准确性、可靠性。进一步对65个甘薯材料进行抗病鉴定,发现绝大部分材料表现为感病或中感,7份种质(YD7002、DY7082-1、浙紫薯1号、TF1118、DY7032、南薯88和浙紫薯4号)对甘薯茎腐病具有稳定抗性。文章建立了甘薯抗茎腐病的新鉴定技术,鉴定和筛选出对甘薯茎腐病表现稳定抗性的种质,为甘薯抗茎腐病育种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对于甘薯病害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在大田环境下建立快速有效的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服务。【方法】采用收集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菌核病分离物,经PDA培养基再生培养,再接种麦粒形成麦粒接种体,利用微创结合锡箔纸捆绑麦粒接种体的方法建立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结果】不同大豆种质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离物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也存在显著差异,而重复间的病情指数和病斑长度差异不显著,病斑长度与病情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r=0.8301,P0.0001)。【结论】该大豆菌核病田间接种鉴定方法能够有效地对大豆菌核病分离物的致病性和大豆植株抗性进行鉴定和筛选,可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  相似文献   

8.
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方法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建立大蒜叶枯病抗性鉴定的方法,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选取对大蒜叶枯病不同抗性的3个品种G087、G064、G039作为鉴别品种,对病菌离体接种鉴定中不同孢子悬浮液浓度、病菌接种部位、接种后不同培养温度、不同株龄接种,以及活体接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和筛选。结果表明:采用4~5叶期大蒜的离体叶片,叶面或叶背接种,接种病菌孢子悬浮液浓度106个/mL,接种后置于21℃温度条件下培养7 d,统计病情指数和品种抗性类型,鉴定结果与品种的抗病水平一致;离体接种鉴定比活体接种法更简便、快速;离体和活体鉴定结果均与品种田间抗病性一致,可作为大蒜品种资源叶枯病抗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9.
小麦茎基腐病苗期快速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建立一种小麦茎基腐病快速接种鉴定方法,以扬麦158、Sunco、Kennedy为材料,采用4种接种方法评价了小麦苗期茎基腐病抗性鉴定效果,并以扬麦158/CI12633群体验证了所采纳的最优接种方法的致病效果。结果表明:采用苗期棉球接种法小麦品种间抗性差异明显,操作方便,发病稳定性等方面优于其他方法。因此,小麦茎基腐病抗性种质资源筛选时可以将棉球接种法作为鉴定评价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0.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我国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和粮食安全.种植抗(耐)病品种是防控该病害的有效措施,但对水稻品种的抗病性评价至今尚未有具体操作规程可循.针对水稻品种抗病鉴定评价及抗源筛选的迫切需求,作者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制定了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人工接种鉴定技术及评价规程,包括有关术语定义,人工接种鉴定流程、结果调查和抗病性评价等,为规范开展水稻品种抗病性鉴定提供指导和参考.本标准适用于水稻品种及育种材料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性状的鉴定与评价.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甜瓜霜霉病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的最佳方法,并对甜瓜资源进行苗期接种鉴定,为抗病育种提供抗源。【方法】采用不同接种方法,不同接种苗龄,不同接种浓度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建立甜瓜霜霉病苗期抗性鉴定方法,并对208份新疆哈密瓜资源和国内引进甜瓜资源进行霜霉病抗病性评价。【结果】甜瓜苗期接种霜霉病最好的方法是喷雾法,接种苗龄为2叶期,接种的最适浓度为5×103孢子/mL;筛选出免疫甜瓜霜霉病资源5份,高抗资源7份,中抗资源6份。【结论】甜瓜苗期接种霜霉病方法的确立以及抗霜霉病资源筛选为抗病育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比较及抗病种质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出简便、准确、可靠的木麻黄(Casuarinaceae)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对我国现有的木麻黄种质资源开展抗病性鉴定与评价,筛选出优良抗病无性系。【方法】在木麻黄抗病品系筛选技术基础上,参考番茄Lycopersicon esculentum、烟草Nicotiana及桉树Eucalyptus等植物青枯病抗性鉴定方法,设计8种木麻黄青枯菌人工接种方法,系统探讨水培生根苗、嫩枝、绿梗小枝、褐梗小枝、青枯菌粗毒素及盆栽小苗伤根接种、盆栽小苗无伤接种等接种方法对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影响。【结果】不同无性系利用盆栽幼苗伤根接种法接种后的死亡率介于25.79%~83.06%,无性系K18、A14与G1、30差异极显著(P0.05);不同无性系用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的病情指数介于2.16~69.48,无性系K18、A14与G1、30差异极显著(P0.05)。这2种接种方法能够有效区分木麻黄抗、感无性系,且呈极显著正相关(r=0.856 5)。不同无性系在盆栽幼苗不伤根接种及水培生根小苗、嫩枝室内水培接种中抗病性差异不显著(P0.05),不能有效区分抗、感无性系。绿梗小枝接种后症状变化小,不易分级,容易出现观测误差;青枯菌粗毒素接种存在浓度难以控制等问题。利用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法,对53份木麻黄育种材料进行抗性评价,筛选出X1、30、杂交、G1等12份高抗材料。【结论】盆栽幼苗伤根接种及褐梗小枝室内水培接种方法是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较好方法,文中其他接种方法不是木麻黄青枯病抗性鉴定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人工接种、病圃诱发及大田调查的方法 ,鉴定了苎麻新品种“赣苎 3号”的抗病性。结果表明 :“赣苎 3号”高抗花叶病、根腐线虫病和疫霉病 ,中抗炭疽病。讨论了苎麻品种对几种不同病害的抗性鉴定技术  相似文献   

14.
番茄抗根结线虫接种鉴定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用3个番茄抗线虫品种和两个感线虫品种作为试验材料,对北京地区危害番茄的南方根结线虫进行 苗期人工接种鉴定,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灌根接种法,适宜的接种体浓度为2000卵/株,适宜的接种苗龄为10 ~20 d,供试3种栽培基质培育的幼苗对接种效果没有明显影响,接种后30 d进行调查即可明显区分出不同 番茄品种对根结线虫的抗、感差异。运用该方法对28份番茄育种材料进行抗线虫评价,筛选出对线虫免疫的 材料8份,高抗线虫的材料12份,抗线虫材料3份,感病材料5份,其中抗线虫材料占82.1%,说明番茄蕴藏着 丰富的对改良线虫抗性有利用价值的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15.
采用温室人工接菌法探讨水稻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稻瘟病苗瘟、叶瘟和穗颈瘟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正相关性,相关程度因水稻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此外,对水稻品种温室苗瘟抗性率与田间叶瘟抗性率、穗颈瘟抗性率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表现正相关关系(r=0.5435),温室苗瘟抗性率与自然病圃穗颈瘟抗性率表现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7583**,p<0.01),自然病圃叶瘟抗性率与穗颈瘟抗性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6322*,p<0.05)。因此,认为利用可控温室代替田间进行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鉴定是可行的,而且根据苗瘟、叶瘟的抗性鉴定结果推测穗颈瘟的抗性基本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离体叶片法测定了分离自湖南主产烟区的6个烟草黑胫病菌菌株的致病性,结果表明不同菌株间致病性存在明显差异,病情指数在6.6~89.0之间,其中以phy3菌株致病性最强。以phy3为接种菌株,在病圃进行3种接种方法筛选,结果以菌丝块创伤茎基部接种法发病率最高。综合以上试验结果,采用phy3为接种菌株,以菌丝块创伤茎基部方法接种,在病圃测定了52个烤烟品种资源对黑胫病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烤烟品种资源抗性差异明显。其中,高抗品种资源占15.39%,中抗品种资源占15.39%,中感品种资源占30.77%,感病品种资源占38.46%,尤其以 PVH01抗性最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梨锈病田间发病规律及发病影响因素,为梨锈病抗病性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翠冠×金星杂交梨苗为试材,采用田间发病和人工接种鉴定方法,对梨锈病发病规律及抗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梨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性表现出广泛的分离,不同年份梨杂交实生苗锈病病情指数概率分布差别较大;田间发病条件下,病害分布呈多峰型,人工接种呈单峰型;同一年份不同时期杂交实生苗对梨锈病的抗病性不一致;梨锈病病情指数与桧柏和梨树间的距离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关性逐年增强.[结论]梨树杂交苗单株对梨锈病抗性年份间有差异,同一年内不同时期也不一致;对锈病人工接种鉴定,应进行多次接种,才能筛选出综合抗性较强的单株;进行田间抗性鉴定时应考虑梨树与桧柏距离对病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玉米苗期病害诊断与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常规的方法对玉米苗期病害发生进行了诊断及防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苗期病害可初步分为侵染性和非侵染性病害。侵染性病害主要是由病原菌侵入引起,符合KOCH法则的病原菌主要有禾谷镰孢菌(Fusarium graminearum)、串珠镰孢菌(Fusarium moniliforme)、玉米圆斑离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 carbon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串珠镰孢菌胶孢变种(F.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和丝轴团散黑粉菌[Sporisorium reilianum(Ku Hn)Landon et Full]及玉米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 zeae Hsia et Fang)。非侵染性病害主要包括缺素症、环境胁迫和药害等因素引起的病害。使用克百威、福美双、三唑醇和戊唑醇复配的二元或三元种衣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苗期病虫害和丝黑穗病的发生与危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已报道的3种十字花科作物菌核病抗病性鉴定方法,在同一条件下,对5个已知抗性的花椰菜品种进行鉴定比较.结果表明:结球期琼脂块叶腋接种法、营养生长期琼脂块活体叶片法与大田接种鉴定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885 9和0.926 6,可有效反映抗、感品种的差异,可用于花椰菜菌核病抗性的快速鉴定;但营养生长期琼脂块离体叶片法用于抗性鉴定的效果不好;根据抗性鉴定方法的比较结果,选用结球期琼脂块叶腋接种法,以‘农乐45天’为对照,对21份花椰菜材料进行抗性鉴定,筛选获得了‘神良金花’和‘长胜65天’2份高抗材料.  相似文献   

20.
辣椒炭疽病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离体果实接种和苗期喷雾接种两种方法在辣椒炭疽病抗性鉴定中的效果。苗期喷雾接种,供试8个品种发病率在3.0%~28.4%、病情指数在0.8~12.5之间,品种之间差异不显著,无法区分抗、感病品种间的抗病性差异。而离体果实接种发病率在0%~92.5%,抗病品种发病轻,果实上无病斑或只形成一些小病斑,没有孢子产生;感病品种发病重,果实上形成典型的凹陷病斑,并产生大量的橙色孢子;抗、感病品种之间的发病程度差异显著。结果表明,离体果实接种法更适合用于辣椒炭疽病抗病性鉴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