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不同施氮水平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根据供试土壤的养分状况,通过2年不同施氮水平的田间小区试验,2007年设施N 0、135、270、405 kg/hm2四个水平,2008年设施N0、150、300、450 kg/hm2四个水平,在加工番茄的主要生育期,测定植株生物量和不同器官氮、磷、钾含量,并结合成熟期产量,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工番茄对氮、钾需求量远大于磷;加工番茄干物质及氮、磷、钾养分的积累动态均呈"S"型增长;施氮可以极大地促进加工番茄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各施氮处理比不施氮处理多吸收氮75.8%~189.2%,多吸收磷49.4%~162.7%,多吸收钾60.7%~176.8%;在一定的施氮范围内,吸收氮、磷、钾的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植株吸收的养分最终50%以上都聚集在果实中;在施用磷、钾肥的基础上合理施用氮肥可以显著提高加工番茄的经济产量,2007和2008年增产分别达43.8%和114.3%;过量施氮可造成加工番茄贪青晚熟,但可以通过后期合理增施氮肥,作为解决加工番茄采收期短、加工紧张问题的一个辅助措施。 相似文献
2.
施氮对甜瓜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氮肥对甜瓜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和品质的定量影响是实现露地甜瓜栽培氮肥优化管理的前提。试验以自育品种新蜜杂36号为材料,定量分析不同氮肥施用水平对甜瓜干物质、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甜瓜干物质积累和氮素吸收,在P2O5140 kg/hm2、K2O 150 kg/hm2的基础上施N 225 kg/hm2,甜瓜产量和品质均为最高,各施氮处理氮肥利用率在11%~29%之间且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3.
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研究不同施氮量对双季稻产量、氮磷钾积累量及氮磷钾利用率的影响,同时探讨双季稻吸收利用氮、磷、钾素三者间的相互关系。通过田间试验研究施氮量不同、磷钾投入量相同条件下的双季稻产量、双季稻氮、磷、钾积累量、双季稻氮、磷、钾素利用效率及磷钾吸收利用与氮吸收利用的关系。结果表明:双季稻产量在一定范围内(早稻0~105 kg/hm~2,晚稻0~146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之后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本试验施氮条件下,早稻产量最高的处理为75%N(105 kg/hm~2),比CK(不施化肥)增产58.1%;晚稻产量最高的处理为100%N(146 kg/hm~2)处理,比CK增产67.6%。施氮水平对双季稻植株氮、磷、钾养分积累量有显著影响,早、晚稻稻谷氮、磷、钾积累量均以100%N处理最高。不同施氮水平对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也有显著影响。适宜的施氮量可以增加双季稻产量,促进水稻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同时提高双季稻的氮、磷、钾素利用效率。综合考虑双季稻产量效应及氮磷钾养分的有效吸收利用,双季稻施氮量为105~146 kg/hm~2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4.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NAM添加剂在甜瓜减氮施肥的情况下,对甜瓜生长、养分吸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旨在验证利用NAM添加剂减少当地甜瓜施氮量的可行性。以新疆主栽甜瓜品种"黄皮9818"为材料,2年田间试验共设5个处理:常规施氮量(N)、常规施氮量添加NAM(N+NAM)、80%常规施氮量添加NAM(80%N+NAM)、不施氮添加NAM(N_0+NAM)、不施肥(CK),分析了甜瓜干物质、植株养分吸收利用效率、产量及品质。成熟期,与N处理相比,N+NAM处理显著提高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分别提高4%和7.7%;而N处理与80%N+NAM处理干物质量和产量无显著差异。甜瓜各器官氮、磷、钾含量均表现为瓜叶茎,整株养分吸收量为钾氮磷;与各器官养分吸收量表现一致,N+NAM处理整株氮、磷吸收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5%~40%、5.5%~39%,氮肥表观利用率、生理利用率均以氮肥添加NAM处理最高,其中N+NAM、80%N+NAM处理氮肥表观利用率分别比常规施氮量处理(N)提高5.3%、4.9%。折光糖含量在3个施氮处理间差异不显著。与常规施氮处理的多次施肥相比,减氮20%添加NAM甜瓜产量和品质没有降低,并且提高了氮肥表观利用率。因此,在甜瓜生产中,减氮20%添加NAM是甜瓜施肥减施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施氮方式对玉米氮吸收及土壤养分、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不施氮肥、农民传统施氮、比传统施氮减量20%、减氮20%配合秸秆还田、减氮20%施用包膜尿素处理对玉米年际产量、植株氮吸收、土壤养分变化及N2O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包膜尿素处理产量最高,比空白处理增产18.50%,比产量次高的秸秆还田处理仅增产0.51%,二个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包膜尿素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可增加植株氮的吸收固定;秸秆还田处理的肥料利用率和植株总氮积累量高于包膜尿素处理,但其氮收获指数最低,为0.606,从注重品质角度,包膜尿素处理的效果略好于秸秆还田处理;各施肥处理都比空白处理提高了土壤主要养分含量,但从有机质、全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提升综合评价,包膜尿素处理和秸秆还田处理对土壤的培肥作用好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秸秆还田处理的N2O-N季节排放总量和排放系数都最高,分别为N 1.50 kg·hm-2·季-1和0.27。因此,从保产稳产、培肥地力、提升品质、减少N2O排放综合考虑,建议推广比农民习惯施肥量减少氮量20%的包膜尿素一次性施入在玉米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7.
施氮量对强筋和中筋小麦产量和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33,自引:13,他引:33
以强筋小麦皖麦38和中筋小麦皖麦44为材料,研究了施氮量对子粒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吸收的影响,分析了植株体内N、P、K素含量与子粒品质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施氮量在0-300kg/hm2范围内,氮素与两种类型小麦的子粒产量和蛋白质产量均呈二次曲线关系,增施氮素不仅能显著提高蛋白质、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降低弱化度,延长面团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有利于植株对氮的吸收,而且还能提高P、K的营养水平。植株体内N的含量除与吸水率和弱化度相关不显著外与其它主要品质性状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只有容重为负相关;皖麦38和皖麦44达到最高子粒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24.6.kg/hm2和207.5.kg/hm2,达到最高蛋白质产量的施氮量分别为288.5.kg/hm2和221.0.kg/hm2。 相似文献
8.
以甜瓜新品系“14-64”为供试材料,试验设置FA1(0 kg/hm2)、FA2(45 kg/hm2)、FA3(75 kg/hm2)、FA4(105 kg/hm2)、FA5(135 kg/hm2)、FA6(165 kg/hm2)6个黄腐酸钾施用水平,研究不同黄腐酸钾施用量对甜瓜养分吸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黄腐酸钾在新疆地区甜瓜种植上的合理施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与FA1处理相比,各施用黄腐酸钾处理均提高了甜瓜各生育期植株干物质量和氮素、磷素、钾素的吸收积累量,提高了甜瓜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了甜瓜单瓜重和经济产量。黄腐酸钾施用量为135 kg/hm2时,甜瓜植株各器官干物质量、营养元素积累量及其产量均达最大值。与FA1处理相比,成熟期FA5处理根、茎叶、果实的干物质量显著增加17.42%、30.74%、43.96%,其氮素、磷素和钾素积累量分别增加52.29%、56.10%、99.30%,76.32%、78.82%、129.23%和37.47%、43.97%、88.36%。除了FA2处理外,其他施黄腐酸钾处理较FA1处理中心和边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增加7.85%~17.89%和7.90%~9.58%,单瓜重和经济产量显著增加7.60%~22.81%和8.01%~22.85%。FA5和 FA6处理可溶性固形物、单瓜重和经济产量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高于其他处理。综上,高量施用黄腐酸钾更有利于甜瓜的高产优质,但过量施用(>135 kg/hm2)时反而会造成肥料的浪费。因此,在本试验条件下,135 kg/hm2的黄腐酸钾施用量是最优施用量。 相似文献
9.
秸秆还田与施氮量耦合对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比较研究了秸秆还田和不还田条件下氮肥施用量对我国黄淮海平原典型农区冬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构成因素、养分吸收过程及土壤速效养分的影响,目的是为了挖掘不同耦合条件下的小麦产量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相同施肥条件下,秸秆还田有增加冬小麦籽粒产量的趋势,但只有在施氮量为150和200 kg/hm2时,其差异达显著水平;当不施肥或施氮量为250kg/hm2时,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秸秆还田的增产率为6.34%~12.17%,这可能主要由于秸秆还田提高了籽粒千粒重所致,也可能与秸秆还田增加了冬小麦拔节-抽穗期地上部生物量氮素吸收量有关。同时,秸秆还田配施氮肥还提高了土壤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为作物养分吸收提供了肥力基础。与不施肥相比,单纯施肥导致的籽粒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增加单位面积小麦穗数所致,但不同施肥量之间籽粒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当地常规施肥习惯有一定节肥潜力。 相似文献
10.
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产量、养分吸收及土壤有效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湖南岳阳君山区蔬菜基地土壤肥力状况、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生长发育的影响。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室外采样和室内测定,研究了不同施肥结构对茄子产量、养分吸收和土壤有效养分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较纯化肥处理(NPK),可以显著提高茄子产量,尤以牛粪+化肥(NPKM1)处理茄子产量最高。(2)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较当地习惯施肥处理和化肥处理,可以提高茄子对N、P、K养分的吸收量和利用率;(3)在茄子生长的前期,化肥可迅速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茄子生长的后期,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有重要作用。由以上结果,根据不同施肥结构茄子的产量和茄子对肥料养分的利用率、土壤养分状况及有效性,初步提出了在茄子生产中增施有机肥的优化施肥结构模式,以保证茄子的丰产优质。 相似文献
11.
为探讨有机肥氮替代化肥氮在新疆棉花生产中的增产增效作用,在滴灌条件下,采用连续2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氮(CK)、牛粪堆肥(OM)、农民常规施肥(CF)和不同有机肥氮替代10%(OF1)、20%(OF2)和30%(OF3)的化肥氮时,对棉花氮磷钾养分吸收、氮素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与单施化肥相比,有机肥氮替代部分化肥氮均有利于棉花氮磷钾养分吸收,可提高棉花氮素表观利用率、偏生产力、肥料氮贡献率和农学效率。在有机肥氮替代10%化肥氮的情况下,氮素利用率最高并能提高氮素表观利用率10.5个百分点,棉花产量增加6.8%(P<0.05),而且棉花经济效益与单施化肥相当。有机肥氮替代20%的化肥氮时,棉花产量增加7.9%(P<0.05)。有机肥氮替代30%化肥氮,获得与单施化肥相当的产量,氮素表观利用率仅提高3.4个百分点。综合养分吸收、氮素利用效率、产量及经济效益等方面考虑,有机肥氮替代10%化肥氮是该地区中等肥力棉田增产稳产、氮肥增效的合理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2.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硼、氮配施对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叶柄环带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硼、氮在棉花上,有一定的交互作用,在相同施氮量下,棉花叶柄环带出现率、株环带叶数和叶环带圈数均随施硼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施硼量从0 kg/hm~2增至13.5 kg/hm~2时,叶片的氮、磷、硼和叶绿素含量增加,棉花的株高、分枝数、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均显著提高。施硼量从13.5 kg/hm~2增至27 kg/hm~2时,两个氮水平下的叶片磷、钾、硼和叶绿素含量没有显著变化,270 kg/hm~2氮水平下棉花叶片的氮含量、株高、铃重和铃数降低,产量没有变化,而在375 kg/hm~2氮水平下棉花叶片氮含量、株铃数、铃重、衣分和产量显著增加。对相同量硼处理,增施氮肥提高了棉花叶柄环带出现率、株环带叶数和叶环带圈数、叶片氮和叶绿素含量,而对叶片磷、钾、硼和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在施硼肥13.5 kg/hm~2,施氮量为270 kg/hm~2时,棉花产量达到最高值3 592 kg/hm~2。说明湖北天门地区棉田适当增加硼肥的同时减少氮肥用量可有效缓解棉花缺硼症状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3.
施氮量对杂交棉氮、磷、钾吸收利用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杂交棉氮、磷、钾的吸收利用和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氮肥显著提高了杂交棉氮、磷、钾的积累量,特别是显著提高了杂交棉后期氮、磷、钾的积累量和积累比例。施氮量N300 kg/hm2的子棉产量最高,比施氮量N 225 kg/hm2处理增产0.9%,但差异不显著。氮、磷、钾养分利用效率随施氮量增加而提高;但氮肥利用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施氮可以显著提高纤维长度和纤维比强度,而不同施氮量处理间纤维长度和比强度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14.
减氮控磷稳钾施肥对水稻产量及养分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氮、 磷用量偏大,钾肥用量不足不仅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发育,而且导致养分利用率偏低。本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减量施用氮、 磷肥,稳定钾肥投入对水稻产量、 养分积累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14个处理,每个处理重复2次。结果表明,氮钾、 磷钾、 氮磷钾配施处理的水稻秸秆生物量和籽粒产量均显著高于不施肥处理(P0.05); 减氮控磷稳钾处理(N 225 kg/hm2、 P2O5 60 kg/hm2、 K2O 90 kg/hm2)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 300 kg/hm2、 P2O5 150 kg/hm2、 K2O 60 kg/hm2)能显著增加水稻秸秆生物量(P0.05),明显提高千粒重和籽粒产量; 试验还得出,减氮控磷稳钾处理分蘖期地上部氮、 钾含量和秸秆氮、 钾含量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 收获期地上部氮、 钾的积累量和氮、 磷的表观利用率显著大于常规施肥处理(P0.05)。适当减少氮、 磷用量, 增加钾肥用量能改善氮、 钾营养状况,促进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籽粒产量和氮、 磷表观利用率。N 196.2 kg/hm2、 P2O5 46.5 kg/hm2、 K2O 90 kg/hm2的配施方案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小麦养分专家系统(Nutrient Expert,NE)推荐施肥对冬小麦产量效应、养分利用率和农田环境效应的影响,对2010~2014年期间在河北省开展的83个小麦试验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量较农民习惯施肥量氮、磷肥分别降低了47.0%和10.4%,钾肥增加了102.0%;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较农户施肥增产在2.6%~13.0%之间,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1.7%、10.9%和31.0%,氮肥偏生产力为47.9kg/kg,显著高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24.7 kg/kg;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的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排放强度分别为2 211 kg CO_2 eq/hm~2和332 kg CO_2 eq/t,显著低于农民习惯处理的3 720 kg CO_2 eq/hm~2和589 kg CO_2 eq/t。小麦养分专家系统推荐施肥提高了养分利用率、降低了农田温室气体排放,可以在河北省小麦主产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不同施肥量对贵州高产玉米养分吸收、生物性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贵州黄壤地区开展了以玉米品种(“金玉506”和“黔单24”)为主区,不同施肥量为副区处理的大田裂区试验,探讨贵州两种高密度栽培品种玉米的产量、生物性状、养分吸收和品质对不同施肥量的响应。结果表明:不同施肥量对玉米品种产量有显著影响。“金玉506”产量随施肥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以常规密度种植推荐施肥量增量15%处理产量最高,达10229.3 kg/hm2;而“黔单24”略有不同,其产量随施肥量增加呈降低趋势,以推荐施肥量处理最高,为9434.1 kg/hm2。从产量构成因素看,品种与施肥量对玉米穗粗和千粒重有显著影响,两种玉米品种的千粒重随施肥量增加均呈增加趋势,增幅分别为2.2%~10.3%和3.2%~6.8%。在生物性状方面,“金玉506”以推荐施肥量增量15%处理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和茎粗最优,分别为308.5、130.4和2.6 cm;而“黔单24”以推荐施肥量处理株高、穗位高和茎粗达最大,分别为311.6、138.0和2.43 cm。从养分吸收看,品种和施肥量对玉米植株的养分吸收有显著影响,其中“金玉506”植株氮、磷和钾的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增幅分别为24.8%~32.7%、44%~47.8%和5.9%~45.6%;而“黔单24”植株氮、磷和钾吸收量均随施肥量的增加而降低,降幅分别为3.8%~13%、11.8%~23.5%和3.9%~15%。在品质方面,合理施肥量有利于提高玉米的淀粉和粗蛋白含量,而过高施肥量会导致玉米品质的降低。因此,根据不同玉米品种的养分需求规律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有利于促进玉米的养分吸收,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施肥制度对双季稻氮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稻田长期施肥制度定位试验,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氮素吸收、净光合速率及产量的影响。有机物还田能显著促进水稻分蘖、提高有效穗数和叶面积指数。只施用NPK,在分蘖后早稻叶片氮含量急剧下降,与早稻相比,而晚稻的穗肥促进了后期的氮吸收。在CK和施加NPK的基础上秸秆还田明显改善水稻中后期的氮吸收,但对晚稻的效应明显低于对早稻的效应。各处理的叶片以及稻穗氮含量晚稻明显低于早稻。叶片氮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成显著(早稻r=0.664*)或极显著正相关(晚稻r=0.704**),这说明叶片氮含量缺乏降低了叶片光合能力。有机物还田增产效果显著,在中等施肥水平时,有机物还田可以代替1/3以上的NPK投入。 相似文献
18.
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32
姜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3):559-565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方式对夏玉米产量、 品质及植株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氮肥施用量较低时,玉米籽粒产量及粗蛋白、 粗淀粉和粗脂肪等营养品质指标随氮肥用量的增加而提高; 当氮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之后,则不随氮肥用量的增大而增加,甚至有所降低。在氮肥施用量为 N 300 kg/hm2,基肥∶拔节肥∶大喇叭口期追肥比例为5∶0∶5(A2)时玉米籽粒产量最高为10902 kg/hm2,比不施肥(对照)增产140.5%,比相同施氮量条件下其他基追比处理增产4.6%~12.3%。随着施氮量增加玉米籽粒氮、 磷、 钾含量呈先增后减趋势; 增施氮肥能显著提高夏玉米籽粒粗蛋白含量,在相同施氮量条件下,玉米籽粒氮素和粗蛋白含量在A2运筹方式下最高,说明该氮肥运筹方式能改善玉米籽粒的品质。 相似文献
19.
不同氮素水平对甜瓜芳香物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京玉五号为试材,利用GC-MS测定法,在溶液培养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氮素供应水平对甜瓜芳香物质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氮素水平条件下,甜瓜的芳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差异显著。乙酸-2-甲基丙基酯、乙酸丁酯和2-甲基丁酸乙酯等特征芳香物质的含量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先升高后下降,在100%的氮素处理水平下,甜瓜的特征芳香物质含量相对较高。随着氮素水平的升高,甜瓜的折光糖含量、Vc、可溶性糖和糖酸比等营养品质表现下降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200.72~401.44 mg/L氮素是甜瓜优质高产栽培适宜的氮素水平。 相似文献
20.
AbstractStudies on nutrient interactions in aromatic rice are needed for proper understanding of impact of imbalanced use of nutrients in the era of multi and micro-nutrient deficiencies. A pot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during the rainy/wet season (June–October) of 2013 at New Delhi, to study the interaction effects of two levels each of nitrogen (N) (0 and 120?kg?ha?1), phosphorus (P; 0 and 25.8?kg?ha?1), and zinc (Zn; 0 and 5?kg?ha?1) in two aromatic rice (Oryza sativa L.) varieties, viz. Pusa Rice Hybrid 10 and Pusa Basmati 1121. Application of N, P, and Zn resulted in increase of dry matter (0.91, 0.32, and 0.24?g plant?1, respectively) 60?days after sowing (DAS) and grain yield of rice (3.68, 1.67, and 1.17?g plant?1). The increase in yield of rice owing to N application was relatively higher by 0.98, 0.22, and 1.05?g plant?1, respectively, when either P or Zn or both were applied with N than alone application of N, indicating synergetic effect of P and Zn application with N. The higher concentration and uptake of K in grain (0.25% vs 0.10%) and straw (1.32% vs 0.94%) were observed in the treatment received N than no N, though K was applied uniformly in all the treatments. It indicates positive interaction of N and K. The higher uptake of P in grain and straw was observed when P was applied with N and Zn (3.34 and 2.15?mg plant?1), or with N (3.26 and 2.11?mg plant?1) signifying positive effect of N on P uptake in rice.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