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以桶式Ⅱ型无土栽培装置为对照,桶式无土栽培新装置为处理,研究了新装置根区温湿度的变化以及根系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苗期和果实成熟期,两栽培装置中基质和气室温度的日变化随着温室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变化趋势总体上基本一致,新装置中基质和气室的温度变化的幅度均低于对照.湿度的日变化趋势正好与温度的日变化趋势相反,先是缓慢下降而后又逐渐上升,变化的幅度整体上新装置低于对照.说明在新装置栽培下,基质和气室温湿度受外界光照剧烈变化影响的幅度小于对照,能够更好避免由于高温高湿造成的根系枯死.两种栽培装置的根系生长在苗期没有明显的差异,在果实成熟期差异显著,新装置高于对照.  相似文献   

2.
混配基质在一品红无土栽培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孙向丽  张启翔
《园艺学报》2008,35(12):1831-1836
 为减少花卉无土栽培对泥炭资源的依赖和降低生产成本,研究了以锯末、玉米秆和小麦秆为主要成分的混配基质在一品红无土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2份玉米秆粉:1份锯末:1份珍珠岩和1份小麦秆粉:2份锯末:1份珍珠岩两种混配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在无土栽培基质的理想范围内,用其栽培的一品红根系生长健壮,生长发育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可替代泥炭作为一品红的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3.
试验利用菌渣和廉价的河沙以不同比例配制混合基质进行番茄无土栽培,以期筛选出利用菌渣与河沙混合基质栽培番茄的最佳配比。试验结果表明,菌渣可以促进番茄植株的生长,加速根系发育,改善果实品质,以菌渣与河沙混合作为无土栽培基质明显优于传统的土壤栽培方法,其中,以菌渣∶河沙=8∶2的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4.
以土壤栽培为对照,观察了网纹甜瓜无土栽培条件下植株生长,果实膨大的变化.结果表明:无土栽培4月20日、5月5日株高、叶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5月5日之前增加速度是对照的1.26倍、1.36倍,是5月20日至6月19日增加速度的10.9倍、8.9倍.无土栽培授粉后20、30、40 d果实纵径均显著高于对照,授粉前20 d纵径的增加速度是对照的1.29倍,而且前20 d果实纵、横径增加速度是后20 d的5.5倍和3.7倍.  相似文献   

5.
文摘     
无土栽培是指无需天然土壤,用营养液直接灌溉植株的一种栽培方法,大体上分为基质栽培和无基质栽培两大类。无基质栽培一般称为“水培”,即根系直接和营养液接触。基质栽培即作物根系固定在基质中,植物通过基质吸收营养液,主要栽培方式有袋培、岩棉培和营养液膜法。近10多年来无土栽培有了飞跃地发展,目前世界上有一百多个国家将无土栽培技术用于农业生产。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应用无土栽培的国家。目前全美蔬菜无土栽培的温室约有2000多公顷。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有机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以及降低无土栽培基质生产成本,以醋厂残渣醋糟发酵基质为主,按照不同比例混配蛭石和草炭,形成醋糟复合栽培基质,研究其理化性质和对水果型黄瓜戴多星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醋糟基质中添加一定量的蛭石和草炭,基质的各项理化指标均能够达到无土栽培理想基质的基本要求,用其栽培的水果型黄瓜植株生长良好,果实性状、产量等综合表现优于对照处理(草炭∶蛭石=2∶1),其中以60%醋糟+10%蛭石+30%草炭(体积比)混配的基质栽培效果较好,可替代草炭、蛭石复合基质作为水果型黄瓜的无土栽培基质。  相似文献   

7.
以"甜查理"草莓为试材,采用无土栽培方式,分别设定了3个不同配比的栽培基质:椰糠︰珍珠岩︰蛭石(1︰1︰1,T_1)、草炭︰珍珠岩︰蛭石(1︰1︰1,T_2)、木屑︰珍珠岩︰蛭石(1︰1︰1,T_3),营养液配方为山崎配方,采用高架床槽式栽培,并进行红蓝光谱,LED灯每天早晚各补光2h。在定植前测定各基质的含水率、pH值、电导率、容重、有机质含量等基本理化性质,开花前测定了各处理草莓植株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及叶绿素含量,果实成熟期测定了各处理的果实品质。本研究旨在为采用废弃木屑代替草炭无土栽培草莓的应用提供技术参考。结果表明:T_2、T_3处理的叶片数和茎粗无显著差异且均显著高于T_1,T_2、T_3处理株高无显著差异但显著低于T_1,叶绿素含量高低依次为T_2>T_3>T_1,果实平均单果重及平均单株产量高低依次为T_2>T_3>T_1,可溶性固形物与维生素C含量高低依次为T_2>T_3>T_1,可滴定酸含量高低依次为T_1>T_3>T_2。综上所述,不同基质配比无土栽培草莓对其生长和果实品质的影响显著,采用生态木屑代替草炭进行草莓无土栽培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以金鸡心黄皮为试材,研究了遮阴及地膜覆盖处理对黄皮果实品质与果实表面温湿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阴雨天气下,遮阴及遮阴+地膜覆盖处理的果实表面日平均湿度低;晴天天气下,地膜覆盖处理及对照果实表面的日平均温度高,昼夜温差大,阴雨及晴天天气下温度变化、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地膜覆盖提高了果实品质,遮阴及遮阴+地膜覆盖降低了果实好果率。  相似文献   

9.
以日韩梨华山、圆黄为试材,进行了物候期、新梢生长和果实发育研究。结果表明,2个梨品种除成熟期差异较大外,其他物候期都很接近;新梢加长生长过程中,圆黄有两个生长高峰,华山则有1个生长高峰,加粗生长趋势相同;果实纵横径生长均呈“S”型曲线,分别在幼果期和成熟前出现1个生长高峰;果实中总糖、果糖的变化趋势一致,有两个增长高峰,葡萄糖和蔗糖则只有1个增长高峰;可滴定酸含量变化总体为逐渐下降趋势;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总体上升趋势,硬度则呈总体下降趋势。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均可作为判断成熟期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0.
我市于 1999年从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引进有机生态无土栽培技术 ,应用于温室甜瓜生产获得成功 ,平均每 6 6 7m2 产量达到 3372kg ,为我市推广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技术 ,克服土壤栽培障碍 ,实现绿色食品蔬菜的生产奠定了基础。1 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设施1.1 栽培槽 栽培槽用 2 4× 12× 5cm的标准红砖筑成 ,槽内径 4 8cm ,高 15~ 2 0cm ,槽长依棚而定。为使栽培槽内基质的温度更加适合作物根系生长的需要 ,建议采用地下式栽培槽 (在地上挖 5~ 10cm深的槽 ,边上垒 2~ 3层砖 ) ,槽距 6 0cm ,南北延长 ,南低北高 ,槽底中间开 1条宽 2 0…  相似文献   

11.
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对根腐病和青枯病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浸根法收集辣椒根系分泌物,利用气相色谱—质谱技术(GC–MS)分析其化学组成,研究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对辣椒根腐病和青枯病病原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砧木、嫁接辣椒和自根辣椒根系分泌物的组分存在较大差异,与自根辣椒根系分泌物相比,砧木和嫁接辣椒的根系分泌物能够抑制根腐病原菌腐皮镰孢菌(Fusarium solani)和青枯病原菌假单胞杆菌(Ralstonia solanacearum)的生长。表明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组分变化是其减轻土传病害的重要机理之一。通过对砧木、嫁接和自根辣椒根系分泌物组分分析,推测砧木和嫁接辣椒根系分泌物中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二苯并呋喃对病原菌生长起抑制作用,经功能鉴定证明,0.2 m L·L~(-1)的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和0.1 g·L~(-1)的二苯并呋喃可降低辣椒发病率,产量分别比对照(清水)高31.7%和38.3%。  相似文献   

12.
根分泌物的化感作用已经成为土壤生态、植物保护等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重点。现总结了根分泌物及其化感物质的种类,根分泌物对土壤养分和土壤微生物的影响。通过总结提出未来根分泌物及化感作用的研究方向和重点,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通过早春断根后连续3年的观察,较完整地记载了苹果断根根系的再生状况及对新梢生长的影响。调查表明,盛果期乔砧苹果在发芽前断根,当年的抑梢效果不明显,第2年表现出显著的控长效果;距主干80cm左右断根后,根系再生复原期至少需2年以上,恢复期内对果实产量及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红叶石楠生根培养与根系活力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红叶石楠继代组培苗为试材, 研究了不同生长素( IAA、NAA和IBA) 、间苯三酚、暗培养、多效唑(MET) 以及培养基支持体对红叶石楠生根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 NAA 015 mg·L - 1和暗培养7 d促进红叶石楠的生根; 培养基1/2MS +NAA 0.5 mg·L - 1 + IBA 0.3 mg·L - 1 +MET 0.5 mg·L - 1的处理使平均每株生根数达615条, 生根率达到90%; 以琼脂、蛭石、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生根, 其中以珍珠岩为培养基支持体诱导效果最佳, 平均每株生根数达2318条, 生根率达96.6% , 移栽成活率达95.9% , 根系活力高达576.159μg·g- 1 ·h- 1 , 过氧化物酶( POD) 活性达到27.08 △A470 ·min- 1 ·g- 1。  相似文献   

15.
以一年生黄芪(Astragalus mongholicus)种苗为试材,采用田间区划的研究方法,研究百泰、仓美、B_63种微生物菌剂和共享、塞外春、三都哈3种生物有机肥对黄芪地下生长量和黄芪根腐病防治的影响。结果表明:百泰中浓度处理组对黄芪根长和跟头粗的影响效果最好,B_6中浓度处理组对黄芪平均鲜重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三都哈中浓度处理组对黄芪根长、根头粗和平均鲜重的影响效果最为明显;6种试验用菌剂(肥)对黄芪根腐病的防治效果以百泰高浓度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最好,为21.7%,B_6低浓度处理组的防治效果次之,为17.4%,B_6中浓度处理组的防治效果再次之,为15.9%。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根系修剪和接种丛枝菌根(AM)真菌对柑桔根系和植株生长的影响,以盆栽实生枳幼苗为试材,对根系修剪(切除1/2主根)和接种不同AM真菌(Diversispora versiformis、Funneliformis mosseae和Rhizoglomus intraradices)处理后植株生物量和根系形态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除D.versiformis外,根系修剪能显著提高F.mosseae和R.intraradices的侵染率。根系修剪降低了非菌根化植株地上部干重和植株总干重,但接种F.mosseae和R.intraradices后植株地上部干重、根系干重和植株总干重均显著增加,且接种F.mosseae的效果更好。根系修剪显著降低了植株主根长度,但三级侧根数量和一级侧根密度均显著增加,根系修剪下接种F.mosseae增加侧根数量和一级侧根密度的总体效应最优。根系修剪后接种F.mosseae和R.intraradices的植株根系表面积、投影面积和体积均显著增加,并增加了0~1.5 cm短根系的总长度。根系修剪和AM真菌对枳侧根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叠加效应。  相似文献   

17.
齐建设 《长江蔬菜》2013,(18):30-31
介绍了中国莲藕淀粉产业布局、加工工艺、加工原料等,分析了我国莲藕淀粉产业现状,并针对莲藕淀粉产业现状指出了不利于莲藕淀粉产业发展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地理、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分析广西种植莲藕的优势及不足,通过广西不同产区莲藕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生产模式及效益现状进行深入调查,分析影响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展望产业发展未来。  相似文献   

19.
马怀宇  肖静  杨洪强 《园艺学报》2007,34(3):549-554
用20% PEG6000处理湖北海棠(Malus hupehensis Rehd. ) 根系, 研究了水分胁迫条件下根系线粒体膜电位(Δψm) 、线粒体H2O2含量、细胞程序性死亡关键酶类caspase23 /7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在20% PEG6000处理前6 d, 根系线粒体Δψm缓慢降低, 第6天后急剧下降。线粒体H2O2含量在处理的第1~6天里缓慢升高, 第6天后则快速上升。TUNEL原位检测显示, PEG6000处理能够使根系切片上出现清晰的阳性反应斑点, 且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阳性反应斑点增多; 处理第3天和第6天, 根系中类caspase23 /7活性较低, 而处理第9天和第12天时类caspase23 /7活性成倍升高, 这表明20% PEG6000能够诱导湖北海棠根系细胞程序性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