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兔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高温的夏季和秋季多发.该病是由于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毒索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乳兔和断乳期仔兔.致死率很高。断乳后的幼兔的发病率也不可忽视。饲养管理不良、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低、饲料污染、饲料和天气突变、卫生条件差等导致肠道正常微生物菌群改变.使肠道的大肠杆菌大量繁殖而发病.也可继发于球虫及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2.
兔大肠杆菌病是危害养兔业的主要传染病,试验分别选取黄连、黄芩、白头翁等五种中药,观察其对兔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抑制作用。结果表明,黄连、黄芩和白头翁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且具有相互协同作用,为开发抗兔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中药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顾永江  潘成勇 《农技服务》2012,29(5):626+631
总结了魏氏梭菌病、球虫病、大肠杆菌病和兔瘟这几种典型兔病的防治技术。  相似文献   

4.
为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仔猪大肠杆菌病诊断方法,从某猪场腹泻病死的小猪采取病料,经处理后取处理病料腹腔注射12只小白鼠,同时以灭菌生理盐水作对照.24 h内,注入病料的小白鼠全部死亡.采取死亡小白鼠的肝脏,充分研磨后加灭菌生理盐水作1∶5稀释,向稀释液中加入适量大肠杆菌兔血清抗体,混匀后分别于5,10,30 min时取病料涂片,用荧光标记的抗兔IgG抗体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从死亡小白鼠病料涂片中能检测出大肠杆菌,其形态与标准大肠杆菌革兰氏染色形态一致.接种生理盐水小鼠未出现死亡,处死后取病料,以同样的方法进行检测,未检测出大肠杆菌.  相似文献   

5.
<正> 兔大肠杆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高温的夏季和秋季多发。该病是由于一定血清型的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及其霉素引起的一种发病率、死亡率都很高的肠道传染性疾病。多发于出生乳兔和断乳期仔兔,致死率很高。断乳后的幼兔的发病率也不可忽视。饲养管理不良,饲料中的粗纤维含量低、饲料污染和天气突变、  相似文献   

6.
应用微量凝集法检测家兔大肠杆菌抗体水平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试验应用兔源致病性大肠杆菌 E1、E2、E7株的培养物经 12 1℃高温处理 2 h,制成含 0 .5 %石炭酸生理盐水的大肠杆菌“O”抗原悬液 ,抗原凝集效果呈现出最佳的检测工作浓度为 12亿细菌 / m l,应用该方法检测免疫过兔大肠杆菌疫苗的家兔血清抗体峰值达 1∶ 12 8,而从非免疫兔和免疫过兔瘟、多杀性巴氏杆菌病、魏氏梭菌病疫苗的兔血清中未能检测出兔大肠杆菌抗体  相似文献   

7.
钟梅 《中国畜禽种业》2010,6(2):114-114
兔大肠杆菌病和球虫病混合感染是近年来贵州省息烽县中小型规模肉兔养殖场常见的传染病.由于当地刚发展肉兔养殖。农户养殖经验不足,饲养管理粗放,在立碑、硬寨等肉兔养殖小区.该病的发生给养兔户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作者多年从事畜禽养殖技术推广工作.就肉兔发生大肠杆菌和球虫混合感染的诊治总结了一定的经验.现将其归纳如下,供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大肠杆菌对仔兔小肠形态学影响,比较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将40只仔兔随机平均分为4组。经腹腔注射菌液后检测不同时期内毒素含量,并观察和比较小肠形态学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腹腔注射菌液后可形成毒血症,兔大肠杆菌的发病率与内毒素呈正相关;随着肠绒毛长度和粘膜厚度的恢复,病兔逐渐恢复正常。乳酸菌素在大肠杆菌引起兔腹泻的治疗中能有效恢复肠壁厚度和绒毛长度,在疾病恢复期治疗效果好于庆大霉素。  相似文献   

9.
獭兔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暴发性、死亡率很高的仔兔和幼兔的肠道传染病,以水样腹泻或胶冻样粪便及严重脱水为特征,如不及时诊治,会造成大批死亡。2013年4月,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某兔场发生腹泻、排水样或粘液粪便、沾污肛门被毛、精神差、食欲废绝、消瘦、腹部膨胀、眼结膜潮红、流泪、流涎、少数病兔突然死亡、病程短、死亡率高的一种疾病。  相似文献   

10.
兔大肠杆菌病又称兔黏液性肠炎,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及其产生的毒素所引起的一种暴发性肠道疾病,以断奶后不久的幼兔多发,且病程长,反复发作,死亡率高。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各种年龄的兔均有易感性,尤其以1 ̄2月龄幼兔最易被感染。症状:发病初期,病兔食欲下降,被毛蓬乱,精神不振,拉两头尖的粪便,之后拉胶冻样黏液,渴欲增加,畏冷打颤,磨牙,有的流口水,最后绝食衰竭而死。剖检可见肠道内容物有胶冻样黏液,小肠充血、出血、水肿。预防:加强饲养管理,增强兔群体质,注意通风换气,兔舍和笼具定期消毒,尽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刚断奶的仔兔不要喂得…  相似文献   

11.
兔大肠杆菌病是兔在外部诱因的作用下,兔肠道酸碱度打破平衡,大肠杆菌大量繁殖,产生肠毒素,造成肠道拉稀的疾病。天气骤变、突然换料、应激反应等是诱发因素。常用消毒药和抗生素效果敏感,但要治疗及时,并采取综合防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哈密市一兔场饲养的育肥仔兔760只发病死亡,年龄在45~65日龄,体重1 000~1 660 g,品种有依普吕、新西兰、比利时及杂交商品仔兔,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变化、镜检以及针对性的防疫和治疗确诊为兔巴氏杆菌病与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13.
疾病是养兔业的大敌。由于家兔是一种弱小的动物,对疾病的耐受性较差,一旦发病,很难救治,多数以死亡为结局。在很多兔场爆发不同的疾病。尤其是传染性疾病,如兔瘟、魏氏梭菌性肠炎、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真菌性皮肤病等,给生产造成重大损失。研究兔病、控制兔病是养兔生产中永恒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畜禽粪便中含有大量微生物,在发生传染性疾病时,粪便常常会成为重要的传染源.通过从种猪场、奶牛场和种兔场粪便中分离鉴定致病性大肠杆菌,并对分离到的大肠杆菌进行LEE毒力岛上eaeA基因的PCR检测,鉴定出含有LEE毒力岛大肠杆菌,调查携带LEE毒力岛的大肠杆菌在猪、牛和兔粪便中的存在情况.实验结果表明,猪、牛、兔粪便样品中携带LEE毒力岛的大肠杆菌检出率分别为12.9%、14.0%、22.5%.eaeA阳性的大肠杆菌应是导致仔猪、10日龄以内的初生犊牛和兔场断奶后幼兔发生腹泻症的主要细菌性病原.LEE毒力岛的检测能够作为大肠杆菌的诊断和流行分子病学调查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5.
浅谈兔大肠杆菌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兔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及其毒素引起的一种爆发性、死亡率很高的兔肠道疾病。大肠杆菌,革兰氏阴性短杆菌,大小0.5×1~3微米。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芽孢。能发酵多种糖类产酸、产气,是动物肠道中的正常栖居菌,其代谢活动能抑制肠道内分解蛋白质的微生物生长,减少蛋白质分解产物对兔体的危害,还能合成维生素B和K,  相似文献   

16.
特种野兔养殖效益的好坏,关键是仔兔的成活率.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容易造成仔兔的死亡呢?仔兔在哺乳期间,由于免疫力差,抗病能力不强,所以较容易得病.一般来说,造成仔兔死亡的疾病主要有副伤寒病,哺乳母兔乳房炎传染,大肠杆菌病及球虫病等.  相似文献   

17.
张翔兵 《新农业》2015,(3):40-41
<正>家兔大肠杆菌病是由一些致病性血清型大肠杆菌及毒素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仔幼兔水样、胶冻样腹泻为主要特征。1流行病学病兔和带菌兔是本病传染源。本病主要感染1~3月龄的仔幼兔,特别是断奶前后仔兔发病率较高,成年兔偶见感染发病。消化道是本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一般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发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特别在寒冷冬春季节发病率相对较高。本病原菌属条件性致病菌,长途运输、饲养不当、日粮  相似文献   

18.
李纳新  张桁 《农技服务》2006,(11):40-40
仔兔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兔传染病,以拉黄、白、红痢,死亡率高为特征,是严重影响养兔业发展的重要疾病。经笔者调查,绝大部分仔兔是在35日龄(断奶后l周)左右开始发病,初为黑色稀便,经一天后即变为黄褐色稀便,若治疗延误,则转为白色或红色水样稀便,腥臭。消毒不严,饲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山西地区仔兔腹泻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方法]从山西地区不同兔养殖场采集110份因腹泻死亡的仔兔肠道内容物,进行病原分离,并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开展动物致病性试验,最后采用K-B纸片法用14种抗生素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测定。[结果]共分离出60株细菌,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生化试验均鉴定为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的60株大肠杆菌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而对庆大霉素、链霉素、多粘菌素B、卡那霉素、氧氟沙星、诺氟沙星、痢特灵、头孢克罗、阿莫西林、头孢曲松、头孢哌酮、氯霉素、磷霉素13种常见药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对头孢曲松、磷霉素、多粘菌素B、阿莫西林、痢特灵、氯霉素、头孢哌酮的耐药率均在80%以上;分离菌株对卡那霉素的耐药率最低,为3.3%。[结论]山西地区仔兔腹泻源致病性大肠杆菌对13种抗生素产生了普遍的耐药性,建议进一步扩大药物的筛选范围,为大肠杆菌病的防制和临床用药的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獭兔球虫和大肠杆菌病混合感染,临床表现精神沉郁、下痢,尤其夏秋季节气候高温、多湿持续时间长,家兔球虫病和致病性大肠杆菌病最易发生感染,主要对幼兔的危害最大。流行特点为感染率高、死亡率高,愈后生长速度缓慢,对养兔业的经济效益造成严重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