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尝试以2005年为基期,建立3种人口预测模型,并利用2006和2007年数据修正,预测出杞县2010年和2020年的人口规模;并运用耕地需求量预测模型,预测出杞县基于粮食安全的耕地保有量水平。预测结果表明,上轮规划以来杞县耕地保有量水平一直偏高,限制了县域经济的发展。本轮规划修编可适当核减杞县耕地保有量,同时提高粮食单产水平,促进农业集约化发展,切实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工作,实现“保红线,保增长”并进。  相似文献   

2.
四川省粮食安全的消费需求与最少耕地保有量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四川耕地保有量对于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四川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灰色GM模型和对数需求函数模型对2006~2015年四川省的粮食消费需求和最少耕地面积保有量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2015年耕地保有量为603.92-629.51万hm2.如按现有耕地占用速度,2010~2015年实际耕地将少于最少耕地面积保有量,危及粮食安全.因此,应加大耕地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粮食安全的需求,综合考虑耕地的生产功能、社会经济发展的空间承载功能和生态保护功能等,从口粮需求、饲料粮需求、种子用粮需求、工业用粮需求、粮食损耗、出口需求等6项指标预测耕地保有量。在此基础上,结合平顶山市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提出了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的对策和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以江苏省为例,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分析并预测其耕地变化趋势,同时从保障粮食安全的角度对其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最终提出"生活用粮自给,工业用粮市场调剂"的耕地保护策略,并确定2010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目标。  相似文献   

5.
甘肃省耕地保有量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具有重要的粮食生产功能,对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是确保我国社会稳定、生态安全和经济安全的根本.拟对甘肃省耕地保有量进行预测研究和分析,结合国民经济发展及各用地部门需求,考虑规划期间耕地减少和增加的各种可能性,估算了耕地的可供给量,最终确定了2010年和2020年的耕地保有量,并据此提出相关耕地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6.
对几种常见的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对其特点、适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耕地保有量预测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几种常见的耕地保有量预测方法进行了系统介绍,对其特点、适用条件等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耕地保有量预测领域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刘文  何勤 《农业考古》2005,(5):243-246
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我国的耕地资源现状来看,我国的粮食安全堪忧.本文系统总结了目前我国耕地资源的现状与成因,并提出了构建粮食安全长效机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福建省耕地资源状况,指出了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粮食生产能力受限、粮食播种面积不稳等问题的存在使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压力加大,提出了福建省粮食安全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对策:(1)强化耕地用途管制,确保基本农田数量;(2)促进耕地制度创新,构建种粮激励机制;(3)加快耕地质量建设,提高粮食生产能力;(4)加大粮食产区投入,提高产粮基地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已在全国展开。以此为契机,在分析巫山县耕地资源现状的基础上,利用该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采取耕地的最大供给量法,预测巫山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近期年和目标年的耕地保有量,并结合该县的具体实际提出保护耕地资源的具体措施,以期能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在方法上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1.
广西耕地质量现状分析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对广西耕地数量与质量现状进行了概述,从人地矛盾突出、耕地资源重用轻养、土壤污染严重、农田撂荒与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占优补劣、耕地补充重开发轻整理等方面分析了广西耕地质量降低的原因,并提出了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科学用肥用地,提高政策保障能力、科学配置耕地资源,完善耕地征用机制、增加高产田(地)征用成本,依靠科技开展耕地整理、加大中低产田改造整治力度等措施,以提高广西耕地质量,保障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2.
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的酸化情况,为提高耕地质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7年启动的测土配方施肥项目资料,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作比对,分析两个时期该县耕地土壤pH值变化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第二次土壤普查,该县耕地土壤pH值总体平均下降0.73个pH值单位,微酸性至强酸性土壤样点所占百分比由9.8%上升到55.8%。非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土壤酸化程度较重,石灰岩母质发育的耕地或碳酸盐含量较高的耕地相对较轻。旱作连作土壤酸化程度较重,水稻连作次之,水旱轮作和玉米-黄豆轮作相对较轻。土壤酸化程度与氮肥投入和作物吸收带走氮素的盈余量呈正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水田土壤全氮含量均呈非线性高度负相关。【结论】广西天等县耕地土壤酸化现象比较突出,先天成土条件以及后天有机肥投入量少、过量施用氮素是其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广西耕地土壤质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广西农业资源和农村经济信息地面公里网点监测的36个县(市、区)为对象,通过提取耕地监测样点土壤进行化验,分析了耕地土壤养分的变化动态、土壤重金属、农药残留状况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均比“二普”时期提高了一个档次,普遍存在缺钾现象,土壤酸性加大,土壤重金属综合污染指数为:水田0.3147,未污染;旱地1.1076,属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掌握广西耕地资源质量空间格局特点,为科学合理利用和管理耕地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西耕地质量等级成果的基础上,运用景观指数和基尼系数法对广西耕地质量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结果]桂西北山地区和桂南沿海区的耕地各自然质量等别分布相对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桂中溶蚀平原区和桂东北丘陵山地区集中程度较高;桂南沿海区和桂南低平原区各利用等别分布相对均衡,多样性指数高,桂中溶蚀平原区集中程度较高.自然质量等别组合类型分布呈西北部组合类型齐全程度高于东南部的特点,而利用等别组合类型呈与之相反的特点.同一指标区利用等别的多样性和组合类型齐全程度高于或等于自然质量等别.[建议]严格管控广西东南部的优质耕地,加强耕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土地利用水平,使土地等别向高等别聚集,提升耕地质量,同时量化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能力的关系,找出粮食生产能力区域格局特征,确保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水市1996~2002年土地变更数据对天水市耕地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水市耕地面积正在逐年减少,但减少的速率具有降低的趋势,减少的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对耕地面积变化的总趋势预测表明,未来耕地面积仍然具有逐渐减少的特征,但减少的速度会相对变慢且比较平稳;耕地减少的数量不能满足城市发展对土地的需求。天水市未来发展的定位与规模、土地地貌特征和开发利用历史与程度、耕地减少速度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增加速度之间的矛盾是控制耕地减少速度的约束条件。  相似文献   

16.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广西中低产田调查与指标评价(耕地质量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据,对柳州市耕地地力等级及中低产田(地)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柳州市耕地地力分为9个等级,以3~9级为主,其中1、2等耕地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3.83%,是柳州市粮食及蔬菜的重要产区;3~9等耕地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96.17%,是柳州市粮食、甘蔗、桑蚕、水果等作物主要产区,也是中低产田(地)主要分布区.针对柳州市中低产田(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提出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工程、严格耕地质量监测和管理制度、大力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关键技术等改良建议,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巴彦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测算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生态系统是支撑与维持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价值.论文以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以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切入点,以2009年研究区实地采样监测土壤中N、P、K的含量等数据为基础,充分考虑各种作物类别和不同土壤的特性差别.运用生态经济学方法,利用GIS手段,测算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2009年研究区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所产生的间接价值为直接价值的3.55倍,耕地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效益.在市场流通过程中,农民只获得其产品的直接价值,而间接价值未体现在农产品价值的组成上;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的各项指标值有差异,依次为大气调节价值>保持土壤价值>耕地产品价值>涵养水源价值>维持营养物质循环价值>净化大气价值.因此,研究认为: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应调整耕地利用方式,充分发挥耕地大气调节等间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使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各项功能价值最大化.并对典型区域耕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定量化测算,为制定区域间生态补偿政策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耕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8.
根据1996—2005年宁夏国土部门的统计数据,对宁夏耕地的动态变化进行分析,反映出近10年来由于城市建设的发展和生态建设的推进,宁夏耕地面积存在下降趋势.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社会经济综合作用、农业发展和退耕还林三大因素是影响宁夏耕地面积变化的三个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19.
广西耕地土壤铜的含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对2242个采自广西不同类型的耕地表层土壤样品进行有效铜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耕地土壤铜的含量比较丰富,全铜含量在1.03~101.18m g/kg之间,平均27.41m g/kg,高于全国和世界平均含量;有效铜含量在0.01~19.19m g/kg之间,平均2.48m g/kg,低于0.2m g/kg缺铜临界值的土壤只占样点的0.49%;成土母质、土壤有机质、土壤pH值和土壤的农业利用方式是影响土壤有效铜含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利用历年全国和地方统计年鉴数据,按照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粮食产销平衡区,分别统计测算三类地区用于农业生产实际耕地面积、保障粮食自给必要耕地面积及两者之差,对比分析粮食主产区和粮食主销区用于开展一二三产业耕地机会成本。针对粮食主产区较高耕地机会成本及经济发展利益流失现状,为增加粮食主产区政府粮食生产积极性,促进不同地区间经济协调发展,应建立国家耕地保护补偿基金制度,构建粮食主销区对粮食主产区利益横向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