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柳毒蛾生物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柳毒蛾Atilpnotia salicis(Linnaeus)是“三北”地区防护林杨柳树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分布广,危害重。在内蒙古地区一年发生1代,以2、3龄幼虫在2m以下树皮裂缝及根部杂草中越冬。 相似文献
2.
3.
侧柏毒蛾Parocneria furva (Leech)是侧柏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在山东普遍发生,近年来有发展趋势,据在长清县大峰山林场对25~32年生侧柏林调查,有虫株率高达100%,每株有虫多达476头,林木受害后,逐渐变黄枯萎,甚至枯死。笔者于1990年开始对侧柏毒蛾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研究,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5.
淡竹文夜蛾Eustotia sp.属鳞翅目、夜蛾科、文夜蛾属。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该虫1983年在日照市首次发现,寄主为淡竹、刚竹、毛竹等竹类。以幼虫取食叶片,将叶片吃成残缺或吃光,致使大面积竹林长势衰弱,出笋率降低,甚至成片死亡。1988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生物学特性进行了观察,并提出了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乌桕是我省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为了保障乌桕生产的发展,我们特对在我省乌桕林中经常出现、乌桕产区都有发现的乌桕毒蛾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和化学防治研究。现将结果报导如下。一寄主与分布乌桕毒蛾 Euproctis bipunctapex 〈Hampson〉,寄主除乌桕外有油桐、油茶、茶 相似文献
7.
古毒蛾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毒蛾在内蒙古赤峰地区一年2代,以卵越冬,卵产在雌成虫羽化后的茧壳上面。该虫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都能正常生长发育,无滞育现象。用敌敌畏,苦参毒,敌杀死防治幼虫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9.
10.
杨雪毒蛾生物学特性观察及生物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毒蛾Stilpnotia candida Staudinger是为害杨柳类的食叶性害虫。在永登地区一年发生一代,为害两次,为害期约为130天,以2—3龄幼虫越冬。用苏云金杆菌粉和敌敌畏乳剂防治对比试验,筛选出以每亩施苏云金杆菌粉600g,加水25kg(菌液含孢子2.4亿/ml)和苏云金杆菌粉500g,加敌敌畏50g,加水25kg(菌液含孢子2亿/ml),5月中旬防治,效果好,且不伤害天敌及其它生物,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淡竹毒蛾以幼虫取食方竹叶片,严重影响方竹生长,降低方竹笋产量。为了探索高效、环保、经济的防治方法,采用喷粉技术试验研究了1.1%苦参碱粉剂不同施药量对淡竹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施药量为22.5kg/hm2和30 kg/hm2时、药后3 d的防治效果均达90%以上;该药剂可以作为防治淡竹毒蛾幼虫的防治药剂;为了环保目的,药剂用量22.5 kg/hm2为生产上的首选施用量。 相似文献
12.
13.
14.
刚竹毒蛾综合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森得保粉剂、森得保粉剂与10%灭多威(三斩)粉剂混合剂、白僵菌、绿僵菌粉剂喷粉,3%高渗苯氧威乳油喷烟,施放苦参.烟碱烟剂等防治措施,对刚竹毒蛾进行了室内外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林间施药后10 d,其幼虫死亡率分别为80.6%、93.6%、96.2%、87.0%、97.0%、100%,防治效果分别达80.1%、92.9%、95.6%、86.5%、96.3%、99.6%。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处理的防治效果与对照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可作为防治刚竹毒蛾的单独措施或综合防治中的配套措施使用。 相似文献
15.
应用5种不同配比的森得保生物农药于毛竹林间喷粉防治刚竹毒蛾。试验结果表明,用森得保与轻质碳酸钙之比为1∶20,1∶16的配比剂既经济、效果又好,其林间杀虫效果依次为91.89%、93.63%,为大面积防治刚竹毒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福建卫闽光皮桦林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福建卫闽光皮桦林的特征和光皮桦树种的生长过程研究表明,卫闽光皮桦林是以光皮桦、锥栗、拟赤杨及青冈等为优势种的常绿落叶混交林,其树高、胸径及材积的生长速度较快。 相似文献
17.
苦参碱对刚竹毒蛾幼虫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2012年在福建省沙县选用1.1%苦参碱粉剂22.5 kg.hm-2喷粉,烟碱.苦参碱烟雾剂、苦参碱烟雾剂各750 ml.hm-2喷烟的方法,对刚竹毒蛾3龄幼虫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药后2 d,3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可达90%以上;药后3d,3种药剂防治效果均可达95%以上,且三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表明这3种药剂均具有高效杀虫效果,可在刚竹毒蛾危害时应用。 相似文献
18.
19.
香菇的分布概况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中的支柱产品,占食用菌总产量的三分之一,是山区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其自然分布主要在华南、华中及西南地区、人工栽培遍布全国。影响其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有温度、湿度、通气、光照、pH值和营养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