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环境释放条件下,研究了3种转基因青蒿品系及其亲本品种的农艺性状,分析了各个农艺性状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技术检测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差异,并利用HPLC-ELSD技术测定青蒿材料中的青蒿素含量.研究表明:在田间栽培条件下,转基因青蒿植物个体发育正常;转基因青蒿在株高、冠幅、茎粗、叶间距、叶形、叶片宽度方面与其受体材料无显著差异,但在个别时间点存在例外;转基因青蒿和其亲本材料的生长趋势大致相似;3种转基因青蒿目的基因表达变化显著,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明显增高,与预期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2.
在自然生长条件下,选取三峡库区36个不同来源地的野生青蒿作为研究对象,对影响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相关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土壤碱解N和P含量是影响三峡库区野生青蒿的青蒿素含量的最主要最明显的因素.三峡库区野生青蒿花蕾青蒿素含量主要受土壤营养状况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考察安徽亳州白芍不同采收期有效成分含量的动态变化,结合药材质量、产量和商品性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其最佳采收期.[方法]采集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期的白芍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芍药内酯苷、芍药苷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综合评价白芍药材质量.[结果]白芍的有效成分含量随着生长时间显著变化,以5年生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9—10月所含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结论]综合种植成本、经济效益、药材质量和产量考虑,亳州地区白芍应以4年生9—10月份采收为宜.  相似文献   

4.
影响青蒿成分(青蒿素)含量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青蒿为抗疟药的原料,青蒿素是其有效抗疟成分。根据植物形态,将黄花蒿分为不同的茎色、叶色与叶型,测定了它们的青蒿素含量。并用白青杆青蒿栽培于不同生态条件下,以观察其青蒿素含量变化。试验表明,以白青杆青蒿、淡黄色叶与深(细)裂叶型的青蒿素含量最高;生态因子以灌县虹口乡、露地栽培、紫红坭与收获期在9月下旬的青蒿素含量最高。青蒿素含量分别为8.2‰,6.93‰与11.6‰。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土壤对青蒿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温室里对青蒿进行盆栽,研究4种不同类型土壤对青蒿生长、生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种植于黄色沙壤土和黑色壤土的青蒿出苗时间、株高、茎粗、分枝数、冠幅、生物产量优于红色壤土和白色粘土,但前两者之间以及后两者之间差异并不显著。从生理状况来看,种植于黑色沙壤土的青蒿叶片叶绿素、丙二醛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虽然相对较低,但可延长植株的衰老时间,保持较长的生长期。从青蒿素来看,以种植于白色粘土的青蒿叶片、花蕾与种子的青蒿素含量最高,黄色沙壤土次之,黑色壤土最低;各时期叶片以7月底和9月中旬的青蒿素含量最高。因此,以收获青蒿素为目的时,考虑到总生物量和植株单位质量青蒿素含量,认为将青蒿种植于黄色沙壤土最好。  相似文献   

6.
以广东省化州市(化橘红道地产区)境内的3个不同立地条件类型下形成的种植基地(丽岗、宝山、平定)为研究区域,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其土壤中6种矿质元素的含量进行多角度对比分析;同时选取江西省修水县和广西省陆川县为非道地产区代表,比较了化橘红道地产区与非道地产区的土壤矿质元素含量情况。结果表明,在化橘红道地产区不同种植基地内的土壤中,Fe、Mn、B、Zn、Mo、Cu元素含量在垂直分布上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的含量具有一定的差异,其中Mo元素含量差异显著;同时,结合主成分分析与相关性分析发现,各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影响其元素结构的因素不同,其中,Mo、Mn、Cu、B元素的含量是影响丽岗和宝山2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的主要因素,B、Zn、Mn、Fe元素的含量是影响平定种植基地土壤矿质元素结构的主要因素。通过对化橘红道地与非道地产区土壤环境的比较发现,pH值和Mn含量可能是影响化州橘红道地性形成的环境因素之一。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启示了对化橘红等道地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其有效成分的含量,药材生长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也可能是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了明确影响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土壤特征因素,测定贵州省三穗县和剑河县野生黄花蒿的总多酚、东莨菪内酯、猫眼草酚D、猫眼草黄素、青蒿素、青蒿酸含量,以及土壤养分含量、pH值、土壤酶活性,利用SPSS软件对土壤特征与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土壤特征对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海拔不同样地黄花蒿的药用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差异显著。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理化性质大多存在差异。野生黄花蒿样地中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相对较低。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碱解氮含量与青蒿素、青蒿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全钾含量和pH值与青蒿素、青蒿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土壤有机质、全磷、全氮、速效钾含量与青蒿酸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土壤有效磷含量与总多酚、猫眼草酚D和青蒿素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提高土壤脲酶、磷酸酶、蔗糖酶活性能够提高黄花蒿的青蒿素、青蒿酸含量,提高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可以提高黄花蒿的青蒿酸含量,降低土壤全钾、有效磷含量和p H值有利于黄花蒿药用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主要是从青蒿中直接提取得到,或提取青蒿中含量较高的青蒿酸,然后半合成得到。除青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它天然植物资源。青蒿虽然系世界广布品种,但青蒿素含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中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青蒿中的青蒿素含量都很低,无利用价值。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在全球范围内,只有中国重庆酉阳地区武睦山脉生长的青蒿素才具有工业提炼价值。  相似文献   

9.
道地性药材是指产于某一特定区域的有代表性的某一种或者几种特定药材,是特定的自然环境与特定的药材品种经过环境和基因长时间互作下产生的优质中药材。道地性是传统中医评价中药材质量的标准,是中医经过多年的用药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总结了专家学者对药材道地性的分析方法,包括历史考证分析、基因分析、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生态环境差异分析和表型比较分析,并建议结合药材栽培加工方法和中医药理论拓宽药材道地性分析,以期为道地药材道地性的分析和药材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道地产地四川省两个不同地区(遂宁和乐山)中药材姜黄中的微量姜黄素类成分进行相对定量分析。方法:应用LC-QTRAP-MRM靶标性特征轮廓谱技术,根据已建立的姜黄素轮廓谱,对其中93种微量姜黄素类成分含量进行测定。结果:88种微量姜黄素类成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无统计学差异(P0.05),2种化合物未被检测到。结论:微量姜黄素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微量姜黄素类成分可为区分遂宁和乐山地区道地药材姜黄提供理论依据;无统计学差异的3种成分可为遂宁和乐山地区微量姜黄素共有指标质量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广西青蒿资源研究现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青蒿是我国传统中药,常用于消暑、明目、止汗等,其提取物青蒿素还可有效地治疗脑型疟疾。青蒿是一年生菊花科草本喜光植物,主要分布在海拔400m以下地区。广西青蒿资源丰富,全区40余个县市均有分布,为中国青蒿生产地的主要省份;2005年广西种植青蒿约670公顷,靖西县就达340公顷,且该地的青蒿提取物青蒿素含量可达1.2%。近年来,通过对青蒿野生资源的收集、筛选、生物学特性、组织培养、繁殖及栽培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建立稳定高产的青蒿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促进了广西青蒿产业的发展。今后在青蒿生产过程中,实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保护其生物资源多样性,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可确保青蒿生产达到高产、优质、安全和标准化,获得更多优质的青蒿,从而满足市场对青蒿素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测定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采收期猪苓药材中麦角甾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及总多糖3种有效成分的含量;根据不同成分含量的差异,得到最佳猪苓生长年限及最佳猪苓采收期。采用HPLC对麦角甾醇及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进行含量测定,以葡萄糖为对照品,采用硫酸-蒽酮法测定猪苓总多糖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猪苓药材中麦角甾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及总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麦角甾醇以河北临城猪苓药材含量最高(1.41 mg/g),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以云南泸西猪苓药材中含量最高(18.87 g/g),多糖以吉林猪苓药材中含量最高(4.99%);陕西地区猪苓药材中3种成分含量都普遍高于其他产地,猪苓药材的质量较好;陕西略阳猪苓中麦角甾醇、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及总多糖含量随着生长年限的变化而改变;相同生长年限猪苓药材的采收时期选择春季为宜,与传统采收期相符合。此方法具有灵敏、简便、准确的优点,可以为寻找最佳的猪苓产地及猪苓的最佳生长年限及采收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遮阴对青蒿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取盆栽,3次重复,以2个不同青蒿为材料,在遮阴和正常两个条件下,研究遮阴条件下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以及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丙二醛含量(MDA)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遮阴条件下,青蒿叶片青蒿素含量、地上部鲜重、可溶蛋白质含量和可溶糖含量均减少,多酚氧化酶活性(PPO)和丙二醛含量(MDA)含量均增加,经过方差分析,2个青蒿材料各项指标遮阴和正常两个条件下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4.
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是中药中最常见的药材之一,也是山西的道地药材。该研究采集了6月1日至12月7日的连翘果实,共44份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连翘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含量,以便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对44份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在7月中旬之前采集的青翘有效成分明显高于秋季采集的老翘,而且随着采集时间的后延,连翘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连翘(Forsythia suspense)是中药中最常见的药材之一,也是山西的道地药材。该研究采集了6月1日至12月7日的连翘果实,共44份样品。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连翘中连翘苷和连翘酯苷的含量,以便确定最佳采收期。通过对44份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分析,发现在7月中旬之前采集的青翘有效成分明显高于秋季采集的老翘,而且随着采集时间的后延,连翘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呈明显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钟霞军  谈远锋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11):1708-1711
土壤因素对道地药材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文章对土壤因素与道地药材品质相关性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从土壤pH、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方面展开论述,指出土壤pH、大量及微量元素的含量等因素对道地药材品质和其疗效的影响是相互联系、促进和制约的.建议今后应利用学科之间的交叉、综合不同分析研究方法进一步探索土壤因素对道地药材品质影响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过量表达 DXR 基因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青蒿地上部分提取的一种含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类物质,是治疗疟疾最有效的药物。青蒿素在青蒿中的含量较低。为了提高青蒿素含量,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青蒿素生物合成途径中关键酶基因DXR的编码区序列,从青蒿叶片cDNA中克隆了DXR基因并将其构建到植物表达载体pFSN中。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转化青蒿,获得14株转基因青蒿,经PCR鉴定外源基因已插入青蒿基因组中。采用HPLC-ELSD方法对青蒿素含量进行测定,转基因青蒿中青蒿素含量最高达到野生型的2.84倍,证明了过量表达DXR基因能够有效提高青蒿中青蒿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18.
为了对贵州栽培药材龙胆的质量评价及用药部位的选择提供参考,测定了龙胆不同部位(根、茎、叶)的龙胆苦苷有效成分含量.结果表明,龙胆不同部位中龙胆苦苷的含量分别为:根3.633 %、茎1.256 %,叶1.958 %,达到了<中国药典>2005版规定的含量标准(龙胆苦苷含量不得低于1 %),栽培药材龙胆可作为商品来源替代野生中药材龙胆.  相似文献   

19.
枳壳质量的关联分析及道地性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的方法,对11个不同产地枳壳品种的微量元素含量、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等进行了优势分析.结果表明Cr元素和生物碱均对镇痛作用最大;Cu和Zn对有效成分的关联较大,而对药理作用的关联较小;Fe、Co、Mn、Cu、Zn对氨基酸总量的影响较大,但氨基酸总量对升压和镇痛的作用均较小.最后从各样品微量元素含量、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诸方面,综合评价了各非道地枳壳与道地枳壳(江西新干三湖臭橙)之间的关系,为研究枳壳道地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测定了10批不同地域当归药材和对应土壤中16种无机元素的含量,铅、镉采用JFAAS法,汞、砷采用AFS法,铜采用FAAS法,其余元素采用ICP-AES测定,研究了当归药材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相关性,分析了土壤中无机元素对当归药材道地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归产区的土壤地质背景存在差异;药材和土壤之间共有15对元素之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P<0.05或P<0.01),其中镉与铅、汞等有害重金属元素存在相关性,表明当归对其吸收或富集具有协同性;当归对铁和钾元素的富集系数分别为147~1 940和1.5~12.5;铁、铬、钛、镍等是当归药材的特征元素.说明当归药材道地性与土壤中无机元素含量密切相关,岷县当归药材无机元素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人工栽培应优选国家一级土壤种植当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