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文献调研,国内外对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少量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菌种分离和鉴定及菌根菌剂应用等方面,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研究数量非常少。本研究系统梳理了目前报道的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20属50种,并从低效人工林生态系统质量与水土保持功能提升、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林业生态综合治理高效乡土菌剂开发等方面提出了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功能挖掘的研究和应用展望。未来应加强对樟子松的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和收集,建立野外调查和长期监测体系,揭示外生菌根真菌分布规律及物种多样性,建立从分离、筛选、评价到菌根菌剂产品所需的一系列技术措施,为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林下菌根食用菌产业发展及高效乡土菌剂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秦岭山区与板栗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镇安板栗教学实验基地板栗试验林为对象,对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结构进行了研究。在形态学鉴定的基础上,综合运用ITS序列分析技术,共检测到27种外生菌根真菌与板栗共生,其中3种为子囊菌,24种为担子菌,分属8科,9属;优势种不明显,常见种有Russula sp.1、Tomentella sp.3、Inocybe sp.、Russula livescens,其他23种均属于稀有种;优势类群为Russula、Tomentella2属。Russula、Tomentella外生菌根真菌是与秦岭山区板栗共生的优势真菌类群,可能在促进板栗植株生长、提高板栗品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结果为秦岭山区板栗共生外生菌根筛选以及板栗林生产培育等方面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揭示泰宁地区天然林与人工林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群落组成和多样性。【方法】以泰宁县天然锥栗林与人工锥栗林为采样地,采集锥栗根际土壤和根系样品,检测土壤理化性质,采用菌根学形态描述和分子鉴定对锥栗根部外生菌根真菌类型进行鉴定,并分析其侵染率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天然林锥栗与人工林锥栗之间土壤理化性质存在显著差异,天然林锥栗样地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与含水量显著高于人工林锥栗样地。人工林锥栗与天然林共鉴定到五类外生菌根真菌,隶属于2门3科5属。其中天然林锥栗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的侵染率最高,达到了33.62%;而人工林锥栗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的侵染率最高,为65.61%;此外,乳菇(Lactarius kesiyae)、绒盖牛肝菌属(Xerocomus sp.)和红菇属(Russula sp.)也是泰宁地区锥栗的主要外生菌根类群。外生菌根真菌侵染率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值、全磷、全钾和含水量与菌根侵染率密切相关。【结论】泰宁地区锥栗天然林与人工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存在差异,且天然林外生...  相似文献   

4.
以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樟子松的外生菌根为材料,采用形态解剖学与分子生物学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进行了全面调查及研究,并将所测序列在Gen Bank中进行比对。结果表明:在内蒙古及周边地区与樟子松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19种,担子菌15种,子囊菌4种,分别来自于丝膜菌属(Cortinarius)、丝盖伞属(Inocybe)、牛肝属(Suillus)、蜡壳耳属(Sebacina)、红菇属(Russula)、乳菇属(Lactarius)、棉革菌属(Tomentella)、黏滑菇属(Hebeloma)和空团菌属(Cenococcum)、块菌属(Tuber)、口蘑属(Tricholoma)。表明樟子松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相对较高,且与利用地上子实体鉴定的外生菌根真菌种类有一定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贵州林木外生菌根食用真菌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多年对贵州林木外生菌根真菌的采集及鉴定研究(不完全统计),初步调查了贵州林木外生菌根食用真菌(ectomycorrhizal edible fungi)的种类、共生树种及其分布.结果表明:现有食用真菌126种,隶属担子菌亚门2纲7目14科27属,其中待发表的新种1种[冬白蘑(Tricholoma brumale He et L.Zhang)].共生树木26种,其中:裸子植物1科2属7种;被子植物7科12属19种.  相似文献   

6.
根据国内外菌根文献资料,综述了外生菌根真菌的氮营养吸收特性,并阐述了重金属污染对外生菌根真菌氮营养吸收的影响。由于外生菌根真菌能增强寄主植物的氮营养吸收状况,所以找出适合外生菌根真菌大量快速繁殖的氮源,为菌根生物技术更好的应用与农林生产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以薄壳山核桃‘波尼’实生苗为试验对象,探讨外生菌根真菌接种对薄壳山核桃幼苗生长的影响。采用完全随机盆栽试验设计,测定非菌根苗(对照),外生菌根真菌土生空团菌(Cenococcum geophilum, Cg)和豆马勃属(Pisolithus sp., PS)接种下,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幼苗生物量,菌根侵染率。研究结果显示:相比对照苗,外生菌根真菌接种显著提高(P<0.05)薄壳山核桃幼苗的地上干重和叶片光合能力。接种Cg幼苗的地径和根系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苗和PS接种苗(P<0.05)。研究表明外生菌根真菌能够显著促进薄壳山核桃幼苗的生长,但不同菌种的促生特性存在差异。研究成果可为深入了解薄壳山核桃外生菌根真菌促生功能和薄壳山核桃微生物菌肥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四川桉树外生菌根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鉴定 ,已查明在四川与桉树共生的外生菌根真菌共 17种 ,隶属 9科 11属 ,其中钟形斑褶菇为国内外在桉树林中首次报道 ;通过不同生态区域固定标准地详细调查揭示了外生菌根真菌的分布随树龄、温度、湿度及土壤条件变化的规律 ,并认为四川桉树人工林下出现的彩色豆马勃 ,紫晶腊蘑 ,大孢硬皮马勃 ,光硬皮马勃属于森林菌根菌演替序列中的早期外生菌根菌 ,与晚期菌根菌相比 ,它们拥有对环境更强大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菌根存在于大多数树种的根系中,是植物与微生物最普遍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体,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在自然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杨柳科外生菌根形成过程中,菌根真菌参与了根系生长发育以及整个杨柳科树种的生理代谢活动。因此,研究外生菌根对杨柳科树种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促进树种生长、增强树种抗逆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国内外外生菌根文献,阐述杨柳科树种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物质积累和吸收、转运途径与机制以及抗逆性等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杨柳科外生菌根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菌根存在于大多数树种的根系中,是植物与微生物最普遍的一种互惠互利的共生体,具有一定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适应性,在自然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杨柳科外生菌根形成过程中,菌根真菌参与了根系生长发育以及整个杨柳科树种的生理代谢活动。因此,研究外生菌根对杨柳科树种生理代谢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对促进树种生长,增强树种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国内外外生菌根文献,阐述杨柳科树种外生菌根真菌资源调查、物质积累和吸收、转运途径与机制,以及抗逆性等生理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旨在为杨柳科外生菌根真菌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筛选产中性蛋白酶活性较高的外生菌根真菌及最佳诱导底物。【方法】以酵母粉(对照)和4种菌根伴生真菌(Trichoderma harzianum HDTP-1、T.harzianum HDTP-3、Mucor hiemalis SA10-6 HDTP-4和M.hiemalis XSD-98 HDTP-5)灭活菌丝体为诱导底物,研究其对粘盖牛肝菌(Suillus bovines)、褐环粘盖牛肝菌(Suil-lus luteus)、褐黄牛肝菌(Boletus luridus)和铆钉菇(Gomphidius viscidus)4种外生菌根真菌生物量及其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4种菌根伴生真菌均明显促进了褐环粘盖牛肝菌、粘盖牛肝菌和褐黄牛肝菌的生长,其中Mucorhiemalis SA10-6HDTP-4对褐环粘盖牛肝菌的促进效果极显著,而4种菌根伴生真菌对铆钉菇的生长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Trichoderma harzianum HDTP-3的抑制作用最强。4种菌根伴生真菌诱导的4种外生菌根真菌所产的中性蛋白酶活性,均以褐黄牛肝菌最高,铆钉菇最低;M.hiemalis XSD-98 HDTP-5诱导褐环粘盖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T.harzianum HDTP-3最低;M.hiemalis XSD-98 HDTP-5诱导粘盖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酵母粉和其他3种菌根伴生真菌,但其诱导褐黄牛肝菌和铆钉菇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仅极显著高于其他3种菌根伴生真菌。【结论】4种菌根伴生真菌中,M.hiemalis XSD-98 HDTP-5是外生菌根真菌产中性蛋白酶的最佳诱导底物;而4种外生菌根真菌中,褐黄牛肝菌所产中性蛋白酶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12.
外生菌根真菌是土壤中非常重要的一类真菌,能与多种造林树种形成外生菌根,提高宿主植物抵御不良环境的能力.采用在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镉的试验方法,研究了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isolithus tinctorius 715和Cenocuccum geophinum SIV生长的毒性和氮磷钾养分吸收的影响,考查了二者对镉的抗耐能力,为进一步应用外生菌根真菌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Pt 715和Cg SIV的生长具抑制作用,二者的生物量随培养液镉浓度增加而降低,呈指数相关关系.其中,Cg SIV的生长对镉十分敏感,而Pt 715对镉具极高抗性,镉对两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毒性指数分别为0.005 5(Pt 715)和0.033 3(Cg SIV).在培养液中加入镉之后,Cg SIV菌丝的磷、钾含量无显著变化,而氮含量随培养液中Cd浓度上升而增加,同时吸氮量无显著变化,吸磷量和吸钾量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Pt 715菌丝体内的氮、磷含量出现显著升高(氮)或降低(磷),钾含量仅在低浓度处理时显著降低,其中磷含量随培养液中镉浓度上升而显著降呈线性负相关;此外,其吸氮量仅在高浓度时显著降低,吸磷量显著降低且其与培养液中镉浓度的呈线性负相关,吸钾量也显著降低但与培养液中镉浓度为指数相关关系.总体来看,在现实条件下,镉不会显著降低外生菌根真菌菌丝体氮、磷、钾含量和吸收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集板栗园中板栗外生菌根,对其进行真菌的分离、鉴定,并与植物病原菌进行拮抗试验,筛选出具有生防作用的真菌。【方法】以板栗外生菌根为材料筛选单菌落真菌,并利用真菌核糖体RNA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同源性进行分子鉴定。筛选长势良好的真菌与15种植物病原菌进行四点对峙试验。【结果】从板栗菌根中分离并鉴定了螺旋木霉、钩状木霉、生赤壳等15个属的20个菌种。通过四点对峙试验发现,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病原菌种类在13种以上,具有广谱性。【结论】螺旋木霉和钩状木霉拮抗效果较好,可作为候选菌种进行生防菌剂生产。  相似文献   

14.
在温室花盆中播种白桦 (B .platyphyllaSuk .)种子获得白桦幼苗 ,并对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菌根合成试验。所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 :灵芝 (GanodermalucidumKarst)、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illei)、褐环乳牛肝菌 (S .luteus)、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tinctorius)、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赭丝膜菌 (Cortinariusrussus)、土生空团菌 (Cenococcumgeophilum)。接种两个月后 ,在灵芝、铆钉菇、厚环乳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彩色马勃和美味牛肝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观察到了外生菌根 ,而赭丝膜菌和土生空团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未形成外生菌根。进一步对形成的外生菌根做组织切片观察 ,在细根皮层细胞间均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 ,证实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白桦幼苗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外生菌根真菌28种,隶属6科18属,查明主要菌根树种是巴山冷杉(Abies fargesii Franch)和太白红杉(Larix chinensis Beissn),主要菌根真菌是红菇(Russuluceae)和牛肝菌(Boletaceae),并对其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以亚高山(Subalpine belt)南2850-3300m,北坡3000-3200米,区带最适合于菌根(Mycorrhiza)及菌根真菌子实体(Mycorrhiza fungi fruit bodie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利用无钾、低钾、中钾和高钾的液体培养基培养3种外生菌根真菌28d,研究了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量、氢离子的分泌状况以及真菌菌丝体内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外生菌根真菌在中钾的条件下生长最好,无钾、低钾或高钾时生长受到抑制;在无钾和低钾时分泌氢离子的速率最高,有利于土壤中无效钾的活化;钾的供应水平对真菌体内氮、磷、钾的含量有不同程度地影响。  相似文献   

17.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外生菌根及菌根真菌的调查研究结果。共获得外生菌根真菌 2 8种 ,隶属6科 18属 ;查明主要菌根树种是巴山冷杉 (Abiesfargesii Franch)和太白红杉 (L arix chinensis Beissn)。主要菌根真菌是红菇 (Russuluceae)和牛肝菌 (Boletaceae)。并对其生态分布进行了分析 ,以亚高山 (Subalpine belt)南坡 2 85 0~3 30 0 m、北坡 3 0 0 0~ 3 2 0 0 m区带最适合于菌根 (Mycorrhiza)及菌根真菌子实体 (Mycorrhiza fungi fruit bodies)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刘冬明    袁德义    邹锋    张旭辉    朱周俊    谭露曼   《西北林学院学报》2016,31(2):195-200
明确3种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培养条件,为锥栗外生菌根真菌进一步研究和生产应用奠定基础。采用固体培养方法,用十字交叉法测量菌落的直径,研究不同温度(15、20、25、30℃和35℃)、pH值(4.0、5.0、6.0、7.0、8.0)、碳源(葡萄糖、蔗糖、甘露醇、麦芽糖、可溶性淀粉)、氮源(KNO3、(NH4)2HPO4、NH4NO3、蛋白胨、酵母膏)对3种锥栗外生菌根真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锥栗外生菌根真菌最佳生长条件差异不大,最适生长温度均为25℃,属中温菌;3种外生菌根真菌在pH4.0~8.0均能生长,鸡枞菌(Termitornyces albuminosus)和正红菇(Russula griseocarnosa)最适生长pH为6.0,橙黄硬皮马勃(Scleroderma citrinum)为7.0;3种外生菌根真菌的最适碳源均为甘露醇,最适氮源均为KNO3。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中国板栗主产区(罗田)的板栗地下外生菌根真菌多样性,对罗田地区80年以上的代表性板栗园的板栗外生菌根真菌群落组成和形态特征进行研究,并在形态分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离鉴定。【方法】共采集到300份板栗根系样品,根据形态、颜色和分叉程度等特征进行分类后获得55个外生菌根类型。每种类型选取3个重复根段制备混合样品,对混合样品进行ITS分析。【结果】前50位的OTU分属于34属、15个未分类种和其他类群。其中丰度前20的类群占95.99%:Basidiomycota约占60%,包含Lactarius、Guehomyces、Inocybe、Russula和unclassified_Thelephoraceae 5个主要属;Ascomycota约占30%;Mortierellomycota约占5%,其余5%则属于未分类的真菌。在分离得到的22种外生菌根真菌中,Trichoderma物种丰富度最高(6种),其次是Fusarium(4种)、Penicillium(3种)、Talaromyces(3种)、Pestalotiopsis(2种),Ilyonectria、Castanediell...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铝胁迫下外生菌根真菌对土壤无机磷的溶解释放。[方法]铝胁迫下,以彩色豆马勃(Pisolithus tinctorius,编号Pt)和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us,编号Ld)为供试菌株,土壤为唯一磷源,采用液体培养试验研究菌丝生长情况,以及对土壤无机磷的活化。[结果]在铝胁迫下,2株外生菌根真菌的生物量随着铝离子浓度的升高,表现为先增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0~2.0 mmol/L铝离子浓度下,Pt的生物量均大于Ld,说明Pt的抗铝毒能力强于Ld。此外,p H在铝离子胁迫下显著下降,2株外生菌根真菌不同程度地活化土壤中无机磷。[结论]外生菌根真菌的抗铝和溶磷能力与其分泌的氢离子和有机酸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