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浅耕机械 1.微耕机微耕机多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价格实惠,耕深5~10厘米.但对土壤坚硬的茶园耕作效果不佳.该机械适用山区、丘陵、平地茶园. 2.中耕机茶园翻耕管理机,主要技术参数为:标定功率2.9千瓦,耕作宽度30~50厘米,耕作深度7~15厘米,重量105千克,外形尺寸为115...  相似文献   

2.
<正>微耕机以小型柴油机或汽油机为动力,具有重量轻、体积小、结构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平原、山区、丘陵的旱地、水田、果园等。微耕机可以在田间自由行使,便于用户使用和存放,省去了大型农用机械无法进入山区田块的烦恼,是替代牛耕的理想选择。七郎41型坐耕机集众多微耕机的优点,深受农民喜爱。  相似文献   

3.
微耕机也叫田园管理机,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转运方便、易于维修、输出功率大、综合利用好等特点,适用于温室大棚、丘陵山区的旱田、水田、果园、菜地等多种耕作项目,配套不同的作业机具,可实现一机多用。一、微耕机的使用1、微耕机的磨合。新购的微耕机和其他拖拉机一样,在使用前必须进行磨合,以达到最佳的使用效果和延长使用  相似文献   

4.
由于受传统的农业耕作方式和农机作业机具的影响,小型微耕机成为农民进行土地耕整作业的主要机具,小型微耕机动力小、耕深小,地表覆盖质量差,造成耕作层逐年变浅、土壤板结、保墒抗旱防涝能力越来越差,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成。实施农作物秸秆粉碎深埋还田和农机深耕、深松整地相结合的技术,能够改变当前耕地的这种现状。  相似文献   

5.
王华 《油气储运》2007,(12):32-33
一、1GP-220耕刨旋深耕机.该机是由青州市永昌工贸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新型深耕机,能一次性完成玉米联合收获秸秆还田后的灭茬、深松、秸秆掩埋和碎土整平,耕出的地细.甲.无秸秆、无伏脊,特别适合山区、丘陵和土层较薄、土地板结的地域使用。此外,这种深耕机还具有工作效率高、深耕不破坏土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微耕机是岐山县设施农业种植区普遍使用的一种农用机械,操作简单,效率高,用来整地,耕地效果十分明显,大大提高了生产力,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本文结合实际、就微耕机的正确安全操作使用及保养维护进行分析介绍。1微耕机犁的安装调整1.1机架安装单铧犁与微耕机的连接是通过牵引插销将犁悬挂在牵引框上的。1.2犁的调整犁的入土角度和深浅调节。顺时针方向旋转耕深调节手柄,入土角变小,耕深亦减小;反之,耕  相似文献   

7.
微耕机也叫田园管理机,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容易操作、转运方便、易于维修、输出功率大、综合利用好等特点,适用于温室大棚、丘陵山区的旱田、水田、果园、菜地等多种耕作项目,配套不同的作业机具,可实现一机多用.  相似文献   

8.
为黔西南烟区生产上土壤耕作深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土壤不同耕作深度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及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深耕可改善烤烟的生长发育状况和经济性状,耕深25cm烤烟的农艺性状最佳;耕深20cm和耕深25cm烤烟的株高较常规耕深15cm分别增高4.86%和17.67%,茎围分别增大8.33%和22.22%,叶长分别增长5.20%和12.88%,叶面积分别增大3.82%和38.21%,产量分别提高20.08%和15.88%,产值分别提高22.91%和21.81%,上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5.31%和7.31%;土壤深耕可提高烟叶的钾含量,总氮含量随着耕深的增大而提高;耕深25cm烟叶的氯含量较常规耕深15cm降低28.57%,糖碱比减小10.84%,使其化学成分组成更趋合理。黔西南烟区土壤耕深25cm并与其他农艺措施配合,对烤烟产质量的提升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起垄机械化是推动农业生产全程机械化重要环节。为了深入系统了解我国起垄机械关键技术,文章综述了我国丘陵山区起垄机械及其在烟叶生产中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丘陵山区运用较为广泛的整型式、开沟式和圆盘式起垄机研究进展。在分析总结现有研究现状基础上,指出现有丘陵山区烟叶生产起垄机械研发投入不足、宜机化条件差、耕层浅导致起垄高度不够等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同时指出未来起垄机械一机多用、轻量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为起垄机械装备及其在烟叶生产起垄机械化应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1.微耕机的基本概述基于地形条件所限制,我国耕地面积绝大部分集中在山地、丘陵等地区,陡峭的地势决定着该地区不能够实行大型机械设备进行耕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微耕机的投入使用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微耕机在该地区的投入使用,成功的解决了大型机械设备存在的问题,为该地区机械化操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微耕机主要以小型柴油机或者汽油机为动力,同时微耕机结构较为稳定,适用范围相对较为广泛,能够在不同地形上进行耕作,配合不同的机械完成农作物的耕作。此外,微耕机除了具备以上方面的功能外,还可以配合牵引拖挂车执行一定的运输任务,并且能够承担水旱田的耕作任务。但是,基于工作环境的影  相似文献   

11.
<正>作为我国丘陵山区地带最为重要的农业机械产品,微耕机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对微耕机的依赖度也不断加强。在平原地区的大棚作物生产中,微耕机也在大展拳脚。农机市场上,微耕机销量始终坚挺。市场—潜力巨大提起微耕机,就不能不提重庆。作为传统的摩托车生产基地,盛产小型发动机和各类配套件的  相似文献   

12.
微耕机、田园管理机等新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解决了山区、半山区、小面积地块区机械化耕作难的问题。剖析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出现了作业事故的原因,探索出微耕机安全作业的五条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微耕机已成为农业生产重要的工具,拥有量的增加也导致事故频发,为此各地农机部门加大了对微耕机操作人员的培训。从微耕机操作人员的培训形式出发,分析了现行培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微耕机操作人员特点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北京农业》2012,(10):35-36
作为我国丘陵山区地带最为重要的农业机械产品,微耕机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民对微耕机的依赖度也不断加强.在平原地区的大棚作物生产中,微耕机也在大展拳脚.农机市场上,微耕机销量始终坚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微耕机在云南山地耕作过程中易被杂草缠绕、效率低下、人工劳动强度大等问题,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易于操作的新型微耕机。实现了既可快速切除缠绕物,又能持续高效地进行旋耕作业。通过实地整机试验,该机具不仅能保证土壤耕深的稳定性,还能提高土壤破碎率,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不耕作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对茶园土壤理化性质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耕、手扶深耕、拖拉机深耕2~4个月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和土壤容重较对照低,但茶园的根系干重以及20~40 cm土层的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均有所增加。说明合理耕作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和茶园土壤养分的均衡;使用耕作机对茶园进行深耕、中耕均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正>微耕机是具有技术先进、油耗低、生产率高、体积小、重量轻、操作灵活、转运方便、易于维修,能满足丘陵山区广大用户对旱地、水田、大棚蔬菜、果园等多种耕作项目的需要。现将其正确操作方法及常见故障维修介绍如下:一、微耕机的操作在发动机启动后,仔细观察排气管排出的烟色和倾听发动机的声音,当确认发动机工作正常后,在离合器状态时,选择适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云南山地烟区烟地不规整,整地理墒困难、人力投入大、大型机械操作成本高的实际情况,在现有微耕机的基础上,改进并设计了一种可单人操作,集深耕、旋耕和起垄理墒于一体的农用微耕机具,经应用测试,可以满足云南山地烟耕作深度30 cm、理墒高度30 cm的栽培要求,该一体化微耕机整地理墒效益高,成本低,操作简单、安全,特别适合云南山地烟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耕作方式(常规耕作、深耕、深松)、秸秆还田(秸秆还田、秸秆不还田)对夏玉米农田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深(松)耕和秸秆还田显著增加了土壤微生物数量,深(松)耕主要增加了下部土层的微生物数量,而秸秆还田主要提高了上部土层微生物的数量。深耕+秸秆还田和深松+秸秆还田这两个处理的微生物数量最多,为比较适宜黄淮海地区的两种土壤耕作模式。  相似文献   

20.
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方法]2007~2008、2008~2009年连续2年对小麦进行3种耕作方式定位试验。3种耕作方式分别为CK:浅旋耕(少耕)作业模式,耕深12 cm,耕后耙;1耕(松耕)1耙:耕深20 cm,耕后旋耕;浅旋耕(少耕):耕深12~14 cm。[结果]不同耕作方式对小麦产量的影响在不同年份间有所差异;适当深耕,有利于降低土壤容重,改良土壤物理性状,改善土壤蓄水保墒特性,提高小麦出苗率及抗旱能力。对于前期持续干旱的特殊年份,深耕20 cm的耕作方式是实现小麦高产的一项关键措施。[结论]寻找到淮北旱茬土壤适宜的耕作方式,为机播条件下中筋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及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