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该技术是在原建筑外,加框架结构,在框架结构的基础上对结构受力和节点构造上进行特殊分析处理,采用新旧结构连接器和消震、抗震、减震装置而达到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相似文献   

2.
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抗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大量的灾区房屋急需要重建,低层冷弯薄壁型钢结构住宅体系是一种理想的选择。以某钢结构企业捐献给灾区的两层冷弯薄壁型钢小学试点房为研究对象,按照现行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基于单片墙体的抗剪能力,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了整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该建筑所采用的组合墙体构造能满足我国规范的抗震设防要求,此类结构体系适合建造于灾区。  相似文献   

3.
采用拟静力试验方法,探究轻钢骨架秸秆混凝土装配式墙体的抗震性能。通过对裂缝、滞回曲线、骨架曲线、延性、刚度退化和钢材应变等试验结果分析,结果表明:该新型结构墙体在反复荷载作用下,既能发挥秸秆混凝土材料优良的延性性能,又能充分利用内部钢骨架的销键和约束作用;在1/100的侧向位移角条件下墙体竖向承载力不变,侧向承载力仅达到最大值的70%。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基于折板型网架结构的减震控制方法和措施,将粘滞阻尼器作为减震元件,利用SAP有限元分析程序,在对网架结构消能减震进行大量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阻尼器在网架结构中的合理布置位置的设计建议。计算结果表明:粘滞性阻尼器减振系统对网架结构的减震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是一种适合空间网架结构的减震系统。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建筑抗震性能并减小震后残余变形,提出了一种摩擦型自复位耗能拉索(FSCEDT),根据加固机理分析了其在各个工作阶段的受力状态.为验证FSCEDT减震加固的适用性,以需要进行抗震加固的某6层框架结构为例,对其加固前后多遇和罕遇地震下的弹性和弹塑性动力时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SCEDT具有良好的自复位性能,能够显著...  相似文献   

6.
基于H2和H∞性能对粘弹性阻尼器消能结构中阻尼器进行布置,具有一定的优化效果;而针对只有一个薄弱层或某一薄弱层突出的结构,将该层控制输出作为唯一的控制输出,消能减震效果将明显改观.利用Matlab中LMI工具箱和优化工具箱可以方便地确定阻尼器在结构中的优化位置及相应的数量.通过结构响应计算可以合理地选择所需阻尼器的数量.选用一栋10层混凝土框架结构对优化方法进行了验证,非线性时程分析结果表明了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近年来结构试验资料,对框架梁在不同设计阶段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承受均布荷载情况下,梁端按双筋截面计算的方法。该法计算简便,既可节约钢材,又能保证强度,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木塑为主要材料将木塑与木结构相结合,探索一种基于木结构的木塑建筑,是克服现有轻钢结构木塑建筑不足的一个重要途径。墙体抗侧性能是决定木塑建筑在地震灾害作用下能否安全的重要因素,研究木塑集成木构框剪墙体抗侧性能可以为维护木塑建筑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计了5片普通木塑集成框剪墙体和3片带斜撑的木塑集成框剪墙体,通过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方法,研究了墙体的抗侧刚度、抗剪强度、立柱上拔量、刚度退化和单位耗能。结果木塑集成木构墙体的抗侧性能主要取决于木塑材结构支撑方式和覆面板连接方式,其破坏特征表现为覆面板钉连接失效破坏和木塑材连接节点断裂破坏。对于普通墙体,面板钉间距为75 mm时,墙体的抗剪强度、抗侧刚度和单位耗能分别比普通常规墙体的高出了35.40%、16.88%和76.22%。带斜撑墙体抗侧性能均明显优于普通常规墙体,木塑材人型撑和K型撑墙体的抗侧性能均与钢条剪刀撑墙体的相当,其中木塑材K型撑墙体抗侧刚度和单位耗能分别比钢条剪刀撑的高出了14.76%和16.44%,抗剪强度比钢条剪刀撑墙体的低了11.34%。覆面板厚度、斜撑和面板钉连接方式对墙体的约束作用能显著减小墙体框架立柱的上拔。结论木塑材集成方式是墙体抗侧性能的重要影响因素,采用框剪结构,增加斜撑和提高面板钉连接可靠性,能充分发挥木塑材料的优异性能,使墙体满足木塑建筑抗震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框架结构消能支撑的减震优化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优化目标函数的几种形式,通过算例的分析找出了既简单又效的目标函数。此外,还提出了一种实用的方法,解决在多条地震波输入下消能支撑参数优化结果不一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为了明确滚动隔震装置对立式圆柱形储罐的减震效果,利用地震模拟振动台进行立式圆柱形储罐模型试验。按照1∶4相似比设计立式圆柱形储罐罐体模型,在罐壁环向不同高度布置加速度传感器的测点,并输入El-Centro波、Pasadena波、金门地震波3种地震波,测得罐体加速度和提离位移,将其与未安装滚动隔震装置的传统抗震结构体系的立式圆柱形储罐进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隔震控制体系后,储罐底部的加速度响应降低49.49%~62.47%,可以按降低烈度进行抗震设计;滚动隔震对立式圆柱形储罐的提离高度有明显的降低效果,其中金门地震波作用下提离减震效果达到28.5%,而在El-Centro波和Pasadena波作用下提离减震效果超过76.6%,能有效防止储罐出现象足屈曲或大角焊缝开裂破坏。  相似文献   

11.
制作2榀内填材料分别为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和植物纤维水泥基砌块的1/2比例模型植物纤维复合墙体,进行低周反复加载抗震试验,介绍模型试件的主要破坏过程及受力特点;对比2榀墙体的破坏机制、承载力、滞回特性、抗倒塌能力等抗震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内填植物纤维生土基砌块复合墙体发生"强柱弱板"的剪切型破坏,内填植物纤维水泥基砌块的复合墙体发生"强板弱柱"的弯曲型破坏;内填砌块的抗压强度、抗裂能力和弹性模量等参数的大小是影响植物纤维复合墙体受力性能的主要因素;两种植物纤维复合墙体都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应用于工程实际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近年来建筑隔震减震技术理论和应用进展,主要包括隔震技术措施与减震技术措施,并分析了在隔震减震技术研究与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首先通过形状记忆合金的材性试验研究了其超弹性变形性能,并将其等效拟合为多线性模型,得到其计算参数.然后,提出了一种新型耗能增强型SMA阻尼器,说明了其构造,阐述了其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推导了阻尼器的恢复力模型.最后通过有限元程序对设置该阻尼器的多层钢框架、对角设置SMA拉索的多层钢框架、普通钢框架进行了地震时程分析,对比研究了该阻尼器的消能减震能力.结果表明该阻尼器的滞回环非常饱满,耗能能力强,大震下对结构的位移和层间位移角控制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为抗震设计的墙板计算提供新的计算方法,基于已有的微观及宏观计算模型和纤维模型概念,建立了用于研究速成墙板等组合墙体的非线性分析的宏观纤维计算模型,即每个墙体单元由宏观纤维子单元和宏观剪切子单元组成,分别抵抗轴力、弯矩及剪力。推导了模型的单元刚度矩阵和各杆件的刚度。运用计算模型对4块满灌混凝土石膏板进行了推覆分析,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  相似文献   

15.
蒸压粉煤灰砖墙片抗震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7片蒸压粉煤灰实心砖墙片、2片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片和2片烧结普通砖墙片的拟静力试验,对比分析了墙片的破坏特征,以及构造柱和竖向压应力对墙体的抗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蒸压粉煤灰砖墙片与烧结普通砖墙片的抗剪承载力和其他抗震性能相似,蒸压粉煤灰多孔砖墙片可以参照烧结普通砖砌体墙进行抗震设计.  相似文献   

16.
《建筑隔震设计标准》颁布前,很多低烈度区的重点设防类建筑没有进行建筑隔震减震设计。该标准颁布后规定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点设防类建筑应按国家有关规定采取建筑隔震减震等技术。根据《建筑隔震设计标准》提出的整体设计法和CCQC复阵型法并结合PKPM-GZ模块来进行低烈度区建筑物隔震设计。以7度区的一所学校食堂为例,论证并展示了整体设计法的隔震设计过程。结果表明通过设置隔震层后,结构的自振周期被延长,有效避开地震波中高频部分从而达到隔绝部分地震能量,减小了地震力,可满足《建筑隔震设计标准》要求。对于低烈度区隔震设计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所得成果可供设计师在低烈度区的重点设防类建筑隔震减震设计工程中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提出粘滞阻尼器消能减震结构的一个简化设计方法.先将多自由度体系等价成单自由度体系,对于给定的目标顶点位移,可以直接求出等价单自由度体系抵御强震所需的等价附加阻尼,并对其在多自由度体系中的分配提出建议.选用一个12层混凝土框架结构验证了该方法,其时程分析结果表明,对于pushover方法适应范围内的中、低层房屋可以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选用我国丰富的毛竹作为结构材料,对圆竹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圆竹的基本力学指标高于TC13级针叶木材,可以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设计了几种圆竹构件和结构的金属连接件,基本实现了圆竹构件加工的标准化和施工的预制化.设计了基于墙板模数的圆竹墙体单元,并对2片墙体进行了抗侧力试验,圆竹墙体的抗侧力性能与U型连接件密切相关,抗侧向能力约为同类型轻型木结构墙体的65%.进行了3个圆竹屋架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屋架的极限承载力由变形控制,平均值为12.3 kN.根据试验结果和木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造了一个约50 m2的预制装配式圆竹房屋示范建筑,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示范建筑已使用3年多,目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保温材料选择不当,导致传热性能较差,因此,本文以外墙内外保温层厚度理论为基础,通过计算外墙节能设计墙体平均传热系数,构建外墙导热数值模拟模型。通过模拟实验可知,建筑节能设计中外墙设计可显著减小建筑墙体内外温差,提升墙体内部温度,增加室内温度均匀性;数值模拟计算的墙体平均传热系数结果与试验实测值具备较好的一致性,并降低了建筑能源消耗,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外墙是轻型木结构建筑的主要围护结构,其热湿性能对建筑耐久性、安全性、舒适性和能源消耗等均有较大影响。为探究室外环境、墙体朝向、楼层高度等因素对寒冷地区多层轻型木结构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本研究对天津市某多层混合结构建筑中轻型木结构墙体的热湿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  方法  2020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对试验墙体内部环境温湿度、木骨柱含水率等热湿参数进行持续一年的监测,分析室外温湿度、墙体朝向和楼层高度等因素对墙体热湿性能的影响,评估墙体内部的冷凝风险和霉菌生长风险。  结果  墙体空腔内温湿度变化与室外温湿度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木骨柱含水率变化与环境温湿度作用下的平衡含水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墙体空腔内温湿度及木骨柱含水率的波幅小于室外环境。短期强降水引起墙体空腔内相对湿度和木骨柱含水率的增长,但增长过程具有一定滞后性。不同朝向墙体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使其墙体空腔内温度分布规律为南向 > 西向 > 东向 > 北向,相对湿度分布规律则为北向 > 东向 > 西向 > 南向,木骨柱含水率分布规律为西向 > 北向 > 东向 > 南向,除西向外含水率与相对湿度分布规律基本一致。各楼层的温湿度分布规律明显,1层墙体内温度较低,相对湿度和木骨柱含水率整体偏高,且波幅较大;5—8月,墙体空腔内温度分布规律为4层 > 3层 > 2层,墙体空腔内相对湿度和木骨柱含水率分布规律为2层 > 3层 > 4层。  结论  墙体空腔内部温湿度和木骨柱含水率受室外环境条件的直接影响,但在室外环境大幅波动变化条件下,墙体内部处于相对稳定的热湿环境。寒冷气候区内,该多层轻型木结构墙体构造能有效阻隔室外水蒸气进入墙体内部,2020年气候条件下墙体空腔内部不存在冷凝和霉菌生长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