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黄壤对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的吸附—解吸特征、动力学特征,以及pH 值、温 度、离子强度等环境条件对吸附的影响.黄壤对DBP的等温吸附可以用Langmuir方程很好地表述,达到极显著相 关,最大吸附量Qmax为0.564mg/g,吸附平衡常数为k=0.1772;解吸量随着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大,黄壤对DBP 的最大保有量为0.177mg/g;假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好地描述黄壤对DBP的吸附动力学特征,颗粒内扩散模型 表明黄壤对DBP的吸附过程中土壤颗粒内扩散并不是唯一的速率控制步骤;黄壤对DBP的吸附量在pH 值为7.0 时最低,为0.024mg/g,而在弱酸性范围内随着pH 增大,吸附量降低,在弱碱性范围内,吸附量则随着pH 增大 而增大;温度对DBP的吸附有较大影响,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吸附量下降,表明升高温度对吸附不利; 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黄壤对DBP的吸附量整体趋势是小幅增大.  相似文献   

2.
提取以羊粪为原料发酵腐熟的有机肥腐殖酸,研究投加量、溶液pH值对其吸附Pb2+的影响,同时运用准一级、准二级和Elovich吸附动力学模型对数据进行拟合,通过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对等温吸附过程进行拟合.结果表明:有机肥腐殖酸对Pb2+的饱和吸附时间为30 min,最佳的投加量为0.3 g,pH值为...  相似文献   

3.
将富含多糖的内源真菌Phyllosticta capitalensis的粉末菌剂作为生物吸附剂,对孔雀石绿染料废水进行吸附处理.分别考察了粉末剂量、孔径大小、染料的初始浓度、pH值、背景离子强度和金属离子等因素对P.capitalensis粉末菌剂吸附孔雀石绿染液的影响.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的拟合,以及对吸附前后的吸附剂进行红外光谱扫描,探究P.capitalensis粉末菌剂对孔雀石绿染料的吸附机理.结果表明:粉末菌剂的最大单位吸附量为19.61 mg·g-1.当pH=6时吸附效果更佳,且在一定范围内粉末菌剂的粒径越大,染料浓度越高,吸附效果越好.而较高的离子强度与金属离子对P.capitalensis粉末菌剂吸附孔雀石绿溶液则起一定的抑制作用.动力学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分析表明该实验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与Koble-Corrigan等温吸附模型,说明该吸附过程属于多层化学吸附,红外光谱扫描结果表明是粉末菌剂中的多糖羟基和羰基与染料发生反应.  相似文献   

4.
Cu^2+在针铁矿表面吸附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吸附铜前后,针铁矿表面几种羟基结构的特征吸收峰的变化。结果证明,Cu^2+主要吸附在针铁矿表面的A型羟基上。没有明显的证据支持Cu^2+可与针铁矿表面的C-型羟基或水合基反应的假设。  相似文献   

5.
腐殖酸吸附金属离子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同来源的腐殖酸有不同的结构。试验研究了不同腐殖酸对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分析了与其结构特征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是一种重要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化合物,具有"三致"危害,因此被多个国家列为优先控制环境污染物。通过研究DBP在黑土中吸附动力学和吸附热力学特性,发现黑土对于DBP吸附量较大,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吸附为化学吸附,分子内扩散为吸附过程重要控制步骤。其吸附平衡时间为24 h,分析温度、pH、离子强度影响等条件发现,降低温度促进DBP吸附,pH为7时吸附量最大,离子强度上升增加DBP吸附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对DBP吸附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竹粉的吸附性能,选用表面活性剂对竹粉进行改性,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究了改性竹粉吸附腐殖酸的最优方案,并对吸附热力学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竹粉经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处理后吸附腐殖酸效果较好;正交试验最优方案为:pH值为6,在30℃下吸附60min,体系中投加85mg改性竹粉,腐殖酸的吸附率达97.8%;CTAB改性竹粉吸附腐殖酸的影响因素顺序为反应温度腐殖酸的初始浓度改性竹粉(CTAB-BP)投加量吸附时间pH值;Freundlich模型对试验数据吻合度更高,吸附过程是放热、非自发的多分子层优惠吸附;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拟合度Δqe2.3%,相关系数大于0.999,过程遵循伪二级吸附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暗栗钙土的腐殖酸进行红外光谱分析,发现在羊草草原上,经过8~10年的围栏禁牧,栗钙土表层腐殖酸的羟基、羧基的吸收峰与吸光度比在自由放牧或过度放牧条件下的高;而在1600~1660cm 处的吸收则相反。说明尽管腐殖酸的性质和结构比较稳定,但由于长时间的人为措施的影响,腐殖酸的红外光谱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改性腐殖酸对染料甲基紫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特性。[方法]以甲基紫染料为例,研究改性腐殖酸对有机染料废水的吸附特性,同时考察温度、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离子强度对吸附的影响。[结果]酸性条件有利于改性腐殖酸吸附甲基紫。随着吸附时间的延长,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量增加,24 h后,吸附作用基本达到平衡。随着温度的升高,吸附量增加,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是吸热反应。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加,吸附量呈下降趋势。当改性腐殖酸的用量为0.8 g时,其对甲基紫的去除率达98.34%。25℃下,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的吸附用Frendlich方程拟合效果最佳。[结论]改性腐殖酸对甲基紫具有很好的吸附作用,在染料工业废水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pH、初始铜离子浓度和吸附时间对石英砂-腐殖酸-Cupriavidus gilardii CR3复合体吸附铜离子的影响。[方法]利用等温吸附模型和动力学模型拟合试验数据,通过测定复合体吸附铜离子前后的Zeta电位、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SEM-EDS)和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研究吸附剂对铜离子的吸附特性及机理。[结果]pH是影响吸附能力的主要因素,静电作用可使复合体表面负电荷增多,提高吸附量。在最适pH(5.0)下,复合体对铜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3.08 mg/g。复合体对铜离子的吸附过程符合化学单分子吸附的Langmuir模型和二级动力学模型。[结论]该研究认为静电作用和单分子化学吸附是石英砂-腐殖酸-Cupriavidus gilardii CR3复合体吸附铜离子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11.
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不同pH、电解质强度条件下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量、解吸量和腐殖酸可见光谱(E4/E6)进行测定和分析,从而探讨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机理。采用批量平衡震荡法进行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实验,并用分光光度计对吸附前后的E4/E6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酸性环境中物理吸附、物理化学吸附和化学吸附并存,其中物理吸附占了近一半;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氧化铁对腐殖酸的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中,吸附在矿物表面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大、芳构化度大,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大;解吸过程中,中性条件解吸出来的HA的分子量大、芳构化大、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大,碱性条件解吸出的腐殖酸的分子量小、芳构化度小、芳香环的缩合度较小。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与不同电解质强度的不同组合条件下,其吸附机制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红外光谱可提供黏土矿物及微生物表面吸附重金属前后官能团的变化情况,从而为重金属吸附机理的判断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方法]采用红外光谱技术探讨了耐重金属细菌NTG-01对褐土胶体、红壤胶体吸附Cu^2+、Cd^2+的影响。[结果]细菌促进了褐土胶体表面的Si-O-H-Si基团与Cu^2+、Cd^2+的反应;加菌前后吸附Cu^2+、Cd^2+的红壤胶体表面功能团红外光谱特征频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微生物在土壤吸附重金属元素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法测定了羊毛与羊绒红外光谱,结果表明,通过各自的特征峰的比较可以区别两者,通过傅立叶自去卷积技术对羊毛与羊绒红外光谱进行解析,也可以有效鉴别两者。红外光谱在羊毛与羊绒司法鉴定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此技术有望成为司法鉴定体系中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改性玉米秸秆吸附磷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实现玉米秸秆的资源化,对玉米秸秆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成了一种阳离子型吸附剂,并对其吸附水溶液中的磷进行了研究。通过改变初始磷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等条件,研究了改性玉米秸秆对磷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吸附量开始急剧上升,后缓慢减小至达到平衡,平衡吸附量随着磷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在298 K的条件下,改性玉米秸秆对磷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式,最大吸附量为12.96 mg·g-1;吸附过程符合伪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式,且受颗粒内扩散模式控制,吸附过程主要为化学吸附;吸附热力学参数ΔH和ΔG均小于0,表示该过程是一个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研究表明,改性玉米秸秆对水中的磷有很好的去除效果,是一种良好的磷吸附剂。  相似文献   

16.
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对磷迁移的影响及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腐殖酸磷肥中的腐殖酸(PHA)与常规腐殖酸(HA)对肥料磷迁移、Ca2+及磷酸盐吸附特征的差异,明晰腐殖酸在磷肥增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在实验室分别制备腐殖酸、腐殖酸磷肥及普通磷肥,利用腐殖酸"碱溶酸析"的原理,通过调节腐殖酸磷肥溶液pH分离得到PHA。研究磷肥配施两种添加量的HA和PHA对肥料磷迁移状况的影响,HA和PHA的配施量分别为施磷量的0.5%与5%,代号分别为0.5HA+P、0.5PHA+P、5HA+P及5PHA+P,同时设置单施磷肥(P)及不施肥(CK)两个处理。并通过HA和PHA对Ca2+及磷酸盐的吸附特征解释二者对肥料磷迁移存在差异的原因。【结果】HA和PHA配施磷肥,肥料磷的迁移距离与迁移量均高于P处理:P处理肥料磷可以迁移到距施肥层垂直距离42 mm处,而配施HA和PHA处理可以分别到达距施肥层46与50 mm处,这与HA和PHA对土壤Ca2+存在较高的吸附容量,进而减少土壤对磷的固定有关。距施肥层42 mm以后,土壤速效磷总量占总施磷量的累积百分数基本趋于不变,且0.5HA+P≈5P...  相似文献   

17.
改性白果壳对水溶液中重金属镉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实现农林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和开辟廉价、高效的重金属吸附剂,利用1%KMnO4溶液对白果壳进行化学改性,制备成KMnO4改性白果壳(命名为WSK),用于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研究温度、pH、反应时间、初始Cd2+浓度4个因素对WSK吸附Cd2+的影响,并通过模型拟合、电镜扫描(SEM)和红外光谱(FTIR)分析,对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WSK是一种理想的Cd2+吸附剂,其吸附性能受温度、pH、反应时间、Cd2+初始浓度的影响。吸附量与体系温度呈正相关,温度越高吸附量越大;随pH的增加吸附量先升高后降低,pH为5.5时,吸附效果最佳;在60 min后基本达到吸附平衡;随着Cd2+初始浓度的升高,WSK对水中Cd2+的吸附量逐渐增加,当Cd2+浓度为300 mg·L-1时,去除率为94.49%,基本达到吸附饱和。WSK对水中Cd2+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模型,决定系数R2为0.94,最大吸附量为119.76mg·g-1;吸附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吸附模型,R2为0.999 5。SEM照片显示WSK表面呈多孔结构,增加了WSK的比表面积、孔容及表面吸附位点,这有助于提高其吸附性能。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WSK主要靠-OH、-COO-、-NH-、C=O、-P=O、-CH-等离子活性官能基团与Cd2+配位结合,其中-COO-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改性牛粪-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化学方法改性牛粪,并与树脂结合制得一种新型的吸附材料--改性牛粪-树脂颗粒.本研究通过静态实验方法检验所制备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过程,并利用Langmuir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以及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和颗粒扩散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吸附等温实验结果表明,改性牛粪-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等温过程符合Langmuir方程,颗粒直径对最大吸附量产生一定影响,颗粒直径大于2 mm、1~2 mm和小于1 mm时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58.73、185.19和128.21 mg·g-1.吸附动力学实验结果表明,颗粒扩散模型能够更好地描述改性牛粪-树脂颗粒对水溶液中孔雀绿的吸附过程(r2>0.98).在吸附动力学实验中,随着染料的初始浓度由40mg·L-1增加到150mg·L-1,扩散速率参数K从0.675 3 mg·g-1·min-1增加到1.644 0 mg·g-1·min-1;当牛粪-树脂颗粒的量从2.000 0 g增加到10.000 0 g时,扩散速率从1.603 3 mg·g-1·min-1下降到0.893 7mg·g-1·min-1;当搅拌速度从100 r·min-1增加到300 r·min-1时,扩散速率从1.176 8 mg·g-1·min一.增加到1.4174mg.g-1.min-1.在实验采用的3个粒径情况下,1~2mm粒径时扩散速率最高(1.569 8mg·g-1·min-1).  相似文献   

19.
采用批处理试验研究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1~12 mg·L-1)在水稻土及其提取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解吸行为。结果表明,DBP在水稻土及其腐植酸组分中的吸附分别在48 h和24 h内达到平衡,吸附动力学过程均符合拟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7),是涉及表面扩散和颗粒内扩散吸附过程。不同温度条件下(15、25、35℃)吸附等温线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901)。吸附过程属于熵增的自发吸热物理吸附过程,其中腐植酸组分(K_(oc)值为925~7691 m L·g-1)对DBP的吸附性能强于水稻土(K_(oc)值为524~3565 m L·g-1),这与其有机质含量较高有关。解吸实验(25℃)显示,水稻土及其腐植酸组分也符合Freundlich方程(R~20.870),其中水稻土对DBP的解吸存在明显滞后现象,但其腐植酸成分对DBP解吸的滞后现象不显著,即其吸附的DBP较易再次释放。  相似文献   

20.
4种主要土壤对三价锑的吸附及动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4种土壤对三价锑的吸附及动力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吸锑量的大小顺序为河潮土>红壤>紫色土。吸锑规律河潮土和紫角土呈直线型,红土红壤服从Langmuir等温式,砂岩红壤服从Temkin等温式。4种土壤的吸锑速度都很快。河潮土,砂岩红壤和紫色土的吸附动力学学规律用Eolvich和双常数率方程式能很好地描述,呈极显著正相关。由于红土红壤吸附速度太快,1-2min内就几乎达到吸附平衡,不能用Elovich和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