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清代前期昆明城的街道承前代基础继续发展。城墙以内的街道已知的达四十余条,大多数分布在五华山东南面、南面和西南面的扇形地域上。城墙外街道的发展具有显著的不平衡性,有历史基础的南门外街道最多;东南城外盘龙江以东发展起了若干街道,开启了昆明城地域拓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小西外和大小东门外也各有多少不等的街道,它们的形成和发展与交通密切相关。清代前期昆明城街道的拓展改变了城市的地域结构,使得它的商贸经济功能进一步增强,表明它的发展已在相当程度上突破了城墙的限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城市中心商业区土地利用率,缓解城市地面交通压力,对武汉田田广场地下空间进行开发。详细介绍了田田广场地下空间开发设计方案,包括总体平面布局、地面出入口设置方案、地下各层平面布置、流线分析和疏散通道宽度及疏散方式设计等,为城市中心商业区的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吴峻  罗红安  鲁长亮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4):7649-7650
荆州古城是1982年11月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荆州古城墙被考古界、史学界称为"我国南方不可多得的完璧"。城墙是固定不变的,限定了城市的范围,使城市的发展受到限制,也影响到城内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交通的顺畅等。文物古迹应该保护,不能拆除。多开城门,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发展旅游事业,加强城墙内外的联系,增加古城的辐射能力应该成为目前荆州古城解决城墙圈固影响的较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以北碚区2009年和2014年的土地利用变更数据为基础数据,利用GIS技术、景观格局分析、Voronoi图Cv值,对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的影响因子及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通过确定农村居民点的区位适宜性,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整治类型.结果表明:6年来北碚区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及占地面积呈下降趋势,斑块破碎化加剧,土地整治有较大需求;农村居民点的分布有向地势平坦,道路、水源便利,以及靠近中心城区的地区聚集的趋势,且环境因子在不同地形位地区对居民点布局的影响程度不同.地形位指数在3以下,距道路800 m以内,距水源1 000m以内,距中心城区2 500m以内对农村居民点分布影响较大;根据北碚区实际情况,提出包入式发展型、集聚式发展型、控制式发展型和迁弃式发展型4种整治模式.  相似文献   

5.
指出芜湖市中心城区绿地系统规划充分利用城市"半城山、半城水"的独特自然风貌,通过对各类绿地统筹安排、均衡布局,形成了别具特色的绿地空间系统。中心城区绿地面积日益累积、绿地空间分布格局日趋均衡和道路交通体系的日益完善,使得芜湖市中心城区绿地可达性显著提高,以人为本的城市建设理念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6.
石启凡 《新农业》2013,(9):44-45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城市的园林绿化常需要在具有铺装地面的环境中栽植树木。在商业步行街、商业广场、停车场等城市中心区域,可提供给园林树木栽植用的地面空间有限,为了增加城市绿化面积,营造植物景观,容器栽植树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弥补措施,容器栽植具有可移动性和临时性,且受气候和地理环境限制较小,因此在北方地区,利用容器栽植技术,还可在春夏秋三季栽植一些热带、  相似文献   

7.
《山西农业科学》2016,(12):1899-1902
基于晋城市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回顾了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晋城市城郊区农业结构的演化过程,对土地集约化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80年代的晋城市城郊区存在着明显的蔬菜生产带和粮食生产带,21世纪初晋城市城郊区的农业结构,土地、劳动产生的区块式分布开始显现;晋城市城郊区农业已经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农业结构与类型更加多元化;晋城市城郊区农业结构的演化必然要求土地利用结构有相应的变化,对土地集约利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土地集约利用受到了多种因素的限制,主要包括城市扩张占用菜地、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环境因素的制约等。  相似文献   

8.
我国城乡差异历史探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鸿亮  张瑞青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719-3721,3725
为了解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和现在城乡二元制结构的历史根源,从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文化、社会分工4个方面分析了近代城乡差异。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城市生产方式的近代化,而广大农村仍是传统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生产方式。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成份的增多以及中国资产阶级的逐渐形成,推动了中国城市政治近代化的进程;在城市近代化管理的同时,广大乡村仍然采用传统的乡村自治管理模式。文化方面,由于城市中心地位的优势,人口集中,交通发达,城市近代文化繁荣发展;而广大农村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近代以来由于城市最先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的冲击和改造,成为近代化生产力的主要着力点,手工业与农业分离而向城市集中,城乡社会分工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城市工业、乡村农业"的新的分工格局。  相似文献   

9.
<正>城墙,在古代本是抵御敌人入侵所构筑的防御工事。古代战争中,不管是守城的将领还是士兵,他们的职责就是守住城池,人在,城就在,人亡,城就亡,城墙就是自己的生命,城墙毁了,城池没了,自己就没有尽到职责,就应该殉职死难。一段城墙,就是一段历史。苏州的盘门,独具特色,是中国唯一的水陆并联的城门,它也是古城苏州的标志之一;邯郸的赵王城遗址默默诉  相似文献   

10.
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高密度城市中的不同建筑布局带来的风环境改变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研究选取郑州市区不同方位上离市中心不同距离、不同布局的"宝景花园""东郡香域巴黎""帝湖花园"和"非常国际"4个住宅小区,并对其风速进行测量记录,研究小区的建筑布局对风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春季静风状态下,距离市中心由远及近的小区风速有减小趋势;不同布局特点的建筑风速大小有差异,呈现为点状式行列式围合式。  相似文献   

11.
随着家庭园艺产业的发展,花园中心这一概念被引入国内,并以其精致的产品组成、舒适的购物环境、先进的经营理念而受到国内家庭园艺界的重视。通过对虹越.园艺家花园中心无锡农博园店的选址、平面布局、陈列设计进行研究,探讨花园中心的建设要点。  相似文献   

12.
在都市地区中心城的扩张中,郊区农村往往充当着供给城市发展用地的角色.因此,都市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是与村镇布局调整密切相关的复合过程,村镇空间变动是影响社区经济组织变迁的因素之一.各类地区的农村社区在布局调整中面临着不同前景.农民群众正在不断地创造出各具适应性的多种组织形式,这种实践需要有关社区经济组织政策、理论、法律等多层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1 由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获得大量农产品,人们巧妙利用各类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的空间差和时间差,进行错落组合,综合搭配, 构成多层次、多功能、多途径的高效生产系统。2 由农场式向公园式发展 这种可供观光的农场完全是自然景色,空气新鲜,布局艺术,游人除观景赏奇外,还能尽情品尝各种奇瓜异果。3 由自然式向设施式发展未来农业将会采用大量现代化保护措施,以抗御自然灾害的侵袭。在未来的20-30年内,将有相当部分的农作物由田间移到温室,再由温室转到自控环境室。这样,农业按需要实行全年播种,全年收获。  相似文献   

14.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强特色田园乡村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对于优化特色田园乡村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ArcGIS 10.2技术平台及数理统计方法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试点村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模式,呈明显的"点轴状"空间格局,且省域分布不均衡.从空间位置来看,试点村庄主要集中在距离中心城市1~50 km范围内.进一步探讨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发现政策环境、资源空间、交通条件、经济水平等要素对于特色田园乡村试点发展均具有明显影响.应总结试点工作的经验,优化空间发展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化片区式发展,增加乡村知名度.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众多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逐渐由单中心向多中心开发转变.大多数山地城市受山水格局与规划因素的影响,较多沿用多中心发展模式,但山地城市多中心结构较少受到主流研究的关注.对城市各空间要素的特征进行分析,可有效反映其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为此,本研究以典型山地城市重庆为例,基于房价、夜间灯光强度、公交站点密度、宜出行密度等多源数据,分析不同要素的空间布局及多中心空间特征,并重点识别了各中心/组团的发育程度.结果表明:重庆主城区呈现出明显的"多中心组团式"的空间格局,各中心/组团的空间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城市要素及空间结构在分布上内密外疏,具有山地城市独特的城市景观特征.不同中心/组团的发育程度内高外低,发展不均衡;内环以内各中心发育相对成熟,而外围中心/组团发展仍有待加强.最后分析了形成目前多中心体系的原因并提出了城市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产城融合是世界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规律,也是近年来我国城市建设的热点问题。在产城互动过程中,园区的产业结构、土地利用和人口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其绿地表现出一系列区别于传统工业绿地和城市一般地区绿地的特征,包括功能需求、分类构成和布局结构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和实地调查得出,产城融合型工业园区绿地的服务对象由生产转向从业人员,功能需求由防护转为游憩;绿地构成上,防护绿地占比逐渐降低,公园绿地的比例逐步增加;布局结构方面,总体布局方式是"外防护,内游憩",附属绿地布局组团化,呈现出由专有性向公共性的转变趋势。绿地特征的研究将为园区绿地进一步规划与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南方地下水位高、土壤板结等原因造成的设施栽培葡萄果实品质不佳问题,对“藤稔”、“巨峰”、“夏黑”和“金手指”4个葡萄品种进行半垄式根城限制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地表以下15~20 cm板结的高容重土壤代替人工制品作为自然隔离带,能起到很好的根城限制作用,提高了4种葡萄果实的糖酸比,改善了果实的内在品质;提高了“藤稔”、“巨峰”和“夏黑”的花青苷和总酚含量,从而改善了其外观和营养品质;根域限制栽培降低了“藤稔”葡萄的单粒果实质量,但对其余3种葡萄影响不显著.该试验结果对南方葡萄设施栽培技术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舒适的公共空间的要求也日益增加。为了更加科学地从空间结构的角度对微气候环境提出改善策略,运用ENVI-met模拟软件,以理想状态下的纯乔木林环境为研究对象,针对南京市的气候条件,分析5种常见的乔木树冠形态(圆柱形、圆球形、倒卵形、三角形和倒三角形)和3种平面布局形式(规则散点式、集中块状式、自然集群式)对微气候环境的温度、湿度及人体热舒适度(PMV指数)的影响。研究表明:树冠形态和布局形式对群落的降温增湿效应具有显著影响(P < 0.05)。“上大下小”型的倒卵形和倒三角形树冠的乔木群落降温增湿强度最高、人体热舒适度体验也最好。集中块状式布局的群落降温增湿强度要明显高于规则散点式和自然集群式,但自然集群式布局时人体热舒适度体验更好。  相似文献   

19.
旬阳县城市道路生态绿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地理环境限制,影响乐了整个县城道路生态绿化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区域生态道路的环境,通过构建多样性景观,进行合理的植物配置与生态绿化,发挥道路绿化和适地适树功能,将城市道路景观规划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改善城市道路人文环境,创造有地方特色的城市道路风格和城市个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西科学技术史上,"李约瑟难题"是一个非常著名的问题,因此也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李约瑟从地理因素分析了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的原因。从历史唯物主义着手,对"李约瑟难题"进行解析,社会存在会对社会意识产生影响,正是因为中国的地理环境、生产方式的影响,社会存在对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与此同时,社会意识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各项因素也对中国近代科学产生了束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