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正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引起的一种急性、烈性传染病。该病因其肝脾等脏器出现灰白色坏死点,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本病在我国广东、广西、福建、浙江和江西等地广泛流行,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严重危害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1病原本病的病原为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MDRV是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Ⅱ亚群成员。MDRV呈球形,无囊膜,有可见的双层衣壳结构。本病毒对紫外线、温度和p H敏  相似文献   

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肝白点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该病主要发生于40 d内番鸭,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以肝、脾表面坏死、纤维素性心包炎为主要病变.Kaschula等(1950年)在南非首次报道了该病的发生,法国学者Gaudry等(1972年)在国际上首次从患上述症状和病变的番鸭中分离到番鸭呼肠孤病毒,目前该病已广泛流行于法国、以色列、德国、意大利等国.在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1997年新发现的番鸭传染病,最早在福建莆田、福清等地发生,以后相继在广东佛山、浙江金华和我国各番鸭饲养区发生,以肝、脾出现灰白色小点为主要病变,俗称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发病日龄以10~30 d居多,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病鸭耐过后成为僵鸭,当时临床上无法防治,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就该病的病原学、诊断、防制技术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番鸭呼肠孤病毒活疫苗细胞免疫应答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由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1997年以来,在福建省莆田、福清、福州、长乐和浙江金华、广东佛山等地流行。临床上以软脚为主要症状,以肝和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表面有黄白色条斑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传染病。该病发生于番鸭、鹅和半番鸭,发病日龄为7~45日龄,发病率为30%~90%,病死率为60%~80%。临床上应用抗生素、磺胺类药物无治疗及预防作用,致使疫病迅速蔓延至全国番鸭饲养区,给番鸭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4.
李鑫 《畜牧市场》2010,(5):32-33
前言 番鸭呼肠孤病毒(Muscovy duck reovirus,MDRV)病(番鸭肝白点病、白点病、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的番鸭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5.
呼肠孤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其临床症状表现因毒株和感染宿主的不同而不同。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主要发生于番鸭,夏季多发,发病日龄以4~45日龄为主,发病率达20%~90%  相似文献   

6.
呼肠孤病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一类传染病,其临床症状因毒株和感染宿主的不同而不同。番鸭呼肠孤病毒病主要发生于番鸭,夏季多发,发病日龄以4~45日龄为主,发病率为20%~90%,应激或混合感染下,病死率可达90%以上。番鸭感染后的临床症状表现有软脚、腹泻等,病理变化则主要以多器官  相似文献   

7.
番鸭肝白点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肝白点病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软脚为临床症状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急性烈性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其特征性病变是,肝脏和脾脏肿大、出血,并出现大量坏死点;。肾脏肿大、出血,同时,肾脏表面有黄色条斑。因其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本病又称为“花肝病”。对该病的命名还未有统一的说法,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一种新的RNA病毒引起的番鸭病毒性传染病,但也有人认为该病的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由于缺乏有效的防治措施,使许多养殖户蒙受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极大威胁着番鸭养殖业的健康发展。现综合国内外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雏番鸭"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弧病毒引起的、对雏番鸭有着较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由于患病雏番鸭的肝脏具有特征性病灶,在其表面形成大量灰白色小点或花斑点,故称"花肝病"。本病主要传染途径是经消化道感染,也可经呼吸道感染,这几年本病在饲养番鸭地区的发生呈上升趋势,对本病的治疗目前尚未有理想的特效药,应引起广大养殖户和同行的重视。1诊断要点1.1本病发生在饲养番鸭的地区,多发生于7~35日龄,而通常10~25日龄的雏番鸭为最易感  相似文献   

9.
1997年以来,在我国福建、浙江、广东、江苏和江西等番鸭饲养区新发现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引起番鸭软脚、腹泻和生长发育不良,以肝、脾表面有大量灰白色坏死点为主要病变,因此俗称番鸭“肝白点病”“花肝病”。有研究表明,该病是由一种新的RNA病毒引起,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0.
禽呼肠孤病毒(avian reovirus)在各种禽类中普遍存在,主要感染鸡,造成鸡的病毒性关节炎。番鸭的呼肠孤病毒感染,早在1950年南非就有记载,1972年法国首次从番鸭中分离到病毒。近几年来,我国闽、浙等番鸭饲养地区相继发生了一种以肝、脾、胰腺表面出现白色坏死点为特征的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2001年,吴宝成等经病原分离鉴定,确定该病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的。其后,多位研究者分别从临床感染发病的半番鸭、鹅中分离到禽呼肠孤病毒。  相似文献   

11.
从表现为肝、脾表面坏死的240日龄种番鸭组织脏器中分离到1株病毒,暂命名为ZJ-10-06株,参照胡奇林等发表的文献进行RT-PCR[3]初步认定所分离到的毒株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序列分析表明,ZJ-10-06与引起鸭脾坏死症HC/China病毒株同源率最高(95.3%),遗传进化分析可将番鸭呼肠孤病毒分成2个分支,ZJ-10-06和HC/China共处一相对独立小分支。  相似文献   

12.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弱毒疫苗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广东、福建、河南等省的部分地区的番鸭群中出现一种以病死番鸭的肝脏出现白色斑点样病灶为特征的新型番鸭病,此病因其肝脏的特征性病变而被俗称为"花肝病".本病最早见于7日龄,最晚见于51日龄, 最多见在10~25日龄,死亡率通常在40%左右,感染严重的可全群死亡;主要症状表现为腿软,喘气,病变除肝脏特征病变外,脾脏肿大呈黑紫色斑驳样,胰腺有白色坏死点.国内有多个研究单位和学者对本病进行了研究,已确定病原是番鸭呼肠孤病毒[1-6].为了更好的防制本病,我们用分离毒NH9908株作为种毒,进行了弱毒疫苗的研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我国近年来新出现的、以软脚为特征的高发病率、高致死率急性烈性病毒性传染病,由于肝脏表面的灰白点较为典型,因此俗称“花肝病”或“白点病”。初步认为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科正呼肠孤病毒属番鸭呼肠孤病毒。本文综合了国内近年来对该病的研究成果,从病原学、流行病学、临诊症状、病理学、区别诊断和防制措施等方面对该病进行了较全面的论述,以期对该病的深入研究和防制提供有益的资料。  相似文献   

14.
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又叫雏番鸭"花肝"病、鸭坏死性肝炎(肝白点),是由呼肠孤病毒引起的雏番鸭烈性、高度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传染病。该病毒呈球形,正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在超薄切片电镜中有时呈晶格状排列,粒子直径为42~70nm,无囊膜,属无囊膜的RNA病毒。  相似文献   

15.
番鸭呼肠孤病毒病是番鸭的一种发病率和致死率高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对番鸭养殖业危害较大。该文报道一例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诊治与体会。  相似文献   

16.
几种药物治疗疑似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雏番鸭呼肠孤病毒病又称"番鸭肝白点病"或"花肝病",是由番鸭呼肠孤病毒引起雏番鸭发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该病也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鸭患病中后期易继发感染鸭传染性浆膜炎  相似文献   

17.
雏半番鸭"花肝病"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于2001年1月以来,福州市北郊两个半番鸭场及闽侯甘蔗某半番鸭场的12d~43d的雏半番鸭群发病,发病率20%~60%,死亡率5.2%~46.7%,而且日龄愈小、病死率愈高,耐过鸭生长发育明显迟缓.患病雏半番鸭临床症状和剖检病变与雏番鸭"花肝病"极为相似.我们对以肝脏、脾脏、胰腺、肾脏表面出现多量针尖大的白色坏死点和法氏囊粘膜明显出血为特征的病死雏半番鸭进行病原学研究,确定其病原为呼肠孤病毒.现将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等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番鸭“白点病”的诊断与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番鸭“白点病”又称“花肝病”、“花点病”、“番鸭坏死性肝炎”,是1998年以来在福建、浙江、广东等番鸭饲养区域出现流行的一种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急性烈性传染病。发病雏鸭表现为迅速脱水消瘦,衰竭死亡,病理变化特征是心脏、胰脏、脾脏、肾脏等多个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表面和实质出现弥漫性灰白色粟粒大小的坏死点。本病是目前危害番鸭群的几种主要传染病之一,直接影响番鸭的育雏成活率,给番鸭养殖业造成严重的危害。1.流行病学情况本病主要发生于6~30日龄的雏番鸭群,最小可见于3日龄,以10~15日龄的雏番鸭最为严重,而30日龄以上的番…  相似文献   

19.
番鸭呼肠病毒病是发生于雏番鸭(半番鸭)的一种新的急性烈性传染病。病原为番鸭正呼肠病毒,与禽呼肠病毒有一定的抗原相关性;病毒对番鸭胚和鸡胚及其成纤维细胞有致病性,对番鸭和半番鸭有强的致病性,主要感染7日龄~45日龄的雏番鸭,发病率为20%~100%,死亡率为10%~95%以上。临床上以软脚、腹泻、生长障碍为主要症状,病变特征为肝、脾等内脏器官形成大量的灰白色坏死灶。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为胸腺、脾和法氏囊的淋巴细胞变性和坏死、单核细胞浸润;肝、脑血管周围和肾间质、肺间质、心肌间有淋巴样细胞或/和吞噬细胞聚集。该病原的致弱活疫苗和灭活苗、以及高免血清可有效防治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科技动态     
MDRV与H9AIV共感染可协同抑制番鸭免疫反应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林峰强等将8日龄番鸭人工感染番鸭呼肠孤病毒(MDRV)或/和H9亚型禽流感病毒(AIV),探讨二者对番鸭胸腺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H9AIV感染后番鸭发病率低,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