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模糊数学及在农业上的应用〈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模糊数学是数学的一个新分支,所谓“模糊”,即是英文的“Fuzzy”。模糊数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具有“模糊性”现象的数学,这种现象指客观事物差异的中间过渡中的“不分明性”,例如土壤的“肥沃与瘠薄”,植株的“高与矮”、产量的“高与低”,品质的“优与劣”等,都难以明确地分界。模糊数学诞生于1965年,创始人是美国的自动控制专  相似文献   

2.
赵文伟 《茶叶》2011,37(3):169-170
“雪水云绿”茶以独特的加工工艺造就了独特的品质,达到了观赏美与品质优的完美结合。她以“色、香、味、形”四美而见长,形似莲芯,玉质透翠,挺而匀齐。  相似文献   

3.
“宽早优”植棉模式是通过“宽等行、降密度、壮植株、增株高”创建高光效群体结构,促进棉花早发早熟及集中成熟,以实现棉花高产、优质、高效的新模式。与传统“矮密早”模式相比,“宽早优”模式具有增温增光、减药节本、增产增效、绿色优质四大优势,有利于促进新疆风险棉区变为稳产棉区、棉花品质由一般变为优良、中产棉田变为高产棉田、变订单生产为现实的四大转变。基于“宽早优”的栽培理论研究及其在新疆的推广应用,分析概述了“宽早优”植棉四大优势和四大转变,以期为新疆棉花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茶叶品质评分是评茶人员通过给分的多少来表示茶叶品质优次的方法。它与评茶术语、茶叶价格构成茶叶品质的评价体系。通常茶叶感官审评较多采用评茶术语描述,应用茶叶品质评分的较少,在实际工作中也常遇到“高级茶低分,低级茶高分”的尴尬,甚至把茶叶品质“在档内之差,扩大到档次之差”。因而一些人认为没有“实用”并加以否定。本文以乌龙茶品质评分为例,阐述了茶叶品质等级评分的依据、方法,结果判断和注意事项,并通过例题计算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5.
杂交小麦“Ⅱ优58”的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林元洪黄辉耀张长春唐健尧鲁平(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研究所641000)“两系法”杂交小麦是我国继杂交水稻之后的又一高新技术。它在产量、品质和农艺性状诸方面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杂种优势,其中产量优势尤为突出。Lir...  相似文献   

6.
“双龙银针”是金华市在传统名茶“婺州举岩”的基础上创制的一种新型名茶。在1982年省农业厅举办的全省名茶评比会上,以外形内质俱优而名列全省第一;1984年在千岛湖举行的全省名茶评比会上,由于品质稳定也被评为全省一类名茶,发给证书,受到有关专家和省内外消费者的赞誉和欢迎。  相似文献   

7.
倪伯荣 《茶叶》1991,17(4):10-13
由福丁大白茶和云南大叶种的天然杂交后代单株选出的“青峰”、“眉峰”、“碧毫”新品系,经1979~1988年品比试验,与福丁大白茶相比,“眉峰”增产极显著,制红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有所提高;“青峰”增产显著,制绿茶品质优良,抗逆力也略有增强;“碧毫”增产不显著,制茶品质略优,适应性与抗逆力较差。另从福丁大白茶有性系后代选出的“茂录”新品系,经1981~1988年与“迎霜”新品种对比,增产显著,绿茶品质和抗逆性均有一定提高。“眉峰”、“青峰”、“茂录”适于本省绿茶区推广。  相似文献   

8.
一、优质稻开发的现实意义发展优质稻米生产及其产业化开发对提升农产品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满足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 ;二是推进结构调优、品质调优、效益调高的需要 ;三是加速发展有机农业的需要 ,这对保证农产品生产安全、卫生、健康及促进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四是迫切加快与世界接轨步伐的需要。“入世”后我国将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 ,质不优将无立足之地。二、开发优质稻生产的有利条件1.品质好知名度高金坛市素有“江南鱼米之乡”之美誉 ,水稻是金坛市的传统优势产业 ,作为上佳贡品早已名扬海内外 ,早在191…  相似文献   

9.
武平绿茶是福建省的名优茶,其得天独厚的生态地理环境、优质的茶树品种及适宜的加工工艺等,形成了一系列色、香、味俱佳,品质特征独特的名、特、优茶叶产品。本文简单介绍了武平绿茶的历史溯源、传播与发展及品质特征与分类,探讨了武平绿茶品质优异的成因,提出了进一步发展武平绿茶的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疆“宽早优”植棉模式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宽早优”植棉模式实现了由“矮密早”植棉模式的“向温要棉”到“向光、温和现代化装备挖潜”的转变,可提高光温利用效率,提质节本增效显著,经推广应用表现出独特优势。概述了“宽早优”植棉模式的概念、特点及优势,分析了发展前景,旨在为提高“宽早优”植棉模式推广效率,降低新疆植棉成本,提高原棉生产品质,增强新疆棉花国际市场竞争力、维护国家棉花产业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苎麻优良雄性不育系“C26”的选育及利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天然雄性不育材料为基础,通过多次杂交选育出优良雄性不育系“C26”,表现为产量高、品质优;不育性状稳定,不受种植年代、生态区域、肥力、光照、收获期的影响,不育度达100%;配合力高,配制的杂交组合“川苎8号”产量高、品质优。  相似文献   

12.
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了给优质小麦节水栽培提供依据,研究了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特性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水处理下不同筋型小麦籽粒灌浆过程呈“S”型变化趋势,经Logistic方程模拟,灌水处理对不同筋型小麦灌浆特性参数的影响存在差异。灌二水比灌一水处理提高了临优145和临优2018品种的灌浆参数,临优145灌浆参数的变异系数大于临优2018。灌二水处理中,临优145灌越冬+拔节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2018灌返青+灌浆水平均灌浆速率最高。临优145和临优2018的粒重与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和渐增期持续时间呈极显著与显著正相关。灌水次数对品质的影响因品种存在差异,强筋小麦品种临优145灌二水比灌一水加工品质性状改善,中筋小麦品种临优2018则相反,灌水时期上以浇拔节水使加工品质性状改善。因此,生产中可通过灌水推迟最大灌浆速率的出现时间及延长渐增期持续时间以增加粒重,并确保灌拔节水来改善加工品质。  相似文献   

13.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 ,对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六个品种 (组合 )的 9个性状 ,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 ,评价结果与品种试验和生产实际表现一致 ,“9优 1 3 8”关联度最大 ,综合性状最优 ,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好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4.
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参加江苏省区域试验的六个品种( 组合)的9个性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评价结果与品种试验和生产实际表现一致,“9优138”关联度最大,综合性状最优,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好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15.
黄贤庚 《中国茶叶》2014,(10):40-40
武夷岩茶是公认的“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在2002年8月国家批准确认的《武夷岩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感官标准中,“岩韵”是否明显成了品质优次的重要标准之一。但长期以来,如何认定、表述“岩韵”,很不一致。就此谈点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 1 0余年的试验、示范、推广结果 ,对新植苎麻幼苗打顶能促进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长 ,显著提高纤维产量和品质进行了评述 ;并对新植麻园采用幼苗打顶 ,实现“三当”、“一优”的关键技术提出了商讨意见。  相似文献   

17.
橄榄是我国南方特有果树,具有较高的食用、加工和药用价值,市场前景广阔。我镇自1990年以来新种橄榄7600亩,都是实生苗,存在着结果慢、品质劣、产量低、效益差等问题,1995年我们在镇林果总场进行小面积高接换种试验,嫁接200多株,1998年就基本恢复树势,并开花结果。一、嫁接技术1、品种选择:闽侯的“惠国”、广东的“冬至圆”、“赤种摊”等.2、高接时间:根据几年来实践,从惊蛰一谷雨这段时间都可进行,最佳的是春分一清明,选择晴天、无风、较暖和的天气进行,成活率高.3、接穗选择:接穗要选择品种纯正、品质优良、高产稳产、无病虫害的优…  相似文献   

18.
相同播种日期,不同栽培技术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两无”栽培技术与营养体育苗移栽相比,移栽成活率高,缓苗期短,单株成铃增加,籽棉产量高,纤堆品质相当。病害发生轻,倒伏轻;“两无”栽培技术与直播相比。生育期晚,籽棉产量低,纤维品质优,病害轻,倒伏重;地膜覆盖与未覆盖的比较。生育期早,产量高,纤维品质差.病害轻。倒伏前期重后期轻。可见“两无”覆膜移栽是继营养体育苗移栽技术后的一项增产、增效的栽培新技术。  相似文献   

19.
“牛耳青”是在“黄壳早”大田的自然变异单蔸中系统选育而成的。经多年观察和三年区域试验,产量与品质都优于本地当家品种“黄壳早”。1983年10月经有关单位评议鉴定,认为“牛耳青”是一个品质优良、产量较高、抗性较强适宜于岗地和丘陵山区种植的新品种。  相似文献   

20.
益阳市地处洞庭之滨,有“鱼米之乡”的美称。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老化、不合理,农产品品质的低劣,缺乏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差。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即以优质为中心,调减早籼稻面积,增加玉米和经济作物面积;加大新品种推广力度,以“名优”产品为龙头,建立“公司 农户”体制;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信息为纽带,发展网上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政府调控和部门配合下,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调整结构,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