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材料与方法 1.1动物供试斑马鱼体重12~17g、体长4—4.5cm,购于宠物市场。实验室驯养7d,每天更换1次暴晒24h的水,选取行动活泼,身体健康的个体进行试验。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稻田常用除草剂苯噻酰草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影响。结果表明:苯噻酰草胺对斑马鱼24h和48h的LC50分别为0.058mL/L和0.019mL/L,对斑马鱼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同体积分数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为0.0167%,而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到0.043 4%,各处理组斑马鱼红细胞微核细胞率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具有剂量效应且与染毒时间的长短有明显相关性,而在染毒浓度最高时微核率却明显下降,这表明红细胞微核率的大小还与细胞的有丝分裂速度有关。  相似文献   

3.
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急性毒性及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估测毒死蜱的环境毒性,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毒死蜱对其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试验,研究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的半数致死质量浓度(LC50)和红细胞DNA的损伤程度。结果表明:毒死蜱对大鳞副泥鳅24、48、96h的LC50分别为524.76、291.53、193.20μ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26.99μg/L;试验各组(毒死蜱质量浓度分别为26.99、45.11、63.23μg/L)的红细胞微核率均高于空白对照组,其最高微核率出现在最高剂量组(63.23μg/L)染毒后的第6天,为4.111‰,微核率与毒死蜱质量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毒死蜱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以8-羟基喹啉为诱变剂,研究了其对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效应.急性毒性实验测得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24、48、96 h的LC50分别为32.30、26.93、20.95 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其安全浓度为11.62 mg/L.遗传毒性结果表明,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微核率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水平(P<0.05或P<0.01),并且表现出明显的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因此,8-羟基喹啉在达到一定浓度和染毒时间以后对草鱼具有一定的遗传毒性,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永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卷丹的安全性,为其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测定南通军山卷丹水提物的急性毒性及可能的中毒症状,并测定小鼠的最大耐受量。通过小鼠骨髓微核试验对其进行系统安全性评价。[结果]卷丹对小鼠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80 g/kg,并且小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为阴性。[结论]卷丹无明显急性毒性反应,无遗传毒性,是一种安全无毒的中药,可开发成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6.
7.
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方法]采用静态试验法,参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有关急性毒性方法测定邻二氯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结果]邻二氯苯对斑马鱼96h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5.13 mg/L,安全质量浓度(SC)为0.51 mg/L.[结论]根据鱼类急性毒性分级标准,邻二氯苯属于高毒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对钝顶螺旋藻的毒性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实验室摇瓶实验法研究了除草剂丁草胺和苄嘧磺隆对钝顶螺旋藻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丁草胺浓度与藻生长(以OD560计)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64mg·L-1丁草胺严重抑制藻生长,比生长速率为0.111d-1,仅为对照的24%.在7d实验时间内EC50值随染毒时间延长呈指数下降,96 h的EC50值为45.4 mg·...  相似文献   

9.
房妮  张松林 《吉林农业》2010,(9):236-236
以静水法测试了间甲酚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间甲酚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24h、48h、72h、96hLC50分别为34.995mg/L、30.130mg/L、29.854mg/L、29.854mg/L,其安全浓度为0.299mg/L,属于中毒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采用半静态法测定嘧霉胺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物富集系数.以N,N-二甲基甲酰胺为助剂,配制不同浓度的嘧霉胺溶液,测得嘧霉胺对斑马鱼的LC50为24.9 mg/L,属于低等毒性.在生物富集性试验中,分别设嘧霉胺浓度为0.25、2.50 mg/L,持续暴露时间为8d,测得生物富集系数(BCF8d)分别为10.49、7.93,属于低富集性农药.  相似文献   

11.
PFOS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全氟辛烷磺酸(PFOS)对斑马鱼的生态毒性效应。[方法]采用静态染毒法研究不同浓度的PFOS暴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不同浓度PFOS暴露条件下斑马鱼出现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和呼吸能力减弱等中毒现象,随着PFOS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斑马鱼的死亡率也相应增加,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FOS对斑马鱼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6.09、9.08、3.91和2.58 mg/L,安全浓度为0.258 mg/L。根据急性毒性分级标准,判断PFOS对斑马鱼的毒性为高毒。[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掌握PFOS的生态毒性以及评价其生态风险和危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寻找克螨特用于水生动物斑马鱼病虫害防控的安全浓度.[方法]通过室内急性毒性测定试验,设置7个克螨特浓度梯度来检测其对斑马鱼的致死情况,从而计算其半致死浓度(LC50)与安全浓度(SC).[结果]克螨特对斑马鱼在用药96h后的LC50为0.909 mg/L,置信区间分别为0.876~0.943 mg/L.克螨特对斑马鱼的SC为0.091 mg/L.[结论]该研究为克螨特杀灭斑马鱼寄生虫的用药量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空心莲子草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谭苹  肖少玉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046-4046,4048
[目的]评价空心莲子草对鱼类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作用,为灭螺药物成分的提取提供指导。[方法]在室内常温条件下,采用静水法测试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作用。以寇氏法计算半数致死浓度(LC50)及95%可信限。[结果]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对斑马鱼24、48hLC50分别为587、497mg/L,其安全浓度为107mg/L,斑马鱼死亡率随药物浓度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上升。[结论]空心莲子草水浸液对斑马鱼为中等毒性,其安全浓度低于杀螺浓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离子液体对斑马鱼急性毒性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半静态水体染毒法测定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并对1,2-二甲基咪唑进行了安全性评价。同时测定了不同作用时间后斑马鱼体内不同组织(鳃、肝脏和肌肉)抗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处理96 h后,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的LC50和LC20值分别为120.815和111.401 mg/L。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鳃、肝脏和肌肉的CAT活性均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的鳃、肝脏和肌肉的SOD活性均呈现出始终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LC20和LC50)处理的斑马鱼鳃的POD活性的影响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肝脏POD活性的影响从经过LC20浓度处理来看呈现出先诱导后抑制的趋势,从经过LC50浓度处理来看呈现出抑制——诱导——抑制的趋势,1,2-二甲基咪唑对斑马鱼肌肉POD活性呈现出始终抑制的趋势。[结论]1,2-二甲基咪唑在斑马鱼体内积累显著影响斑马鱼体内CAT、SOD和POD的活性,降低斑马鱼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从而对其产生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斑马鱼CDKAL1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深入了解斑马鱼CDKAL1基因的结构特点。[方法]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斑马鱼CDKAL1基因的基因序列、编码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及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显示,此基因一部分存在于细胞质,并存在一个跨膜结构域,没有信号肽。该基因编码蛋白质的变异不大;含有3个功能结构域,均为Erk D-domain,分别位于L189L、384、V315;在Y292位置有一磷酸化位点;有UPF0004超家族、Radical SAM超家族和MiaB结构域3个保守结构域;在脑、肌肉、肾脏中表达。推测该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可能是酶、异构酶或者中间代谢产物,与胰岛素受体的作用有关。[结论]该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人类Ⅱ型糖尿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双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698-21700
[目的]研究代森锰锌(80%剂型)、苯醚甲环唑(10%剂型)、甲维.啶虫咪(3.2%剂型)3种农药对水生生物的安全性。[方法]以斑马鱼(Brachydanio rerio)为试验生物,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LC50值,并进行生物安全性评价。[结果]代森锰锌(80%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3.09 mg/L9,5%置信区间为2.65~3.60 mg/L,对鱼类中等毒性;苯醚甲环唑(10%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15.30 mg/L9,5%置信区间为14.60~16.10 mg/L,对鱼类低毒;甲维.啶虫咪(3.2%剂型)对斑马鱼的96 h-LC50值为3.13 mg/L9,5%置信区间为2.78~3.52 mg/L,对鱼类中等毒性。[结论]该研究为农药的风险评估和环境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模式生物斑马鱼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进行了系列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斑马鱼中有两个ACE基因,它们所编码的蛋白分别由1 324和785个氨基酸组成,其中1个是酸性蛋白,在水中不稳定,没有信号肽,属线粒体跨膜蛋白;另一个为酸性水溶性稳定蛋白,有信号肽.它们均含保守的Pfam Peptidase_M2结构域,属于M2家族蛋白.通过ESTs搜索发现这两个基因在斑马鱼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期的表达情况存在较大的差异.同源性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斑马鱼ACE蛋白与低等脊椎动物(红原鸡、热带爪蟾等)、高等脊椎动物(人、鼠等)的同源性较高,达60%以上,说明ACE蛋白在系统演化上比较保守.  相似文献   

18.
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测试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3种植物源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急性毒性,评价其对环境的安全性。[方法]采用一次性"经口染毒法"和"半静态法",确定3种农药对鹌鹑和斑马鱼的毒性大小与分级。[结果]印楝素、除虫菊素、鱼藤酮对鹌鹑急性毒性的LD50(168h)分别为13.09、97.04和111.75mg/kg.bw;对斑马鱼急性毒性的LC50(96h)分别为0.05、0.15和0.03mg/L。印楝素对鹌鹑的急性经口毒性等级为高毒,除虫菊素和鱼藤酮为中毒;印楝素和鱼藤酮对鱼的急性毒性等级为剧毒,除虫菊素为高毒。[结论]3种药剂对鹌鹑和斑马鱼都不安全,实际应用中必须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