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赫诚 《北方水稻》2006,(3):28-29
港辐7号是利用系统选育与核辐射诱变技术相结合方法育成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64d,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高98cm,平均穗粒数120.5粒,千粒重24.5g,一般产量550 kg/667 m2。米质优良,有八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二项达二级标准。最适宜栽培密度为13 cm×30 cm,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重施底肥,蘖肥分两次施,合理施用穗肥,及时防治白叶枯、穗颈瘟、纹枯病及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在辽宁适宜在丹东、大连等地区种植,省外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宁夏、新疆、四川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2.
晨宏36是采用人工杂交经系统选育方法选育而成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62 d,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耐肥抗倒伏,株高113 cm,平均穗粒数129.3粒/穗,千粒重26.5 g,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1.1 kg/667 m2,米质优良。最适宜的栽培密度为30.0 cm×13.3 cm,应注重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6月末至7月初注意防治二化螟。适宜在辽宁东南沿海的东港、庄河、普兰店等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港辐7号是利用系统选育与核辐射诱变技术相结合方法育成的粳型常规水稻品种,全生育期164d,属中晚熟品种。该品种株型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株高98cm,平均穗粒数120.5粒,千粒重24.5g,一般产量550kg/667mg。米质优良,有八项指标达部颁优质米一级标准,二项迭二级标准。最适宜栽培密度为13cm-30cm,注意氮、磷、钾肥的配合施用,重施底肥,蘖肥分两次施,合理施用穗肥。度时防治白叶枯、穗颈瘟、纹枯病及二化螟、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在辽宁适宜在丹东、大连等地区种植,省外适宜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山西、宁夏、新疆、四川等地种植。  相似文献   

4.
盐两优2818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用GB028S与C418配育的杂交粳稻组合,全生育期158 d,属中晚熟品种。株高107.8 cm左右,平均粒数139.9粒/穗,千粒重28~30 g,一般产量10 314 kg/hm2,米质优良。栽培密度为30.0cm×16.5 cm或30 cm×20 cm,注意N、P、K配合施用和水层管理,掌握制种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5.
不同插秧密度对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龙粳26和垦05-795两个品种进行不同插秧规格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插秧密度对水稻的产量有影响,对水稻的抗逆性、米质影响不显著。龙粳26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64.4 kg/667 m2,其次是26cm×13 cm,产量达到658.9 kg/667 m2;垦05-795最适宜的插秧规格是30 cm×10 cm,产量达到697.2 kg/667 m2,其次是30 cm×13 cm,产量达到672.0 kg/667 m2。  相似文献   

6.
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30万蔸/hm2(早稻)和25万蔸/hm2(晚稻)密度下,以超高产早稻陆两优996、淦鑫203和超高产晚稻淦鑫688、天优华占为试验材料,研究了3个施氮水平下不同行株距配置对超高产早、晚稻产量的影响。不施氮时,供试的4个品种(组合)均在窄行距时产量最高;施氮条件下,淦鑫203在中行距时产量最高,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在宽行距和窄行距时产量较高,而淦鑫688在窄行距时产量较高。不同行株距配置对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产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有效穗数,对淦鑫203主要通过影响每穗粒数,而对淦鑫668则主要通过影响结实率来实现。品种间对行株距配置响应的差异与淦鑫203的每穗粒数较少、成穗率较低,而陆两优996和天优华占的每穗粒数较多、成穗率较高,淦鑫688的叶面积指数较高有关。早稻陆两优996的适宜行株距为33.0 cm×10.0 cm或20.6 cm×16.0 cm,淦鑫203为25.4 cm×13.0 cm;晚稻天优华占为40.0 cm×10.0 cm或20.0 cm×20.0 cm,淦鑫688为20.0 cm×20.0 cm。  相似文献   

7.
以杂交水稻Y两优143号为材料,使用30 cm×12 cm、30 cm×14 cm、30 cm×16 cm、25 cm×12 cm、25 cm×14 cm、25 cm×16 cm进行插植密度对比,设6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结果表明:单产最高的是30 cm×14 cm处理,平均8 460.0 kg/hm2;纯收入也是30 cm×14 cm处理最高,为3 979.5元/hm2。  相似文献   

8.
特优 4 2 0在福建省已获得较大面积推广 ,为了探讨其适宜的栽植密度和氮肥施用技术 ,进行了密肥试验。结果表明 :在中等肥力的稻田条件下 ,适宜的栽植密度为 2 0cm× 2 0cm ,适宜的氮肥施用量为纯N15 3kg/6 6 7m2 ,基、蘖、穗、粒肥的氮肥分配比例为 2∶3∶1∶0 6 5,在施足基肥的基础上 ,宜重施促蘖肥 ,补施粒肥  相似文献   

9.
两年试验结果表明:钵体育苗每孔播3粒时比6粒和9粒分别增产3.1%和10%;每穴插秧苗数2~4株时产量最高,比1株和5株高11.1%和9.7%;插秧密小于30 cm×20 cm或大于30 cm×26.7 cm时,减产幅度都显著。所以水稻开发多年的盐碱地水稻田应该改变密植、主穗增产的栽培方法,采取稀植、促进分蘖、大穗增产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3 种不同栽培密度对散尾葵生长及切叶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为60 cm×60 cm 时,每盆可切叶片数最多,但一级品切叶数量不多;种植密度为80 cm×80 cm 和100 cm×100 cm时袁散尾葵植株生长最好,其中种植密度为80 cm×80 cm 时,每盆一级品切叶数量最多,经济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11.
辽粳371是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育的水稻新品种,2001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为散穗型,株高105~110cm,生育期为155~156d左右,属中熟品种,抗性较好,其米质经农业部稻米及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化验分析,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经生产鉴定试验,平均产量9118.5kg/hm~2。在栽培管理上要注重稀播育壮秧,合理稀植,加强水、肥的管理,并预防病虫害的发生。指出了辽粳371适宜的种植区域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不同品种及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在"麦/玉/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品种与播期对丘区套作大豆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间产量差异极显著,以晚熟品种(贡选1号)的产量最高,达1375.11 kg/hm2,中熟品种(乐豆1号)次之,早熟品种(浙春3号)最低.与早中熟品种比较,晚熟品种表现为营养生长期较长,与玉米的生殖共生期为零,植株较高,茎粗增加0.13~0.16 cm,分枝多0.38~0.89个,主茎节数多4.47~7.12个,单株有效荚数、每荚粒数极显著高于早中熟品种,适合套作.播期间产量也有差异,以播期6月7日的产量最高.品种不同,表现略有差异.中晚熟品种的适宜播期为6月7日,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较高;早熟品种以6月14日的产量较高,表现为单株荚数、荚粒数和百粒重较高.  相似文献   

13.
杂交粳稻品种粳优653食味品质优异,适宜在辽宁省中早熟稻区作优质稻生产.本研究采用规范化设计,分析了插秧丛距、施肥量对粳优653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和插秧穴距对粳优653产量影响较大,在生产中应适当减施氮肥和磷肥、增加插秧丛距和增施钾肥,进而控制群体分蘖数,防止倒伏,提高成粒率,增加每穗实粒数,提高千粒重,...  相似文献   

14.
辽粳534生育期155~156d,株型紧凑,茎秆粗壮,叶片直立上耸。株高105~110cm,单株分蘖8~12个,穗长16~20cm,每穗120~200粒,穗形为半紧穗,千粒重25~26g,米质优良,产量650~720kg/667m~2。栽培技术要点是适当晚育晚插,施足底肥,总施肥量(以硫铵计算)60~65kg/667m~2为宜。插秧规格30cm×15cm,注意N、P、K合理配合及稻曲病和二化螟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为全面了解云麦74品种特性和推广应用价值,根据2014~2015年云南省小麦区域试验和2016年云南省生产试验汇总资料,对云麦74的丰产性、稳产性及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云麦74区试平均产量4638.22 kg/hm^2,比对照增产3.75%,具有小的变异系数和大的高稳系数,表现出良好的稳产性和适应性。穗粒数和有效穗数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千粒重与产量呈负相关。穗粒数是影响云麦74产量的主要因素。综合分析,云麦74是一个具有高产潜力,稳产性强的品种,可通过适期追施拔节肥,增加穗粒数来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16.
在相同施氮水平下,研究了基肥、蘖肥、穗肥、粒肥的不同配比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比对水稻分蘖、成穗率、株高、干物质积累、每穗粒数、结实率、产量等方面的影响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并在不同品种上表现不一致,耐肥高产品种当穗粒肥比例达到总氮量的40%时有利于高产的形成,而基蘖肥比例达到总氮量的70%时更适合优质水稻品种栽培。  相似文献   

17.
史鸿儒 《北方水稻》2021,51(1):44-45
稻源香久是营口天域稻业有限公司选育出的中晚熟香型水稻新品种,2019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生育期160 d,耐盐、抗旱能力强,抗低温能力强,分蘖力强,株型紧凑,增产潜力大,米质达部优三级标准,适宜在沈阳以南中晚熟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优质食味粳稻品种在江苏淮北地区的推广应用,于2019年引进17个优质食味粳稻品种,以徐稻9号为对照,从生育期、抗逆性、丰产性、品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7个品种均能在安全齐穗期内齐穗(该地区安全齐穗期为9月15日前),生育期均处于安全期范围内。比对照增产的品种有7个,其中瑞华1903产量最高,达10888.5 kg/hm^2;圣稻022生育期最短,仅131 d;南粳518株高最矮,为95.7 cm。品质测定结果显示,武运粳1706整精米率和直连淀粉含量最高,分别达75.0%和16.2%;南粳5718、南粳518、南粳2728直链淀粉含量在10.0%左右,为优良食味粳稻品种。通过产量水平、农艺性状、生育期和品质等综合分析认为,供试品种中南粳518、南粳2728丰产性较好、株高较矮,且均为优良食味品种,生产中不仅产量潜力高、米质较优,同时早熟能有效规避低温危害和缓解淮北地区稻麦茬口季节紧张矛盾,适合淮北中熟中粳稻区人工栽插、机插和直播条件下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黄淮海不同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及产量对播期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淮海地区18个主栽品种为材料,进行3个播期处理,播期分别为6月3日、6月13日、6月23日,探讨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对播期的响应。结果表明,随着播期的推迟,夏玉米生育期缩短,株高、穗位高、穗三叶叶面积和单株干物重均呈降低趋势。不同玉米品种的百粒重和穗粒数随播期的推迟而降低,产量下降。不同播期条件下各种指标变动小的品种适应性强,适播期长,这些品种通过保持相对稳定的生育期、较大的光合叶面积,从而保证了较高的干物质积累,最终获得较稳定的产量。因此,适时早播有利于提高产量。在无法满足早播时,可以选择抗逆性强、适播期较长的联创825或产量优势强的迪卡653等品种,以避免高温或晚播造成的减产。  相似文献   

20.
以当地常规施肥模式(CK)为对照,研究南方丘陵红壤旱地不同施肥模式(CO:常规施肥+有机肥;CB,常规施肥+生物有机肥;CP:常规施肥+钾肥)对春玉米生物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大小顺序为CO>CP>CB>CK处理,全生育期单株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抽雄期和成熟期CO和CP处理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拔节期、抽雄期和成熟期CO和CP处理植株根系干重、茎干重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CO处理植株叶干重显著高于对照。CO处理穗长显著高于对照;CP处理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均显著高于对照。CO、CB和CP处理产量分别比对照增加19.36%、13.08%和22.10%,增产原因主要是行粒数、穗粒数和百粒重的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