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9 毫秒
1.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纸坊沟流域12个阳坡和阴坡柠条人工种群样地群落特征和无性繁殖特征进行调查,系统地研究了柠条人工种群在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不同生境条件下无性繁殖与更新状况,为该地区柠条人工种群的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主要结论是:生长在阳坡的柠条无性繁殖较阴坡旺盛,无性系母株通过萌生苗和根蘖苗产生的分株数量和扩展范围均优于阴坡,山坡上部优于山坡下部,但从分株生长情况来看,阳坡无性分株的个体生长不如阴坡,山坡下部的柠条长势弱于山坡上部;不同生境柠条人工种群均存在分株枯死现象,坡上部的分株枯死量较坡下部大,最大枯死率出现在阳坡上部(25.9%);不同龄级比较,1~2 a生幼苗枯死率最高;对土壤中柠条根系萌芽点的空间分布范围分析表明,山坡上部柠条根系在6~30 cm土层最为密集,山坡下部以6~20 cm土层最为密集,山坡上部柠条根系水平扩展距离比山坡下部大;无性分株萌芽点空间分布格局受坡位影响大,而与坡向关系不密切。柠条种群适应力、繁殖力强,在丘陵沟壑区能够自我更新,是严酷条件下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2.
 为了恢复黄土高原典型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本文对六道沟流域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调查,利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评价了该流域土壤的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A值、S(C(θ)=10-2)值及A*B值适合用于评价六道沟流域内的风沙土的土壤持水性能;在坡上位,土壤持水性能及水分有效性顺序为:农地>柠条、沙蒿地>杨树林地;在坡中位,农地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杨树林地的最差;在坡下位,柠条地的持水性能及土壤水分有效性高于荒草地、杨树地和柠条、沙蒿地。本区域应选择土壤持水性能和水分有效性高的柠条、沙蒿灌木植物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3.
以沙珠玉治沙试验林场内人工植被恢复的长期定位监测试验为基础,将不同林龄(3、12、21、30、42 a和51 a)的人工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林地作为研究对象,把农田和沙丘作为对照,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柠条营养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了人工柠条林对沙地的恢复改良效果、高寒沙地恢复需要的时间和柠条的可开发利用潜力。结果表明:随着柠条林龄的增加,土壤质地得到显著改善,土壤有机质的含量显著增加(p<0.05),与农田0~5 cm层土壤理化性状相比,30年生柠条林地的表层土壤已恢复至农田水平,土壤有机质随着土层深度增加,改良效果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30~42年生柠条林的粗蛋白总量达到最高,结合沙地土壤恢复状况,建议在超过30年生的柠条林区实施平茬措施,进行适度开发利用,提高其生态经济价值,以促进高寒沙区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宁夏干旱风沙区人工柠条林内植被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宁夏毛乌素沙区退化草地封育后人工柠条林内草地植物群落的恢复过程,尤其对群落中物种的替代过程及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作了详细分析,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在种植了人工柠条林后,植物群落随着柠条的生长,其物种丰富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年生植物逐渐取代了一年生植物的优势地位,群落多样性、均匀度指数不断增长,生态优势度指数逐渐降低,在带间距为6m,株行距为1m×1m的林地内,柠条生长到第11年时,植被恢复状况达到最佳,而当柠条生长到第17年时,群落出现一定的退化现象,说明采用人工柠条进行退化草地的植被恢复时,柠条的种植时间、种植密度要适合,才能达到较好的植被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恢复黄土高原典型水蚀风蚀交错带六道沟流域的脆弱的生态环境,本文对六道沟流域不同坡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进行采样调查,利用高速离心机测定土样的水分特征曲线,评价了该流域土壤的持水特征和水分有效性。结果表明:A值、S(C(θ)=10^2)值及A*B值适合用于评价六道沟流域内的风沙土的土壤持水性能;在坡上位,土壤持水性能及水分有效性顺序为:农地〉柠条、沙蒿地〉杨树林地;在坡中位,农地的土壤持水性能与土壤水分有效性最高,杨树林地的最差;在坡下位,柠条地的持水性能及土壤水分有效性高于荒草地、杨树地和柠条、沙蒿地。本区域应选择土壤持水性能和水分有效性高的柠条、沙蒿灌木植物进行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寻更科学合理的人工林管理措施,以赤峰市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为研究区,对研究区内风沙土区不同坡位柠条锦鸡儿(Caragana korshinskii Kom)10 mm的根系分布特征及游离氨基酸含量作了分析。结果表明:(1)同一林龄、不同坡位的柠条锦鸡儿随水平距离和垂直距离的增加均呈现出减小的趋势。(2)不同坡位对柠条锦鸡儿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较为明显,且根系游离氨基酸含量随坡位的降低而增加。坡下天冬氨酸含量、精氨酸含量、赖氨酸含量、苯丙氨酸含量及氨基酸总和分别是坡上的1.255倍、1.432倍、1.381倍、1.80倍及1.11倍。(3)不同坡位的游离氨基酸总和与柠条锦鸡儿的根系分布特征较为相似,均呈现出坡位越低,游离氨基酸总和含量越高且根系分布越集中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柠条锦鸡儿适生性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为区域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福建三明栲类次生林主要树种更新生态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三明将乐林场栲类次生林是1958年皆伐后经过自然演替恢复的林分,采用改进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和更新生态位重叠计算公式,结合态势理论,以幼苗层、幼树层、小树层、大树层中重要值较高的10个主要树种进行更新生态位研究。结果表明,主要树种栲树的重要值最大,更新生态位宽度也最大,处于优势地位。木荷、苦槠、青冈具有较大的更新生态位宽度,幼苗、幼树适应能力较强,是栲树的主要伴生树种;甜槠、黄樟更新生态位宽度值较小,林内幼苗幼树较少,是群落中的衰退树种;杉木在郁闭状态下难以自然更新,是逐步被替代的树种;拟赤杨在幼苗层和幼树层的更新生态位宽度较低,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应采取人工抚育措施,促进拟赤杨幼苗幼树的天然更新。  相似文献   

8.
柠条是内蒙古干旱、荒漠和瘠薄地区恢复生态建设的重要植物资源,在防风固沙中发挥重要的生态作用。自然更新平茬下来的老枝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及矿质营养,充分合理开发这一资源将关系到柠条防护林建设的顺利进行。经玉皇菇菌丝体的酶解和生物转化,柠条粉生物转化率达到106.9%时,消耗柠条培养料45.1%,同时产生54.9%的优质生物菌体蛋白饲料,所以合理开发柠条资源是实现柠条多层次加工利用增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实施柠条平茬的可行性分析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国家对风沙源的治理和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栽种面积迅速扩大。根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国柠条种植面积已达到667万hm2。为了加快发展柠条开发利用步伐,根据多年对柠条种植的试验与研究,对柠条的生态功能进行了阐述,特别是对其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重点提出了柠条平茬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柠条实施平茬作业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与研究,以及对平茬后的柠条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探讨,充分肯定了平茬后柠条资源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和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木荷马尾松林更新层种群生态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重要值作为各植物种群的数量特征,从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等数量指标上分析了中亚热带木荷马尾松林不同恢复类型群落更新层种群的生态位特征。群落结构简单,物种丰富度较低,大多数树种的生态位幅度较大,其中木荷的生态位宽度较大,对其它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值也都较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趋势。这对于中亚热带营造针阔混交林和人工阔叶混交林的树种选择具有指导意义,也对进一步深入研究中亚热带人工生态林群落演替、稳定性和结构特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新疆大叶紫花苜蓿两种再生体系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以新疆大叶紫花苜蓿幼苗的叶片和切去胚根的子叶为外植体,比较了传统胚胎发生途径和器官发生途径的两种不同的再生过程对苜蓿再生周期和再生频率的影响,初步得出器官发生途径是一种可行的快速高效的再生途径。结果表明,从种子处理到再生幼苗的生成,利用成熟种子的胚诱导分化成苗可以大大缩短再生周期,提高再生频率,是明显优于胚胎发生途径的另一种再生方式。  相似文献   

12.
刘丽凤  王景雪 《安徽农业科学》2013,(29):11601-11603
[目的]对蝴蝶兰种子诱导原球茎和芽苗再生的条件进行研究。[方法]建立蝴蝶兰种子无菌播种高效萌发体系,以及原球茎诱导和芽苗再生的培养体系,对其各生长阶段的培养基以及所添加的激素组合及浓度进行选择。[结果]对种子萌发来说,选择授粉后120d未开裂的蝴蝶兰果荚内的种子播种为宜;最适培养基pH值为5.2~5.6。蝴蝶兰种子萌发最适宜的培养基为:花宝1号(300倍稀释)+3mg/L6-BA4-0.1mg/LNAA+20g/L蔗糖+2g/L蛋白胨+0.2%活性炭+6g/L琼脂;在此条件下,蝴蝶兰的萌发率最高达65%。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能有效防止蝴蝶兰芽苗的褐化现象.添加蛋白胨能促进蝴蝶兰种子萌发和幼苗的生长。[结论]该方法研究了蝴蝶兰种子诱导原球茎和芽苗再生的培养条件,为蝴蝶兰的种质栽培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红砂种群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2003年7~10月,选择黄土丘陵区荒漠草原地带两个相似生境、5个不同干扰特征的中幼龄红砂种群更新恢复类型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系统取样法或样行法,开展了干扰条件下的红砂种群种子更新与恢复机理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种子更新恢复能力与干扰水平呈正相关;干扰因子的特征不同,则更新恢复能力不同;尤其水分因子参与对红砂种群的自然更新与人工辅助恢复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以更新密度作为参数,其数值依次为:灌溉+整地+自然更新最大,平均为13.04丛/m2,变化在3~28丛/m2之间;无灌溉+整地+人工种植恢复平均为1.66丛/m2,变化在1~20丛/m2之间;无灌溉+整地+自然更新恢复平均为1.11丛/m2,变化在0.5~17丛/m2之间;无灌溉+破土+自然更新平均为0.255丛/m2,变化在0.1~3.0丛/m2之间;无干扰自然更新平均为0.012丛/m2。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土壤水分是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因子,分析滇东南喀斯特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可为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以滇东南普者黑峰林湖盆区为研究区,选取石灰岩灌丛、清香木Pistacia weinmannifolia次生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人工林下的不同小生境(石沟、石坑、土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小生境土壤水分的差异性及影响因素。  结果  ①各小生境的土壤水分季节性差异显著(P<0.05),平均土壤含水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石沟(42.24%)、石坑(41.63%)、土面(32.98%),并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②石灰岩灌丛进行自然和人工恢复后,小生境的土壤含水率增加,从高到低依次为清香木次生林(35.80%)、云南松人工林(31.67%)、石灰岩灌丛(29.36%),自然恢复优于人工恢复。③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生境类型、土壤性质、植被群落的影响,植被往往优先选择生境条件优越的石坑和石沟小生境。不同土层深度的小生境土壤水分差异性受到土壤性质和土壤优先流的影响。  结论  喀斯特石漠化地区进行植被恢复要结合植被群落和小生境类型,优先选择石沟和石坑小生境,自然和人工恢复相结合,以促进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图4表2参28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普陀鹅耳枥种质资源的岛内外就地与迁地保存现状,认为人为毁林开垦是导致其濒危的直接原因,花期不利天气是影响其传粉的外部因素,而雌雄花序分布格局不合理、有效授粉期短、花粉活力低、果壳坚厚等自身繁殖机制是限制其野外种群恢复和重建的主要原因。从野外种群的自我重建与天然更新角度分析,认为普陀鹅耳枥目前仍处于濒危状态。提出了进一步扩大种群规模,持续做好野外种群的保护与建设工作,努力提高种子品质,加强天然更新能力研究等资源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生态学方法对呼伦贝尔沙地樟子松Pinussylvestrisvar.mongolic0土壤种子库和落种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沙地樟子松土壤种子库中种源丰富,种子扩散主要受风的影响,长距离传播的沙地樟子松种子对其斑块化边缘的维护以及林一草一沙过渡带天然生态系统的恢复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土壤种子库主要分布在凋落物层中,平均种子密度可达614粒·inz;种子密度随与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距母树约3m左右范围内,存在一个明显的环状峰值区域。该区域中心位于母树北偏东方向.在这个区域内土壤中的种子密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从空间分布格局来看,种子多飞落在距母树树干0~8m距离内,在东、南、西、北和主风方向,种子密度均随与距母树距离的增加而减少:而且东、北向落种密度明显高于西向和南向。风向在当地樟子松种子在地面的扩散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形成了沙地樟子松种子在母树下呈侧环状分布的格局.图4表1参18  相似文献   

17.
通过定点采样,采用萌发法对天山中部天山云杉(Picea schrenkiana Fisch.et Mey.)近熟林(101-120a)和成熟林(121-160a)2004-2011年(8a)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种子密度的年际变化和不同间隔年限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土壤种子库中共萌发鉴定出种子植物87种,隶属29科70属,其中乔木种子植物2种,灌木种子植物2种,草本种子植物83种,土壤种子库中草本植物种子密度远远大于木本植物种子密度;8个采样年份土壤种子库恒有种仅有6种;(2)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及其中天山云杉种子密度存在巨大的年际变动,且不具有同步性;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最大(2009年)值为(953.75±66.12)粒/m2,最小(2008年)值为(186.50±20.37)粒/m2,其中天山云杉种子密度最高(2006年)达到(584.50±53.58)粒/m2,最低(2005年)仅有(0.25±0.26)粒/m2;(3)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年际间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不高,Czekanowski相似系数均值仅为0.344,并随间隔年限的增加呈现减小-增大-减小的变化趋势。天山云杉林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和种子密度稳定性差,年际间相差悬殊,物种组成的相似性不高,种子库中天山云杉种子密度主要受其种子库采样前一年天山云杉结实丰歉的影响,属间断型。土壤种子库年际变化特征可为天山森林的更新恢复和可持续经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胚乳对籼稻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籼稻品种成熟种子为材料,研究了胚乳对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胚乳量愈少,始愈期愈早;形成的愈伤组织生长速率以带全胚乳的种子为最快;愈伤组织分化率则以带半胚乳的种子最高。愈伤组织继代培养次数显著影响绿苗分化频率,以继代培养1次(约12-14d)的愈伤组织分化率最高。  相似文献   

19.
土壤种子库是植被自然更新和恢复的物质基础。以江西省兴国县飞播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标准地调查与取样,采用物理分离与种子萌发法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其土壤种子库特征及其自然恢复潜力。结果表明:土壤种子库共有23种植物,涉及17个科,其中乔木2种、灌木1种、草本20种,禾本科、十字花科、苋科、莎草科的植物较多;土壤种子密度表现为下坡中坡全坡上坡,其值分别为12.3×102粒/m2、10.3×102粒/m2、8.8×102粒/m2、7.7×102粒/m2;各坡位双子叶植物比例均在75%以上,上坡和全坡的单、双子叶植物的比例均与其它坡位存在显著差异(P0.05);物种丰富度指数以中坡最大,为12,而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则下坡最大,分别为1.73、0.88;土壤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处于较低水平,平均为0.15。综合分析表明,飞播马尾松林土壤种子库自然恢复潜力较小,可以采取补植阔叶树、播散灌木种子等措施促进林下植被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