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浑善达克沙地固定沙丘活化形成的风蚀坑问题,采取工程固沙和植物治沙技术,重建风蚀坑植被。结果表明:采用不同材料、不同规格沙障,当年风蚀坑风蚀得到控制,植被盖度平均达到14.7%;3年后风蚀坑内植被覆盖率平均为35%~65%,并且植物种组成和物种丰富度随治理年限的延长而增加,促进风蚀坑植物种趋于正向演替过程,巩固了治沙成果。  相似文献   

2.
选择引黄灌渠清淤形成的沙丘作为研究对对象,采用标尺法分别观测了有林地及裸露地的土壤风蚀情况,同时分析了土壤机械组成、土壤物理性状及水文状况,结果证明,植树造林能显著地改良土壤,减弱土壤风蚀,有林地比裸露地土壤贮水量增加9.98-31.85t/km^2,土壤风蚀深度降低40%以上。  相似文献   

3.
通过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我国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的研究进展、研究热点进行了检索与分析,将农田土壤风蚀防治技术分为保护性耕作措施、机械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4种类型.目前,我国农田风蚀防治技术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主要开展以生物措施(农田防护林)为基础、保护性耕作措施(秸秆还田)为主、机械措施为辅、化学措施为新的发展趋势等...  相似文献   

4.
该研究采用标桩法对陈巴尔虎旗沙化草原植被及风蚀量的年变化情况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差巴嘎蒿Artemisia halodendron、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cheriana、瑞香狼毒Stellera chamaejasme3种植物对草原沙化的响应比较敏感,可作为草原沙化的指示性植物;沙埋和风蚀是造成草原沙化及沙化面积扩张的最主要途径,且与季节有关;不同沙地类型对风蚀量影响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5.
嫩江沙地位于黑龙江省西部、嫩江中下游及乌格尔河下游流域的平原上。该区水土资源和光热资源丰富,地势较平坦,具有发展农、林、牧、副、渔各业生产的优越条件。但是,由于历史和近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导致土壤风蚀沙化日趋严重。资料记载,50年代末进行沙漠调查时,嫩江沙地并未形成。而今沙地面积已发展到47万hm’,并且沙化土地还在逐年蔓延扩大。风蚀使土壤肥力明显下降,严重威胁着该区农牧业的发展及人们的正常生活秩序。为解决该区风蚀危害,研究出合理防治沙地风蚀的有效对策,自80年代初我站对嫩江沙地进…  相似文献   

6.
选取浑善达克沙地南缘沙质草原风蚀破口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人工林和林下草本层、土壤进行调查,研究了采取不同治理措施9年后的恢复效果。结果表明:在7种不同治理措施下,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良好,保存率均达到85%以上;在不同模式下,林下草本层发育和生长受到明显影响。樟子松+山杏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模式下,林下草本植物丰富度和盖度较高。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下草本种类少,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较低。杨树+沙棘混交林、柠条锦鸡儿纯林草本群落中赖草、冰草占优势。沙棘和杨柴林下草本层以沙蓬、黄蒿、雾冰藜等1、2年生沙生植物为主;杨树+沙棘混交林和沙棘纯林林下枯落物较多,其次为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和杨柴人工林,其他模式下还没有积累枯落物;樟子松+山杏、杨树+沙棘混交林、樟子松林0~40 cm土壤含水率维持在4%~8%之间。黄柳+杨柴+小叶锦鸡儿混交林、柠条锦鸡儿和沙棘人工林下土壤含水率均低于3%,而且在不同土层之间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阳高县沙地的土壤风蚀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林地、未翻耕地、耕地、半流动沙地4种土地利用类型,通过定位实验观测与定量分析,研究阳高县沙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风蚀规律。结果认为:1)不同类型近地层2 m内风速随高度近似地服从对数分布规律,林地的斜率最大为1.663 1,未翻耕地的斜率最小为0.895 4,说明林地上林分对风速梯度影响最大,风速降低比率最大,其他下垫面类型斜率大小次序是耕地〉半流动沙地〉未翻耕地。2)不同下垫面对应的粗糙度大小不同,林地粗糙度为3.267 9 cm,属于最大;其次为半流动沙地、耕地、未翻耕地。增大下垫面的粗糙度,可以控制风速和风沙流的产生及运动。3)林地、耕地、未翻耕地和半流动沙地土壤输沙量的大小依次为半流动沙地〉未翻耕地〉耕地〉林地。  相似文献   

8.
作者采用典型调查和定位观测的方法,分别从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和保持水土三方面,对沂蒙山区森林植被的防护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证明,森林植被能有效地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尤以混交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半干旱区沙质农田土壤风蚀防治的效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不同作物留茬和建设农田防护林对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效应。结果表明:不同作物残茬留量对农田土壤风蚀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仅留茬措施不能根本性遏制农田土壤风蚀;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均高于平沙地农田,其中〉10m高积沙农田的风蚀深度和土壤风蚀量分别为2.9cm和289.5t/hm2;农田防护林带内的平均风蚀深度和平均土壤风蚀量分别为0.38cm和38.85t/hm2,仅为林带外的18.10%和18.49%,说明在该区建立农田防风林(网)是遏制农田土壤风蚀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植被根系与土壤抗蚀抗冲性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被根系与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根系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增加入渗;二是根系的结构布局和形态特征,从力学方面考虑,具有提高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功能.文章从植被根系、土壤抗蚀抗冲性和及二者的关系三方面,综述了典型的乔、灌、草和作物根系研究发展概况和在土体中的分布规律及提高土壤抗蚀抗冲性的相关因素和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策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晋西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植被恢复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提出土石山次生林区应实行“封山育林为主,辅之以人工措施”植被恢复策略。在土层浅薄、坡度较陡的生态脆弱地段,需要进行长期的植被封育;在土层深厚而且坡度平缓地段,可适当辅之以人工措施,包括人工抚育,以及补植或补造有经济价值的乡土树种等。当前土石山区次生林经营管理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提高林分质量,加强管护力度;黄土丘陵区应该实行封山禁牧或轮牧、围栏圈养以及陡坡地退耕等措施,这是植被恢复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对黄土丘陵区恢复和建设森林植被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指出只有转变农村传统的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放生产经营方式,长期坚持植被封育和保护为主的策略,结合人工营造乡土树种为主的森林群落,晋西黄土高原地区才有可能恢复原来的森林植被景观,真正实现该地区的植被重建和水土流失的根治。  相似文献   

12.
黄土区人工林草植被深层土壤干燥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黄土高原地区深层土壤干燥化(土壤干层)是人工林草植被过度耗水导致土壤水分负平衡的结果。概述土壤干层的研究进展,包括土壤干层的特征、类型、量化指标、成因、分布、危害及其缓减对策,指出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对今后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遥感数据分析林区的植被和土壤侵蚀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谭炳香  杜纪山 《林业科学》2006,42(4):7-11,F0003
以大兴安岭根河林业局潮查林场为试验区,选择合适时间和空间分辨率的卫星遥感TM数据,从中提取植被类型等有关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等信息,并将有关的信息转化为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中的地面覆盖因子,计算试验区的土壤侵蚀量,进行侵蚀强度区分,生成土壤侵蚀强度图.结果表明:试验区的水土流失主要受坡度的影响.土壤侵蚀强度图与林相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获得土壤侵蚀严重的小班分布,从而为试验区的水土保持和流域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禄劝县2000年水土流失面积1084 25km2,占国土面积的42 5%,其侵蚀模数为2589t/km2·a,生态脆弱,灾害严重,据此提出了植被恢复与重建的具体措施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历年来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和水土流失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森林植被具有抑制水土流失作用的结论。并通过土壤水特征曲线深入探究土壤持水、失水的过程,从能量角度解释植被具有提高土壤持水性能、抑制地表径流、从而防止水土流失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指出了土壤种子库是存在于土壤中和土壤表面所有具有活力种子的总和,是植被生态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之一。总结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种子库分类和大小、种子库与地面植被的关系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土壤种子库未来研究方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AboutSoilErosionandSoilandWaterLossZhangHongjiangCOllegeofSoilandWaterConservatin,BeijingForestryUniversityBeiji1ig100083,P.R...  相似文献   

18.
指出了在新疆水电站项目建设中,施工道路的长度平均为十几公里,公路建设扰动地表,破坏地表植被和结皮,加剧了区域的水蚀和风蚀,产生的水土流失危害也比较严重,重点针对施工道路产生的水土流失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希望在水电站项目的建设过程中,能对施工道路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减少施工道路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9.
我国植被恢复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总结植被与土壤互动效应并概述植被恢复对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指标影响研究的基础上, 归纳了常用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指标及目前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的方法走向。在总结目前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对土壤质量从物理、化学、生物因子等方面出发综合考虑, 辅以新的研究方法与技术, 反映土壤质量综合效应, 是今后植被恢复评价土壤质量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