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红茶色素及其分光光度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红茶色素是从红茶茶汤中萃取分离的一类色素物质,是多酚类及其衍生物氧化聚合缩合产物,主要在发酵过程中形成的,是影响红茶品质最为重要的因素。Roberts E.A.H.等(1957)将红茶茶汤中溶于乙酸乙酯呈橙黄色的物质称为茶黄素,不溶于乙酸乙酯呈褐红色的物质称茶红素。随着生化技术的进步与应用,红茶色素化学有重大进展,尤其是茶黄素化学研究的成就使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纯化和在制茶中的形成机制及其与红茶品质的关系等均已明晰。茶黄素是一类苯并(?)酚酮的衍生物,主要组分有茶黄素、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和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茶红素化  相似文献   

2.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不同发酵程度祁红的多酚类物质氧化产物及其组成,结果表明,不同发酵程度祁红茶黄素(TFS)及各组分的含量不同,因而导致祁红的汤色、乳色品质产生差异。对祁红乳色品质影响较大的是茶黄素(TF1)、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2)、茶黄素-3’-没食子酸酯(TF3)这三种茶黄素,它们与祁红乳色得分均成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17、 0.854和0.952。  相似文献   

3.
茶色素中茶黄素类的HPLC定量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高速逆流色谱结合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HPLC对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茶黄素,TF1;茶黄素单没食子酸酯,TF2+TF3;茶黄素双没食子酸酯,TF4)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以它们为标样,建立了茶色素中三种主要茶黄素的HPLC定量法。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实验结果表明,TF1、TF2+TF3和TF4的变异系数分别为2.6’8.5%、2.0’3.8%和2.0’3.9%,三者总量的变异系数为2.2’4.1%。应用该法对Sigma公司的混合茶黄素标样测定表明,其相对误差为3.4%。对自制茶色素中茶黄素类含量分析表明,茶黄素类总量可达20.5%、其中TF1、TF2+TF3和TF4的含量则分别为6.0%、9.1%和5.4%。茶色素中茶黄素类HPLC定量方法的建立,对于茶色素质量控制具有重要的实际价值,并有助于茶色素的开发以及药理功能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茶叶提取物对抗肺癌细胞(A549)体外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  屠幼英 《茶叶》2006,32(1):28-30
观察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DG)、茶黄素(TF)、茶黄素复合物(TFs)、葡萄籽提取物(GrapeSeedExtract,GSE)、松树皮提取物(PineBarkExtract,PBE)、咖啡因(Caf)、槲寄生(VCE)和茶氨酸(The)的体外抗癌活性,通过人肺癌细胞(A549)进行体外试验,结果表明除咖啡因、槲寄生、茶氨酸的作用较小以外其他几种均有很强的促进人肺癌细胞(A549)凋亡的作用,并且EGCG的作用最强,顺序为EGCG、TFs>GSE>PBE、TFDG>TF。用作图法求得EGCG、GSE、PBE、TFDG和TF的IC50值分别为1.01μM、21.91μM、31.01μM、32.87μM和279.67μM。  相似文献   

5.
茶黄素类对环氧合酶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酶联免疫吸附竞争法(ELISA)检测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来考察茶黄素类(TFs)及茶黄素(TF)和茶黄素-3`-单没食子酸酯(TF-3`-G)单体对环氧合酶(cyclooxygenase,COX)的影响,结果发现TFs对COX的两种异构酶(COX-1、COX-2)的影响均不显著,但TF和TF-3`-G单体对COX-2的抑制明显,对COX-1没有影响,证明上述单体具有特异性抑制COX-2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红碎茶加工是一个以酶性氧化为中心的系统工程。其目的是获得最优的茶叶品质。于是,茶叶酶性氧化如何发生、发展以及与揉切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值得剖析的问题。一、“强烈快速”揉切的理论基础茶叶中的多酚类物质是红碎茶品质的物质基础。多酚类的主要成分是儿茶素。罗勃茨(Roberts)的研究认为,对红茶发酵起主导作用的儿茶素是没食子儿茶素及其没食子酸酯。儿茶素在多酚氧化酶和氧的作用下,生成茶黄素(TF),茶黄素会偶联氧化成茶红素(TR),茶红素能进一步氧化或跟其它化合物发生聚合,形成茶褐素(TB)。罗勃茨(Roberts)研究认  相似文献   

7.
肯尼亚红茶的茶黄素(TF)含量与茶师感官审评之间通常存在正相关,但无统计显著性。在12个样品为一组的105个相关分析中,只有8个分析具有统计显著的相关性(P≤0.05)。TF对感官品质虽有正效应,但肯尼亚红茶的TF含量很高,且可能高于最适的TF水平,所以,其他因素似乎在茶叶作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肯尼亚普通红茶通常比马拉维普通红茶的卖价高,其中部分原因可能是肯尼亚茶的TF含量高。  相似文献   

8.
红茶变温发酵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红茶发酵是影响红茶品质的关键工序。根据红茶发酵机理,进行化学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红茶发酵主要是由可逆反应、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三者组成的复杂反应。其平行反应和连串反应是茶黄素(TF)生成和积累的决定步骤。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一级反应,应用 Arrhenius 方程对温度与 TF 量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证明,高温或低温的恒温发酵均不能获得更多的 TF,只有先高温后低温的变温发酵才能达到 TF 最高量,从而提高红茶的品质。红茶生产经验也正是这样。  相似文献   

9.
儿茶素对茶黄素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红茶品质的主导因子是鲜叶中儿茶素类物质,及具酶性氧化所产生的茶黄素(TF).由于儿茶素组成复杂,化学性质活泼,在制红茶过程中发生迅速而深刻的变化,同时也影响着其它物质的转化,它是决定红茶品质的关键.自1957年Roberts E.A.H发现茶黄素以来,化学家和茶叶专家们对红茶中茶黄素的提取分离,种类、结构、形成机制、化学性质、分析方法、与红茶品质的关系以及影响茶黄素含量的因子及其控制途径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把世界不同地区的有代表性的商用红茶的化学成分加以比较。所有茶叶都含有可供比较的灰分,全部传统茶和切茶机茶的茶黄素(TF)和茶玉红精(TR)成分存在着很大差异。阿萨姆、Dimbula、Numara和Uva的传统茶的茶黄素含量很接近,而大吉岭和歧门传统茶的茶黄素含量却很低。大吉岭和肯尼亚切茶机茶的茶香味指数较高。大吉岭、歧门、阿萨姆(传统茶)和肯尼亚切茶机茶的高香味指数和肯尼亚茶的茶黄素高含量略微有助于说明这些茶品质普遍优良。  相似文献   

11.
红茶加工中发酵阶段的基本反应是鲜叶中六种儿茶素的酶促氧化。由儿茶素参生的邻醌是非常活泼的,由此而产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导致决定茶汤色、味特征的色素的形成.发酵期间产生的茶叶色素主要有两种,即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儿茶素转化成茶黄素和茶红素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2.
CTC茶香气较低的原因是具有正常香气的挥发性成分(如芳樟醇和氧化芳樟醇)含量较低。为了适合制袋泡茶的需要,采用较好的CTC茶生产技术,可能会改变对茶叶香气起作用的芳香化合物。用气相色谱法(GC)并结合质谱分析法(MS)来定量分析从传统红茶和CTC茶中蒸馏出来的香气浓缩物,发现传统红茶的香气成分含量比CTC茶的高。这些香气成分主要是在传统红茶的加工过程中形成,而CTC红茶具有较好的色泽,是因为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的含量高。  相似文献   

13.
红碎茶中的茶黄素是多酚类物质经过酶促氧化聚合而生成的。目前已有许多研究资料证明,茶黄素与红茶品质关系密切。Roberts曾应用他自己创立的分析法,测定过很多不同品质的红茶,首先发现茶黄素与红茶汤色密切相关。茶黄素含暈越低,红茶汤色越差;茶黄素含量越高,红茶汤色明亮  相似文献   

14.
红茶色素的形成与降解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萧伟祥  李纯  萧慧 《茶叶科学》1992,12(1):49-54
在红茶制造中,用铜酶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能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24%左右,从而部分的抑制了茶叶发酵,特别是茶黄素的形成受到了抑制。采用茶叶匀浆发酵法,结果表明,非酶性氧化产物中茶黄素约为酶促氧化形成量的6.8%,茶红素约为20.6%。用茶黄素单没食子酯在纯过氧化物酶作用下,研究其降解作用,其产物用双向纸层析和紫外光谱进行分析鉴定,结果鉴别出3,4-二羟苯甲酸、咖啡酸、没食子酸和邻苯二酚等4种成分。  相似文献   

15.
红茶制造中最重要的化学变化是多酚类在氧化酶的催化下,被大气中的氧所氧化,这就是人们所熟知的茶叶发酵工序。发酵时发生的变化主要是多酚类中的二种黄烷醇类,即L一表没食子儿茶素和它的没食子酸酯。在叶子破坏以后,茶叶中的酶(铜蛋白化合物)在这两个物质中起作用,使它们氧化形成邻醌,邻醌经缩合和氧化而成茶黄素,再进一步氧化成茶红素。我们的  相似文献   

16.
前人对如何合理施肥、选育良种及采用良好的制茶工艺来提高红茶茶黄素(T_F)含量作过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好的成效。但到目前为止,我国红茶的茶黄素含量仍然偏低,即使是用我国优良的红茶品种——云南大叶种鲜叶制出的红茶茶黄素含量也赶不上肯尼亚一些优良品种。据湖南商检  相似文献   

17.
红茶加工中的鲜叶萎凋使多酚氧化酶(PPO)活力下降,这影响到黄烷醇类氧化缩合为茶黄素(TF)和茶红素(TR)的过程,茶黄素和茶红素与茶汤的明亮度、鲜爽度和"身骨"有关.与常规制法的CTC茶相比,不萎凋的CTC茶TF比例高,FR比例低,茶汤明亮度和鲜爽度好,但味较淡.重萎凋伴随着PPO活力的进一步降低,TF的形成也减少,明亮度和鲜爽度相应降低.萎凋至一定程度,TR含量增多,从而茶汤"身骨"得到改善.很重的萎凋,水分含量大幅度减少,PPO活力受抑制.鲜叶含水量高时,水中溶解的氧气加速酶性氧化,TF形成量大.叶片衰老利于TR的形成.  相似文献   

18.
红茶加工工艺是使鲜叶中的多酚类在多酚酶氧化作用转化为二聚或多聚色素(茶黄素、茶红素)的过程。关于茶叶化学成分与红茶品质的关系,目前已有过许多研究。这些研究发现红茶品质决定于鲜叶化学成分和  相似文献   

19.
发酵期间,红茶多酚类的形成可以认为是两种反应综合的结果。多酚氧化酶的初期酶促反应,导致儿茶素为有关的邻—醌氧化。在此后的反应中,邻醌缩合生成茶黄素,此外经大量未确定的化学反应形成一系列属于近称为茶红素a的色素化合物成分,对这组色素成分总称为茶红素。形成1摩尔茶黄素需要1摩尔没食子儿茶素(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脂或表没食子儿茶素)与1摩尔简单儿茶素(表儿茶素或表儿茶素没食子酸脂)的氧化缩合,因此,要在任何儿茶素混合液中形成最大量的茶黄素,就必须使这两类儿茶素的浓度相等。实际上,这种理想的情况从没有实现过,因为自然地出现在茶树新梢中的简单儿茶  相似文献   

20.
刘洋  陈勤操  李义全  滕杰 《茶叶通讯》2021,48(4):686-690
武宁县有着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是江西宁红茶三大产区之一.本试验以武宁县境内种植的群体种茶园茶树鲜叶制作的红茶(简称茶园红茶)为对照,对以太阳山野生茶树鲜叶为原料按最佳工艺加工的红茶(野生红茶)进行主要生化品质检测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太阳山野生红茶水浸出物、茶多酚、没食子酸、咖啡碱、可可碱和茶黄素含量均高于茶园红茶,且外形条索肥壮、乌润有光泽;汤色红亮;香气鲜爽、有收敛性、带梅子味;滋味浓郁持久、带果香;品质较优异,与当地茶园红茶相比,其香气和滋味具有典型的野生红茶地域特色,感官审评总分稍高于茶园红茶.本试验结果可为江西省太阳山野生茶树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