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包括优势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这个问题的正确解决,会使育种工作事半功倍。本研究试从甜菜数量性状遗传距离方面探讨这一问题。试验是应用多元分析的方法,测定了40个甜菜品系(品种)的7个数量性状的遗传距离,作为预测F_1杂种优势的参数。根据遗传距离进行了聚类分析,为甜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和配制强优势组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甜菜杂种优势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当前选育高产、高糖,抗逆性强的杂种优势品种,已引起甜菜科学工作者的重视。对甜菜余种优势利用的研究,曾遇到优势与亲本的根产量、含糖率、抗逆性等数量性状的关系问题。本文试用数量性状遗传理论,探索甜菜杂种优势与亲本的关系,以便为选配最佳甜菜优势组合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许多作物上已经大量推广应用杂交优势品种,并且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杂优品种仍将发挥其重要作用。其主要原因是它与杂交育种相比,程序比较简单,容易见效。我国甜菜杂种优势育种起步较晚,国内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杂优品种尚不多,所配制的测交组合数量也不算多。究其原因,除了手中缺少高配合力的优良亲本外,在亲本选配上也存在很大盲目性。尽管人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选配原则,如亲缘关系较远、  相似文献   

4.
向日葵杂种优势的利用虽已成为主要的育种方法,但是关于它的杂种优势的研究报道却较少,尤其是杂种优势与何种特征值有关,至今仍少明确的论证。本研究的任务试图阐明各杂交组合的F_1杂种优势和亲本表现有何关系,以及各性状的杂种优势大小与何种因素有关。这些将有助于向日葵育种特别是亲本选配工作的正确进行。  相似文献   

5.
冬春啤酒大麦的杂交育种工作,在我国起步很晚,资料少,而在啤酒大麦的育种工作中。如何做到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亲本材料,正确估计亲本的育种价值,合理地进行亲本材料的选配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研究大麦杂种一代主要农艺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与亲本的相关性,对增强育种工作的预见性,缩短啤酒大麦的育种年限,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正确地选择亲本和尽早地确认优良组合是杂交育种工作成败的关键。育种实践告诉我们,亲本的优良性状与杂交后代的相应表现,并不一定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但是,亲本配合力的高低则可作为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主要依据。因此,高配合力亲本的选配和鉴定对杂交育种(包括优势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甜菜配合力的研究,近年已有报导。本试验以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两套甜菜亲本(n_1=4、n_2=11)共15个不同品系组配的n_1n_2=44个F_1组合的4个主要性状,进行了配合力的测算。本文通过优良亲本系的评选和较好组合的确定,进而分析和讨论了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间及总配合力与杂种性状之间的关系,以便为甜菜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是常异花授粉作物。大量研究和实践表明,利用其杂种优势比普通品种一般增产20—30%,甚至更高。油菜杂种优势表现在F_1代的综合经济性状上,而杂种优势育种的关键问题是亲本选配,在母本相对固定情况下,主要是选配父本。因此,研究亲子间相关对指导杂种组合亲(父)本选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利用3个雄性不育系和7个父本设计了不完全双列杂交试验,分析了杂种一代优势及其与父本间在一些主要经济性状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甜菜是异花授粉作物,不同类型品种(系)间的杂交种一代具有不同程度的杂种优势,而杂种优势的高低则取决于选配亲本间的配合力,即取决于双亲的优良性状的融合程度和对当地自然栽培两条件的适应性的遗传传递力的强弱。世界种植甜菜的国家,自五十年代以来,都开始在生产上利用各种类型的杂交优势品种,一般可提高块根产量20—30%,提高产糖量10—20%。对提高世界食糖产量起了  相似文献   

9.
在杂交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中,要获得好的后代和强优组合,很大程度由杂交亲本的选配所决定。育种实践表明,在一定范围内,选择遗传差异大的品种(系)作亲本,容易获得好的后代和强优组合。本实验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直生型花生品种进行遗传分析,从理论上探求花生品种利用和选配亲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籽粒整齐度是啤酒大麦品质性状中的一个重要性状。本研究利用6个二棱亲本,组成1/2P(P+1)交配模型。初步分析了该性状的杂种优势、遗传模型和配合力。结果表明:(1)不同组合间杂种优势差异较大,欧洲型品种以及与其有亲缘关系的品种与亚洲型品种之间杂交,杂种优势较大。(2)根据Wr/Vr回归分析可知,籽粒整齐度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平均显性度较高为0.6718。(3)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之间没有直接和必须的联系。因此育种中选配亲本时,二者需统筹考虑。(4)对参试亲本的育种价值进行了评价,认为冈2是一个利用价值较高的优质源。  相似文献   

11.
甜菜育种和生产实践证明,杂交优势品种是提高产糖量有效途径之一。在杂种优势育种中评价亲本的配合力,从表现型来说,是根据F_1代在全部杂交组合中的平均表现来确定,这就是通常说的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是指某一特定杂交组合性状数值,在其双亲平均表现的基础上,与予期结果性状数值的偏差。从遗传型方面说,一般配合力主要是亲本的加性基因效应,而特殊配合力则主要是双亲的非加性基因效应。一般具有较大加性方差的亲本材料是改良群体性状的基础,而具有较大非加性方差亲本,通过群体间杂交或互交,可筛选出优良的基因组合和强杂交优势组合。因此掌握亲本材料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对杂交育种,特别是对杂种优势育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浅谈甜菜雄性不育研究概况及应用前景李宏侠(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杂种优势的利用是当前农业上主要的育种途径之一。甜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基因型在育种中被广泛应用于创造具杂种优势的二倍体和多倍体杂种。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甜菜杂交种,绝大多数是以受遗传控...  相似文献   

13.
马铃薯杂交育种中的亲本选配吕文河(东北农业大学哈尔滨150030在杂交育种工作中,亲本的选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育种计划的成败。在选择亲本时要根据主要的育种目标进行,企图选育多用途的品种是不现实的。例如,以选育适合加工法式炸条的品种为育种目标时,育种工...  相似文献   

14.
江淮下游地区大豆地方品种的聚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聚类分析是各个学科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在植物遗传育种中也日益加以应用。 植物遗传育种工作者应用聚类分析的目的有以下三方面:(1)对所研究的品种或种进行分类,了解其遗传分歧(genetic divergevce)及其与杂种优势、配合力等的关系,与地理差距之间的关系,为合理选配亲本提供依据。Arunachalam、Ram(1967),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时双丰系列甜菜多倍体品种的种性介绍及其系谱分析,揭示了双丰系列多倍体品种的遗传构成和血缘来源,双丰多倍体品种共有12个,参与亲本形成的血缘共有7个。利用天然多交逐级改良种性的逐级杂种优势利用育种技术构成了双丰系列多倍体的育种特色,建立平衡群体和改良平衡群体是双丰系列多倍体育种技术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从龙粳20的选育探讨常规育种亲本选配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淑红 《中国稻米》2010,16(3):12-13
为提高育种工作效率、组合成功率,必须对亲本选配进行深入研究。通过父母本的正确选择成功选育的龙粳20阐述了掌握种质资源、研究亲本性状问题,亲本选配与高产优质的问题,亲本选配与配合力的问题,复交亲本选配问题,以减少选育工作的盲目性,为培育寒地优良品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大豆杂种优势的普遍性,国内外报导中已经肯定。但是各种性状相对优势大小,不同学者的试验结果有不同程度的差别,甚至是相反的。这些不同结果都和F_1的亲本基因型差别及其差异程度有关,但尚缺乏这方面的分析报道。 对于大豆籽粒产量及其有关性状的优势表现,能否作为亲本选配、组合鉴定和后代选拔的依据,长期来一直是否定意见居主导地位。作者根据1980年双列杂交分析的资料,认为大豆也和小麦等自花授粉作物一样,存在着用F_1资料的遗传信息指导育种技术的可能性。本文对杂种优势进行遗传分析,为直接利用F_1资料指导大豆育种实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棉花杂种优势预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棉花杂种优势利用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亲本选配恰当与否将直接影响优势的大小。为了找出一些早期预测优势的指标,以帮助正确选配亲本,两年来分别从遗传、生理、生化等方面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讨论了甜菜良种繁育过程中的亲本配置、特定支配体制下的遗传组成和不同遗传组成群体所蕴含的可能意义上的增产增糖潜力。交配群体的亲本数量、配比和方式是决定品种经济性状的关键环节,支配后代的杂交成分含量和类型的多少是决定品种杂种优势程度和区域立窄的基础,本文建立的非纯系亲本和杂交后代的符号表达体系为现行甜莱育种和良繁材料的遗传与系谱分析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杂交水稻及其亲本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呼吸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呼吸作用是植物体内一个很重要的代谢过程,本文研究了水稻杂种优势与细胞色素氧化酶和呼吸强度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具杂种优势的水稻其亲本细胞色素氧化酶有一定的互补效应,同时,水稻杂种幼苗的呼吸强度也较强。这些指标有可能作为杂交水稻亲本选配时杂种优势预测的初步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