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半干旱区治理模式本区位于贺兰山以东的内蒙古中西部、陕西北部、宁夏部分地区 ,分布有库布齐沙漠、乌兰布和沙漠、毛乌素沙地、浑善达克沙地和科尔沁沙地。大部分地区的年均降水量在 30 0~ 40 0mm ,干旱多风 ,生态环境脆弱 ,但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相当丰富 ,有利于植被的恢复和建设。本区过垦、过牧、过樵现象严重 ,人类活动强度大 ,植被衰败 ,沙化强烈。1 沙地飞播造林模式这一区域的防沙治沙主要是 ,通过封沙育林 (草 )、飞播造林种草、植树造林等生物措施 ,建设乔灌草相结合的防风固沙林体系 ,尽快增加林草植被 ,防止流沙蔓延和扩展…  相似文献   

2.
1 .4 沙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模式1.4 .1 模式概述 在荒漠、半荒漠绿洲以及半干旱区沙地农田通过营造防护林网 ,防沙治沙 ,保障农业生产的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 绿洲及沙地农田。这里因干旱多风 ,易风蚀沙化 ,即使有灌溉条件也难以高产 ,须营造农田林网 ,制止风蚀 ,改善环境 ,保障作物正常生长。1.4 .3 技术思路 绿洲及沙区的农田林网有特殊要求 ,为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要注意不同沙区农田林网的结构、宽度、有效防护距离、树种选择及合理配置。1.4 .4 主要技术措施   ( 1)林网形式 为有效防治风沙 ,一般采用窄林带小网格的林…  相似文献   

3.
1 .7 窄带多带式林带防沙模式1.7.1 模式概述 在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干旱地区 ,根据风沙流运动规律 ,采用窄带多带式林带防止流沙危害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措施 ,可减少灌溉用水 ,减少造林投资。1.7.2 模式适宜条件 生物治沙以投资少 ,防护作用持久 ,并能生产沙区人民生活所必需的薪柴等林副产品而被广泛采用。防沙林带的特点是防沙面宽 ,特别是在沙源丰富 ,又不可能大面积控制沙源的情况下 ,营造防沙林带便成为防止沙害的一种重要措施。1.7.3 技术思路 风沙流是一种夹沙的运动气流 ,95%以上的沙粒跳跃、脱离地面的高度不超过 30cm。气…  相似文献   

4.
14 沙地衬膜水稻治理开发模式41 1模式概述一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风沙区流沙地把节水生产和治沙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沙地治理开发模式。14 2 模式适宜条件大于或等于 10℃的年积温 2 5 0 0℃以上 ,日照 2 80 0h以上、无霜期 13 0~ 15 0d ,大风季节在 5月下旬结束 ,土壤为风沙土或细沙、不含盐碱和粘土、水源充足、灌溉方便 ,水的矿化度小于 3mg/L ,pH值小于6的地区。具备适宜水稻生长的气候、水质条件的沙区都可发展。14 3 技术思路解决沙地漏水、漏肥 ,是把贫脊沙地改造成高产农田的关键所在。在有灌溉条件的沙地 ,用衬膜的方法消…  相似文献   

5.
6.
7.
8.
9.
10.
《林业实用技术》2000,(7):33-35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将加强西部生态环境建设作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目前,以天然林保护、陡坡耕地退耕还林(草)、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已拉开序幕,并即将掀起高潮。林业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改善生态环境是林业建设的首要任务。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的《西部地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就是针对西部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以提高造林种草成活率、保存率和生态治理综合效益为目的而提出来的。这些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  相似文献   

11.
12.
15 沙区生物围栏营建模式15.1 模式概述  采用带刺树种及其它速生树种 ,密植形成紧密结构林带 ,围栏护林 ,解决林牲矛盾 ,实现防沙治沙的一种模式。15.2 模式适宜条件  适用于半干旱区沙化土地治理 ,包括沙化草场、沙化农田以及平缓沙地的整治。15.3 技术思路 特定生态条件下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造成了半干旱地区的土地沙化。分布在半干旱地区的呼伦贝尔、锡林郭勒等大草原 ,由于草场过牧 ,草原沙化十分严重。种草种树是遏制草场沙化必不可少的措施。草原造林成功的关键是解决林牧矛盾。防止牲畜啃树的常规措施是设置各种机械…  相似文献   

13.
4 生物沙障治沙模式4.1 模式概述在降水较好的半干旱地区的低缓流动沙丘 ,以及平缓起伏的流动沙地上 ,选用萌蘖性强的灌木树种进行高密度扦插造林 ,先期形成活体沙障固沙 ,后期再行造林、种草的一种治沙模式。4.2 模式适宜条件在年均降水量 30 0~ 40 0mm的半干旱区内 ,均匀分布的流动沙丘或沙垅、沙带的沙地治理中 ,适宜采用本模式。4.3 技术思路半干旱地区流动沙地的治理有多种植物固沙方法 ,但选用萌蘖力强、经济价值高的灌木枝条 ,扦插造林形成活沙障的形式 ,不仅可将流沙一次固定 ,而且障间还可进一步发展乔、灌、草植被 ,确是一…  相似文献   

14.
17 柳树高杆造林治沙与头状作业模式17.1 模式概述选择旱柳优树健壮枝条 ,进行高杆造林 ,其后进行头状作业经营 ,实现沙地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治沙模式。17.2 模式适宜条件半干旱区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平缓沙地、沙丘背风坡的中下部 ,或没有沙障保护的小型沙丘迎风坡的中下部。17.3 技术思路在地下水位埋深浅的半干旱沙区 ,可以营造生长快、材质好、用途广的旱柳、旱柳头状作业 ,既能实现防护目标 ,又可在一定时期内提早、连续地获取小杆材 ,解决沙区人民的用材急需 ,是一条集治沙、防护、用材的多功能林业建设有效途径 ,也是一种深受沙…  相似文献   

15.
12 沙地衬膜葡萄栽培模式12 .1 模式概述  通过地下衬膜措施 ,达到节水、节肥生产价值较高的经济果树葡萄 ,不失为沙区群众一条致富门路。12 .2 模式适宜条件  有一定灌溉条件的贫瘠沙地。12 .3 技术思路  贫瘠沙地水肥俱缺 ,虽有一定灌溉条件 ,但因沙地漏水漏肥极为严重 ,要大量栽植需要大水大肥、经济价值较高的葡萄是很不现实的。地下衬膜 ,可以防止沙地漏水漏肥 ,使沙地发展葡萄成为可能。虽然一次性投入较多 ,但因可以多年受益 ,不失为贫瘠沙地发展高效经济的一个好办法 ,节水栽培的有效措施。12 .4 主要技术措施   ( 1)…  相似文献   

16.
3 .4 川西南台地桉树高效利用开发治理模式3 .4.1 模式适宜条件 川西南台地主要是指川西南山地、滇中高原北部海拔 13 0 0~ 2 0 0 0m的半阳、半阴的低山缓坡 ,以及盆地海拔 40 0~ 10 0 0m的阶梯式平台地带。台地土壤为中厚层以上 ,微酸性 ,多为黄壤、山地黄壤、红壤、冲积水稻土、紫色土。这种地理环境非常适宜桉树生长。3 .4.2 技术思路 本模式采用的是“山上建基地 ,山下办工厂 ,山外找市场”的开发治理思路 ,即先建立桉树原料基地 ,然后建立加工厂 ,以加工利用带动荒山造林。同时 ,积极在山外寻找销售市场 ,形成林工贸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正> 6.8 农村能源开发薪炭林治理模式6.8.1 技术思路 在农村人口稠密,缺少煤炭、天然气等燃料的地方,合理布局薪炭林。薪炭林以选择萌生能力强、热值高、生物量大的树种为佳,解决当地烧柴问题,同时辅以改灶节柴等措施,与农村能源开发相结合。6.8.2 主要技术措施 (1)主要树种 麻栎、栓皮栎、刺槐、紫穗槐、黄荆、马桑、桤木、槲栎、柏木、马尾松等。  相似文献   

18.
7 坡耕地治理区长江上游地区 ,多山地 ,少平坝 ,农业耕作历史长 ,由于人口增加等因素 ,人均耕地面积逐步减少 ,导致大面积山坡和丘坡开垦为农地 ,加之耕作制度不合理 ,水土流失严重 ,致使坡耕地地力下降 ,单产低 ,山区群众生活困难 ,以致形成“愈穷愈垦 ,愈垦愈穷”的局面。坡耕地水土流失是长江泥沙的一个主要来源 ,因此 ,有必要进行坡耕地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长江上游的坡耕地比重大 ,有的地区农户耕地全部为坡耕地。坡耕地的治理 ,按照中央提出的“退耕还林、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 16字方针 ,一方面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组…  相似文献   

19.
7 坡耕地治理区7.4 退耕还林农林复合建设治理模式7.4.1 技术思路农林复合建设治理模式是指经济林树种与粮食作物间作的模式 ,是一种先还林后退耕模式。在某些地方 ,一次性退耕还林有困难 ,采用本模式先还林 ,但仍套种粮食等农作物 ,可待成林后退耕 ,能较好地缓解因一次性的造成粮食需求压力。可见 ,林粮模式是一种过渡性的退耕还林模式。适宜在坡中下部、土层深厚、水肥条件好的退耕地。7.4.2 主要技术措施(1)经济林树种或品种选择 宜选择品种优良、市场前景佳的名特优新经济林树种或品种 ,有板栗、核桃、银杏、柠檬、脐橙、柚、枣、…  相似文献   

20.
6 .7 低山、丘陵区松栎混交模式6 .7.1 模式适宜条件 本模式处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 ,年平均气温15℃ ,年降水量 110 0mm ,土壤为黄壤和紫色土。6 .7.2 技术思路 在立地条件较差的宜林荒山 ,可采用先封山育林 ,后补植补造的方法 ,培育松栎混交林。马尾松是乡土针叶树种 ,栎类是落叶阔叶树种 ,实施松栎针阔混交 ,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 ,促进林分生长 ,防止病虫害 ,增强水土保持功能 ,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体系。6 .7.3 主要技术措施(1)树种与配置 选择马尾松与麻栎带状混交 ,4行马尾松 2行麻栎。三角形配置。马尾松株行距 1.0m×1.5m ,每 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