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甜玉米育种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甜玉米籽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已经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营养和保健食品之一。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概况的基础上,探讨了我国甜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缺乏、缺少优良骨干自交系、现有甜玉米品种品质不佳等问题。最后提出了甜玉米育种发展对策即加强甜玉米资源创新研究,培育优良自交系;利用转基因技术,改善甜玉米品质;生物技术与常规方法相结合,提高甜玉米育种效率。  相似文献   

2.
我国甜玉米育种研究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自开展甜玉米(sweet corn)育种研究以来,其育种水平取得了较大提升。但是,近年来甜玉米产业的迅猛发展,使甜玉米育种已跟不上生产需求的步伐。在回顾了国内外甜玉米育种研究进展及我国甜玉米品种选育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探讨了甜玉米类型与选育方法,并指出我国目前面临甜玉米种质资源匮乏、无骨干自交系、缺乏杂种优势群和杂优模式、品种多乱杂、品质差和育种力量薄弱等问题,对进一步引进资源、创新种质、科技协作及借鉴并探索新的育种思路等发展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通过对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现状的分析,剖析我国甜玉米育种和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新类型种质资源创造等方面的育种技术和思路,并对甜玉米的生产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1.甜玉米新品种的选育现状1.1甜玉米新品种的育种问题甜玉米原产于美洲,我国在甜玉米新品种的育种问题上存在问题,具体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匮乏育种资源。目前,我国甜玉米的种质资源呈现生态类型单一、基因关系受限等特点。目前,甜玉米种质资源多从美国、日本等引入,少部分来于泰国、台湾等。第二,种质资源的低效利用。在育种工作中,由于甜玉米种类较多且育种单位间交流较少,加之部分育种人员对  相似文献   

5.
种质资源是育种工作的物质基础。甜玉米、糯玉米互为种源可扩展二者的种质资源,为甜玉米、糯玉米育种开拓了新思路。文章针对甜玉米与糯玉米互为种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1选育思路和育种目标 由于甜玉米具有鲜明的独特风味,很容易形成相应的鲜食消费群体,其籽粒加工产品亦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但甜玉米育种目标复杂,育种成本高.工作难度大。我国甜玉米种质资源缺乏,开展这方面的育种工作也较晚,自育优质品种少。为此,我们从1997年开始引进了超甜玉米热带和亚热带种质资源,并结合育种和市场需要,  相似文献   

7.
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及种质创新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糯玉米起源于我国,近几年糯玉米育种工作发展迅速。通过我国糯玉米育种现状分析,找出育种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糯玉米育种种质创新的思路:加大收集、发掘地方品种资源;充分利用回交法和二环系法;加强国外优良新种质的引进和利用;理化诱变及基因工程技术与传统选育方法相结合改良创新糯玉米种质。  相似文献   

8.
宣威市玉米育种在育种队伍及基础设施、育种技术、品种推广等方面存在不足。为了改善这些不足,提出相应对策,包括突出宣威育种目标;充实育种队伍;创新玉米种质;加强高配合力玉米自交系的选育工作;调整宣威杂交玉米育种方向;加强地方种质资源的挖掘、改良和利用。  相似文献   

9.
从湘玉超甜一号的育成看甜玉米育种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湘玉超甜一号的育成,结合多年来甜玉米育种工作实践,认为我国现有甜玉米亲本材料近亲关系严重,种质遗传基础脆弱,制约了育种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提出用轮回选择法发展和建立杂种优势群,以回交法选育新的优良自交系来拓宽甜玉米种质基础的思路,并对此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甘肃辣椒育种工作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育种目标、种质资源创新、育种技术研究等方面概述了甘肃辣椒育种现状。从种质资源搜集及创新利用研究不够,科研经费投入不足,育种手段落后,育种目标单一等方面分析了甘肃辣椒育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育种目标,加强种质资源广泛搜集和整理创新,加强新技术在辣椒育种方面的应用研究,政府、企业要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形成多元的投入机制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育种的理论基础、理想株型的要求及育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综述,提出了基于紧凑型耐密植糯玉米种质创新、种质新类群建立及自交系选育的3种类型杂种优势利用模式。  相似文献   

12.
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玉米种质的创新对于提高玉米杂种优势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没有种质的创新就没有玉米杂种优势水平的突破。玉米育种的实践已经证明,轮回选择是种质创新最常用和有效的方法,是玉米育种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详细论述了轮回选择在玉米种质创新中的作用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总结了近年来玉米种质资源研究和种质创新研究的最新成果,着重介绍了利用热带玉米种质创新育种素材的现状。  相似文献   

14.
浅谈黄淮海地区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改良与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阶段黄淮海地区玉米育种核心种质的分析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种质改良和创新措施:利用我国地方品种进行种质改良;利用温带种质,尤其是美国先锋公司的杂交种进行改良;利用热带、亚热带种质进行改良;利用轮回选择等进行群体改良.  相似文献   

15.
综述了糯玉米的由来和我国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概况,分析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在我国糯玉米育种中的作用,指出利用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可以拓宽糯玉米遗传基础构建新的杂种优势模式,提出了地方糯玉米种质资源的利用途径及方法。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黑龙江省三江平原1999—2004年6年间种植面积在1万hm2以上的玉米杂交种的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三江平原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及地方种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黑龙江省农科院合江农科所育成的合玉1号-合玉18号玉米品种选育历程及种质基础的分析,说明合江农科所应用自交系以国外的兰卡斯特(MO17)、垦44、国内冬黄等血缘为主,应用的亲本材料过度集中,造成合江农科所玉米种质遗传基础日趋狭窄。因此玉米育种工作应加强基础材料的创新,从而拓宽种质资源,解决合江农科所玉米育种种质资源缺乏,遗传基础狭窄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黄淮海区玉米青枯病的田间自然筛选及接种鉴定。[方法]采用试验室接种鉴定及大田自然鉴定的方法,研究25份玉米自交系和61份群体材料对玉米青枯病的抗病表现。[结果]筛选出9份自交系及26份群体材料的抗病等级都在R(抗病)以上。多数种质资源的抗病性集中在3级和5级,为R(抗病)和MR(中抗)材料;未发现有9级(高感)材料。[结论]该研究为玉米青枯病在黄淮海区的防治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9.
郑单958选育经验对辽宁玉米育种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郑单958的特征特性和选育成功经验,针对辽宁玉米育种存在的问题,就重视玉米黄早4种质改良与创新、确立正确的育种目标、加强自交系选育、使组合鉴定科学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辽宁省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