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和 《北京农业》2004,(3):30-30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当前我国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总体较高,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水平低。2002年,我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为32.34%,其中耕整地机械化水平为47.13%,播栽机械化水平为26.64%,收获机械化水平为18.33%。全国水稻、小麦、玉米种植面积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9.9  相似文献   

2.
建平县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占耕地面积219万亩的55%。玉米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机械耕整地、播种水平分别达到90%和60%,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缓慢,机械收获水平很低,仍主要以人工收获为主。玉米收获水平低是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势必影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3.
玉米机械收获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平县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20万亩,占耕地面积219万亩的55%。玉米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机械耕整地、播种水平分别达到90%和60%,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缓慢,机械收获水平很低,仍主要以人工收获为主。玉米收获水平低是制约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瓶颈,势必影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王强 《现代农业》2010,(4):68-68
<正>近年来,建平县玉米生产机械化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玉米生产机械化程度仍然不高,全县玉米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仅为40%,其中玉米机播面积占玉米播种面积的63%,玉米机收面积只占玉米收获面积的2.1%。玉米机械收获已成为玉米生产机械化乃至粮食生产机械化中最突出、最薄弱的  相似文献   

5.
于德清 《吉林农业》2011,(7):172-172
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三农”的投入越来越多,农民致富的项目也多起来,用机械化耕种将农民从繁重的体力中解放出来,再投入到二三产业当中去创业,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吉林省的东部山区,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块小、坡地多,增加了实现玉米机械化生产的难度。但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种植玉米的弯钩犁时代悄然离去,玉米机械化生产势在必行。玉米生产全过程机械化技术包括:播前准备、播种、中耕、植保、收获、收后整地等环节。其中播前整地、灌溉、中耕、植保可采用通用机械作业,玉米生产机械化所特有的或者对其具有制约的作业环节主要是玉米机播、收获或收获后整地等环节。  相似文献   

6.
推广应用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是推动长子县乃至周边县市农业现代化进展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从玉米生产"耕、种、管、收"四个关键环节进行初步研究,探讨适宜本地玉米全程机械化作业的主要机械和技术要点,以促进该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谢华 《甘肃农业》2019,(3):96-98
在制种玉米生产的全过程中,从耕整地开始到收获、秸秆打捆等各个环节全部实现机械化作业,通过机械耕(深松、旋耕)、整地、复式播种、高效植保、机械中耕、机械抽雄、联合收获、秸秆捡拾打捆、废旧地膜机械回收,进一步提高甘州区制种生产玉米机械化程度。本文通过效益分析,探索适合该区制种玉米全程机械化的合理生产模式,带动区域农业生产方式转变和机械化水平提高,进一步做强做大制种玉米产业,使其向现代化发展,引导全区制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甘肃省制种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现状,研究耕、种、管、收、加、储各环节机械化应用程度,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种业基地“宜机化”、关键装备集成化、推广应用高效化、农机服务专业化的对策措施,支持突破制种玉米机械生产关键技术瓶颈,完善产品引进研发推广应用,促进种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9.
适于机械化粒收玉米新品种育种策略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山东省玉米生产的发展,玉米机械化收获水平越来越高。从人工收获到机械收穗,再到机械粒收,是玉米收获的重要变革。收获方式的转变对玉米品种选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结合山东省玉米机械化收获发展状况,探讨了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自交系和杂交种选育目标,以期为育种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农机装备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农业机械化日益趋向智能化。冀中南作为黄淮海地区重要的粮食生产区,在机械化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精准化,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为加快冀中南主要粮食作物全程机械化、智能化、轻简化发展,围绕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引进大型智能作业机具,对小麦和玉米耕、种、管、收作业机械化环节机具配置进一步优化,形成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精准智能作业模式,加快推进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关键环节智能化技术集成,实现小麦、玉米全程机械化和智能化作业,为当地实现主要粮食作物机械化、智能化、轻简化提供借鉴,有利于保障当地及周边粮食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1.
确保粮食生产安全,提高玉米产业竞争力,推动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发展,成为当前玉米生产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河南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发展现状、制约因素,提出“良种+良法+良机+规模化+烘干”协同发展的解决办法,为河南玉米直收机械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提高玉米籽粒机械化收获水平,探索完善的籽粒收获机械化技术模式,形成适合南阳市乃至河南省推广的机械化生产模式,示范带动周边玉米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河南省玉米籽粒直收机械化技术全面提升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玉米机械化生产过程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生产过程与农艺的结合比较弱,同时在耕整地、种植等质量上达不到相关的标准,严重制约着我国玉米机械化的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本文提出不同规模的缓坡及丘陵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农艺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继小麦生产机械化基本完成之后,实现玉米生产机械化的紧迫性更加凸显出来,也成为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点和难点。各级政府和相关企业在新机具的研制、选型、引进试验和推广应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技术进步。建平县是全国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之一,全县玉米种植面积达120万亩,玉米生产各环节机械化发展不平衡,机械耕整地、播种水平比较高,玉米机械化收获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北京市各级农机部门紧紧围绕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大力推进北京农机化科技创新和推广工作,全市农机化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全市种植业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到68%,其中小麦生产全程实现机械化;玉米耕地、播种基本实现了机械化,玉米机收占可机收面积的75%;设施农业耕整地、植保机械化水  相似文献   

16.
<正>当前我国已形成三大玉米生产区,玉米机械化收获已成为制约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瓶颈,为此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的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一、玉米收获机械市场难以形成的原因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但玉米收获机械化水平却长期裹足不前。造成玉米收获机械化发展困难的原因既有基础理论、技术和政策的因素,也有研发企业软、硬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1.农业技术与农机技术不相匹配。我国玉米种植范围  相似文献   

17.
玉米机械化粒收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当前玉米机械化粒收的最大瓶颈是收获时玉米籽粒含水量偏高,导致籽粒破碎率偏高及收获质量差等问题。为推广黄淮海地区夏玉米机械化粒收,以该地区适宜机械化粒收的玉米新品种新单58为材料,郑单958为对照,在25个生态区开展机械化粒收试验,调查产量、籽粒含水量、杂质率、籽粒破碎率、生育期等。结果表明,新单58的籽粒破碎率平均值为4.8%,杂质率平均值为2.7%,均符合GB/T 21962—2008《玉米收获机械技术条件》要求;收获期新单58和郑单958的籽粒含水量与籽粒破碎率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新单58在15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且产量高于对照产量平均值,适宜粒收;在7个生态区收获期籽粒含水量低于28%而产量低于对照平均值,较适宜粒收;在卫辉市、永年县、嘉祥县3个生态区建议适当推迟收获时期,使其在机械化粒收时籽粒含水量低于28%,以利于开展玉米新品种新单58机械化粒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们黑龙江省的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脱粒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但机械化收获水平仅为7%左右(我县仅为4%左右),水平相对滞后,严重制约着玉米生产的经济效益。因此,就如何加快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进程谈一下个人看法。 一、正确认识土地流转与机械化的关系 当前,农村一家一户经营土地分割零散,种植品种不同,不连片,制约了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土地流转将促进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降低玉米生产成本,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发展也将加速土地流转。2008年我县农村人工收获一公顷玉米需要800~1000元工时费,而机械化收获只需600~700元。  相似文献   

19.
公主岭市位于吉林省中西部,全市幅员面积4580平方公里.北接长岭,东毗长春市和农安县,西靠双辽市与梨树县隔河相望,南与伊通县半山区接壤,南北长111公里,东西宽106公里.总耕地面积480万亩,土壤属松辽平原黑土区,土资源较为丰富,有利于大型农业机械作业,全市拥有农机总动力83万千瓦,农机保有量3.5万台,配套农具6.83万台件,全市耕、种、收机械化水平67%.文章详细介绍了公主岭市玉米全程机械化的示范与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20.
舒兰市在玉米生产过程中的整地、播种、中耕、植保、脱粒环节已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在收获环节上还是空白,实现玉米收获机械化已迫在眉睫。随着玉米收获机械化技术的日益发展,探索实现玉米机械收获的有效措施与对策,是农村发展的迫切需求,是寻求农业发展的科学之路,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和农机人所面临的课题与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