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 毫秒
1.
<正>玉米大斑病是由突脐蠕孢属引起的,是我国玉米主要产区的常见病害,给我国玉米种植业造成严重损失。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我国部分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1.侵染机制大斑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在田间玉米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细胞可以转化为厚垣孢子。分生孢子在风力作用下可作长距离传播,在田间由植株叶片上的病斑产生大 相似文献
2.
玉米大斑病是辽西玉米主产区的常见病害。随着抗病杂交种的推广和栽培制度的变更,大斑病危害一度得到较好控制,但由于大斑病菌生理小种多,变异速度快,义县地区大斑病危害有所回升。就义县而言,玉米作为主要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正逐年扩大,大部分农户已经废除了轮作倒茬的耕作制度,致使大斑病的发病几率加大。所以,预防玉米大斑病的发生变得愈发重要。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论述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提出实施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防虫治病为重点的综合防治方法。在种植过程中可采取清除寄主上的病源、适时灌水、调整种植结构、及时进行化学防治等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1 种子包衣 对种子的父母本进行不同颜色的种衣剂包衣处理,可明显减轻病害发生。2 适期播种 为避开灰飞虱成虫为害高峰,可根据玉米品种的制种天数,选择套播或轮茬直播,播期在麦收前后7天为宜。如条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口粮、饲料粮、工业原料和能源原料,为提高其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阐述玉米粗缩病的危害、症状及病原,提出防治玉米粗缩病的具体措施,以期对其科学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明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1):24-24
玉米粗缩病是我国北方玉米产区流行的重要病害,是由玉米粗缩病毒引起的一种玉米病毒病。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五大连池市玉米面积不断扩大,随之带来的玉米病虫害面积也不断扩大,特别是玉米粗缩病的面积也不断增加。文章总结推广防治玉米粗缩病有效防治方法,以期降低玉米病害损失、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8.
玉米粗缩病是一种由灰飞虱传播的病毒病,近几年在江苏省灌南县呈逐年加重发生趋势,对玉米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我们汤沟镇更是发病严重乡镇。 一、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感染发病,以苗期受害最重。在玉米5至6片叶即可显症,心叶不易抽出且变小,可作为早期诊断的依据。开始在心叶基部及中脉两侧产生透明的油浸状褪绿虚线条点,逐渐扩及整个叶片。病株叶片宽短僵直,叶色浓绿,节间粗短,顶叶簇生状如君子兰。叶背、叶鞘及苞叶的叶脉上具有粗细不一的蜡白色条状突起,有明显的粗糙感。至9至10叶期,病株矮化现象更为明显,上部节间短缩粗肿,顶部叶片簇生,病株高度不到健株一半,多数不能抽穗结实,个别雄穗虽能抽出,但分枝极少,没有花粉。果穗畸型,花丝极少,植株严重矮化,雄穗退化,雌穗畸形,严重时不能结实。 相似文献
19.
20.
玉米粗缩病发生特点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玉米粗缩病的发病特点,总结了其防治措施,包括选用抗病品种、调整播期、清除杂草、加强田间管理、化学防治等内容,以期为防治玉米粗缩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