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香蕉产业是海南省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海南农民增收,带动海南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而土地流转可以实现农业的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本文通过对海南香蕉种植农户及香蕉种植企业的实地调研,分析了海南香蕉产业中土地流转的现状、特点,认为土地流转对香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并针对海南香蕉产业土地流转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燕群  曾小红  方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8):11354-11356
在概述海南香蕉产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海南香蕉产业面临的风险,具体包括市场风险、自然灾害、信息风险和生产风险4个方面。为了促进海南香蕉产业持续协调、高速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一是加强香蕉产业预警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构建香蕉产业预警机制,具体包括搭建海南香蕉产业预警分级系统、构建香蕉产业信息检测与收集系统、建立信息分析与决策系统以及建设预警信息发布与共享系统4个方面;三是加强香蕉产业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四是进一步完善香蕉产业风险防范保障体系;五是加快香蕉标准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六是加快发展中介组织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七是大力开展香蕉创新技术培训,提高香蕉产业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3.
海南香蕉产业组织化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海南香蕉产业的主要模式,探讨了产业组织化模式对海南香蕉产业组织进程的影响,分析了海南香蕉产业组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可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4.
香蕉是海南省的支柱产业,然而海南香蕉的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本文介绍了目前海南香蕉生产情况,分析了海南香蕉区域优势削弱、预警机制不完善、饱受枯萎病威胁等问题,从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发展优势品牌、提升检验检测能力、加快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等角度提出了加快海南香蕉产业升级对策。  相似文献   

5.
海南香蕉产业的现状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海南香蕉产业的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存在问题,提出了提高香蕉商品化处理水平的措施,以及加入WT0后海南香蕉产业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正过度使用化肥、农药会破坏香蕉种植区的土壤生态,使土壤中有益菌减少、病菌增加,使得香蕉自身免疫力下降,枯萎病肆虐。随着海南省香蕉枯萎病蔓延以及经常受台风的侵袭,海南香蕉产业逐渐失去了优势。针对制约香蕉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生物所与国家香蕉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经过十一五、十二五联合攻关,研发出一套枯萎病综合防控技术体系,并联合海南绿晨香蕉研究所、中和谷农业有限公司等香蕉科技服务企业,对香蕉产业的各种生产  相似文献   

7.
海南具有独特的光、热优势,是我国最适宜的香蕉种植区.近几年来,海南香蕉产业发展迅猛,至2002年海南香蕉可收获种植面积已达2.85万hm2,成为我国第三大产蕉省(区).香蕉产业经济效益可观,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香蕉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简述了海南香蕉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旨在为本地区广大蕉农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我国香蕉生产的主要产区.海南香蕉的生产对我国整个香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海南香蕉生产的自然生态条件优势、品质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在此基础上。采用作物区域比较优势的分析方法,逐一通过对海南香蕉与其他香蕉主产区的比较优势分析、海南香蕉同海南省内其他5种热带水果的比较优势分析以及1988-2007年海南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变动分析.以综合评价海南省香蕉生产的比较优势。结果显示.海南省香蕉生产具有综合比较优势和规模优势,但却缺乏生产效率优势。根据分析结果,文章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海南具有独特的光、热优势,是我国最适宜的香蕉种植区。近几年来,海南香蕉产业发展迅猛,至2002年海南香蕉可收获种植面积已达2.85万hm^2,成为我国第三大产蕉省(区)。香蕉产业经济效益可观,但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香蕉病害问题也日益突出。本文简述了海南香蕉主要病害的田间识别,并提出相应防治对策,旨在为本地区广大蕉农病害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一、海南农垦西部香蕉发展现状 (一)香蕉产业发展滞后,规模偏小 从全国看,海南香蕉生产与广东、广西、福建相比,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2001年全省香蕉收获面积为50多万亩,年产量90多万吨;2007年收获面积为62.42万亩,年产量142.13万吨。收获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了25%和58%,已成为我国第三产蕉大省,其产量与产值均居海南水果首位。但海南农垦香蕉产业发展未能跟上全省的步伐。  相似文献   

11.
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5份香蕉种质对不同枯萎病菌生理小种的抗性,为香蕉枯萎病抗性种质材料快速筛选和优良品种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苗期和田间抗性评价方法,分别测试两份粉蕉品种(粉杂1号和海南KKF)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3份香焦品种(海南KK1、海南KK2和新北蕉)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结果】两份粉蕉品种对枯萎病1号生理小种均表现为高抗,抗性较广西当家品种金粉1号(中抗)好;3份香蕉品种中,海南KK2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表现为高抗、海南KK1和新北蕉表现为抗,3份香蕉品种对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均优于广西当家品种威廉斯B6(感)。【结论】测试的5份香蕉种质对枯萎病均有良好的抗性,均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南岛香蕉品质的可能影响。[方法]根据香蕉生理对环境的反映,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根据影响香蕉品质的主要气象因子近45年的变化,研究气候变化对海南岛香蕉品质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南岛气温变暖也十分明显。而低温冷害对香蕉品质的威胁正在不断降低,高温的危害却在逐步增多;同时气温日较差、日照时数的降低将减少香蕉果实内糖分的积累,影响香蕉的风味;降水日趋集中、强度增大将对香蕉生产带来不利影响。[结论]该研究为评价香蕉的品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香蕉产业发展现状及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蕉产业是中国部分地区的重要产业之一,它的健康发展对于这部分地区的经济以及这部分地区的人们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中国香蕉产业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选取相关的指标对国内各区域的香蕉产业竞争力以及中国香蕉产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进行了研究,并结合以上现状分析和竞争力分析给出中国香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提升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蕉园燥红土养分状况及其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了解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法对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的养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海南省香蕉园燥红土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为:B>P>Cu>Zn>S>K;(2)海南省香蕉园香蕉园燥红土缺N、P、K、Cu、Mo、而不缺Fe、Mn、Ca、Mg。  相似文献   

15.
海南省香蕉作物病害调查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控制和保障海南香蕉种植业的持续发展,2004年4月至2006年5月,笔者对海南省香蕉主产区——中西部地区的儋州、白沙、昌江、东方、乐东、三亚6个市县有代表性的果园进行了为期2年的香蕉作物病害调查。通过对病害及其病原物种类的鉴定及参阅相关资料,发现目前海南省香蕉作物的病害共27种,其中真菌病害18种,细菌病害3种,线虫病害4种,病毒病害2种。当前对香蕉为害较重的主要病害为香蕉枯萎病、炭疽病、黑星病、束顶病、灰纹病、叶缘枯斑病、花叶心腐病等7种。  相似文献   

16.
[目的]筛选适合海南野生蕉组培苗培养的栽培基质。[方法]以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为材料,以普通红泥土壤为对照,分别采用椰糠、木屑、珍珠岩、河沙配成14组不同的基质,测定各基质中香蕉组培苗的叶片数量变化、新叶展开宽度变化、假茎高度变化和粗度变化4个生长指标。[结果]最适合海南野生蕉吸芽茎尖组培苗生长的基质为木屑∶河沙=1∶1(V/V)的基质,其次为木屑∶珍珠岩=1∶2(V/V)的基质及椰糠∶珍珠岩比例=1∶2(V/V)的基质。[结论]该研究为香蕉野生种质资源的保护提供了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香蕉专业合作社绩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国香蕉专业合作社进行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对香蕉专业合作的绩效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目前合作社整体绩效水平不高,但合作社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香蕉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了香蕉产业的规模化和组织化程度,相信随着香蕉产业的升级和政府扶持力度的加大,香蕉专业合作社会有较大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第3大香蕉生产国,香蕉产业在热区经济和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我国香蕉标准体系的现状及其存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推进我国香蕉标准化工作的进程,促进香蕉产业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