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14年东台市多个乡镇的晚熟水稻出现了空瘪粒现象,导致水稻减产幅度较大。为确保水稻稳产高产,分析了造成水稻空瘪粒的原因,并依此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水稻生产中,有部分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密增肥,导致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生育中后期出现叶色恋青、千粒种下降,空秕粒增加,不仅达不到高产目的,还且诱发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出现倒伏现象。认清水稻发生贪青晚熟的原因,并在生产中进行科学的预防,防止水稻出现贪青晚熟现象,是获  相似文献   

3.
采用2个千粒重超过40g的水稻大粒种质与2个一般水稻品种进行籽粒ADPG焦磷酸化酶(AGP)、可溶性淀粉合成酶(SSS)和淀粉分支酶(Q酶)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酶活性粒位间有差异:AGP活性强势粒弱势粒,SSS活性灌浆后期强势粒弱势粒,Q酶活性灌浆前期强势粒弱势粒;2)强势粒的AGP酶活性大粒种质居中,SSS和Q酶活性灌浆前期大粒种质低于一般水稻品种;弱势粒的规律不明显;3)强势粒的AGP和SSS酶活性峰值的出现大粒种质早于一般水稻品种,Q酶活性峰值大粒种质晚于一般水稻品种;供试材料弱势粒3种酶的活性峰值出现在花后15~25d;4)3种酶的平均活性和最大活性与淀粉含量和淀粉积累平均速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4.
采用2个水稻大粒种质(千粒重超40g)与2个常规水稻品种(千粒重25-30g)进行了籽粒蔗糖合成酶(ss)和磷酸蔗糖合成酶(SPS)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灌浆前期强势粒的SS和SPS酶活性高于弱势粒,而灌浆后期弱势粒的SS和SPS酶活性高于强势粒;2)常规水稻品种强、弱势粒灌浆前期SS酶活性高于大粒种质,而大粒种质强、弱势粒灌浆后期的SS酶活性高于常规水稻品种;常规水稻品种强势粒灌浆前期SPS活性高于大粒种质;3)常规水稻品种强、弱势粒SS酶活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大粒种质,供试材料强、弱势粒SPS酶活峰值分别出现在花后10~15d和30~35d。4)SS酶平均活性和最大活性与淀粉含量、淀粉积累最大速率(Gmax)、达到淀粉积累最大速率时间(tmaxG)和平均速率(G)呈正相关;SPS酶平均活性和最大活性与淀粉含量和tmaxG呈负相关,与Gmax和G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针对水稻免耕抛栽常易出现的立苗难、秧苗漂浮成团、落粒谷秧防除难、穗粒结构不理想、后期倒伏等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减少水稻损失。  相似文献   

6.
水稻的粒型包括粒的长度、粒的宽度和长宽之比,既是水稻外观品质之一,又能影响粒质量,而粒质量是影响水稻产量的重要因子。因此,改良水稻粒型、粒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综述水稻粒型、粒质量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为提高水稻生产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在水稻生产中,有部分种植户为了提高产量而增密增肥,导致水稻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不协调。生育中后期出现叶色贪青,千粒重下降,空秕粒增加,不仅达不到高产目的,还易诱发稻瘟病等病虫害发生,严重的出现倒伏现象。搞清水稻发生贪青的原因,并在生产中进行科学调控,防止水稻出现贪青现象,是获取水稻高产稳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水稻(Oryza sativa L.)粒型包含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等一系列农艺性状,是影响水稻稻米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功能基因组学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粒型基因逐渐被定位和克隆。本文主要总结了目前已经克隆的与水稻粒型有关的基因:粒长基因有GS3、GL7GL3.3等;粒宽基因有GW2GW5GS5等;长宽比基因有GW7TGW3GS2等,各个基因之间的互作关系以及各个粒型基因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同时,指出了水稻粒型基因在进行分子植物育种时出现的问题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要想提高水稻品质及产量,需不断进行优质水稻栽培技术的研发、试验和推广工作。科研人员研究发现,若盲目增加水稻种植密度,反而会对水稻田间生态环境产生影响,导致水稻营养、光照供应不足,出现产量降低的情况。综合来看,水稻产量影响因素分别为粒质量、粒数及有效穗数,在水稻种植过程中,要想提高水稻品质,需对上述3个重要因素进行协调处理,科学掌握各项水稻种植要求,提高水稻种植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0.
《天津农业科学》2016,(3):102-106
试验比较了盆栽与大田栽培水稻的生长发育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在环境介质相同的条件下,大田栽培水稻平均每株分蘖数要高于盆栽水稻1倍左右。盆栽水稻成穗率要高于大田栽培水稻,盆栽水稻的平均每株成穗率为87%,大田水稻的平均每株成穗率为76%。两种栽培方式下稻谷的千粒数重无明差异,说明稻谷的千粒数重不受栽培方式的影响。盆栽水稻平均每穗实粒数99.4粒,结实率为77%;大田水稻的平均每穗实粒数151粒,结实率为85%。大田栽培水稻产量明显高于盆栽水稻,而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两者栽培的水稻土壤状态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寒地水稻品种子粒灌浆特性差异及其对结实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 L ogistic生长方程 W =K/ (1+ ae-bt)对寒地水稻品种 (系 )强、弱势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分析 ,并依配得的 L ogistic方程导出了若干个子粒灌浆特性参数。结果表明 ,强势粒的起始灌浆量、最大灌浆强度高于弱势粒 ,有效灌浆期比弱势粒短 ,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和最大灌浆速率期早于弱势粒。强、弱势粒各项灌浆参数均存在品种间差异。相关分析表明 ,强势粒和弱势粒的最大灌浆速率出现时间早、最大灌浆速率期早、平均灌浆强度高 ,弱势粒起始灌浆量大、最大灌浆速率高 ,强弱势粒同步灌浆性强 ;结实率高 ,寒地超高产水稻品种应适当提早抽穗期 ,从而提早弱势粒最大灌浆速率期 ,保证较高结实率水平  相似文献   

12.
我们宁安市已成为黑龙江省绿色食品水稻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这一地区连续出现旱灾,严重威胁水稻生产。为了进一步提高优质稻米产量,必须认真总结本地区经验,全面推广水稻节水增效栽培技术。1水稻品种选择选用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株型紧凑、穗粒兼顾型、抗  相似文献   

13.
水稻(Oryza sativa L.)粒型包括粒长、粒宽和长宽比,既是水稻外观品质之一,又通过影响粒重而影响产量,因此改良水稻粒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功能基因组和分子标记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粒型基因被克隆,部分已经开始应用于育种实践。综述了水稻粒型基因的克隆、粒型基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在分子育种中的应用。以期为水稻育种提高产量和改良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低温冷害对水稻产量会造成影响,研究水稻抗低温调理剂"粒宝宝"不同浓度对水稻产量性状的影响及在水稻大田示范效果。结果表明,粒宝宝在水稻上应用可以提高水稻穗粒数1.85~6.80粒,结实率增加幅度为0.9~4.99百分点,千粒质量增加0.03 g以上,产量增加1.73%~6.43%。在水稻大田应用浓度以10 m L/L,于水稻破口期喷施,水稻的增产幅度为4.87%~5.94%。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2021,(2)
正水稻早衰是指水稻在抽穗到成熟期间,出现茎叶枯萎,生理机能过早衰退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水稻茎叶失去了光合作用,造成水稻籽粒灌浆所需光合产物供应不上,形成空秕粒,降低水稻产量和品质。水稻早衰有生理性早衰和病理性早衰两种。生理性早衰是由于水稻生长环境不良和水稻自身特性引起,主要造成水稻生长后期出现早衰;病理性早衰是由纹枯病、白叶枯病、  相似文献   

16.
水稻空瘪粒率是决定水稻单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减少水稻空瘪粒的形成,提高水稻单产,分析了水稻空瘪粒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粒长是水稻重要的农艺性状之一,既影响水稻产量,又影响稻米品质。水稻的粒长是数量性状,遗传机理复杂。对控制水稻粒长基因的QTL定位、粒长基因的克隆与功能分析、粒长基因的相互作用及粒长基因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水稻的粒形育种与品质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穗肥纯氮施用量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的影响,特以‘华浙优261’‘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10号’为试验材料,进行了穗肥不同纯氮施用量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影响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穗肥,4个水稻品种尽管结实率和千粒质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但是总颖花量、每穗粒数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施用穗肥对优质食味水稻产量的促进作用是有限的,在穗肥纯氮施用量增至216 kg/hm2时,优质食味水稻的产量出现降低。  相似文献   

19.
水稻是研究单子叶植物的模式作物,其落粒性的丧失是水稻被人工驯化的最为关键事件,近年来对水稻落粒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进展,4个控制落粒性基因/主效QTL已经被克隆,并初步分析了相关基因的互作效应,为水稻人工驯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本文重点综述了水稻落粒性的分子机制研究进展,为水稻落粒性的遗传网络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水稻空秕粒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空秕粒即指水稻空粒和秕粒两种,水稻空粒是指子房未受精或受精后子房停止发育的不实粒;秕粒是指子房受精后,在灌浆过程中停止发育的半实粒。水稻空秕粒发生多少,因年份、品种而存在差异,水稻空秕率发生轻的年份为 7%~10%,一般年份15%~20%,严重年份 30%~60%,个别品种达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