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水稻香味的遗传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本试验分析了ScentedLemont等香稻品种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无香味为显性性状,并表现胚乳直感现象。ScentedLenmontT香稻I的香味均受两对隐性基因控制。水稻叶片的香味受孢子体(2n)基因型决定,稻米的香味受制于胚乳(3n)基因型。如双亲之一为香稻,则F_1代叶片无香味,杂交稻米(F_2种子碾米)香味特性为自然参合型;如双亲均为香稻,且香味基因是等位的,则F_1代叶片有香昧,杂交稻米为全香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日本水稻旱育秧与本地水育秧栽培技术不同移栽叶龄对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5叶移栽的旱育秧亩产368.4kg,比同期移栽的水育秧亩增47.7kg,经方差分析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旱育秧根系发达白根多,秧苗矮健,分孽早,低位分蘖多,有效穗增加,穗大粒多,成熟期提早1至3天,社会经济效益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六年定位试验,从生产能力、经济效益及对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几方面进行分析,探讨不同种植制度的产量水平、经济效益和稳产性。综合分析结果看出:成都平原稻田麦稻晚秋,油、稻晚秋轮作方式有利于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肥力,实现持续高产高效,是本区较优良的持续高产高效种植制度;在目前一年二熟制为主的情况下,应大力开发利用晚秋资源,提高稻田综合效益;增种一季晚秋作物有利于后茬小麦增产,对减轻小麦连作障碍有显著作用,油菜、小麦连作都会导致土壤理化性状恶化、作物产量降低。  相似文献   

4.
秧田茬免耕种植水稻的产量效应及生理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1991年,在田间及盆栽条件下,研究了秧田茬免耕和常规耕下种植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和植株干物质的积累转换特点等有关产量效应的生理基础,免耕比常规耕增产稻谷654kg/ha(增加9.87%)。其生理基础主要在于:免耕水稻各生育期具有较大的根系生长量(单株根干重,根数,总根长等),较强根系活力(较强的发根力,较大的表面积,较高的a-NA氧化力,较大的分布范围和对32P较强吸收能力等);植株地上部分矿质养分32P的积累与分配,干物质的积累转换等方面,免耕都比正常规耕具有优势。在植株地上部性状上免耕表现出前期力蘖早生长快发,后期成穗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优质杂交稻品种选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广东省优质杂交稻品种选育研究情况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两系杂交稻的优质育种取得了突破;三系优质杂交稻的选育由注重外观品质发展到外观与食味品质相结合,并在优质不育系的选育方面取得较大进展,同时指出其存在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6.
水稻栽培模型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环境分层,品种定位,分级固定,择优筛选,系统建模,辅之以多数唑和生长调节剂控长,促蘖,攻穗粒等方法,建立水稻栽培系统模型。89-92年,经大田验证,模型理论产量与实际产量的偏差未超过5%。信度均达0.95以上,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为水稻生产进行科学系统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稻谷生物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高产水稻育种研究现代生物技术是培育高产水稻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的杂交水稻为粮食增产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我国杂交水稻年种植面积超过013亿hm2,占水稻种植面积的51%,产量约占水稻总产的60%,我国亚种间杂交稻一般比品种间杂交稻具有20%以上的增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为加快筛选适合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东山镇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的弱感光型杂交稻新组合,促进东山镇水稻品种品质结构的优化,2004年引进4个弱感光型优质杂交稻新组合进行试种观察,现将试种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估算品种丰、稳指数的方法、综合评定汕优_(63),D优_(63),D优10号,协优63和Ⅱ-32A×明恢63的丰产性和稳产性,分析结果表明:(1)五个品种的离回归方差不显著,稳产性较好,(2)汕优63,D优_(63),D优10号,协优_(63)和Ⅱ-32A×明恢_(63)的丰稳指数分别为:101.337,97.978,103.198,96.087,99.341;以汕优63为对照,D优10号,D优63,协优63Ⅱ-32AX明恢63的丰稳指数优势率分别为:2.43%,-3.31%,-5.18%,-1.97%,(3)五个品种的丰,稳产性“权”比分别为:丰产性“权”比为67.71,稳产性“权”比为32.29。并以汕优63为对照,对其余四个品种作了优势区间分析。  相似文献   

10.
几个水稻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分别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采用保持系(p1)×恢复系(p2)杂交组合的六个群体及P1、P2、F1、F2、B1(F1×p1)和B2(F1×p2),分别与不育系测交的方法,对三个同核异质雄性不育系的育性遗传进行了分析和比较,其结果表明:(1)恢复系为古223时,以花粉可育率和田间结实率为指标,D汕A、G汕A和W汕A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2)恢复系为IR24时,以花粉可育率为指标,D汕A和W汕A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三对主效基因的控制,其中一对独立,两对连锁,交换值为25%;而G汕A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仍受控于两对独立主效基因。以田间结实率为指标,该三个不育系的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均受两对独立主效基因的控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作者在90 年代初期先后以“发展优质杂交稻,促进三高农业上台阶”和“优质化是杂交水稻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题,论述了“发展优质杂交稻的必要性”。我国近20 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生活有了显著提高,迫切要求提高稻米品质。另一方面我国是人多地少、淡水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面向21 世纪,人口还将继续增加,耕地面积还将继续减少,这个一增一减的矛盾在世纪里还将进一步激化而不是缓和。为确保21 世纪我国食物安全与经济安全,党中央制定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方针。近10 年来有许多育种单位,相继育成了一批优质不育系和优质米组合。这些新组合不仅产量比汕优63 有一定提高,米质大都达到了部颁二级米标准,少数达到或接近一级优质米标准。这些事实说明,发展优质杂交稻不仅是必需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的选育及利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湘香二A中雄性可育株为父本材料,与D90A杂交、回交,通过排除微效恢复基因和微效温敏不育基因,转育成具有D型不育胞质的优质香稻不育系川香28A。该不育系的垩白粒率较珍汕97A低18倍,垩白面积小75倍;稻米香味浓;配制的杂交种亦表现外观和食味品质好。目前,川香28A已配制出一批优质高产组合。香优1号于1997年通过四川省优质杂交稻区域试验;川香28B作为优质种质用于保持系米质改良的育种计划之中。  相似文献   

13.
D优多系 1号 ,原名D70 2A×多系 1号 ,是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新育成的优质不育系D70 2A与恢复系多系 1号配组而成 ,中籼迟熟偏穗数型组合 ,具有米质优、抗稻瘟病、优势强、适应性广等特点。 2 0 0 0年 7月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4.
化学诱导水稻孤雌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水稻不育系、籼粳杂种F1代植株,获得孤雌生殖种子3683粒,成苗471株。孤雌生殖的胚胎发育进程滞后于正常合子胚。  相似文献   

15.
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土壤生态因子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田间定点取样、定期播种与收获的方法 ,研究稻米品质与四川盆地区主要土壤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 :①稻米品质各性状及综合品质不同程度地受海拔高度、质地、养分含量等因子的影响 ,不同土壤生态因子对稻米各品质性状及综合品质的影响不一致 ,利用偏相关分析较单相关更能准确地反映两个变量的线性程度 ;②从单相关分析结果来看 ,海拔高度、物理性粘粒、粗粉粒、有机质、有效铜、有效铁、有效锰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土壤生态因子 ;从偏相关分析结果来看 ,海拔高度、耕层厚度、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铜含量是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土壤生态因子。  相似文献   

16.
“天骄”液肥在水稻增产上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不同浓度的“天骄”液肥作水稻浸种和孕穗期、灌浆期叶面喷雾。结果表明 :1∶80“天骄”液肥浸种可显著提高水稻秧苗素质 ,增加有效穗 ,增产 3 1 4 % ;喷雾处理的最佳浓度是 1∶30 0 ,最佳时期是孕穗期和灌浆期 ,可显著增加水稻实粒数和千粒重  相似文献   

17.
定位施钾对紫色土水稻、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西南农业大学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监测基地上 ,研究多年定位施钾对紫色土水稻、小麦产量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如下 :定位试验初期 (1992年 ) ,钾肥对小麦无增产效果 ,每千克K2 O仅增产水稻 5 9kg ;8年定位试验后的 1999年 ,每千克K2 O增产小麦 9 4kg ,增产水稻 14 8kg ;这表明经过 8年定位试验 ,钾素已成为紫色土水稻、小麦进一步提高产量的重要因素。同时 ,钾肥还能明显改善稻、麦品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四川农大研制的水稻种衣剂在旱地大苗育秧上的应用效果.初步结果表明,用R_2,R_4和R_6号水稻种衣剂进行种子包衣,能显著提高秧苗素质,增加有效稳和千粒重,增产3-5%.旱育秧使用包衣种子,还可免去苗床调酸消毒环节,达到简化育秧程序、节省成本和增产增收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水稻花药培养在亚种间杂优利用研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对水稻广亲和材料间,广亲和与籼、粳品种间,以及广亲和与籼型恢复系间的杂交组合进行花药培养,用花粉植株(HO)与雄性不育系测交,通过考察测交种的农艺性状、结实率与产量,同时筛选出亚种间强优协组合及其父本。该方法可在两年四季完成一个育种周期,是水稻亚种间杂种利用研究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0.
大穗型迟熟组合Ⅱ优6078,在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通过大棚旱育秧早播、早栽、稀植,结果在头季取得较生产上主推组合增产10%以上产量的同时,中稻熟期较其在本地常规(或适期范围内)播种的水育秧提早成熟3—4天,为再生稻的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一般产量2700kg/hm2,高的可达3000kg/hm2以上,弥补了按水育秧种植难以取得再生稻的不足,为川东温、光资源良好地区从事大穗品种中稻-再生稻生产,深入挖掘其生产潜力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