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探索湖南早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保障早稻稳产增产,以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研究减量施肥+3次叶面肥模式、减量施肥+2次叶面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追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肥模式(对照)等4个处理对早稻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全量化肥基追肥模式、减量施肥+3次叶面肥模式、减量施肥+2次叶面肥模式的水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均较对照有一定幅度的提高,产量分别达到6 957.9、6 931.2、6 581.1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10.39%、9.97%和4.41%,净增收益17.52~990.78元/hm2,产投比达到1.84~1.99。因此,在减少化肥用量20%的条件下,叶面喷施“沃利旺”能提高早稻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产量和产值,经济效益高于农户习惯施肥模式(全量化肥基肥模式),在湖南地区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永州市零陵区早稻杂交品种的施肥规律,以陵两优268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肥方式对早稻生育进程、产量性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施用氮、磷、钾肥使早稻返青期和分蘖期推迟,而成熟期提前,并影响水稻株高和结实率;合理适量的氮磷钾配合施用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配方施肥比常规施肥增产167 kg/hm2,增产率为2.42%,氮、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7%、13.3%。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不同茬口不同施肥法的研究,结果表明:绿肥田杂交早稻采用低氮攻中法,具有分蘖变化平稳,群体中等适宜,成穗率高。粒多粒重的特点。有利于增库强源。油菜茬杂交早稻采用高氮攻前法。能在较短时间内达预计的苗数,苗穗粒协调,从而确保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4.
一、材料与方法参试品种为10个早稻优质稻米和一个对照品种78130,于1996年3月26日播种,5月2日插秧,田间随机排列,三次重复,株行距16.5cm×16.5cm共240株,小区面积6.667m2,插秧后三天调查基本苗,而后观察其分蘖消长和生育期,成熟后各小区取5丛考种,完全成熟后各小区全部收割测产。二、结果分析(一)主要农艺状(表1)表1主要农艺性状(二)区组间产量方差分析(表2)表2小区产量方差分析(三)品种间产量差异显著性分析(表3、4)容z新月担并测站在4小区平均数间差异显著性三、小结1、品种软油占二、软油占2产量高,米质优,适… 相似文献
5.
机械侧深施肥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甬籼15为材料,在纯氮用量为180 kg/hm^2情况下,设置4种施肥处理(FF,普通尿素撒施;DSF,普通尿素机械侧深施;DSFS,普通尿素和缓释尿素混合机械侧深施;N0,不施用氮肥),研究了不同施肥处理对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氮素吸收量、有效穗数、穗粒数以及籽粒产量施氮的处理显著高于无氮处理;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有效穗数分别增加5.2%和6.4%,穗粒数分别增加5.6%和11.0%,产量分别提高6.3%和11.6%;齐穗期和成熟期,DSF和DSFS处理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FF处理;DSF和DSFS处理氮肥吸收利用率分别为40.6%和48.0%,比FF处理分别高15.6%和23.0%;与FF处理相比,DSF和DSFS处理的氮素农学利用率分别增加33.3%和62.7%。可见,机械侧深施肥能够显著提高机插早稻产量及氮肥利用率。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追肥比例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湖南省测土配方试验示范方案的要求,在肥料施用总量相同的情况下,采用7∶3,6∶4和5∶5三种基追肥比例进行田间小区试验,以研究不同基、追肥比例对粘土质地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粘性土质不同基、追肥比例之间早稻产量无明显差异,但以基、追肥比例为6∶4时产量最高,达6 537 kg/hm2。 相似文献
7.
8.
9.
不同栽培方式对早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杂交早稻两优287和常规早稻鄂早18为材料,研究手工直播、机械精量穴直播、免耕抛秧、翻耕抛秧及移栽等5种栽培方式对早稻生育进程、茎蘖动态、叶面积系数变化、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早稻采用翻耕抛秧,其群体消长快,有效穗数和穗粒数相对较多,产量高,但穗型整齐度稍差;采用机械精量穴直播,分蘖发生早,个体生长健壮,成穗率高,有效穗多,穗型整齐度好,产量高;采用移栽,生育进程合理,成穗率高,稳产性好;采用免耕抛秧,群体消长相对平稳,产量构成因素协调,产量较稳;采用手工直播,分蘖发生快,苗峰高,全生育期缩短,有效穗数多,穗粒数少,产量低。 相似文献
10.
以湘早籼7号为例,对1990~1994年特殊气候对早稻各个不同生育时期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引起早稻烂秧的主要原因是连续的低温,阴雨,寡照,关键时期是4月中旬,从产量构成因素来看,有效穗的多少不仅与基本苗的多少有关,而且与5月中旬的温度密切,在一定的条件下,总粒数的多少与体内有机物的积累量呈正相关,抽穗杨花期和成熟期在连续性降雨和低温寡照,都会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再生稻肥料管理对不同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明肥料管理、品种及其互作对再生稻头季和再生季产量和品质的影响,为再生稻高产优质育种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田试验的方法,以4个华中地区主推的再生稻品种为材料,设置4种肥料管理方法,分别测定水稻的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稻米品质(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干物质生产及相关农艺性状等。【结果】相比推荐施肥对照(CK),全生育期施用再生稻专用缓释肥(SRF)使两季施肥的次数从5次减少到3次,而且产量在头季和再生季分别达8.86和6.39 t/hm 2,较CK仅降低了6.2%和9.1%。SRF在头季减产主要归因于较低的结实率,而在再生季减产是每穗颖花数和总颖花数共同下降的结果。促芽肥施与不施对再生季产量没有影响。再生稻两季的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主要受品种的影响,肥料处理及其与品种的互作影响很小。相比其他3个品种,甬优4949的头季和再生季产量最高,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最好。【结论】施用专用缓释肥和省施促芽肥均能够在不大幅损失稻谷产量的同时减少施肥次数促进再生稻轻简化栽培。 相似文献
14.
氮肥运筹技术对直播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相同落谷量、等氮量条件下,氮肥基施比例过多,不利于直播早稻萌芽而影响成苗率。茎蘖增长速度与最高分蘖数随基施氮肥比例增加而提高,但基肥施氮量大易造成水稻群体过大而使成穗率降低。前期基蘖肥高时可促进早稻的地上部分生长,以及物质运输,有利于早稻分蘖,但也会抑制地下部分的生长。降低基施氮肥比例可促进根系生长,增加穗肥比例,可增加地上部分干物重,保持后期根系活力,并提高产量和抗倒伏能力。直播早稻的基、蘖、穗的氮肥适宜施用比例为60:20:20,可保持较高的成穗率,适宜的每穗粒数和千粒重,使群体发展比较合理,产量表现最高。 相似文献
15.
漳州市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2015年漳州市早稻新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谷优644、Y两优36、华优638等3个参试新品种比对照华优桂99增产达极显著水平,增产点率达67%~100%,平均增产率达5.54%~7.83%,可进一步试验。介绍了各参试品种的产量及农艺性状表现。 相似文献
16.
17.
以辽宁省2005年~2011年审定的部分水稻品种为材料,依据产量水平将69个水稻品种划分为高产、中产、低产3个产量类型,研究辽宁省水稻品种产量结构特征,比较了不同产量类型品种产量性状变化。表明,有效穗数、总粒数、千粒重是影响水稻产量表现的最主要的性状因子。高产类型品种在有效穗数、总粒数上处于中高值的比例较高,同时,在性状组合上性状间尤其是在有效穗数和总粒数的结合上表现协调,产量结构运筹上较为合理。水稻品种要获得650 kg/667 m2以上产量的产量结构参数为:有效穗数15个/穴、总粒数125粒/穗,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5 g左右。 相似文献
18.
从合理施用穗肥等方面入手,提出水稻不同类型品种(穗数型、中间型、穗重型)的产量结构指标,诊断穗肥施用合适时期和方法。水稻幼穗长度达到0.8~1.0cm(水稻抽穗前18~20d),每m^2分蘖数400个左右时施用第一次穗肥。分蘖量不足,天气晴温度高时,穗肥施用应当提前3d;水稻分蘖过多,穗肥施用可以推后3d。 相似文献
1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水稻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从而确定水稻最佳施肥组合及产量限制因子。结果表明:限制该地产量的因子主要在氮和磷,N∶P2O5∶K2O=21∶7.4∶10.5的最佳施肥组合为合理施肥量,但不是最佳量,此结果还有待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20.
施肥对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施肥直接影响啤酒大麦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通过对黑龙江省四种主要类型土壤养分和啤酒大麦需肥特点的分析,初步探明了氮、磷、钾与啤酒大麦产量和品质的关系,提出了控氮、增磷、钾补硫的施肥技术,并建立了四种类型土壤的啤酒大麦的合理施肥体系,从而使啤酒大麦的优良品种特性得以充分发挥,为黑龙江省啤酒大麦生产提供了科学的施肥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