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烟田瓜果腐霉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木霉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诱捕法从烟田土壤中分离到1株腐霉(Pythium spp.),鉴定为瓜果腐霉(Pythium aphanidermatum).接种试验结果表明该菌对烟草、黄瓜、辣椒具有致病性.采用对峙培养试验测定木霉菌(Trichodermaspp.)对瓜果腐霉的抑制作用,筛选出拮抗瓜果腐霉哈茨木霉(T.harzianum)菌株TGY040604,该菌株对瓜果腐霉的生长抑制率达到80%以上,其次生代谢产物对病原菌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该木霉菌菌株对烟草猝倒病的防效达65%,优于甲霜灵锰锌.  相似文献   

2.
 1997~2000年,从广州及其周边地区的菠萝心腐植株上分离得到疫霉菌8株,鉴定出3个种,即柑桔褐腐疫霉(Phytophthora citrophthora)1株,烟草疫霉(P.nicotianae)5株和棕榈疫霉(P.palmivora)2株。  相似文献   

3.
为了筛选和鉴定桃园土壤中对桃褐腐病菌有拮抗作用的细菌,采用对峙培养法,16SrDNA基因分析以及生理生化反应等方法.从北京平谷区桃园土样中分离的42株细菌中筛选出了11株对桃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有明显抑制作用的拮抗细菌.其中F3和Y4的拮抗效果最好,抑菌带的宽度分别为13.83 mm和14.67 mm,F1和F4抑菌效果次之,抑菌带宽度分别为11.83 mm和12.00 mm.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F3和Y4对桃褐腐病菌的菌丝有致畸作用,并且F3和Y4的培养滤液还能够抑制桃褐腐病菌分生孢子的产生和萌发.经鉴定表明:F1、F3、F4和Y4均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对玉米腐霉茎腐病病原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木霉(Trichoderma spp.)菌株,明确其分类地位以及对腐霉茎腐病的防治效果和抑菌机理,为腐霉茎腐病生防制剂的研发提供菌种资源。【方法】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试候选木霉菌株对肿囊腐霉(Pythium inflatum)、强雄腐霉(P. arrhenomanes)和芒孢腐霉(P. aristosporum)的抑制作用,筛选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性确定Tr21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常规抑菌方法观察Tr21对腐霉菌丝形态的影响;采用溴化丙啶(PI)染液检测法及对不同处理时间菌丝上清液中蛋白和核酸吸光值的检测,分析Tr21发酵液对腐霉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不同浓度Tr21发酵滤液浸种试验,检测Tr21发酵滤液对玉米种子发芽性状的影响;通过温室盆栽试验和田间人工接种试验,明确Tr21对腐霉茎腐病的防治效果。【结果】从实验室保存的109株木霉菌中,筛选到7株木霉菌对肿囊腐霉、强雄腐霉和芒孢腐霉具有拮抗活性,抑制率均>60%,其中Tr21菌株对3种腐霉菌的抑制率达到100%,其5×、10×和20×稀释液对3种腐霉菌的抑制率均...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北京地区水系中腐霉和疫腐霉种类分布,采用叶饵法从北京水系中诱集菌株,共分离到腐霉、疫腐霉182株,利用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进行分析,筛选出不同基因型的代表菌株,并依据形态学特征及ITS序列对这些菌株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发现6个已知种和3个可能的新种,其中:湖滨疫腐霉Phytopythium litorale和果胶裂解腐霉Pythium pectinolyticum为国内新记录种;旋柄疫腐霉Pp.helicoides、异丝腐霉P.diclinum、簇囊腐霉P.torulosum和袋囊腐霉P.marsipium为北京地区新记录种。研究结果可为未来监测北京地区水系中病原菌的分布情况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对由美澳型核果褐腐病菌(Monilinia fructicola)引起的桃褐腐病具有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采用平板对峙的试验方法,从新疆北部12个地区分离的102株酵母菌中筛选出7株对桃褐腐病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酵母菌株,其中菌株EEQS-7D拮抗活性最强,该菌株对桃褐腐病菌的抑菌率达78.90%。人为打孔接种活体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可显著降低桃褐腐病发病程度,抑制率达51.83%。生防相关性状检测结果显示,该菌株能够产生蛋白酶,透明圈直径达到34.5 mm,说明EEQS-7D主要通过分泌蛋白酶达到抑制桃褐腐病的效果。通过对菌株EEQS-7D的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测试以及26S r DNA序列分析,鉴定该菌株为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  相似文献   

7.
腐霉对姜根茎腐烂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描述了姜根茎腐烂的三种症状类型:青枯型、黄腐型及黄枯型;分别由青枯细菌、腐霉菌及青桔细菌和腐霉苗引起,鉴定出4种致病腐霉:P(?)(?)P.(?)P.(?)和P.(?).通过接种试验,证明腐霉对姜有较强的致病力;与青枯细菌共同为害,病将更严重,故姜的根茎腐烂不完全是细菌青枯病。  相似文献   

8.
腐霉利在水溶液中的光化学降解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3种浓度的腐霉利在3种光源下的光化学降解途径,并考察了溶液pH、硝酸盐和H2O2对腐霉利水溶液光化学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种光源下,腐霉利水溶液的光解符合一级动力学反应。腐霉利的光解速率在紫外灯下是高压汞灯下的近2倍,其半衰期在高压汞灯下为43.6 min,在紫外灯下仅为28.2 min;以高压汞灯为光源,在浓度2~8 mg.L-1范围内,腐霉利的光解速率与其初始浓度呈负相关;随着溶液pH的增大,腐霉利的光解速度加快;硝酸盐对腐霉利的光解表现为光猝灭效应;而H2O2对腐霉利的光解有显著的光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9.
哈茨木霉菌株和杀菌剂对绿巨人褐腐病病原菌的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T5菌株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率为50.92%;爱苗对绿巨人褐腐病菌的抑制率最高,为73.03%,其次为多菌灵59.08%。多菌灵与木霉T5联合抑菌结果显示,抑菌作用随着多菌灵的浓度升高而明显增强,多菌灵浓度为75、150、300μg/mL时的抑菌率分别为41.71%、68.00%和82.86%。  相似文献   

10.
从桉树枯叶中分离到4株(ED018、ED013、ED015、ED014)对好食脉孢霉(Neurosporasitophila)具有拮抗作用的细菌。它们在Martin平板上对崎生长36h后,抑菌圈分别平均为26.2mm、24.1mm、23.8mm和19.0mm,与多菌灵有极显著性的差异。细菌菌株表现明显的抑制好食脉孢霉孢子的萌发作用,在棉籽壳自然基质培养基上,也表现明显的拮抗作用,对多种常见食用菌菌丝生长无抑制作用,对曲霉有抑制作用,对常见多种污染霉菌无抑制作用。4株细菌菌株均表现为革兰氏阳性,杆状,具芽孢,运动,结合其生理生化反应特征,鉴定4株菌株均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spp.)。  相似文献   

11.
三株生防细菌对黄瓜白粉菌生防作用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生防菌H1、H2和H3的拮抗、溶菌和重寄生作用,以生防细菌菌悬液喷施黄瓜叶面,扫描电镜观察白粉菌生长状况.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和H3均可在白粉菌丝上繁殖.生防菌H1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有扭曲变形、破裂和菌丝溶解等现象;生防菌H2处理24 h后,白粉菌丝出现扭曲变形和破裂发生;生防菌H3处理24 h后,白粉菌扭曲变形、菌丝凹陷,未见菌丝溶解.以上观察结果表明,生防菌H1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和溶菌作用,生防菌H2和H3对白粉菌丝具有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2.
拮抗细菌对部分水果产后病原真菌的抑制及防腐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桔抗细菌即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W10和多粘类芽孢杆菌(Paenibacilluspolymyxa)W3、Y2对苹果轮纹病菌、柑桔炭疽病菌和柑桔青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拮抗细菌对病菌菌丝生长、产孢和芽管伸长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W10菌株抑菌作用最强。显微镜观察显示,车抗细菌可引起病菌菌丝异常,即菌丝扭曲,菌丝细胞畸形,菌丝颜色变淡,菌丝断裂离解等。离体果实接种试验表明,菌株W10能明显推迟水果发病,降低果腐率,抑制病斑扩展。  相似文献   

13.
黄瓜种质资源对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苗期人工接种,对东北农业大学黄瓜育种研究室保存的51份育种材料进行了霜霉病和白粉病的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没有免疫材料,筛选出高抗和抗病的649、D0463、129三份材料;白粉病抗病性鉴定筛选出D0118、9320-2、D0115、9302-1-1、C04-01、D0410、L18-10-2等13份抗病材料;同时抗两种病害的有:9302-1、649、D0622、D0401、D0115、D0425-1、东农802、东农803、1058-1、D0202-2等10份材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从酸浆果实内分离筛选出对油茶炭疽病病原果生刺盘孢具有拮抗作用的内生细菌,并了解该菌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的抑菌机制,以期为油茶炭疽病的田间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本研究通过组织分离法从果实中分离出细菌14株, 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得到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细菌3株,菌株依次命名为DLSB-1、DLSB-4和DLSB-13。结合菌株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以及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对菌株进行了鉴定。在上述试验基础上,判定生防菌株能否产生蛋白酶、纤维素酶和β-1,3-葡聚糖酶,通过显微镜观察3株细菌的无菌上清发酵液对病原菌丝的生长情况,并在室内测定了油茶盆栽苗的防治效果。  结果  3株细菌无菌发酵上清液均能抑制油茶炭疽病病原菌丝的正常生长,使其尖端膨大,畸变,扭曲。可产生蛋白酶和纤维素酶,不能产生β-1,3-葡聚糖酶;5个梯度的无菌发酵上清液(0.6 × 108、1.0 × 108、1.4 × 108、1.8 × 108、2.2 × 108 cfu/mL)与对照相比,对油茶炭疽病病原菌抑菌效果显著(P < 0.05),抑菌率最高达到81.14%。其中,菌株(DLSB-4)5个梯度的无菌发酵上清液对油茶盆栽苗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40.2%、43.9%、57.7%、68.7%和71.1%,差异显著(P < 0.05),且无菌发酵上清液的含量与防治效果呈正相关。  结论  3株细菌通过自身产生拮抗作用酶来抑制果生刺盘孢病原菌菌丝的生长,降低油茶炭疽病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   相似文献   

15.
分别以500 mg·L-1BABA和50 mg·L-1BTH两种诱导剂处理番茄幼苗,后期进行白粉病菌的接种,接种时间分别为诱导剂处理后1,2,3,5,8和15 d。通过病情指数、相对防效、H2O2和NO含量以及抗白粉病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的测定,比较分析两种诱导剂的作用时间、最优处理模式以及抗病的相关机制。结果表明:BABA处理后防治效果最佳的间隔时间为第2天,且有效持续时间为10 d左右,BTH处理后1,3和5 d均为最佳期间且有效持续时间可达15 d,相对BABA持续期较长;BABA和BTH诱导后H2O2和NO含量均有显著增加;两种诱导剂处理后抗白粉病相关基因CHI3,GLUCA,GLUCB和PR1A表达趋势相近,但不同抗病相关基因在不同处理时间以及不同材料中均存在差异;喷施BABA和BTH后均有助于番茄抵抗白粉病菌的侵染,提高番茄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16.
具抗植物病原真菌活性海洋霉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8种植物病原真菌为指示菌,采用双向培养法对渤海海水中分离到的127株霉菌进行抗菌活性初筛,获得了具有不同抗菌谱的菌株41株。采用滤纸片法对其发酵液进行复筛,发现67#菌株不但抗菌谱广,而且抗菌活性极其明显,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对该菌株进行鉴定,确定它属于青霉属(PenicilliumLK.ex Fries)微生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与Pm21基因共分离的共显性标记CINAU15902和CINAU161650在育种实践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利用8个已知Pm21基因型的小麦品种(系),将共显性标记CINAU15902和CINAU161650与显性标记SCAR1400在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稳定性以及检测效率进行比较。【结果】共显性标记CINAU161650稳定可靠,可有效区分Pm21的纯合和杂合基因型。在利用CINAU161650辅助选择的3个株系中,BC-1-特2株系共116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37个;BC-1-特6株系共206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49个;BC-1-特10株系共28个单株,筛选出纯合抗病单株10个。【结论】在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共显性标记CINAU161650对Pm21基因进行辅助选择是高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室内苗期和成株期田间小区试验,测定了不同浓度的Folicur和Caramba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苗期1.15mL/L的Folicur,3.75mL/L的Caramba对小麦叶片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对已发病的小麦叶片能够抑制叶片内病菌的生长。成株期发病前施药,Folicur和Caramba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6.57%和82.09%,均高于常规用量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8.16%);发病后用药,防治效果可达68%以上,仍高于常规用量粉锈宁的防治效果(65.74%)。  相似文献   

19.
通过形态特征、培养条件及生理生化指标,结合16SrDNA分子序列测定,对黄瓜白粉病生防菌H1、H2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生防菌H1、H2的形态特征及22项生理生化指标与枯草芽孢杆菌相符;生防菌H1、H216SrDNA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枯草芽孢杆菌的相似性高于99.5%,因此,H1、H2均为枯草芽孢杆菌亚种(Bacillus subtilis subsp.ubtilis).综合上述结果,最终确定生防菌H1、H2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  相似文献   

20.
对宁夏银川市收集的番茄白粉病病叶上的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分别进行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病原菌分生孢子单生,呈卵圆形或腰鼓状;其顶端位置萌发出芽管,芽管末端生有乳突状附着胞,附着胞亦着生于菌丝上;分生孢子梗直立不分支;未发现闭囊壳。对病原菌的内部转录间隔区序列进行比对,其与新番茄粉孢菌(Oidiumneolycopersici)的一致性达99%以上。形态学鉴定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表明,引起银川市番茄白粉病的病原菌为新番茄粉孢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