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酚类物质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比较不同乳酸菌种发酵对桂圆肉(干制的龙眼果肉)中游离态、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和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的影响,为开发营养保健的乳酸菌发酵龙眼新产品提供参考。【方法】将桂圆肉打浆(料水比为1﹕1.5)后作为发酵基质,进行高温湿热灭菌,再分别接入7种不同乳酸菌(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戊糖片球菌、明串珠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和干酪乳杆菌,菌浓度:8.0-9.0 lg CFU/mL),接种量为1%,在30℃下静置发酵48 h(pH 4.0-4.2),然后对发酵前后桂圆肉中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的变化进行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的变化,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erric reducing abi1ity of plasma,FRAP)和氧自由基吸收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ption capacity,ORAC)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7种乳酸菌发酵均能不同程度增加桂圆肉中游离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降低结合态总酚和总黄酮含量。与发酵前相比,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总酚含量增加0.4%-11.9%,结合态总酚含量下降14.4%-41.4%;游离态总黄酮含量增加2.8%-19.6%,结合态总黄酮含量下降19.6%-70.6%。但不同菌种对其影响存在差异,其中植物乳杆菌释放桂圆肉中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最强,使游离酚含量增加11.9%,结合态酚含量下降41.4%,游离态总黄酮增加19.6%,结合态总黄酮下降70.6%。不同乳酸菌发酵对桂圆肉中单体酚(没食子酸、丁香酸、表儿茶素、高儿茶酚、原儿茶酸、对香豆酸和异槲皮苷)含量影响亦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发酵后的游离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增加8.6%-69.8%和0.4%-29.5%,结合态的没食子酸和高儿茶酚含量分别下降80.0%-88.3%和45.6%-73.9%。而乳酸菌发酵后,桂圆肉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与发酵前相比也有显著提高(P<0.05),其中植物乳杆菌发酵后,游离态FRAP和ORAC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11.8%和59.1%。【结论】乳酸菌发酵能提高桂圆肉中游离态酚类物质含量,降低结合态酚类物质含量,同时提高其抗氧化能力。植物乳杆菌在发酵桂圆肉的过程中,其释放结合态酚类物质的能力明显优于其他乳酸菌,其发酵后桂圆肉的抗氧化能力也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可提取态碳水化合物(EC)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产物,能较好地反映植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目前对不同类群植物间的异同及其在适应与竞争机制方面的解释尚不明确。研究在亚热带地区马尾松林演替至常绿阔叶林中间阶段的次生混交林中选取17种常绿植物和13种落叶植物,于生长旺季和叶凋落期分别收集鲜叶和凋落叶,采用连续浸提7步分级法测定7类EC的含量,比较分析不同类型植物叶片EC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常绿植物鲜叶游离态糖类的含量及百分比分别为52 mg/g和54%,均高于落叶植物的48.11 mg/g和49%,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相反(P0.05);其它几种EC差异均不显著。(2)常绿植物凋落叶的游离态糖类、弱结合态糖类、强结合态糖类和水溶性半纤维素类占有机碳比例分别为10.82%、2.87%、2.70%和3.44%,均低于落叶植物的13.14%、3.95%、3.81%和4.51%;乔木凋落叶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占有机碳比例则为10.73%和2.78%,低于灌木的11.90%和3.40%及草藤本的11.98%和3.40%。(3)常绿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弱结合态糖类含量显著高于其凋落叶;而落叶植物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和总EC含量则明显低于其凋落叶。推断与落叶植物竞争时,常绿植物可能通过提高鲜叶的游离态糖类含量,增强叶片碳源利用取得优势。  相似文献   

3.
温度显著地影响花生体内对氨基苯磺酸钠复合物的形成。根部浸药的花生小苗在35℃时体内形成对氨基苯磺酸钠复合物的量极显著高于17、25、30、32和40℃。花生离体叶酸合成酶的试验结果与小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都表明较高温度有利于对氨基苯磺酸钠复合物的形成,当温度达35℃左右复合物形成的量达最大值。这与田间观察到的高温客易产生药害是基本一致的。这说明形成对氨基苯磺酸钠复合物与药害的产生有密切的内在联系。 对氨基苯磺酸钠复合物在60℃时显著分解,在50℃以下较稳定。温度对复合物分解曲线显S型,其方程为: x=159.91/(1+e~(66434-0.1025)+396  相似文献   

4.
植物体内特殊形态多胺与水分胁迫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植物体内特殊形态多胺(游离态、非共价结合态、酸溶性共价结合态、酸不溶性共价结合态和稀有多胺)与水分胁迫的关系,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展望了多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光照处理对发芽燕麦中多酚类物质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将燕麦籽粒分为光照组和黑暗组,浸泡后分别在光照(光照强度为200 μmol/(m2·s))和遮光条件下进行发芽,在发芽24,48,72和96 h时取样,提取样品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测定多酚、黄酮含量及肉桂酸、阿魏酸、没食子酸、对香豆酸、咖啡酸这5种主要酚酸的组分变化。测定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ABTS、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和铁还原能力),分析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与3种抗氧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光照处理下发芽燕麦中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黑暗组。游离态多酚提取物中,光照组样品中没食子酸、咖啡酸、阿魏酸含量在发芽过程中总体高于黑暗组,对香豆酸和肉桂酸的含量总体低于黑暗组;5种酚酸的总量在发芽前期(发芽24~48 h)光照组略低于黑暗组,发芽后期(发芽72~96 h)显著高于黑暗组。结合态多酚提取物中,除肉桂酸外,其余4种酚酸的含量在发芽过程中均表现为光照组显著高于黑暗组;在发芽过程中,光照组5种酚酸的总量显著高于黑暗组。光照组样品的游离态和结合态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均显著高于黑暗组。2种处理下,除游离态黄酮外,发芽燕麦中的多酚、结合态黄酮均与其抗氧化活性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光照处理可有效提高发芽燕麦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烟草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含量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SDE-GC/MS法,对产于四川的4种不同类型烟草(烤烟、白肋烟、香料烟、地方晒烟)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烟草均存在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游离态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表现为烤烟白肋烟晒烟香料烟,其中烤烟的新植二烯含量占有较大比重,除去新植二烯外的中性香气成分含量以晒烟和香料烟最高,白肋烟次之,烤烟最低,香料烟中茄酮含量高,所占比重较大.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总量表现为烤烟晒烟白肋烟香料烟,除新植二烯外的糖苷结合态中性香气成分以及糖苷结合态与游离态中性香气成分的比例均以烤烟最高,其他3种晾晒烟差异较小.4种类型烟叶共有的香气成分多对烟叶香气贡献较大,但不同成分糖苷结合态和游离态的比例不同,新植二烯、糠醛主要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烤烟中的巨豆三烯酮主要以糖苷结合态存在,在晾晒烟中2种形态比例变异较大,茄酮在不同类型烟草中均以游离态为主,且在香料烟中游离态占绝对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霞多丽葡萄果实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的生成和积累规律,试验于2020和2021年连续两个生产季,在果实幼果(花后10 d)至成熟(花后80 d)期间每2周采集样品,测定可滴定酸含量、pH值、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百粒重、总类胡萝卜素含量、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含量和类胡萝卜素裂解双加氧酶(CCD)活性,分析其在果实生长期的变化规律,探讨类胡萝卜素含量、CCD活性和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含量变化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霞多丽葡萄果实生长期共定性定量6种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随着果实成熟,降异戊二烯香气物质总含量呈上升趋势;幼果期(花后10~38 d)果实样品CCD活性呈上升趋势,转色期(花后38~52 d)果实样品CCD活性呈下降趋势,成熟期(花后52~80 d)果实样品CCD活性呈上升趋势;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整体呈下降趋势,但转色期前后会有一个生成积累小高峰;相关性分析显示,CCD活性与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呈负相关,与游离态和结合态α-紫罗兰酮、β-紫罗兰酮、β-大马士酮以及游离态香叶基丙酮、结合态6-甲基-5-庚烯-2-酮呈正相关。不同生产季样品比较发现,生产季气候对果实理化指标、总类胡萝卜素含量、CCD...  相似文献   

8.
用对氨基苯磺酸钠(Ⅰ)和对氨基苯磺酸(Ⅱ)的内吸活性进行了研究,(Ⅰ)比(Ⅱ)易于从叶面透入花生植株内部,二者的内吸量分别为0.1352微克/毫克,叶干重和0.0772微克/毫克,叶干重。Ⅰ进入后在植株体内的分布是均匀的,在喷药后第8天测定的上部、中部和下部的药量分别为0.1043,0.1070和0.1024微克/毫克,叶干重。喷药后15天的分别为0.0972,0.0797和0.0765微克/毫克,叶干重。 Ⅰ的向顶性运转极为明显,向基性运转不明显,从植株地上部枝叶向根部运转的药量仅为施药量的0.25%,但短距离的移动还比较明显,更可以向横移动。因此对喷药均匀度的要求不高。 花生种子用Ⅰ拌后当天播种与拌后贮存3天后才播种。在这两种处理中,药剂透入并运转到苗的地上部枝叶的量分别为2.4628~2.6200微克/株和1.8654~1.8664微克/株。因此,用于拌种时拌后不要贮存,以当天播种为宜。 Ⅰ容易被根部吸收并运转到地上部枝叶中。在Ⅰ中加入“吐温80”(Ⅲ)或胶体硫(Ⅳ)(含大量造纸废液),可提高其在土壤中深透移动,在20厘米土层中的滞留药量分别为Ⅰ:3.41%,Ⅲ:2.58%,Ⅳ:2.74%;在浇土防病中的防效分别为Ⅰ:59.45%,Ⅳ:92.52%。这就进一步说明,敌锈钠和胶体硫混合使用是很理想的。  相似文献   

9.
长期施肥土壤腐殖质变化及其与土壤酸度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以吉林省黑土中具有代表性的草甸黑土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期施肥黑土腐殖质组成、胡敏酸类型及其与土壤酸度的关系。[方法]依据Kumada法提取土壤腐殖质,提取液经酸沉淀后,分离出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HA经稀碱溶解后,于波长400和600 nm处测定消光系数(K400和K600),并按高锰酸钾氧化滴定法分别测定HA和FA含量。[结果]长期单施化肥使游离态腐殖质的含量下降,添加有机物料后,游离态腐殖质含量随有机物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升高。而结合态腐殖质含量在单施化肥以及配施有机物料的3组中均较CK下降。同一施肥处理下,长期配施有机物料,土壤游离态及结合态HA、FA含量均增加,土壤腐殖质总量升高。长期单施化肥使游离态HA类型由Rp型向P型转化;配施有机物料后,游离态HA的类型由P型向Rp型转化,组分发生变化。分析长期不同施肥土壤腐殖质与p H值、交换性H+、交换性Al3+、交换性酸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土壤p H值与结合态H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交换性H+、交换性酸与结合态HA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结论]长期单施化肥土壤腐殖质含量下降,游离态HA类型向较高类型转化,腐殖化程度升高,腐殖质质量下降;配施有机物料后土壤腐殖质含量升高,游离态HA的类型向较低类型转化,腐殖化程度降低,腐殖质质量提高;土壤结合态HA含量的变化影响土壤腐殖质总量,缓解了施用化肥造成的土壤p H值变化,表明结合态胡敏酸对土壤酸度有一定的缓冲作用。  相似文献   

10.
饲料中的总胆碱以游离态和结合态的形式存在,用1mol/L的HCl溶液水解过夜,提取浓缩,在低温下加入雷氏盐溶液生成胆碱雷氏盐的结晶,再进行分光光度法测定,此方法具有灵敏度高、成本低、操作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11.
初步研究了双孢蘑菇固态发酵对燕麦中游离态多酚和结合态多酚含量的影响,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酚酸种类的变化。结果表明,燕麦经双孢蘑菇固态发酵后,游离态多酚含量从0.015 mg/g提高到5.782 mg/g,是对照的385.5倍;结合态多酚含量由0.335 mg/g减少到0.156 mg/g,是对照的46.6%;总酚含量由0.350 mg/g增加到5.938 mg/g,是对照的16.966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结果表明,经双孢蘑菇发酵后,燕麦中的酚酸种类发生了变化,且种类明显多于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中绿原酸含量(25.43%)丰富,而发酵后的燕麦中咖啡酸含量(16.79%)丰富。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测定对羟基苯磺酸钠含量的简便方法。[方法]采用溴量法测定对羟基苯磺酸钠的含量,以淀粉指示剂确定滴定终点。[结果]溴量法测定对羟基苯磺酸钠的含量标准偏差为0.004 688,相对误差为3.57%。[结论]溴量法测定对羟基苯磺酸钠的含量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准确度,且方法简便、快捷、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利用蒸馏法和扩散法对海南省不同地区土壤样品中的水解性氮进行测定,并用标准(NH4 NO3-)-N液分别对这2种方法的回收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这2种方法测定土壤水解性氮的结果不存在显著差异,且达到了极显著的相关水平,回收率也都超过了97%。因此,在大批量测定土壤样品水解性氮时,用蒸馏法代替扩散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全氮含量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改进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为准确快速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置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为3.0、4.0和5.0 mL,使用流动分析仪分别测定各土壤和植物样品硫酸消煮液的全氮含量,分析不同硫酸加入量对其全氮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分析流动分析仪法与传统方法(扩散法)测定全氮含量的相关性。【结果】凯式消煮法的硫酸加入量可优选为3.0 mL,消解硫酸量(mL)与缓冲液中氢氧化钠浓度(g/L)适宜比值在0.158~0.163。在流动分析仪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的回收试验中,平均回收率为96.40%~102.0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34%~1.52%;在重复性试验中,全氮含量的变异系数(c.v.)小于3.00%。流动分析仪法与扩散法所测全氮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两种方法所测全氮含量的回归直线y=1.0747x-0.7762,R=0.9957,二者呈显著线性相关(P0.05)。【结论】以凯式消煮法优选硫酸量3.0 mL进行土壤和植物样品消煮,建立以其消煮液测定全氮含量的检测方法,可确保流动分析仪准确地同时测定土壤和植物样品全氮含量。  相似文献   

15.
以光皮木瓜[Chaenomeles sinensis(Thouin)Koehne]果实为主要原料,益生菌为发酵菌种,研制木瓜益生菌发酵饮料,并对发酵前后木瓜汁品质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及类干酪乳杆菌经驯化后可用于木瓜汁的发酵,复配比例4∶6较为适宜。木瓜益生菌发酵饮料的最优工艺为:发酵温度36℃,菌种用量2.5%,发酵时间24 h,在此条件下,活菌数可达8.79 lg(cfu/mL),产酸量为12.2 g/kg。益生菌发酵对木瓜汁的总酸、游离态酚和结合态酚含量影响较大,有利于改善木瓜汁的营养品质,表现为总酸含量增加8.01%,游离态酚增加38.5%,结合态酚减少51.9%。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不同水稻品种谷壳中游离态和结合态酚类物质的含量、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差异。【方法】选用5个代表性的南方籼稻品种,分析其谷壳中的游离态和结合态总酚、总黄酮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其单体酚类的组成及含量,采用铁离子还原能力(FRAP, Ferric reducing ability of plasma)和ABTS(2,2'-联氨-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2, 2′-azino-bis-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自由基清除能力两种方法评价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差异。【结果】 5个不同籼稻品种谷壳的游离酚、结合酚和总酚含量分别介于42.8-123.0、260.9-325.2和320.2-398.3 mg GAE/100 g DW,其结合态酚占总酚含量百分比平均为78.9%;游离态黄酮、结合态黄酮和总黄酮含量分别介于34.0-58.0、47.9-64.4和82.0-115.7 mg CE/100 g DW,其结合态黄酮占总黄酮含量的百分比平均为56.4%;稻壳中的酚类物质主要为没食子酸、原儿茶酸、绿原酸、香草酸、咖啡酸、丁香酸、香豆酸和阿魏酸,其中游离态酚类物质以丁香酸和香豆酸为主,平均含量分别为25.09 μg•g-1 DW和31.21 μg•g-1 DW;结合态酚类物质以香豆酸含量为主,平均含量为2141.61 μg•g-1 DW。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FRAP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37.7-106.0、217.9-281.0和269.3-370.3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FRAP百分比平均为77.3%;稻壳游离态、结合态和两者合计ABTS抗氧化能力值分别介于26.3-85.8、67.2-111.9和93.4-155.2 mg TE/100 g DW,其结合态占总ABTS百分比平均为64.8%。【结论】稻壳中含有较丰富的酚类物质,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稻壳总酚、总黄酮含量、单体酚组成及其抗氧化活性均以结合态形式为主,且有显著的品种间差异。提示水稻谷壳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进行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7.
化学放射法测定蜜蜂保幼激素酯酶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蜜蜂保幼激素(JH)是由蜜蜂咽侧体(CA)合成和分泌的一种氧化物。保幼激素酯酶是对蜜蜂体内呈游离态或结合态的保幼激素进行专化性降解的特异性酯酶。采用放射化学法(RC)测定了西方蜜蜂(Apis mellifera L.)不同日龄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JHE)的活性。结果表明,工蜂体内保幼激素酯酶活性随着日龄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8.
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植物总有机碳含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摸索TOC(总有机碳)分析仪测定植物TOC含量的方法、保证植物碳素研究获得准确可靠数据提供参考,对不同进样量和不同类型植物样品TC(总碳)、IC(无机碳)含量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不同进样量测定的TC含量存在不同差异,进样量在4555 mg,TC含量的精密度与准确性较高。植物的IC含量为0,TC=TOC。TC含量在1.8929.12 mg,TC的回归方程为YTC=133.7X+77.431(r2=0.999),回收率为101.24%;IC的回归方程为YIC=108.5X+56.307(r2=0.999 5),回收率为99.24%。以上述方法测定植物TOC的方法准确高效,适用于不同类型、不同含量的植物样品的TOC测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低温贮藏过程中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单萜组分和含量变化趋势,从更加全面的代谢物角度诠释玫瑰香气成分变化规律,为更好地研究贮藏期间葡萄风味品质的变化和最佳贮藏条件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两个优新葡萄品种‘瑞都红玫’和‘瑞都早红’为试材,选取健康果实预冷至-1—0℃,放入PE葡萄保鲜膜中,封口入库((2±1)℃,90%RH)。每15 d取样一次,共取样3次,常规方法测定果实理化指标和外观品质指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技术(SPME-GC-MS)测定果实中游离态和糖苷结合态单萜类组分和含量的变化。【结果】低温贮藏过程中,两个品种葡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现降低的趋势,可滴定酸含量变化趋势略有不同;失重率、烂果率、落粒率和果梗褐变指数随着低温贮藏时间延长而升高,果柄耐拉力随贮藏时间延长而降低。化合物分析结果显示,里那醇、β-月桂烯、β-cis-罗勒烯、柠檬烯、cis–呋喃型氧化里那醇和香叶醇等是两个葡萄品种的主要游离态单萜成分;而主要糖苷结合态单萜有里那醇、β-月桂烯、香叶醇、香叶醛、β-cis-罗勒烯和橙花醚等。低温贮藏过程中,总游离态单萜含量显著降低,28种游...  相似文献   

20.
[目的]改进鲜(冻)肉样品中挥发性盐基氮的测定方法。[方法]用福斯8400全自动定氮仪代替传统国标法GB/T5009.44—2003(半微量定氮法)测定鲜(冻)肉类中的挥发性盐基氮,通过方法的改进,对比2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结果]改进后的全自动定氮仪方法与原国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且改进后检测方法的精确度优于原国标法,同时避免了人工滴定产生的试验误差。[结论]应用全自动定氮仪测定挥发性盐基氮含量,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快速、效率高的优点,适合快速检测大批量样品,改进后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