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甘肃省陇西县采集的党参白粉病病叶为试材,采用形态学特征观察及rDNA-ITS序列、28S D1/D2基因测序,对其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并采用悬滴法进行孢子萌发试验。以期明确该地区党参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分生孢子的萌发特性并为病害防治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该病原菌菌丝粗2~8μm,附着胞乳头形;闭囊壳近球形,附属丝5~17根,多生于子囊果一侧,长23~131μm,为子囊果直径的0.19~1.51倍;内含一个子囊,子囊眼直径4~15μm,子囊孢子8个。该菌分生孢子萌发最佳温度为25℃,最适宜pH为6,参与试验的4种碳源对孢子萌发无影响,持续光照40 h对分生孢子的萌发有较大的抑制作用。形态特征与小蓬草单囊白粉菌(Podosphaera erigerntis-canadensis)一致。经MEGA 6.0软件分析,其rDNA-ITS序列、28S D1/D2基因均与P.erigerntis-canadensis聚在一起,与登录号为KJ660809和AB462764的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9.62%和99.82%,经检索党参病害,由P.erigerntis-canadensis引起的党参白粉病...  相似文献   

2.
依据病原菌分生孢子形状、大小、芽管着生位置、纤维体的有无等特征,对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市、安顺市4个城市市郊的12份南瓜白粉病标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贵州省南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苍耳单囊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该病原菌的侵染是造成贵州瓜类蔬菜栽培上的白粉病病因。该病菌不侵染辣椒、番茄、烟草3种贵州主栽经济作物,可侵染苦瓜、黄瓜和冬瓜等瓜类蔬菜。  相似文献   

3.
茄子黄萎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茄子黄萎病病原菌鉴定及防治研究黄仲生(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植保所·100081)茄子黄萎病又称半边疯、黑心病,是茄子最重要的病害。全国各地均有发生,尤其是保护地种植茄子之后,由于轮作困难,为害越来越严重,一般减产10~20%,重者达30%以上,成为生产上...  相似文献   

4.
茄子褐纹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2011 年采用室内离体接种致病性测定、形态学鉴定方法对武汉市茄子褐纹病病原进行研究,并测定了其相关生物学特性。从武汉市各茄子种植区采集茄褐纹病病样,分离获得来自茄子病株叶、茎、果等器官的15 个生长较一致的真菌分离物;经致病性试验证实,分离物均为茄子褐纹病病原菌;经形态学鉴定,15 个菌株均为Phomopsis vexans。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最适生长的培养基为PDA 和PSA,最适宜产孢培养基为燕麦培养基;菌丝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30 ℃ ;最适pH 值为4~7;光照有利于菌丝生长;能够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碳源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好,氮源以硝酸钠利用效果最好;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为55 ℃ 25 min。  相似文献   

5.
1 发生与危害 草莓白粉病由子囊菌亚门单囊壳属真菌侵染所致,病菌以子囊壳在病株残体、表土内越冬,成为下茬作物初侵染源.病原菌借气流传播,也可通过雨水传播.草莓白粉病是一种周年性病害,从苗期到果实成熟采收期,叶、花、果都能被反复侵染发病,分生孢子萌发,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危害.草莓白粉病在气温16~24 ℃、空气湿度超过25%时,最易发生;肥水不足,植株生长细弱亦易发病.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武汉市黄陂区武汉市农业科学院武湖基地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种类及其生理小种,采用镜检法确定病原菌的种类,并通过田间自然发病、苗期接种和离体叶片接种3种方法对13个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抗性鉴定,最终明确引起武汉地区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属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生理小种1。  相似文献   

7.
胡文婷  裴徐梨  荆赞革 《蔬菜》2022,(10):48-52
摘要:白粉病是南瓜生产上影响果实品质产量的重要病害,为鉴定病原菌和筛选抗性品种,利用形态 学、致病性检测和分子鉴定方法对昆明地区白粉病病原菌类型进行了鉴定,并对150份南瓜品种进行了抗 性鉴定。结果表明:昆明地区白粉菌为单囊壳属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并从供试品种中筛选出11个 高抗病品种,其中2个为云南本土南瓜品种。研究成果对指导昆明地区南瓜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并为南瓜 白粉病抗病基因挖掘和抗病品种选育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广西兰花镰刀菌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从发生叶斑病的牛角瓜病叶片上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编号记为CX008;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并依据其形态特点对其培养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交链孢属(Alternaria)细极链格孢络石生变种[Alternaria tenuissima(Nees ex Fr.)];该菌对供试的7种氮源和碳源均能利用,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该病原菌在15~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5℃和30℃,在5℃、10℃和45℃条件下停止生长;该病原菌孢子在15~4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8℃,高于40℃孢子无法萌发;12h/12h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有无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地影响;5种广谱杀菌剂对该菌落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扑海因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恶霜锰锌、百菌清、代森锰锌,效果最差的是敌克松。  相似文献   

10.
为鉴定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金山基地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及生理小种,运用显微形态观察、分子生物学鉴定及国际通用的13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等方法,对该地区的南瓜白粉病病原菌进行鉴定,并对90份南瓜种质资源的抗病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长沙地区南瓜白粉病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  相似文献   

11.
白露佼  蔡芳  王鹏 《长江蔬菜》2015,(20):95-97
为明确青海互助县温室大棚黄瓜白粉病病原菌的分类,随机调查种植黄瓜的日光温室,采集发病的植株组织,对白粉菌进行无性型扫描电镜观察和 DNA 提取。试验结果发现,互助县温室大棚内白粉菌为苍耳单囊白粉菌,生产中仍以化学防治为主,可结合高温闷棚灭菌。  相似文献   

12.
刘芳  高原  张竞颐  刘红霞 《园艺学报》2010,37(11):1803-1810
采用致病性测定、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将山东省德州市非洲菊白粉病的病原菌鉴定为Sphaerotheca fusca,并测定出其分生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为25 ℃,最适pH 6.0,萌发时需要100%的相对湿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蜡蚧轮枝菌制剂防治非洲菊白粉病的试验,结果表明,浓度为2.6 ~ 3.3 g • L-1的蜡蚧轮枝菌溶液能有效抑制S. fusca分生孢子的萌发,并有良好的盆栽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以上海市设施栽培条件下发生的甜瓜白粉病为材料,对其病原菌进行了形态学观察鉴定,确定该白粉病病原物属单囊壳属单囊壳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同时,利用该白粉病病原对4个不同的甜瓜品种进行了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哈密瓜新品种东方蜜4号和东方蜜5号抗病性较强,尤其是东方蜜5号病情指数、黄化率均较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内蒙古不同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并采用国际通用的13 个甜瓜生理小种鉴别寄主和鉴别标准体系,对不同地区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进行鉴定。对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的抗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苗期人工接种的方法对籽用美洲南瓜六世代群体进行抗性统计分析,开展白粉病抗性遗传研究。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病菌具有成串的椭圆形分生孢子,具有纤维状体。系统发育树鉴定结果表明该白粉病菌ITS 序列与GenBank 中已公布的瓜类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序列聚在一个分枝,确定内蒙古地区白粉病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 xanthii。初步确定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白粉病存在4 个生理小种,分别为小种4、小种2F 和小种1,还有1 个未知的小种。种质抗性鉴定结果表明,20 份籽用美洲南瓜种质中有7 份抗病种质,4 份中抗种质,1 份高抗种质。内蒙古地区籽用美洲南瓜抗白粉病基因由1 对主效隐性单基因控制。  相似文献   

15.
郑州地区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孢子悬浮液喷雾法对国际公认的 13 个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进行接种,根据抗感反应,初步确定 Sphaerotheca fuliginea 小种 1 为郑州地区甜瓜白粉病致病生理小种。  相似文献   

16.
以特选紫长茄(长茄品种)和二苠茄(圆茄品种)种子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Ca2+浸种对茄子种子萌发特性及胚芽和胚根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5.0~50.0mmol·L-1Ca2+浸种可显著提高茄子种子发芽特性及胚芽和胚根的SOD、POD、CAT活性,而降低MDA含量,其中两个品种均以25.0mmol·L-1Ca2+浸种效果较好。当Ca2+浸种浓度达到100.0mmol·L-1时,抑制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17.
黄瓜白粉病菌生防菌筛选及生防机制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获得有效控制黄瓜白粉病的生防菌株,再通过孢子萌发抑制试验、温室盆栽苗药效试验,田间防病试验共筛选到4株编号为H2、H1、H3和H7的菌株对黄瓜白粉病防效显著。结果表明:其防治效果分别为91.25%、87.77%、82.7%和75.29%。对该4株生防细菌的防病机理初步研究证明,它们的胞外代谢产物具有防病作用。  相似文献   

18.
北京地区瓜类蔬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分化的初步鉴定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采用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在春秋两季,对北京地区不同地点、不同设施内的西瓜、甜瓜、南瓜、黄瓜和西葫芦上采集的共12个白粉病菌进行生理小种鉴定。根据一系列甜瓜白粉病菌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初步确定北京地区瓜类蔬菜白粉病由Sphaerothecafuliginea所致,且存在两个生理小种,即小种1和2France,优势生理小种是小种2France。  相似文献   

19.
黑斑病是大白菜重要病害之一,常对大白菜田间生产造成严重损失。为明确引起贵州省六盘水地区大白菜黑斑病的病原菌种类,采用稀释涂布法从六盘水地区4个种植点大白菜黑斑病病样上分离到4个菌株。基于形态学和ITS、Alt-a1、tef-1多基因序列分析,4个菌株的鉴定结果均为芸薹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cae。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该病原菌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氮源为酵母浸粉和蛋白胨,最适碳源为葡萄糖;菌丝生长及孢子萌发最适温度均为25 ℃,菌丝生长最佳pH值为7;分生孢子致死温度为55 ℃下处理10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