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业资源管理》2017,(1):75-81
为实现森林生物量和碳储量的年度监测,准确把握森林资源的消长动态,研究探讨了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样地数据标准化和归一化的技术方法和路线,对以省为单位的最新两期或多期(1999—2015年)森林资源清查地面样地数据进行标准化和时间归一化,获取目标年度的森林资源样地和样木数据,建立了全国范围的2005,2012和2014年3个年度样地和样木数据库,为我国森林资源数据分析、森林蓄积量和生物量估算等多项工作提供有效地面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我国与世界森林资源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每5年进行1次全球森林资源评估(FRA),2011年出版了《2010年森林资源评估主报告》,该报告与我国开展的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成果(2009-2013)同期。通过采用官方网站公开数据,对不同来源的森林资源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准确获知我国森林资源在世界的作用和地位,以及与其它国家和世界的差异,为科学保护、发展和利用森林资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 (2009—2013)为主要数据来源,从森林生产力、森林结构、森林健康、森林服务效能4个要素选取了17项具体评价指标,基于因子分析,利用旋转成分矩阵的因子载荷值与因子方差贡献率计算得到各项指标的权重,然后采用指数和法对全国各省市的森林资源质量状况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1)全国31个省市中森林资源质量处于优、良、中和差4个水平的个数及其占比分别为4(12.90%)、12(38.71%)、12(38.71%)和3(9.67%);全国森林资源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但仍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有待进一步提高。(2)西藏、吉林、福建和四川4省份的森林资源质量最好,宁夏、新疆和山西的森林资源质量最差。(3)各省市的森林资源在不同因子上的得分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得分较低的因子所对应的指标是相应省市森林资源质量的主要限制因素。研究结果为我国森林资源的调整与经营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据第三次(1984—1988年)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反映我国森林资源仍为消耗量大于生长量、森林蓄积持续减少、质量下降、可供采伐的用材林成过熟林大幅度减少、资源危机的局面十分严峻的形势,部领导提出要在全国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要求每年提供一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每五年提供一次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与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的预测。为摸索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监测办法,经有关专家、教授及广大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人员共同研究,提出了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成果为基础数据,结合收集当年与资源消长有关信息,采用数学模拟办法,监测全国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森林资源。1989年在吉林等四省进行试生产监取得成功,今年在全国范围开展工作。由于这是一项新的工作,有些人对这种方法不太了解或有异议,提出一些问题和看法,为此我们请资源和林政管理司的同志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探讨并回答大家关心的主要问题。这项工作刚起步,使用的数据模型程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优化,信息点调查还要不断总结,欢迎大家共同探讨並提出收进建议。  相似文献   

5.
WebGIS(万维网地理信息)和COM GIS(组件式GIS)是现代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的主要技术.概述了WebGIS和COMGIS技术在我国森林资源信息管理上的应用以及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异构数据集成的必要性.构成了森林资源数据的分布式采集、存储与维护,分布与集中相统一的处理和应用,分权限信息共享的系统.  相似文献   

6.
张盼盼 《绿色科技》2019,(17):204-206
依据《中国林业统计年鉴(2015)》和中国林业数据库,从森林分布、蓄积、起源和灾害等4个方面认真总结了我国森林资源现状。以2003~2015年的《中国林业统计年鉴》和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统计数据为依据,采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有关森林资源状况数据进行了分析,全面回顾了近13年以来我国森林资源发展趋势。同时,结合我国林业发展的实际,对我国森林资源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森林资源清查是我国森林资源调查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是获取全国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结构及其变化数据最科学、最成熟、最实用的调查方法。由于森林资源分布具有地域复杂性及广阔性,在一些特别区域,难以进行实地调查。作者以云南省为例,介绍遥感技术的应用为云南森林资源调查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正> 十多年来,按照林业部的部署,在我国各省(区)相继开展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一类调查)和定期进行的复查已经收到明显效果。这项工作从宏观上及时查清了森林资源数量与质量状况,掌握了资源动态变化规律,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全国、各省(区)、大林区的各种林业计划、规划和预测趋势提供了依据。可以预料,一类调查在我国将会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自70年代起,我国各省(台湾、西藏除外)相继建立起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简称“连清”),嗣后每隔5年复查一次。目前全国已布设了26万个固定样地,平均每个县约有100个固定样地。近20年来,该体系每5年提供一次全国和省的森林资源数据,但由于技术问题,现在还不能提供各省、地、县的森林资源数据。如能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将起到巨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贝叶斯联合估计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清查”一词,不论在英语(inventory)德语(inventur)还是俄语中都与商业“盘点”的含义相同。“连续”则是指一个时间概念,强调清查是“定期”和“不断”进行的。因此,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从广义上讲就是每隔一定时间对森林资源进行“盘点”。以便了解森林资源的现状和间隔期内的变化,为分析全国森林资源动态,制定国家林业方针,开展林业经营利用活动,控制和指导全国林业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1.
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标准化技术实现和示范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全国森林资源数据库系统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省森林资源数据库在技术选型、编码体系上不一致而导致的共享交流问题,提出全国森林资源数据标准化技术路线。利用开发的标准化工具实现了12个试点示范单位的森林资源数据标准化整合改造,为国家和省之间森林资源数据上下贯通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各省建立新一轮二类调查成果数据库提供示范经验和技术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为了及时掌握全国及各地不同时间的森林资源现状和消长变化情况,预测森林资源的发展趋势,为制定和调整林业方针政策,编制林业发展规划及计划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林业部决定从199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全国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  相似文献   

13.
自70年代起,我国各省(台湾,西藏除外)相继建立起省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简称“连清”),嗣后每隔5年复查一次,目前全国已布设了26万个固定样地,平均每个县约有100个固定样地,近20年来,该体系每5年提供一次全国和省的森林资源数据,但由于技术问题,现在还不能提供各省,地,县的森林资源数据,如能解决这个问题,对我国地方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建立将起到巨大的作用,笔者认为,贝叶斯联合估计是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山西省森林资源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山西省1995年至2015年的全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数据和山西省这20年的经济、社会统计数据为基础,选取森林蓄积量、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人工林面积作为森林资源的评价指标,人均GDP作为经济增长评价指标,运用(双侧)相关性检验对森林资源动态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关系密切,森林资源随经济增长而增长,以期为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提供客观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福建省上杭县是个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森林覆盖率达77.38%,位居福建省乃至全国前列。根据杭县编制的(2016~2025年)的森林经营规划前期外业调查和后期内业资料数据整理,对该县的森林资源现状进行概述,并从林地面积、森林蓄积量、林种、树种结构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分析,以便为科学制订上杭县在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效益和林业可持续发展规划上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21世纪森林资源发展趋势灰色预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邓聚龙教授创立的灰色理论与方法,以我国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统计数据为基础,建立灰色预测的GM(1 1)模型,对全国森林资源主要指标(1)森林覆盖率;2)有林地面积;3)活立木总蓄积量)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由于连续清查数据具有连续性、可比性特征,因此,预测结果经检验,精度较高,可以作为宏观决策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森林资源调查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行的森林资源调查方法(或体系),根据调查对象的不同,分为三大类,即一类调查,二类调查及三类调查。各类调查的目的、要求、精度和内容等都不一样。一类调查一类调查即以全国(或大区域)为对象的森林资源调查。要求在保证一定精度质量的条件下,迅速、及时地掌握全国(或大区域)森林资源总的状况和动态,为分析全国森林  相似文献   

18.
2021年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完成,为森林资源的数据化、精细化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理论数据。然而实践中,“三调”与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由于影像底图、分类标准、空间位置等存在诸多的不一致,导致理论数据和现场存在一定的差异,增加了森林资源的管理工作的难度。基于此,本研究对“三调”与森林资源“一张图”数据融合的相关技术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为促进理论和实践更好地融合提供相关思路,希望有助于森林资源地管理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森林覆盖率 1 6.5 5 % ,比上次清查净增 1 .43个百分点活立木总蓄积量 1 2 4.9亿立方米 ,比上次清查净增 5 .4亿立方米  第五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亮出了我国森林资源最新家底。清查结果显示 :全国林业用地面积为 2 6 32 9.5万公顷 ,森林面积 15894 .1万公顷 ,活立木蓄积量 12 4 .9亿立方米 ,森林蓄积量112 .7亿立方米 ,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仍位居世界前列 (见下表 ) ,继续保持双增长的良好势头。这说明 ,我国林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加快森林资源培育和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强化林业管理、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方面成绩显著。但存在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20.
<正> 为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定期监测森林资源的变化与发展,每年为国家与各省(区、市)提供森林资源变化的数据,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于1989年组织了北京林业大学及四个直属院的专家及技术人员开展了森林资源监测数学模型的试验研究工作,并在吉林、陕西、浙江及湖南四个省开展了试生产,现这项试生产工作已基本完成并提供了森林资源监测成果。根据吉林等四个省1989年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复查统计成果与数学模型监测成果的对比,可以看出模型监测的成果基本上能反映当年森林资源变化的情况,并达到一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