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羊栖菜栽培中常见的敌害生物进行调查、分析,对其危害方式、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初步的探讨,认为栽培海区选择是预防的关键;同时加强日常管理、出现危害及时处理可避免或减少栽培过程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杨州 《科学养鱼》2002,(6):42-42
鱼类的敌害生物是指一些能直接吞食或间接危害鱼类的生物。在河豚的人工育苗过程中,由于室外土池饵料生物的再生能力强,通常采用土池育苗,但却极易受到敌害生物的滋扰,使育苗成活率降低、出苗量减少,甚至前功尽弃。因此,有效清除和防治敌害生物,对提高育苗成活率及出苗量是极其重要的。一、河豚苗的敌害生物刚孵化出不久的河豚苗身体接近卵圆形,仅靠细小的尾巴摆动来运动,活动能力极弱,极易遭受敌害生物的侵袭。鱼苗发塘后即早期培育阶段的敌害生物主要有水生昆虫及幼体,如水蜈蚣、田鳖虫、剑水蚤、负子虫、划蝽、大仰泳蝽、蜻蜓…  相似文献   

3.
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et Valencinnes)俗称七星鲈、花鲈,分布于我国、日本及朝鲜沿海,是我国沿海与河口的名贵经济鱼类之一,其生长速度快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市场售价高,养殖业者获利丰厚。因此,近年来福建、山东、浙江等沿海省份都大力发展鲈鱼养殖,鱼苗供不应求。  相似文献   

4.
在河蟹幼体培育过程中,虽经严格清池和进水严密过滤,但仍会出现种种危害幼体安全的生物因子,并严重影响到幼体的成活率。河蟹幼体的生物敌害主要有菱形海发藻、聚缩虫、水蜈蚣、中华镖(氵蚤)和摇纹幼虫等,现将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菱形海发藻及防治 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纹藻目。它的细胞以胶质相连成星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棒状,长30—116μ,宽5—6μ。  相似文献   

5.
鱼苗池常见敌害生物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进行土池鱼苗培育时,由于鱼苗身体嫩弱,避敌能力差,常受到水中一些生物的危害,严重时可大幅降低鱼苗成活率,给生产带来重大损失。根据笔者从事多年鱼苗培育的生产实践,现将鱼苗池中常见敌害生物以及防治办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在海产单胞藻培养过程中,敌害生物的污染是影响单细胞藻生长繁殖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高温季节,往往会因为敌害生物的危害而造成培养失败。现根据我们近年来的生产实践,谈几点看法。1 预防措施敌害生物的污染途径主要是水、工具、容器、空气、肥料、昆虫以及藻种不纯、操作不严等几个方面,所以在日常的单胞藻培养过程中,首先要针对这几方面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1.1 严格消毒1.1.1 水的消毒 单胞藻培养用水经过常规沙滤后,还要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一级培养用水应煮沸消毒,冷却至室温后方能使用,冷却过程中必须用瓶盖或经消毒  相似文献   

7.
谢恩义  贾柽  陈秀丽  杨彬 《水产学报》2011,35(7):1015-1022
广东特产的硇洲马尾藻是一种具有食用、药用价值的大型褐藻,有望开发成人工育苗栽培的新种类。2009年7月至2010年6月,原生态定点观察周年各月其体长和生物量等季节变动情况,结果发现,藻体假多年生,异株、异托。8—10月为体止期,11月至翌年4月中旬为生长期,4月中旬至6月初是繁殖期,6月初至7月底为衰老期。自然种群的繁衍和维持以假根再生为主,有性繁殖为辅。假根周年各月均可再生小苗,拔除假根,严重破坏种群繁衍,保留假根的剪收可以使第二年相同面积、同一时间的同种藻体的现存生物量明显增加。分布在水深2 m以内,宽5~10 m的潮间带岩礁上,11月开始加速生长,到5月上旬藻体长度生长达到最大值,原生态藻体的生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基本上与体长生长保持同步增长,最大生物量可达1 280 g/m2,最大单株藻体长1.73 m,最大单株质量可达250 g。  相似文献   

8.
缢蛏滩涂养殖过程中的敌害生物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滩涂养殖过程中的敌害生物很多,主要有鱼类(蛇鳗、虾虎鱼、海鲶、河豚、黑鲷、黄鳍鲷等)、甲壳类(螺赢蜚、锯缘青蟹等)、贝类(玉螺、章鱼)、多毛类、浒苔、水鸟等。  相似文献   

9.
<正> 单胞藻是鱼、虾、蟹幼体的基础饵料,是贝类幼体的优良开口饵料。在单胞藻的大量生产中经常会由于敌害生物的污染和危害,造成生产不稳定,不能保证育苗生产中活饵料的持续供应,从而影响经济苗种的产量。笔者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几点经验,仅供参考。 1 保种期间 1.1 藻种必须“纯”:大部分生产单位的藻种是由一些科研单位购入,为确保“纯种”,应该再次进行藻种分离,使后期的培养有较大的保  相似文献   

10.
在育苗生产中对单胞藻的需求日益增加 ,尤其在贝类育苗中对藻类的需求更为突出。单胞藻在培养过程中 ,特别是在高温季节 ,常会遇到各种困难 ,甚至造成培养失败 ,从而给育苗生产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单胞藻在培养过程中 ,受到敌害生物的污染。笔者通过几年来对单胞藻的培养 ,初步总结出在单胞藻培养过程中的敌害生物防治方法。1 单胞藻培养用水的处理单胞藻培养用水必须经过严格的消毒。作为生产性藻种培养用水 ,必须要经过煮沸灭菌 ,冷却至室温后再使用。在冷却过程中必须加盖 ,无盖的容器可用清洁的白纸盖在…  相似文献   

11.
为了完善鼠尾藻(Sargassum thunbergii)人工苗种培育及海上养殖技术,在大连旅顺海区及刺参池塘进行了鼠尾藻人工苗种保苗及养殖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鼠尾藻人工苗种在室内培养20 d左右,株高2 mm以上,假根15根以上时,下海保苗为宜。鼠尾藻幼苗保苗、人工养殖方式为表层平养。保苗海区选择风浪不大的海湾。在刺参池塘保苗要求选择水深2 m以上的池塘,养殖位置在进水口附近。保苗3个月后海上鼠尾藻平均株高4.26 cm,刺参池塘鼠尾藻平均株高1.98 cm。将6 cm以上的幼苗夹直径1.5 cm的聚乙烯绳上进行海上养殖试验。养殖8~9个月后,鼠尾藻长至平均株高61 cm。  相似文献   

12.
鼠尾藻有性繁育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鼠尾藻有性繁育规律进行观察、研究。鼠尾藻雌、雄异株,在黄海北部其生殖季节是7月上中旬,高光照和升温可促进精卵成熟,鼠尾藻在海区和室内都可正常完成受精。干露1~2h能促进幼孢子体生长,幼孢子体在实验范围的光照强度(1000~4000lx)下,光照越强生长越快;在试验盐度(21~40)范围内均可正常生长。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了鼠尾藻人工苗种繁育技术,并对鼠尾藻有性繁育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含不同浓度汞离子(Hg2+)、镉离子(Cd2+)、铅离子(Pb2+)的自然海水对张氏马尾藻( Sargassum zhangii Tseng et Lu)幼孢子体的生物毒性。单因子实验结果表明, 当海水中Hg2+、Cd2+、Pb2+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04~1 molL-1 、0.04~25 molL-1和0.04~25 molL-1时, Hg2+ 、Cd2+ 、Pb2+ 对幼孢子体的生物毒性均随离子浓度的升高而显著增强, 且随胁迫时间延长而累积; 3种重金属离子对幼孢子体的生物毒性大小顺序为Hg2+Cd2+Pb2+。正交实验结果表明, 当Hg2+、Cd2+、Pb2+分别以浓度0.08 molL-1、2.8 molL-1、3 molL-1共存时, 对幼孢子体的毒性最强; 当Hg2+、Cd2+、Pb2+同时处于低浓度水平时, Pb2+对幼孢子体的生长产生主导抑制效应, Cd2+其次; 相反, 当各重金属离子同时处于高浓度水平时,Hg2+对幼孢子体的生长产生主导抑制效应, Cd2+其次; 当Hg2+、Cd2+、Pb2+联合作用时,Hg2+、Cd2+呈现协同效应, Hg2+、Cd2+对Pb2+产生拮抗效应。建议在张氏马尾藻育苗过程中将海水中的Hg2+、Cd2+、Pb2+浓度严格控制在0.04 molL-1以下, 尤其要避免3种重金属离子的联合毒害。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匍枝马尾藻(Sargassum polycystum)的人工栽培技术,采用浮筏式栽培方式于2015年3—6月在海南省儋州市海头镇进行了匍枝马尾藻的人工栽培试验,记录了该藻的生长规律,并通过栽培水深和夹苗密度试验,比较了不同栽培条件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3月下旬至5月下旬为匍枝马尾藻生长最旺盛的季节,其中藻体长度的快速增长主要集中在4月中旬以前,而藻体重量以相对稳定的速率持续增长至5月下旬。栽培水深和夹苗密度分别对匍枝马尾藻的藻体长度和分枝数有显著影响,而藻体鲜重则同时受到这两个因素的影响(P0.05)。研究表明,适量增加匍枝马尾藻的栽培水深和控制夹苗密度有利于促进其生长;为有效提高匍枝马尾藻的产量,栽培水深应设计为80 cm左右,夹苗密度控制在10 cm左右。  相似文献   

15.
微生态制剂在甲壳动物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甲壳动物养殖中使用微生态制剂取得良好效果。南美白对虾室内养殖GMA1组、GMA2组及DY-1组的养殖成活率分别为95%.79%、91.78%和88.00%,均高于对照组的81.67%,微生物及水化学指标也明显优于对照组;池塘养殖中国对虾45d,试验组和对照组对虾平均体长分别增长2.86cm和2.40cm;河蟹育苗试验组比对照组提高成活率27.78%,本文还对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理和使用注意项等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6.
铜藻Sargassum horneri繁殖生物学及种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报道了2005~2007年针对铜藻Sargassum horneri有性生殖规律所开展的研究结果,包括生殖托发生、卵的排放、受精卵的发育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选择了潮间带典型的生态环境定点观察有性繁殖的过程,提出“铜藻以有性生殖为主,残枝营养繁殖为辅,共同维系种群繁衍”的推论。进行了筏式栽培、人工采苗、育苗及附苗基质选择等试验,为未来铜藻工厂化育苗和开展潮下带铜藻种群的恢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斜带石斑鱼生态优化与病害防控育苗模式的研究,研究重点为如何预防神经坏死病毒(NNV)的感染,包括:1、阻断病毒的传播途径,选择不带病毒的受精卵,并在布卵前,对育苗池、用具以及生物饵料进行严格消毒.2、保持育苗池水小生态相对稳定,使水体中益生菌成为优势种群,消耗水体氨氮等有害物质,同时抑制水体里有害细菌的繁殖.3、进一步规范仔、稚、幼鱼期的饵料系列及其配制,保证鱼苗的营养以提高鱼苗的活力和健康水平,提高其抵抗病毒病侵袭的能力,从而提高鱼苗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鲟鱼养殖种类和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工养殖鲟鱼集约化程度的逐步提高,区域性养殖密度增大,自然水域环境的污染日趋严重,鲟鱼养殖病害逐年增多,危害程度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鲟鱼产业的发展。针对目前鲟鱼人工养殖病害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病害防控的对策,以期为今后鲟鱼健康养殖和疾病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扁吻鱼鱼苗寄生虫病防治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4~7月,在室内集约化培育扁吻鱼鱼苗期间,鱼苗相继受到多种寄生虫的侵袭。通过用甲醛、硫酸铜、氯化钠和硝酸亚汞等药物治疗。结果表明:水温16~19℃时硝酸亚汞治疗小瓜虫病的安全有效浓度为0.4~0.8 ppm。水温22~26℃时,为0.05 ppm;40 ppm-60 ppm福尔马林溶液可有效控制鞭毛虫和纤毛虫病;0.1 ppm硫酸铜10~15分钟有效杀灭纤毛虫。硫酸铜与硫酸亚铁合剂、氯化钠易引起鱼苗产生大量粘液而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