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延凯  张前军  向阳 《种子》2005,24(4):16-20
以光敏核不育系农垦58 S基因源及其衍生的温敏核不育系W6154S和培矮64S,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分别与农垦58和湘早籼13号杂交,在长日高温条件下对各杂交F2进行单株花粉镜检,分析其育性变化规律,利用不同的育性划分标准对各不育系进行遗传分析,研究遗传背景等因素对杂交F2育性变化规律的影响.结果显示光温敏核不育水稻杂交F2育性分离是很复杂的,其中遗传背景是影响核不育基因表达的重要因素,核不育基因的表达可能受多个不同调控位点的影响,从而各不育基因在不同的遗传背景下表达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2.
赵光明 《种子》2002,(6):57-59
通过利用水稻两用核不育系W6154S分期播种试验,在乐至县自然光温条件下进行育性观察。结果表明:W6154S在7月10日前抽穗,花粉育性表达正常;7月10日至7月13日为育性转换期;在7月14日至9月4日扫抽穗 ,育性基本表现不育,在此期间出现了三次育性波动,少量稻穗的部分颖花裂药散粉,自交结实;在9月4日以后,育性逐渐恢复止常。温度是诱导W6154S育性转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水稻C815S及其同源株系的育性光温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C815S及其同源株系通过12种人控光温组合处理、短日遮光处理以及分期播种试验,就其育性光温特性、发育感光性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815S及其同源株系不育起点温度低,均在23℃以下。在长沙自然长日条件下没有明显不育向可育的转换;在长沙短日条件下,育性出现轻微波动。其育性受光温双因子共同作用,且这种作用的程度与发育感光性强弱似乎存在密切联系。提出了光温敏不育系光温双因子互作量化的光温效应连动假设。这一假设能提供每一光长条件下与之对应的育性转换温度,对光温敏核不育系的选育、制种和繁殖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rolB基因导入对农垦58S内源激素水平、株型和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以农杆菌介导法获得的rolB转基因农垦58S的研究表明,rolB能明显改变水稻内源激素水平。其中,叶片和长日照条件下幼穗IAA水平有明显升高,同时长日照条件下iPAs及GA含量也有不同程度增加,但ABA水平无明显改变。rolB对水稻株型有明显影响,表现为株型紧凑,叶片直立、深绿,多数后代株系分蘖减少,叶片和颖花等器官变小,  相似文献   

5.
史银连  邓芳  曹剑波  姚家玲 《作物学报》2008,34(12):2106-2111
运用电镜细胞化学技术(铅盐沉淀法),对长日照条件下光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和可育株系58N花药发育的不同时期进行了Ca2+-ATPase定位研究。结果表明,Ca2+-ATPase颗粒在可育与不育水稻的花药壁、花粉及药隔中的出现时间和数量具有明显差异。可育花药在花粉母细胞时期,药壁细胞内出现Ca2+-ATPase颗粒,至单核花粉后期,解体的绒毡层细胞和乌氏体表面分布大量的Ca2+-ATPase颗粒;与可育材料相比,不育花药在花粉发育的同时期,Ca2+-ATPase颗粒在药壁各层细胞内不仅出现的时间滞后,且分布的数量较少,到二核花粉时期(花粉已畸形空瘪),药壁表皮细胞的液泡膜上、绒毡层细胞质中及乌氏体表面才出现明显的Ca2+-ATPase颗粒。可育花粉单核早期,花粉细胞内线粒体膜上有少量的Ca2+-ATPase分布;单核花粉中期,花粉外壁上有少量的Ca2+-ATPase分布;到单核花粉后期,Ca2+-ATPase颗粒大量分布在花粉外壁、内壁及细胞质膜和细胞核中。而不育花粉在单核花粉发育中都未见Ca2+-ATPase的分布,到花粉败育空瘪时才出现明显的Ca2+-ATPase颗粒,但数量较可育花粉同期同部位少。可育花药药隔细胞中Ca2+-ATPase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就有分布,而不育花药到单核花粉早期药隔中才有少量的Ca2+-ATPase分布。由此推测,水稻不育系在其花粉发育中,由于细胞壁和质膜上Ca2+-ATPase颗粒出现时间滞后和数量减少影响到细胞膜钙泵将Ca2+由胞质向胞外转运的功能,致使胞质内Ca2+过多积累,导致花粉败育。  相似文献   

6.
农垦58S及其籼型衍生系光温敏不育基因的等位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邓晓建  杨仁崔 《种子》1998,(5):17-18
本文研究了农垦585及其衍生的7个籼型光、温敏核不育系双列杂交F1和部分组合F2在长日高温条件下的育性表现。结果表明,光敏不育系农垦585、8902528775,以及温敏不育系培矮645、88015和25585等6个不育系的不育主基因等位;温敏不育系W61545和92025的不育主基因等位,但与前6个不育系非等位。  相似文献   

7.
黄庆榴  唐锡华 《作物学报》1994,20(2):156-160
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在控制光长和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说明它对光周期反应强,光周期反应日数为107天;在长光照(14.5小时)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稳定,植物在稻穗雌雄蕊原基分化前长光照对穗发育有不利作用,但分化后对长光照反应不敏感。温度对7001s稻穗发育和小穗育性亦有一定的影响,在20℃低温抽穗延迟,但每穗总小穗数增加,结实率降低;30℃高温下每穗总小穗数及结实率均降低。翻种在上海地区自然条件下  相似文献   

8.
光敏色素与光敏感雌性不育苎麻育性转换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恒蔚  周瑞阳  徐俐 《作物学报》2006,32(4):597-600
利用红光(R)/远红光(FR)逆转的标准试验技术,对光周期敏感雌性不育苎麻(PFSR)进行长暗期(14 h/d)光间断处理。结果表明R间断诱导雌性败育,延迟现蕾和开花;而FR可以逆转R的效应,使雌性可育;暗间断对雄性的育性没有明显影响。暗示光敏色素是PFSR雌性育性光敏性的光受体。  相似文献   

9.
粳型光敏核不育水稻7001s在控制光长和温度条件下试验结果说明它对光周期反应强,光周期反应日数为107天;在长光照(14.5小时)雄性不育基因表达稳定,植物在稻穗雌雄蕊原基分化前长光照对穗发育有不利作用,但分化后对长光照反应不敏感。温度对7001s稻穗发育和小穗育性亦有一定的影响,在20℃低温抽穗延迟,但每穗总小穗数  相似文献   

10.
梁满中  王晓辉  吴厚雄  陈良碧 《作物学报》2006,32(10):1537-1541
go543S是低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农垦58S是长日高温诱导花粉不育的隐性核不育水稻。为了研究诱导花粉不育条件相反的隐性不育基因之间的关系,用低温敏核不育水稻go543S与光温敏核不育水稻农垦58S以及由农垦58S衍生的光温敏核不育系7001S、培矮64S、长选3S配制4个杂种F1,结果表明在自然长日高温、短日低温和不同人工光、温处理条件下杂交F1的花粉均为不育,自交结实率为0,没有像go543S或农垦58S的育性转换期。分别用go543S、农垦58S作父本与杂种F1回交,回交组合中像父本具有育性转换期的不育株的比例约50%,与杂种F1一样的终生不育株约50%,符合隐性基因回交1∶1的分离比。  相似文献   

11.
棉花雄性不育研究和应用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马小定  邢朝柱 《棉花学报》2006,18(5):309-314
综述了棉花雄性不育类型、不育机理和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状况,着重讨论了棉花雄性不育的细胞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并对本领域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玉米雄性不育的转育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沈菊英  张永泰 《作物学报》1990,16(2):168-175
测定了141个玉米自交系对雄性不育胞质的育性反应,其中有33个系同时测定了对 C 型和 S 型(M 型)的反应。结果得出,自330、白自330、多黄15、525、D 729等5系为两型的共同恢复系,大多数自交系对不育类型呈专效作用,表明两类不育型的遗传基础有差异。M 型与 S 型的育性反应基本一致。育性稳定性研究表明,C 型很稳定,不易受环境  相似文献   

13.
核不育亚麻不育株与可育株同工酶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辉  陈鸿山 《作物学报》1991,17(3):198-203
本文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核不育亚麻不育株和可育株分别进行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找到了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在不育株和可育株整个营养生长时期的变化规律;同时发现了不育株和可育株雄蕊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存在着显著差异。也就是说,雄性不育基因调控了同工酶的形成和差异,进而影响了相应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14.
带遗传标记的玉米基因雄性不育的发现及遗传和利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年在玉米族远缘杂交组合3402F3(丹340×403-2)中首次发现带标记性状的基因雄性不育(GMS)材料。 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不育性受一对隐性基因控制。 当不育株(A)与可育株(B)进行兄妹交, 育性分离比例接近1∶1; 而可育株(B)自交的后代, 可育株与不育株的分离比例为3∶1。 连锁遗传分析结果证明, 不育基因(ms°)与标记性状  相似文献   

15.
Y. M. Zhou  H. H. Bai 《Plant Breeding》1994,113(3):222-226
By transferring dominant male sterility (DMS), caused by the gene Ms, to genotypes with various types of cytoplasm 12 DMS lines were developed and a number of crosses made between the DMS lines and other genotypes of Brassica napus. During the course of this population improvement programme, 16 genotypes were identified as having the capacity to restore the fertility of F1 plants with the Ms gene. According to pedigree analysis, the inhibitory gene in those lines probably originated from a few genotypes from Australia and Germany. In further studies the inheritance of the sterility inhibition was determined, providing definite evidence that dominant male sterility and its inhibition in B. napus are controlled by two dominant interacting genes rather than by multiple alleles.  相似文献   

16.
侯国佐 《种子》1991,(5):29-31
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系不育型花蕾比可育型细长,手摸松软,死蕾较多,初花比可育型晚。制种拨除可育株可从不育型见花后开始,可同时拨除开花株和能识别但未开花的植株,每隔5天左右进行一次。  相似文献   

17.
乙烯与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关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田长恩  梁承邺 《作物学报》1999,25(1):116-119
从幼穗发育的IV到VII期,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珍汕97A)幼穗和叶片的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均高于其保持系(珍汕97B)。外施乙烯释放剂乙烯利使保持系花粉可育度明显下降;外施ACC合成酶抑制剂AVG引起两系幼穗ACC含量和乙烯释放速率下降,并使不育系花粉育性得以部分恢复,而在外施AVG的同时再施以乙烯利则AVG的恢复作用消失。  相似文献   

18.
BNS小麦穗分化进程与其雄性不育性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以BNS小麦为试材,采用分期播种和春季播种试验,研究BNS不同播期的幼穗分化进程及其温光与育性的关系,旨在进一步明确BNS育性转化的穗分化敏感时期.结果表明:(1)随播期推迟,BNS二棱期至药隔期的穗分化天数和不育度均逐渐减小,且二者呈极显著正相关(r=0.940~0.942>r(0.05/0.01)=0.65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