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报道中国柱盘孢属1个新种和2个新记录种,新种为君子兰Clivia miniata Regel上的君子兰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cliviae,新记录种为山漆树Rhus punjabensis上的悬沟子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rubi和小漆树Toxicodendron delavayi的漆树柱盘孢Cylindrosporium toxicodendri。对此3种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图解和讨论。研究标本保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真菌标本室(HMUABO)。  相似文献   

2.
 报道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6种丝孢菌,其中云南假绒落菌Pseudospiropes yunnanensis为新种;拟树生霉属Dendryphiopsis, 小鼻枝霉属Rhinocladiella为中国新记录属;扫状瓶霉Phialophora fastigiata, 杆状钉孢霉Passalora bacilligera, 刺绒落菌Spiropes echidnois为中国新记录种。新种提供拉丁文和中文描述及形态图。研究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3.
 报道柱隔孢属1新种:鬼臼柱隔孢Ramularia podophyla Y.X.Wang etX.Y.Wang和2新记录种:藜柱隔孢Ramularia chenopodiSpregel、1年蓬柱隔孢Ramulariaerigerontis-annui Sawada.新种提供了拉丁文描述并附图,各种均有汉文描述。研究的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4.
采自昆明的拟茎点霉新种及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采自云南省昆明市植物上的拟茎点霉2个新种:杜鹃生拟茎点霉Phomomopsis rhododendricola和枫杨生拟茎点霉P.pterocariicola;2个中国新记录种:漆树拟茎点霉P.rhois和十大功劳拟茎点霉P.mahoniae.新种附有拉丁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SCHM).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了中国黄海黄岛海域潮间带木上的暗球腔菌属中的2个中国新记录种:新海暗球腔菌Phaeosphaeria neomaritima和高山暗球腔菌P.subalpina。文中对它们的形态特征及分布情况进行了描述和讨论。标本存放在青岛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QAU)。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莫干山菌蚊2科7属17种,其中10新种,3中国新记录种。模式标本分存浙江林学院昆虫标本室和北京农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7.
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丝孢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云南大围山自然保护区的2种丝孢菌:矮生长囊头孢霉Doratomyces nanum ( Ehrenb. ex Link)Morton et Smith,展开角状孢Ceratosporium productum Petch,为国内新记录属和种,新记录提供形态描述及形态图。标本收藏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8.
 报道国内新记录种:寄生枝孢(Cladosporium parasiticum) 和多主枝孢(Cladosporium herbarum)等二个已知种的寄主新记录及地理新分布。国内新记录种有描述和附图。标本保存于云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MHYAU)。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广东虫囊菌目的3个种;寄生于Liminichus sp.上的无孔菌Aporomyces uniflagellatus Thaxter;寄生于Byrrhinus sp.上的钻形无孔菌Aporomyces subulatus以及寄和一起Liodessus sp.上的四节龙虱甲壳菌Chitonomyces bidessarius(Thaxter)Thaxter。其中无孔菌Aporomyces uniflagellatus Thaxter为广东新记录,钻形无孔菌Aporomyces subulatus Thaxter为国内新记录种。每个种均附有显微结构图及描述。研究标本保存在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标本室(HMIGD)。  相似文献   

10.
报道了秦岭地区树木锈菌25属66种。其中记述中国新记录种4外:冷杉金锈(Chrysomyxa abietis(Wall.)Unger)、梾木膨痂锈(Pucciniastrum corni Diet.)、槭膨痂锈(P.aceris Syd.)和帕克斯被孢锈(Peridermium parksianum Faull.)。并对62个已知种寄主新记录和地理新分布做了记载。所有标本藏于西北林学院真菌标本室。  相似文献   

11.
该文研究了粉蚧科安粉蚧族的中国种类,计有7属16种,其中包括2新种,即湖北安粉蚧Antonina hubeiana sp.nov.和梵净巢粉蚧Nesticoccus fanjingensis sp.nov.,并提供了该群中国种类的分属分种检索表.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相似文献   

12.
大连海区潮间带底栖海藻生物群落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于1997年5月至1998年4月对大连底栖海灌资源的分布情况做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并对底栖海藻生物落的季节变化,从形态、结构到系列器官和生活史等方面进行了初步观察及探讨。共采集到海藻94种,其中舌状酸藻(Desmaristi lingulata)和胶毛灌(Trichoglaea lubricum)在中国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花盆中播种白桦 (B .platyphyllaSuk .)种子获得白桦幼苗 ,并对幼苗接种外生菌根真菌进行菌根合成试验。所用的外生菌根真菌有 :灵芝 (GanodermalucidumKarst)、铆钉菇 (Gomphidiusviscidus)、厚环乳牛肝菌(Suillusgrevillei)、褐环乳牛肝菌 (S .luteus)、彩色豆马勃 (Pisolithustinctorius)、美味牛肝菌 (Boletusedulis)、赭丝膜菌 (Cortinariusrussus)、土生空团菌 (Cenococcumgeophilum)。接种两个月后 ,在灵芝、铆钉菇、厚环乳牛肝菌、褐环乳牛肝菌、彩色马勃和美味牛肝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观察到了外生菌根 ,而赭丝膜菌和土生空团菌接种的白桦幼苗上未形成外生菌根。进一步对形成的外生菌根做组织切片观察 ,在细根皮层细胞间均形成明显的哈蒂氏网 ,证实了6种外生菌根真菌与白桦幼苗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14.
流苏和香椿种子在盐分胁迫下的发芽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流苏和香椿都是重要的造林及园林绿化树种 .为了探讨种子的耐盐能力 ,分两种盐分NaCl和NaCl+KCl(1∶1mol浓度 ) 5个处理 0 ,0 2 %、0 4 %、0 6 %、1 0 % ,进行了种子发芽试验 .结果表明 ,两种盐分对种子的发芽率和苗木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随着盐分浓度的提高 ,发芽率逐渐下降 ,幼苗生长状况也呈同一趋势 .两个树种都具有一定的耐盐能力 ,在 0 4 %盐分条件下 ,发芽率均在 80 %以上 .与复合盐分相比 ,单一盐分对种子发芽和苗木生长的抑制作用更强 ,说明K+ 的存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Na+ 的危害 .为了能够比较不同树种在不同盐分条件下的耐盐能力 ,结合本试验 ,提出了耐盐指数的概念 ,它能比较客观地反映植物的耐盐能力 .  相似文献   

15.
大连近海两种桡足类摄食生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常规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了大边近海两种优势桡足类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和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在不同温度、饵料密度、光照周期条件下摄食率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了其对不同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小球藻(Chlorella sp.)、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和盐藻(Dunaliella sp.)的选择比例和在同一外界条件下雌、雄成体的摄食率。结果表明,在桡足类生活的适宜范围内,温度与摄食率呈正相关;饵料密度与摄食率也呈正相关,超过上限浓度,摄食率下降,拟长腹剑水蚤在有光照时的摄食率大于在黑暗条件下的摄食率;小拟哲水蚤雌性成体的摄食率大于雄性成体的摄食率;桡足类摄食均以新月菱形藻为主,但最适饵料不是新月菱形藻,小拟哲水蚤的最适饵料是盐藻,拟长腹剑水蚤是球等鞭金藻。  相似文献   

16.
在黄海首次发现宝刀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刀鱼Chirocentrus dorab(Forskal)是生活于热带和亚热带海区的鱼类,在中国的南海和东海已有记录,2000年9月在黄海中部捕到,为黄海区首次发现。  相似文献   

17.
青海云杉球果生命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青海云杉 (PiceacrassifoliaKom .)是西北地区重要的造林树种 ,其球果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受冻害、病害和虫害等影响 ,在祁连山北坡林区母树林内所造成的球果损失达 15 7%~ 2 1 3 % .冻害和病害偶发性较大 .冻害因春末夏初降雪引起 .病害为鹿蹄草金锈菌 (Chrysomyxapyrolae (DC )Rostr .)所引起的云杉球果锈病 ,夏季多雨易发生 .虫害是稳定的致害原因 ,优势虫种为云杉球果小卷蛾 (PseudotomoidesstrobilellusL .) .虫害主要在 6~ 9月造成球果早落和种子被蛀 ,被害球果产种量下降 .球果早落造成的种子损失可达 8 0 4% ,保留的球果因虫害蛀食导致的种子损失率为 11 4%~ 5 3 0 % .建议在结实采种年份加强冻害预防和云杉球果锈病、种实害虫的防治 ,并经常除治枝梢和叶部病虫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合欢属植物地理分布和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欢属植物在中国分布范围广 ,地理变异大 .它们大多为先锋树种 ,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植物群落中多以伴生种出现 ,然而在热带落叶季雨林中却成为优势树种 .我们分析了台湾、海南、云南、广西四地合欢林的群落特征 .结果表明 :合欢属植物成为优势树种是由特殊的生境条件和频繁的人为干扰造成的 ,合欢群落所在的落叶季雨林并不是地带性顶极群落 ,而是一种干扰顶极  相似文献   

19.
合欢属植物在中国分布范围广,地理变异大.它们大多为先锋树种,在暖温带和亚热带植物群落中多以伴生种出现,然而在热带落叶季雨林中却成为优势树种.我们分析了台湾、海南、云南、广西四地合欢林的群落特征.结果表明:合欢属植物成为优势树种是由特殊的生境条件和频繁的人为干扰造成的,合欢群落所在的落叶季雨林并不是地带性顶极群落,而是一种干扰顶极.  相似文献   

20.
光肩星天牛与黄斑星天牛酯酶同工酶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清楚光肩星天牛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Motschulsky, 1853)和黄斑星天牛A.nobilis (Ganglbauer, 1889)的分类问题,采用垂直板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其成虫酯酶同工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种天牛(包括其过渡型)不同个体的酶谱柱中清晰显示的酶带均处于同一位置,且在颜色、宽窄和相对迁移率上均基本相同,即在酯酶酶带上差异甚微,因而这两种天牛应归属为同一种:光肩星天牛,而黄斑星天牛为其同物异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