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稻类普矮病在闽西、闽北和闽南均有发生,其为害性不可忽视。病害症状因品种不同而表现为两种基本类型——普矮型和草丛型。将类普矮病和普矮病接种在同一稻苗上.可先后产生各自的症状。
病害仅能通过黑尾叶蝉和二点黑尾叶蝉传播。电光叶蝉、白翅叶蝉、褐飞虱和缢管蚜均不传病。  相似文献   

2.
水稻瘤矮病—广东湛江新发生的一种水稻病毒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广东新发生的水稻瘤矮病于1981~1982年在广东湛江地区的信宜、高州和化州县发生流行。室内用叶蝉接种2叶龄的稻苗,在10~11月广州温室温度约为土9~23℃下,潜育期为13~28天,主要症状为病苗矮缩,叶片浓绿色,叶背及叶鞘上长有若干个淡黄绿色近圆形小瘤(0.1~1.2毫米直径)。病毒粒子球状,直径约60毫微米。昆虫介体为电光叶蝉(Recilia dorsalis Motsch.)和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ticeps Uhler.)。褐稻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和白背飞虱(Sagatella furcifera Horvath.)不能传病。二点黑尾叶蝉(N.virescence Distant.)和大斑黑尾叶蝉(N.apicalis Motsch)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决定。电光叶蝉的最短获毒饲育期少于24小时。潜育期在平均室温22~23℃下为13~24天。保毒虫能终生传毒。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初步认为本病与泰国和马来西亚报道的水稻瘤矮病相同。  相似文献   

3.
泰国各地采到带有一种不知名的病害和其他几种病毒病症状的水稻植株。用电镜和浸渍法从该植株上测定出有几种病毒病的存在。研究结果表明那种不知名的病害不是东格罗感染所引起。从田间有病状植株上采集小的叶片样本(2×2m~2),置试管中,加入含有0.02%pv的0.1M 3—HCL 缓冲液(pH7.2),然后用玻璃棒捣碎。再滴入两滴敏化悬浮乳胶与抗血清并摇动30分钟,静置2小时后观察。在阳性反应中乳胶粒子凝聚,在阴性反应中则其仍呈  相似文献   

4.
黄瓜黑星病近二年来已成为黄瓜生产上暴发性的严重病害。我们于1984和1985年在长春、吉林、辽源、通化、浑江等市调查,发现此病在大棚黄瓜上已普遍发生,有的地区露地黄瓜的发病率也很高(见表)。1984年  相似文献   

5.
水稻东格鲁病杆状病毒在我国的发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来自IRRI的水稻东格鲁球状及杆状病毒抗血清的检测及电镜观察等表明:我国水稻东格鲁病的病原不仅有球状病毒,且有杆状病毒。球状病毒直径大小约30nm,杆状病毒的大小约150-350×25nm。病株叶片叶肉细胞以至维管束鞘细胞有淀粉累积,部分韧皮部细胞变形或坏死。有杆状病毒存在的病株或同时也有球状病毒存在的病株较单独球状病毒存在的病株黄化严重,且易枯死。至于该杆状病毒的详细分布范围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1959年5月間,在杭州早稻生长的前期,叶片和叶鞘上发現一种新的病害。病斑最初暗綠色,以后呈黑褐色,带棱形,病斑的外形与稻瘟病有些相似,严重时引起稻株的枯死。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寄生在知母花茎和蒴果上的一种新的锈孢锈菌,命名为知母锈孢锈菌,并作了描述和比较。  相似文献   

8.
稻普通矮缩病(RD)是一种毁灭性的病毒病,已知此病仅发生在温带地区如日本、朝鲜、中国和尼泊尔。 近来在菲律宾的哥打巴托北部Midsayap的稻田中发现了稻普通矮缩病症状。感病植株表现矮化和在叶片上出现小的褪缘斑或条纹。被东格鲁病侵染的大多数植株也表现出褪缘斑,因此,与稻普通矮缩病的症状不易区分。但是,在只被稻东格鲁杆状病毒(RTBV)侵染的稻株体上稻普通矮缩病的叶片症状才清晰明显。  相似文献   

9.
《湖北植保》2003,(2):38-38
由于武汉大学生命科学院余金洪等人发明的“水稻无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选育法 ,成功地发现了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新细胞质资源。这一发现已获国家发明专利 ,它将进一步提高中国水稻生产水平 ,促进杂交水稻研究。据介绍 ,武汉大学的专家首次找到了创造“水稻无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细胞质源的方法 ,成功提出了这种叫做“水稻无花粉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新细胞质源。利用这种选育法可大幅提高杂交水稻种子纯度 ,明显提高稻种的生产水平、杂种优势、稻米品质和田间抗病抗逆性等 ,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目前 ,中国杂交水稻生产上使用的事绝…  相似文献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拥有丰富的甘蔗品种资源,目前世界上的栽培品种中有些就原产于新几内亚。在当地,许多居民的小院内生长有各种甘蔗品种的单株无性系,这些品种资源对甘蔗工业的发展无疑有很大的潜在作用。可是近年来,在巴布亚—新几内亚Ramu河流域一带种植的几种甘蔗品种上发生了一种以前未见过的新病害——Ramu矮化病。感染此病的甘蔗表现植株矮小。通常Ragnar品种的成熟节间长9~  相似文献   

11.
崇阳县近年水稻病毒病发生呈流行爆发态势,通过田间调查和资料比对,发生的水稻病毒病主要包括水稻普通矮缩病、水稻黄叶病、水稻黄萎病、水稻齿矮缩病、水稻黑条矮缩病、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等,并且多病混发情况比较普遍,不同水稻品种发病程度不同,中晚稻普遍重于早稻,零星种植水稻田重于集中种植.选用抗病品种连片种植、重点防治稻飞虱叶蝉...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茂名市为水稻高产地区之一。近年来遭受水稻瘤矮病、橙叶病等病毒病危害,从1992年春季开始,在广东省农业厅、华南农业大学及广东省农科院植保所组成的“三农合作组”指导下,茂名市各级政府吸取1991年晚稻突发危害的教训,做到诊断及时,措施有的放矢,充分发动群众,精心组织综合治理工作的落实,因而取得显著防效,发生面积由31万亩控制为3.1万亩。据最近市农业局组织省、市、县三级植病专家实地考察  相似文献   

13.
莴苣上发现一种新的核盘菌菌核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从湖北省神农架莴苣上分离到一种产菌核病原真菌。这种真菌在培养特性上同核盘菌、三叶草核盘菌和小核盘菌既存在着明显差异,又存在着相似之处。其菌核易萌发成子囊柄,但在一般散射光下柄顶端难以发育成子囊盘。对偶得的1枚子囊盘观察表明这种真菌符合核盘菌属真菌的特征,并且同核盘菌属3个近缘种的菌株不同。可溶性蛋白质和多种酶同功酶电泳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真菌不同于核盘菌属的3个常见种,但同它们亲缘关系较近。这种新菌核病的初侵染来源是菌核萌发产生的菌丝,通过病健接触构成再侵染,在病组织上形成菌核越冬越夏。离体和活体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这种真菌只能侵染莴苣,不能侵染油菜、小白菜、萝卜和胡萝卜。  相似文献   

14.
我国水稻籽粒上的一种细菌性病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江苏省部分农场的水稻籽粒上出现"黑米"症状。据初步调查,品种主要为镇稻88,粒发病率3.3%~8.3%。  相似文献   

15.
桃树的一种新病害——桃树红叶病毒病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桃树"红叶病"据了解早在1964年前后在北京市的个别桃园个别植株的局部枝上已有发生,病因不明,群众称之为"红叶病"。近年危害加剧,已引起生产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草莓夏矮病的病原为水稻干尖线虫(Aphelenchoidesbesseyi),它分布遍及世界各稻区,在日本、菲律宾等国,该线虫同时侵害水稻和草莓。1986年以来,我国南京、镇江、苏州、上海和杭州的草莓,在田间出现萎缩症状,但又不是病毒病的草莓植株。并从南京...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牡丹瘤点病的症状,病菌经PDA培养基培养,进行病原菌鉴定,引起该病发生的病原菌为瘤座孢菌(Tubercularia sp.)。  相似文献   

18.
一九七五年在衣阿华州首次发现了一种新的大豆病害,在大豆叶上引起棕黄坏死大斑。在大风时,坏死部分常坠地,使大豆叶呈现残破的外观。病征仅限于叶片,从未在茎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水稻上一种类似条纹叶枯病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弄清我国类似水稻条纹叶枯病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性,自1984年起,选用我国的病株进行了有关测试.人工接种,该病原物能侵染水稻、早稻和小麦,不能侵染玉米、高粱和苏丹草.在大量的病组织超薄切片和分离提纯液的电镜观察中,均未见到分枝丝状体病毒,病株汁液和提纯液与日本的RSV抗血清均为阴性反应.此外,本实验还从类菌原体、类病毒和虫毒等方面进行了测试,除虫毒拟有一定的可能性外,其余都可以排除在真正病原之外。  相似文献   

20.
鳞茎和球茎观赏植物上的病毒病和类病毒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llen.TC  胡世涛 《植物检疫》1989,3(5):356-357
鳞茎植物进行无性繁殖,非常容易导致病毒病和类病毒病的广泛传播。病毒、病毒复合感染所形成的症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反常的寒冷气候,能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