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毛乌素沙地沙芥和斧形沙芥为试材,采用全挖法,研究了其根系周围土壤含水量变化、根系分布及水平根系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自然生境中,沙芥和斧形沙芥1a生植株根系周围的平均土壤含水量分别为(2.68±0.11)%、(2.50±0.45)%;2a生的分别为(3.13±0.46)%、(1.90±0.68)%。沙芥和斧形沙芥主根垂直,水平根系数目较少、但长度极其发达。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主根长均约为120cm,最长水平根分别为380、400cm,水平根累计总长分别为1 590、3 340cm。沙芥和斧形沙芥2a生水平根系均在深度40~60cm、距主根0~40cm的空间范围内分布最多,均在40~60cm的土层深度分布最大,因此,沙芥和斧形沙芥主要依靠延长水平根系寻找远距离水源来适应低土壤含水量环境,斧形沙芥比沙芥更能适应低土壤含水量。  相似文献   

2.
以沙芥属蔬菜沙芥和斧形沙芥叶片为试材,采用感官评价及生理指标测定的方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丙二酸对沙芥属蔬菜保鲜效果的影响,并使用灰色关联度法研究了沙芥属蔬菜叶片中各物质与失重率之间的关联度。结果表明:丙二酸质量浓度为300mg·L~(-1)时,沙芥与斧形沙芥叶片呼吸强度最低,分别为82、67μg·h~(-1)·g~(-1),贮藏第10天的失重率在各处理中最高,分别为7.93%和11.02%;各处理中氨基酸、维生素C、蛋白质含量均随贮藏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但300mg·L~(-1)处理下降幅度较小,且沙芥中上述各营养物质含量均比斧形沙芥高;沙芥属蔬菜叶片中各物质对失重率影响最大的是氨基酸,其次是蛋白质,影响最小的是还原性糖;丙二酸质量浓度为300mg·L~(-1)时,沙芥属叶片保鲜效果最好,能有效延长叶片的保鲜期。  相似文献   

3.
 以沙芥种子(含水量4.5%)和斧形沙芥种子(含水量4.3%)为材料,采用硅胶干燥法将其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在50、35 和20 ℃条件下密闭贮藏1年,研究温度对种子活力及抗脂质过氧化的影响,为种子老化及贮藏研究提供理论参考。结果表明,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在50、35和20 ℃下贮藏1年,其贮藏最佳含水量范围随贮藏温度的下降而变宽,沙芥种子由4.5% ~ 3.1%变为4.5% ~ 2.2%,而斧形沙芥则从4.3% ~ 2.2%变为4.3% ~ 1.3%;种子活力的劣变先于发芽率的降低,随着含水量的降低,贮藏后种子的相对电导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以初始含水量(对照)种子的萌发、活力和生物膜完整性保持最好,斧形沙芥种子贮藏的最佳含水量范围和抗老化能力大于沙芥种子;贮藏过程加剧了种子的产生和MDA含量的积累,其中以35 ℃贮藏后积累最少;CAT、GPX、APX贮藏后活性保持良好且受贮藏温度的影响;本试验表明,贮藏的最佳条件为35 ℃,沙芥种子含水量为4.5%,斧形沙芥种子为4.3%。  相似文献   

4.
"沙珍FJ-1号"斧形沙芥是采用单株-混合选择法培育而成的常规栽培种。该品种叶色深绿、叶基部紫色,营养生长生育期为125 d,生殖生长期为130 d,属中晚熟品种,营养品质好、抗病能力强,产量18 023.6 kg·hm-2,适合在内蒙古等西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5.
沙埋是沙地植物生长和分布的重要选择压力之一,也是影响植物种子萌发、幼苗出土和幼苗存活的关键因素。选择梭梭典型自然生境,模拟梭梭种子自然埋藏深度状况,研究了0、0.5、1.0、2.0、3.0cm 5种沙埋深度对其出苗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梭梭种子出苗率随埋深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小趋势,沙埋深度为0cm时出苗率为4.2%,沙埋深度为0.5、1.0、2.0cm时,出苗率分别为31.9%、14.7%和0.9%,沙埋深度为3.0cm时无出苗。出苗早期,幼苗死亡率均较高,达到平均80.7%;其后,死亡率下降,且2.0cm埋深幼苗死亡率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直至幼苗全部死亡。埋深对幼苗生长动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幼苗生长早期,0.5cm埋深幼苗的地上、地下部分生长以及根冠比均大于0cm和1.0cm埋深;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逐渐减小。表明0.5cm埋深是梭梭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最佳深度。综上,中度沙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梭梭种子的萌发出土与幼苗的早期生长,而重度沙埋抑制幼苗的生长,甚至导致幼苗的死亡。  相似文献   

6.
科技文摘     
正超干处理对沙芥属蔬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目的:研究超干处理对沙芥属蔬菜种子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影响,为沙芥属蔬菜种子耐干性及贮藏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硅胶干燥法将沙芥种子(4.5%)和斧形沙芥种子(4.3%)的含水量分别降至3.1%、2.2%、1.3%,测定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种子的生活力及抗氧化代谢的变化。结果:种子含水量由CK降至1.3%时,斧形沙芥种子活力保持较高水平,而沙芥种子则急剧下降;脱水后3个含水量的沙芥和斧形沙芥种子的相对电导率均低于CK,细胞膜完整性保持良好;超干处理会使沙芥属蔬菜种子的MDA  相似文献   

7.
鱼智 《食用菌》2006,28(1):34-35
毛乌索沙地位于鄂尔多斯高原的东部,跨内蒙、陕西、宁夏三省区,总面积约40000km^2,年平均降雨量为300~400mm,平均气温7~10℃,平均风速为2.9m/s,呈内陆干旱气候。地下水源丰富,且分布在浅层,沙土容重1.56g/cm^3,田间持水量为13%。目前人工栽培天麻主要分布在野生天麻适宜区,随着天麻的用途扩展,需求量增大,这些地区自然植被破坏严重,根据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分析,毛乌素沙地既有天麻栽培的优势条件,也有一定的限制因子。2000年11月,我们从陕西商洛市引入蜜环菌和红杆天麻种进行栽培试验,经四年的栽培试验表明,只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扬长避短,可以达到高产水平,现就栽培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李娟  林海丹  童家赟 《北方园艺》2021,(23):114-120
以野生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种子为试材,采用光照培养箱进行萌发试验,设置了4个温度条件(20~25、20~30、25℃和25~30℃),2种发芽床(纸上和沙上),3个浓度赤霉素溶液(0.125、0.250、0.500 mg·mL-1,蒸馏水作对照)浸种;采用育苗盘进行育苗试验,设置了3种育苗基质(塘泥、沙、塘泥加沙混合)和3个播种深度(0、0.5、1.0 cm);以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胚根和苗长等指标,考察了各组种子萌发和出苗效果,以期为何首乌种子质量检测和育苗栽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 表明:温度考察中,何首乌种子在变温20~25℃条件下获得最高发芽率(75.8%),恒温25℃(TP)培养时发芽势最高(P<0.05);3个浓度赤霉素溶液浸种均能显著提高发芽率,浓度为0.500 mg·mL-1时发芽率最高(87.0%).育苗基质选择试验中塘泥培养出苗率最高,沙子培养的幼苗胚根最长(P<0.05).采用塘泥为基质,播种深度0.5 cm时有最高的出苗整齐度(GE),播种深度增加至1.0 cm时出苗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木屑块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我们于1985年4月对已采菇4批(平均产量2.7斤/块)准备淘汰的菌块(1尺见方2寸厚),进行埋沙试验。其方法是:选择室内干净场所,四周用砖砌好,撒上石灰少量,先铺15厘米厚的干净细沙一层,然后铺上旧菌块,再盖2~4厘米厚的沙,依次排放3~4层菌块  相似文献   

10.
以苗龄约160d的云南松苗木为试材,采用L9(34)正交设计开展无纺布容器规格、基质和追肥3因素3水平的苗木培育试验,于苗龄190d和250d时测定地径和苗高,分析了试验因素的水平及其组合对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苗龄190d和250d时,苗木的平均地径和苗高分别为1.19~1.72、1.89~2.32mm和1.36~3.40、3.11~4.09cm,2个苗龄的不同处理组合间地径和苗高均呈现极显著差异(P0.01)。容器规格、基质配比和根博士浓度对2个苗龄阶段的地径、苗高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云南松苗木生长对空间和养分具有动态的变化需求;6份森林土与3份碳渣和1份珍珠岩混合为基质有利于云南松苗木生长。苗高与地径具有y=1.232 2x+0.801 3的一元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1.
桃远缘杂种的获得及杂种胚抢救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桃为母本, 与经过处理的李、杏花粉进行远缘杂交, 成功地对杂种幼胚进行了胚抢救, 并对部分杂种进行了分子鉴定。研究表明, 在以‘雨花露’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杂种胚的败育发生于授粉后第7周, 而以‘中华寿桃’为母本的杂交组合中, 杂种胚的败育开始于授粉后第8周; 以早熟桃品种‘雨花露’为母本的杂种胚PF (胚长/种子长) 值为0.5时幼胚萌发率仅为6.7% , 而以晚熟品种‘中华寿桃’为母本的杂种胚PF值为0.5时幼胚萌发率却大于50%; 适宜场强的静电场处理父本花粉后可显著提高杂种胚培苗多丛芽诱导增殖效率, 而父本花粉经过60Coγ射线照射后得到的胚培苗, 多丛芽诱导效果较差, 组培苗长势较弱; 在胚抢救技术体系中, 杂种胚最佳萌发及生长培养基为1 /2MS + 6-BA 4 mg·L-1 +IBA 0.5 mg·L-1 , 胚萌发及分化率达90%; 最佳多丛芽诱导及增殖培养基为MS + 6-BA 1.0mg·L-1 + IBA1.0 mg·L-1 ,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S + IAA 0.5 mg·L-1 +NAA 0.2 mg·L-1 ; SSR技术对杂种鉴定结果表明, 所获杂种为真杂种。  相似文献   

12.
葡萄糖、蛋白胨对阿魏蘑、杏鲍菇菌丝影响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碳源、氮源是食用真菌菌丝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在试管种培养中,最常用的碳源是葡萄糖,氮源是蛋白胨.为此,进行了阿魏蘑、杏鲍菇菌丝生长葡萄糖和蛋白胨最适浓度筛选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阿魏蘑菌丝生长最适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分别是20%和0.5%;杏鲍菇菌丝生长最适葡萄糖和蛋白胨浓度分别是3.0%和0.6%.  相似文献   

13.
在温室条件下,对山新杨枝条进行冷藏后预处理与常规处理插条对比、NAA不同浓度和添加物浸泡处理、以及2种扦插基质容器育苗试验,建立了山新杨促成育苗新途径.结果表明:冷藏后温室预处理20 d、NAA(1×10-4+2%蔗糖)溶液中浸泡下切口24 h,在蛭石:河沙=1:1 基质上扦插,经50 d催根培养出健壮钵苗.  相似文献   

14.
百香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MS为基本培养基,百香果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百香果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研究。结果表明:MS+6-BA 2.0mg/L适合丛生芽诱导,诱导率达100%;MS+6-BA 1~1.5mg/L+IBA 0.1~0.2mg/L适合继代增殖培养;1/2MS+IBA 0.1mg/L+NAA 0.1mg/L适合生根诱导,诱导率达100%。  相似文献   

15.
Summary

Shoot tips established in vitro better than single nodes. Five-cm shoot tips gave better Stage I results than 2-cm shoot tips. The best microshoot proliferation rates were obtained with isopentenyladenine (2iP) at 5 and 10 mg l?1; tetrahydropyranyl-benzyladenine was ineffective. Microshoots rooted well, regardless of the level of 2iP in the Stage II medium. Stem-cutting-macropropagated plants generally were more variable in height, had less basal branching and were more erect than plants from microculture.  相似文献   

16.
金顶侧耳与黄白侧耳性亲和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金顶侧耳 (Pleurotuscitrinipileatus)与黄白侧耳 (Pleurotuscornucopiae)的性亲和性及其杂交菌株的特性 ,结果表明 :金顶侧耳与黄白侧耳相互亲和 ;获得的 2株杂交菌株CC - 1、CC - 2的生长最适宜温度分别为 2 3 38~ 2 4 6 2℃、 2 3 6 1~ 2 4 19℃ ,而其亲本金顶侧耳 (0 5 79)和黄白侧耳 (MH0 0 30 1)交配型基准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分别为 2 4 0 3~2 6 37℃、 2 4 2 7~ 2 6 33℃ ,杂交菌株的最适宜生长温度均低于亲本菌株  相似文献   

17.
莲藕贮藏中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研究了不同温度、不同莲藕状态、不同褐变抑制剂处理对莲藕褐变度及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温、节藕、抗坏血酸(0.25%)+柠檬酸(0.2%)和NaHSO3(0.05%)+柠檬酸(0.2%),莲藕褐变最轻。多酚氧化酶活性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相似文献   

18.
19.
杏黄兜兰和硬叶兜兰的种子试管培养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和硬叶兜兰(P.micranthum)受粉后120 d和180 d的种子接种到1/4 MS,Ms,R,Kc,Vw 和花宝1号培养基 进行试管培养。低盐浓度的培养基较适宜兜兰种子萌发,R培养基效果最好,萌发率可达30%以上;果荚采收的时间对种子萌发有重要的影响;添加200 mL.I| 的椰子乳可促进种子萌发。育苗培养基中添加活性炭2 mg·L 和香蕉匀浆100 g。I 有利于种子苗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