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96 毫秒
1.
为开展核型多角体病毒与宿主互作关系的研究,建立蓖麻蚕(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细胞体外扩增体系,分析其对不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差异。采用剪切分离后的蓖麻蚕蛹精巢组织材料,将分散的细胞在TNM-FH培养基中经数月换液培养后,获得了扩增的蓖麻蚕蛹精巢细胞系(BMC1)。BMC1的倍增时间约为65h。病毒的感染性实验表明:BMC1细胞对苜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比较敏感,在感染的细胞中可以明显地观察到多角体;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的多角体蛋白基因启动子可以在BMC1细胞中表达,但难以观察到多角体形成和细胞的病变,提示BMC1可以作为BmNPV的稳定化表达受体;而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crNPV)单独感染BMC1细胞时,无明显病变,只有在与AcNPV混合感染时可观察到PcrNPV多角体形成。BMC1细胞对不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敏感性具有差异,不同核型多角体病毒的感染性差异的机制有待深入解析。  相似文献   

2.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电子显微镜技术对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cMNPV)的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其多角体蛋白质晶体为规则的线型、方格型花样。pcMNPV以病毒束随机封闭于多角体内,病毒束内含有数目不等的核衣壳,它是一种多粒包埋类型的NPV(MNPV)。  相似文献   

3.
<正>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NPV)是杆状病毒典型代表之一。建立蓖麻蚕NPV-昆虫细胞系统,对于研究病毒的增殖规律,阐述基因表达与调控等基础理论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特别是杆状病毒载体系统已成为杆状病毒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热门课题。国内已开始构建蓖麻蚕NPV表达载体,期望在细胞和活体水平表达外源基因。因此,选择和建立适宜的病毒宿主离体系统,有利于蓖麻蚕NPV作为载体的  相似文献   

4.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几种昆虫细胞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hilosamia cynthiaricina NPV)是经济昆虫蓖麻蚕的病原体.有关该病毒的理化性质,病毒结构及病毒基因组有大量文献报道.人们一方面致力于蓖麻蚕病毒病的防治以减少经济损失.另一方面考虑到蓖麻蚕幼虫虫体大,易于大量饲养,希望利用蓖麻蚕NPV(PcrNPV)作为外源基因运载体,在蓖麻蚕虫体水平表达外源基因,生产具有贵重价值的基因产物.PcrNPV作为基因工程运载体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筛选对PcrNPV敏感的离体细胞系统.本研究报道蓖麻蚕NPV感染几种昆虫细胞系的电镜观察,筛选出能够提供PcrNPV复制的几个细胞系.  相似文献   

5.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PhilosamiacynthiariciniNuclearPolyhedrosisVirus)的超微结构的观察方法及观察结果 ,并对该病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描述。病毒多角体为 12面体和多面体结构 ,大小不一 ,平均直径为 2 4μm ;多角体碱解后释放出杆状的病毒束 ,大小为 32 0~ 4 17nm× 83~ 2 2 7nm ,核衣壳大小比较均一 ,约为 32 0nm× 83nm。通过多角体超薄切片的横切面观察 ,囊膜内包被的核衣壳数变动于 1~ 10之间 ,只包被 1个核衣壳的数目最多 ,约占总数的 80 4 % ,病毒束在排列图式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蓖麻蚕蛹卵巢细胞的离体培养及其病毒感染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浦秋文  胡敏 《蚕业科学》1989,15(1):56-57
本文采用不同的培养液在体外培养蓖麻蚕蛹卵巢细胞,比较观察细胞生长,发现这些细胞能连续传代。开始细胞生长相当慢,13代以后,生长加快,趋于稳定。并且发现这些细胞对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十分敏感。  相似文献   

7.
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解旋酶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解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和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NPV,PcrNPV)在感染性及基因水平上的差别,克隆了PcrNPV解旋酶基因helicase,对该基因进行了测序及同源性分析。感染性试验表明,ApNPV对柞蚕和蓖麻蚕的感染率分别为78%和57%;而PcrNPV对蓖麻蚕的感染率为79%,但几乎不感染柞蚕。对PcrNPVhelicase分析的结果表明,该基因长度为3 639 bp,编码1 212个氨基酸(登录号:EU143371)。基因的同源性分析表明,PcrNPVhelicase与ApNPVhelicase的同源性最高,达98.6%,与苜蓿银纹夜蛾NPV(Autographa califorlicaNPV,AcNPV)helicase和家蚕NPV(BombyxmoriNPV,BmNPV)helicase的同源性最低,分别为58%和58.8%。PcrNPV和ApNPV的helicase基因7个保守功能域上的氨基酸序列均相同,仅在靠近DNA结合区螺旋-转角-螺旋结构处的第974位上有1个氨基酸不同,推测该位点可能与宿主域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8.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属于杆状病毒科,包涵体亚科,它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是蚕业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是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而RNAi技术为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利用RNAi技术培育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抗性品种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1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序列分析(Sumiko Gomi等,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1999(80),1323-1337)家蚕的致病性核型多角体病毒(NPV)(T3 strain)基因组被测序和分析。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是一个有128413核苷酸长的、鸟嘌呤 胞嘧啶含量占40%而且包括编码预测蛋白的全部60个氨基酸的136个开放读码框(ORF)。虽然表型不同,家蚕核型多角体  相似文献   

10.
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ie-2和pe-38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克隆方法,通过对插入pGEM-3Z载体的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部分片段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获得了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基因组的2个极早期基因ie-2和pe-38的序列及pe-38的5′启动子区,其推定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295和302个氨基酸,并且内部含有一个保守的锌指结构和亮氨酸拉链。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显示: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ie-2和pe-38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较高,与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都很低;在分子进化方面,这2个基因的保守性不强,出现大片段缺失,是研究分子进化及物种关系比较典型的基因。  相似文献   

11.
柞蚕蛹增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蛹增殖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研究谢秉泉,周怀民,郑作运(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在Smith(1983)、前田进(1984)取人干扰素基因分别与苜蓿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DNA(Au-tographacalifornicaNPV-DNA)和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  相似文献   

12.
莫嘉凌 《广西蚕业》2003,40(4):56-57
核多角体病是蓖麻蚕的一种主要病害。蚕儿食下病毒多角体后,在中肠碱性胃液的作用下,多角体溶解,释放出病毒粒子。这些病毒粒子首先在中肠上皮细胞内进行复制,进而侵入血细胞、脂肪细胞及真皮细胞,生殖腺膜细胞也有寄生。病重时,丝腺、神经细胞都有多角体形成。 蓖麻蚕核多角体病仅能水平传播,食下传染是本病的主要传染途径。感染病毒后,小蚕期经过3~4天,大蚕期经过5~7天发病死亡,死后蚕体变软。染病的蚕儿,食欲减退,发育迟缓,出现较多的小蚕、迟眠蚕、半蜕皮或不蜕皮蚕。蚕儿狂躁外爬,蚕体环节肿胀,节间膜发亮。重病蚕,背部及两侧气门处…  相似文献   

13.
蚕病述要     
病毒病蚕的主要病毒病,有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空头性软化病三种,其中核型多角体病在春蚕的壮蚕期容易发生,与此不同,质型多角体病和空头性软化病在早秋的壮蚕期大面积发生,往往成为歉收的原因。 (一)核型多角体病本病也称脓病,世界养蚕国家包括日本在内很早就已知道是一种病毒病。 1.病征幼虫特别壮蚕呈现的病征,首先体色有一点像污染(脏)那样的变色,其  相似文献   

14.
费建明  李兵  沈卫德 《蚕业科学》2007,33(4):610-613
基于丰富蓖麻蚕核型多角体病毒(Philosamia cynthia ricininucleopolyhedrovirus,PcrNPV)分子信息的目的,对PcrNPV DNA部分片段进行了测序分析,获得1个DNA结合蛋白基因p6.9的完整序列。该基因的读码框由240个核苷酸组成,编码79个氨基酸,分子质量约为9.8 kD,转录起始位点ATG侧翼序列符合Kozak规则,其上游34bp处具有晚期基因转录的保守起始序列taag,表明该基因为晚期表达基因。将PcrNPV与12种昆虫核型多角体病毒P6.9蛋白氨基酸序列作同源性比较的结果显示:PcrNPV P6.9蛋白氨基酸序列与家蚕(Bombyx mori)NPV P6.9的同源性为59%,与柞蚕(Antheraea pernyi)NPV的同源性为100%,表明PcrNPV与ApNPV的亲缘关系很近。  相似文献   

15.
对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苏州株(BmNPVsu)光胱氨酸蛋白酶基因(CP)的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读码框为972个核苷酸,编码323个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BmNPVsu的CP与首蓿银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AcNPV)、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HcNPV)、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fNPV)、黄杉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OpNPV)、舞毒蛾核型多角体病毒(Ld-NPV)在DNA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5%、76.2%、74.9%、72.7%、62.9%;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分别为96.9%、77.1%、79.3%、77.1%、65.6%。BmNPV CP的氨基酸序列与不同来源的木瓜蛋白酶超家族的CP也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特别与 Trpanosoma brucei的CP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达32%。在组织蛋白酶B、H、L、S以及木瓜蛋白酶的36个保守氨基酸残基中有31种出现在BmNPVsu的CP中,BmNPVsu CP同其它杆状病毒CP一样,可看作木瓜蛋白酶超家族成员。  相似文献   

16.
<正> 家蚕病毒病是生产上危害严重的传染病,特别是寄生在蚕的肠道细胞内的病毒,为害尤甚,在夏秋蚕期发病更多,往往占全部蚕病的70%以上。家蚕病毒病已发现的有四种、即核型多角体病、质型多角体病、传染性软化病和浓核病。除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寄生在体皮、血液、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因此发病较快,其他三种  相似文献   

17.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涂纳新  张志芳 《蚕业科学》1994,20(2):124-125
应用PCR技术诊断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涂纳新,张志芳,郭锡杰,吴祥甫(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蚕研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化所)由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感染引起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病(又称血液型脓病),是目前危害蚕业生产的主要病...  相似文献   

18.
为获得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rnyinucleopolyhedrovirus,ApNPV)基因组序列,采用随机克隆方法,建立ApNPV的质粒基因文库,并通过对插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获得了编码包涵体衍生型病毒特异囊膜蛋白基因odv-e56。该基因上游具有晚期调控保守序列TTAAG,是一个晚期表达基因,阅读框为1125bp,共编码374个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比较结果表明:ApNPV的odv-e56基因与黄杉毒蛾多角体病毒(OpNPV)和云杉卷叶蛾核型多角体病毒(CfNPV)的同源性较高,而与松树小叶蜂核型多角体病毒(NlNPV)和松环螺旋多角体病毒(NsNPV)的同源性最低。由此认为,杆状病毒科的odv-e56基因在进化上存在两种进化方式:一类以点突变为主,基因长度变化不明显;另一类突变以小片段的碱基增减为特征。  相似文献   

19.
软化病、血液型脓病和微粒子病为蓖麻蚕常见的三大传染病害,病原分别是几种细菌、核型多角体病毒、微粒子原虫.正确识别病害,采取相应防治措施,对控制病害流行,发展养蚕业,至关重要.一、三病害的简易识别1、病卵识别 单蛾产卵量少,不良卵率和死卵率较高.卵产附分散,不成燕窝状;卵胶少、易脱落;卵色哑白;卵窝凹陷快、凹陷深;孵化不整齐;孵化率低.软化  相似文献   

20.
王林美  范琦  张波  叶博 《北方蚕业》2006,27(1):23-25
本试验用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Antheraea Pemyi Polyhedrosis Virus简称ApNPV)感染樗蚕蛹精巢细胞系,分别置于0℃,4℃,15℃,20℃,26℃,28℃,30℃,37℃下静止培养,观察细胞病理变化,测定细胞的感染百分率和多角体含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温度对病毒的感染率及其在细胞中复制有明显的影响。26℃~28℃是柞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感染樗蚕蛹精巢细胞并形成多角体的最适培养温度,感染率最高,多角体含量也最多。培养温度过低或过高,多角体都不能在细胞内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