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采用离心脱水、冷冻、异丙醇、无水乙醇处理等方法对西瓜浆样进行预处理,考察了各预处理方法对番茄红素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西瓜浆样中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佳处理条件为西瓜浆样离心脱水或冷冻预处理,以石油醚∶丙酮(1∶1)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5、提取时间为20 min、提取温度为45℃,西瓜经离心脱水处理或冷冻处理后,可缩短提取时间、降低料液比,且在提取过程中受提取温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青风藤中青藤碱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康红钰  任丽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9):4578-4578,4582
[目的]优选青风藤中青藤碱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固液比(A)、碱化时间(B)、提取液pH值(C)、碱化pH值(D)对提取率的影响,用紫外分光光度标准曲线法测定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中,对青风藤中青藤碱的提取影响大小顺序为提取液pH值〉碱化时间〉碱化pH值〉固液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固液比1∶20,碱化时间2h,提取液pH值为3,碱化pH值为8。在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测得青藤碱平均提取率为3.7%。[结论]该研究为青风藤中青藤碱工业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正交试验优选金樱根鞣质提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邹堂斌  赵永福  解庆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4953-14954
[目的]优选金樱根中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试验提取金樱根鞣质,测定提取液在波长276nm处的吸光度,考察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时间、液料比对金樱根鞣质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为30%,液料比为20,在50℃下超声提取60min,金樱根鞣质提取率可达5.061%。[结论]该工艺稳定、合理、可行,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不同贮藏方式下,影响番茄样本定性判别的主要品质指标。[方法]本文采用可见近红外光谱技术分析了不同贮藏方式下番茄的光谱特性;引入主成分分析和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对不同贮藏方式的番茄样本进行定性判别和贡献指标确定。[结果]不同贮藏方式下番茄的光谱特性有所不同,可用主成分分析提取的3个敏感波段1 927、1 401、1 222 nm(累积贡献率为98.92%)对其进行区分;与1 927 nm吸光度值关联度最大的为可滴定酸,与1 401 nm吸光度值关联度最大的为可溶性固形物,与1 222 nm吸光度值关联度最大的为可滴定酸。[结论]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是影响其主成分分析的主要品质指标,也是影响上述不同贮藏方式下番茄样本分类的指标。该研究可为后续基于光谱技术的不同贮藏方式下番茄品质快速检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湿藻藻泥乙醇脱水干燥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有效降低小球藻油脂提取过程中湿藻体脱水干燥成本。[方法]以BG11培养液培养的小球藻进行离心预处理后加入不同浓度和比例的乙醇、经不同的脱水次数,探究在不同条件下湿藻泥的脱水效果,并以湿藻泥脱水干燥后制备的藻粉为材料,比较了小球藻藻粉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油脂提取率。[结果]加入的乙醇浓度为80%,乙醇溶液与藻泥中原含水量的体积比为1∶1,经一次挥发脱水后,湿藻泥中的含水率可从89.04%降至30.1%。[结论]藻粉含水率在40%以下时,对粗油脂得率影响较小,即湿藻用乙醇进行协助脱水时,藻泥含水量降至40%以下即可进行油脂提取。  相似文献   

6.
师文添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1):17433-17435
[目的]为分离纯化玫瑰茄花青素提供参考。[方法]以冰醋酸为溶剂,采用超声波法提取玫瑰茄中的花青素,以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玫瑰茄提取液在522nm左右出现特征吸收峰,说明该提取液具有花青素的特征,属于花青素类物质。各因素对玫瑰茄花青素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液料比〉冰醋酸浓度〉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最佳提取工艺为:冰醋酸浓度9%,液料比22,超声时间28.5min,超声功率490W。[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超声波提取玫瑰茄中花青素的最佳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7.
番茄红素萃取优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书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2):13545-13546
[目的]考察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因素,优化其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溶剂法萃取番茄红素,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提取溶剂种类和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pH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以氯仿-丙酮(2∶1)混合液为提取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最高,石油醚为提取剂提取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最低。提取温度低于70℃,随着温度升高番茄红素的提取率明显增加,高于70℃时,其提取率趋于恒定。在提取初始阶段,番茄红素提取率随时间延长而增加8,0 min以后其提取率趋于稳定。当pH=6.0时,番茄红素提取率最高。当液料比小于4∶1时,番茄红素提取率随液料比的增大而显著增加;当液料比大于4∶1时,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反而下降。[结论]以氯仿-丙酮(2∶1)混合液为提取剂,液料比为4∶1,提取温度为70℃,提取时间为80 min,pH=6.0时,番茄红素的提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8.
郭宁平  何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4,(17):5638-5641
[目的]通过溶剂法从成熟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开辟一条新的提取番茄红素的途径,为探索出具有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条件提供参考。[方法]苦瓜经人工催熟,收集其假种皮,经发酵、干燥处理,采用有机溶剂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出混合溶剂比、溶剂物料比、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等参数。[结果]试验得出具有工业放大的工艺参数为:混合溶剂体积比(二氯甲烷:丙酮)为2:1,混合溶剂与物料比为7:1ml/g,提取时间50min,提取次数3次;在此工艺条件下,从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的萃取率〉95%,油树脂中番茄红素含量〉8%,溶剂残留〈50μg/g。[结论]苦瓜籽假种皮含有可工业开发的番茄红素,该工艺条件下的溶剂残留量达到国家食品标准要求,该方法从苦瓜籽假种皮中提取番茄红素具有可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9.
张利  刘春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030-4030,4038
[目的]探讨鱼腥草中金丝桃苷的提取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提取条件,用色谱法测定提取物中有效物质的含量,并计算出提取率。[结果]溶剂乙醇的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等工艺条件对金丝桃苷浸膏的纯度和提取率有较大的影响,各因素对提取率影响大小的排序为:提取次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提取液浓度。[结论]最佳提取条件为用80%乙醇溶液提取,同液质量比1:10,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h,重复提取3次。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从新鲜番茄中提取番茄红素的效率和产率,采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皂化和超声处理时间等条件。结果表明:对番茄红素提取率产生影响作用的因素从大到小依次是超声波处理时间、提取温度、皂化液浓度和提取时间。考虑提取的经济性,建议选取0.6mol.L-1 NaOH、180W超声波处理8min、料液比为1∶3(g∶mL),提取液为1∶2(V∶V)的丙酮/石油醚混合液,于55℃恒温搅拌1h为最佳工艺条件,番茄红素提取率可达92.9%。  相似文献   

11.
李慧星  许彬  康清浦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4):5701-5702
[目的]为番茄红素油树脂的应用和推广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碱液皂化和石油醚提取从番茄中制备番茄红素油树脂,研究光照、温度和还原剂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油树脂中番茄红素在丙酮溶液中的特征吸收峰为470 nm。日光和避光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稳定性影响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避光条件下存放时间、温度、是否添加还原剂对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的稳定性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在试验水平范围内,当温度高于40℃时,升高温度会显著加速油树脂中番茄红素的氧化;不同还原剂添加量对番茄红素稳定性的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番茄红素具有热不稳定性,日光可加速其氧化,添加还原剂可提高其稳定性,但不能长期维持。  相似文献   

12.
正交试验优选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尹爱国  周佩瑶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4):6603-6605
[目的]寻求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以新鲜成熟西瓜为材料,用不同有机溶剂提取其中的番茄红素,筛选最佳提取剂;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然后采用正交试验对该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乙酸乙酯为西瓜中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剂;各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效果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pH值。[结论]番茄红素的优化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1,pH值4.0,提取温度30 ℃,提取时间1.5 h。  相似文献   

13.
番茄红素萃取工艺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番茄红素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研究液料比、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乙酸乙酯的浸提效果最好,故选用乙酸乙酯作为浸提溶剂。随着液料比的升高,番茄红素提取率增加,当液料比大于4∶1(ml/g)时,色素提取率增加缓慢。当pH值小于6时,随着pH值的增大,色素提取率增加;当pH值大于6时,随着pH值的增大,色素提取率降低。各因素对番茄红素提取率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液料比>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番茄红素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液料比为4∶1(ml/g),提取时间50 min,提取温度45℃,提取次数3次,该条件下,番茄红素的提取率在85%以上。  相似文献   

14.
王世娟  欧阳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3803-3804,3807
[目的]介绍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萃取新工艺。[方法]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的番茄红素,研究萃取时间、萃取温度、萃取压力及二氧化碳流量对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过滤后的发酵液用95%乙醇预处理后萃取3 h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萃取温度为45℃时番茄红素的萃取率最高,之后随温度升高番茄红素的萃取率下降;最佳萃取压力为45 MPa;最佳二氧化碳流量为20 L/h。[结论]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三孢布拉霉中番茄红素的最佳工艺为:压力45 MPa,温度45℃,二氧化碳流量20L/h,此条件下番茄红素的得率可达76%。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紫薯色素的最佳提取方法以及紫薯色素的稳定性。[方法]通过单因素试验对紫薯色素最大吸收波长、最佳提取溶剂、浸提时间及温度进行探讨,并对紫薯色素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紫薯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最大吸收波长530 nm、最佳提取溶剂为5.0%柠檬酸、料液比1:10、浸提时间1 h、浸提温度60℃。稳定性研究表明:色素的颜色和稳定性易受pH值的影响,酸性时较稳定;有较强的耐光性,耐还原能力比耐氧化能力强。[结论]紫薯天然色素的提取工艺及其稳定性研究结果为紫薯天色色素的工业化提取及规模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菊  苏印泉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0):3939-3940
[目的]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罗布麻叶总黄酮的含量,采用单因素考察不同提取方法和不同提取条件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利用正交试验进一步验证,得出罗布麻叶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罗布麻叶总黄酮在波长510 nm处有最大吸收峰,线性回归方程为:C=0.2019×A-0.0100,相关系数r=0.9997;各种提取因素对罗布麻叶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结论]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0,乙醇浓度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2 h。  相似文献   

17.
徐丽萍  张亚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773-15775
[目的]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番茄红素的工艺条件。[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提取溶剂、提取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4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结果]超声波提取番茄红素的最优条件:以乙酸乙酯作提取溶剂,提取温度45℃,提取时间6 m in,超声功率120W,0.5%蔗糖为添加剂。在此最优提取条件下,番茄红素含量可达4.22 mg/m l,优化效果明显。[结论]为进一步开发利用番茄红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普通念珠藻藻蓝蛋白的提取及开发提供试验及理论基础。[方法]以普通念珠藻为材料,比较藻体及细胞的破碎方法、提取液类型及饱和硫酸铵浓度对藻蓝蛋白提取的影响。[结果]结果表明:利用发酵法破碎藻体和细胞,0.05 mol/L的KP缓冲液(pH值7.2)作为提取液,经过30%~50%饱和硫酸铵盐析和DEAE-Toyopeal 650 S离子交换柱层析后,藻蓝蛋白纯度达2.51,最大紫外-可见吸收峰位于616 nm。[结论]普通念珠藻藻蓝蛋白分离提取较为理想的程序为:藻粉→0.05 mol/L KP缓冲液(pH值7.2)浸泡→发酵法破碎细胞→35%~50%饱和硫酸铵盐析→DEAE-Toyopeal 650 S柱层析→较纯的藻蓝蛋白。  相似文献   

19.
刘炜  史载锋  何文英  邓鹏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402-15403
[目的]对农药氯氰菊酯与DNA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揭示其致畸的作用机制。[方法]在pH值7.4的‘蹦s.HCI缓冲溶液体系中,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法和荧光探针,对氯氰菊酯与DNA的结合方式和结合常数进行研究。[结果]氯氰菊酯在256nm处的紫外吸收峰随着DNA的加入发生了显著蓝移,同时吸光强度逐渐增大,DNA在203ntn处的紫外吸收峰随着氯氰菊酯的加入发生了显著红移,同时吸光强度逐渐降低,这说明氯氰菊酯与DNA形成了复合物;固定DNA浓度(3.4×10^-4moll/L),改变氯氰菊酯浓度(1×10^-5 6×10^-5mol/L),在203nm处测定吸光度,计算得到37℃时结合常数K为7.19×10^3L/mol;结合荧光探针试验证明氯氰菊酯与DNA是以沟槽方式结合。l结论I氯氰菊酯与DNA以沟槽方式结合可能是氯氰菊酯具有致畸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