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畜禽舍氨气排放规律及对畜禽健康的危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畜禽养殖规模的不断增加和集约化养殖方式的快速发展,大量畜禽粪尿集中排放。挥发的氨气(NH3)不仅对环境造成巨大污染,同时也严重影响畜禽的健康,诱发各种疾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因此,分析畜禽的氨气排放规律及其对畜禽生产和健康的影响,对控制畜禽舍氨气浓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阐述了畜禽舍氨气排放影响因素,以及氨气排放规律;分析了氨气对畜禽健康的影响及其对机体的损伤机理,为规模化畜禽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对一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6m、1.6m和3.0m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35.0mg/m3、36.7mg/m3和44.2 mg/m3,其中3.0m显著高于0.6m、1.6m(P<0.05),0.6m、1.6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9mg/m30、.0027 mg/m3和0.0030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1mg/m3、2593mg/m3和2581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而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舍内空气湿度的变化对TSP、PM10的含量和粪便含水量对舍内NH3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科学验证,生物过滤器是一种可有效降低异味和其他气体排放的设备,适用于机械通风的畜舍设施和粪便储存单元。生物过滤器的原理是:将有害气体吸收到生物膜当中,再由微生物降解为水、二氧化碳和盐,微生物可利用降解过程产生的能量和养分实现生长、繁殖。设计良好的生物过滤器可降低硫化氢(H2S)、氨气(NH3)的含量。有关生物过滤器的研究正在积极开展,未来几年关于污染物的减排效率、生物过滤器媒介、配置以及维护方面将会出现更多进展,其他潜在效益还包括抑制病毒的空气传播和温室气体(GHG)的排放。  相似文献   

4.
新疆冬季密闭羊舍的空气质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一栋密闭式羊舍内的空气质量进行了观测及分析,结果表明:在舍内0.6m、1.6m和3.0m的不同高度层中,氨气的平均浓度分别35.0 mg/m3、36.7mg/m3和44.2 mg/m3,其中3.0m显著高于0.6m、1.6m(P<0.05),0.6m、1.6m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硫化氢的平均浓度分别为0.0039mg/m3、0.0027 mg/m3和0.0030mg/m3,各层浓度问差异均不显著(P>0.05);二氧化碳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571mg/m3、2593mg/m3和2581mg/m3,各层浓度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舍内NH3、H2S、CO2气体呈现一定的昼夜变化,三种气体白天的平均浓度均低于夜间.而舍内各环境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其中温度高低对舍内NH3与CO2气体的含量有明显的影响,舍内空气湿度的变化对TSP、PM10的含量和粪便含水量对舍内NH3的含量亦有明显的影响,它们之间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旨在分析探究规模化猪场舍内颗粒物、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分布特点。试验选取了江苏省靖江市一个半封闭式现代化猪场作为试验猪场,分别监测了保育、育肥舍不同位置(南、北、前、后、外)和不同高度(0.5、1.0及1.5 m)的颗粒物(TSP、PM10、PM2.5)与NH3和CO2浓度、温度、相对湿度、光照强度以及风速等。每个舍连续监测3 d,监测时间段为07:00~19:00,每2 h监测一次,全天监测7次。结果显示:猪场舍内颗粒物与有害气体浓度随着舍内湿帘、风机开启与否及猪体的运动情况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喂料与风机开启阶段,颗粒物浓度呈现升高和降低的相反趋势;舍内TSP浓度及NH3浓度分别最高达到0.822 mg/m3和12.01 mg/m3。猪舍内中部位置的TSP及NH3、CO2浓度均显著性高于四周靠窗位置(P0.05);猪场舍内颗粒物(TSP和PM10)显著高于舍外(P0.05)。研究表明:半封闭式猪场舍内颗粒物与NH3和CO2呈规律性变化,通风量、温湿度及猪体的活动量等均会影响猪舍内颗粒物及NH3和CO2的浓度,舍外空气质量明显好于养殖舍内。  相似文献   

6.
随着畜禽养殖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养殖环境趋于恶化.畜禽对空气质量敏感,空气质量与发病率直接相关.氨气(NH3)是影响动物健康及生产最主要的环境有害气体之一.动物长期暴露于氨气中会诱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神经功能障碍,降低生殖能力和生长能力.本文总结了氨气影响动物健康和生产性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处理猪粪恶臭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自行研制的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处理猪舍蓄粪池臭气,研究除臭可行性。通过生物滤池填料的筛选、填料层高度和初始含水率等工艺参数的优化以及不同通气量和气体浓度等受控条件的研究,明确最佳除臭条件和除臭效果。结果表明:气体氨气(NH3)浓度≤32.7 g/m3、甲烷(CH4)≤12.5 g/m3时,以腐殖土/蛭石(1∶1)为填料、填料层高度为60 cm、填料初始含水率为50%,控制通气量在1.7 m3/h时装置去除臭气效果最佳。生物土壤滤体除臭装置对一定浓度的蓄粪池臭气具有较好的除臭效果,适用于新农村的中小型家庭猪舍蓄粪池臭气处理。  相似文献   

8.
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不同配比的纳米TiO2加入到丝素溶液中,经过冷冻干燥,得到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材料。采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对材料进行了表征及溶失率的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丝素多孔材料的内部孔为不规则的多角形,且孔与孔相互贯通,平均孔径为22~68μm,孔隙率为85%~92%;随着纳米TiO2加入量的增大,丝素蛋白的结晶结构从silkⅠ向silkⅡ构象转变,在水中的溶失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膜的体外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丝素蛋白膜的生物活性功能,通过冷冻干燥的方法制备了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膜,并在人体模拟体液(simulated body fluid,SBF)中进行了体外降解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膜具有较好的平均孔径和孔隙率,分别为22~53μm和86%~92%;降解20 d后,孔洞界限逐渐被破坏,复合多孔膜的失重率增大到35%以上;降解后多孔膜的结晶度有大于降解前的趋势;在多孔膜的内壁有羟基磷灰石的生成,具有很好的生物活性。据此认为,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的纳米TiO2/丝素蛋白多孔膜,有望进一步开发成为软骨替代材料或创面涂敷材料。  相似文献   

10.
通风量对蛋鸡粪堆肥氨气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风量是影响堆肥进程和氨气排放的关键因素。试验以鸡粪和锯末作为堆肥原料,利用动态箱法进行蛋鸡粪堆肥,探讨不同通风量对蛋鸡粪堆肥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1通风能显著提高堆体物料p H值,降低含水率;2氨气排放集中在堆肥的升温与高温阶段,整个堆肥期间,0.15、0.05、0 m3/min·m3组氨气排放总量分别为7 823.70、7 313.13、6 299.06 mg/d;3对照组氨化细菌拷贝数显著高于0.05、0.15 m3/min·m3组(P0.05),这与铵态氮含量变化规律一致;0.15 m3/min·m3组氨氧化菌和反硝化菌拷贝数都显著高于0.15 m3/min·m3组和对照组(P0.05),说明0.15 m3/min·m3组可能是通过减弱氨化作用(减少铵态氮的形成)和提高氨氧化作用促进铵态氮向硝态氮的转化而减少氨气排放。综上所述,在本试验条件下,0~4 d通风量设置为0.15 m3/min·m3,4~9 d通风量设置0.05 m3/min·m3,可以在达到堆肥产品腐熟与无害化标准的基础上降低堆肥过程氨气排放。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密闭奶牛舍越来越受到寒冷地区奶牛场的重视,通过检测牛舍空气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含量,对河北省北部寒区大跨度密闭奶牛舍夏季有害气体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夏季舍内NH3含量的日变化范围为3.1~6.6mg/m3,其中7∶00~8∶30和18∶30~21∶30达到高峰值;舍内CO2含量表现为早晚高中午低的规律,早晚含量均超过2 000mg/m3,且晚上舍内CO2含量与垂直空间高度密切相关,1.8m高度处的CO2含量显著高于0.6m(P0.01)和1.2m处(P0.05)。另外,早中晚舍内CO2含量均显著高于运动场和场中(P0.01),分别是舍外的4.7倍、3.7倍和4.1倍。该研究可为寒区密闭奶牛舍的设计和环境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规模化肉鸭场污水污染物排放及其对水环境污染现状,本试验选择河南省5个有代表性的规模化肉鸭场,对其所排放污水以及附近水体中的化学需氧量(COD)、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氨氮(NH3-N)、总磷(TP)、悬浮物(SS)等污染物含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对其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鸭场排放污水中COD、BOD5、NH3-N、TP、SS的平均含量均超出《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其中COD、BOD5、NH3-N、TP属于较严重污染,而SS属于严重污染.鸭场下游水体中COD、BOD5、NH3-N、TP的平均含量均高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其中COD、BOD5、TP污染较严重,而NH3-N为严重污染.因此,规模化肉鸭场污水排放污染物指标全部超标,并且排放的污水对周围水环境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  相似文献   

13.
染料废水是工业废水的主要来源,其水量大、浓度高、成分复杂、难生化降解,是国内外公认的难处理的工业废水。本研究以钛酸正丁酯为前驱体,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纳米TiO2,掺杂Fe3+改性纳米TiO2制备催化剂,以6-硝废水为处理对象,对其进行光催化降解。考察了焙烧温度、掺杂Fe3+量、催化剂用量、pH、H2O2用量和反应时间对6-硝废水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掺杂Fe3+量为0.100wt%,焙烧温度为500℃时制备出的改性TiO2在其用量为0.300g、H2O2用量为4.0ml、pH值为2、反应1.5h时,6-硝废水的降解率达到86.73%。  相似文献   

14.
不同日粮组成对冬季密闭青年母牛舍碳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不同日粮组成对冬季密闭青年母牛舍碳排放的影响。试验选取1栋有100头青年母牛的牛舍,依次饲喂精粗比不同的日粮,密闭采集测定甲烷(CH4)、氨气(NH3)、硫化氢(H2S)和二氧化碳(CO2)4种气体的浓度。结果表明: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增加,舍内CH4浓度呈降低趋势,各组平均浓度依次为73.58、115.83、93.60、50.18mg/m3,各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NH3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63、2.62、5.38、4.09mg/m3,除了A组与B组之间外,其余各组之间均差异显著(P0.05);H2S的各组平均浓度分别为0.0481、0.0396、0.0352、0.0402mg/m3,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O2的各组平均浓度依次为3696、4061、5847、3162mg/m3,C组与A组、D组之间差异显著(P0.05)。4种气体在同一高度的浓度变化与牛舍内总浓度的变化呈现显著的相关性。得到以下结论,高精料日粮可使舍内碳排放量下降、CH4和CO2浓度降低;日粮蛋白质水平升高,则舍内NH3的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15.
高床山羊舍空气环境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云南夏秋高温高湿气候特点,按照国家环境监测规范,对山羊舍内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双列式羊舍舍内温度、湿度、气流速度、采光效果等物理卫生指标因舍内羊床的方位不同而变化;在每只山羊占有舍内空间10.4m3的条件下,6月份上述物理卫生指标基本符合山羊生长发育的要求;舍内总悬浮颗粒物0.15 mg/m3;可吸入颗粒物0.059 mg/m3;氨气0.32 mg/m3;硫化氢0.0031 mg/m3;恶臭66,与国家畜禽场空气环境质量标准相比,有害气体浓度较低,适合山羊舍饲要求.  相似文献   

16.
鸡舍是畜禽养殖业氨气排放的重要来源之一。近来,许多研究者对影响氨气排放的因素及减排技术进行了研究。影响氨气排放的因素包括动物(种类或生理阶段、日粮、密度及体重、动物活动等)、畜舍环境因素(温度、湿度及风速等)、粪便处理及饲养管理方式等。文章综述了影响鸡舍内氨气排放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生产中减少氨气污染,提高舍内鸡只健康及畜禽粪便利用价值等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应用常规的化学分析技术,测定了3个规模化猪场(A、B、C)污水处理不同阶段的污染物的含量,研究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染物的降解率,并与国家排放标准进行比较,为进一步优化规模化猪场污水的科学处理提供理论依据。污染物指标包括:pH、悬浮物(SS)、氨氮(NH3-N)、总磷(TP)和化学耗氧量(CODcr)。结果显示,3个规模化猪场排出的污水经过一定的污水处理工艺,其pH值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范围之内(pH 6~9);各猪场对SS、NH3-N、TP和CODcr降解有一定的差异,猪场A上述污染物的降解率分别为46.35%、24.00%、11.08%和54.76%,均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猪场B各污染物指标的降解率分别为96.97%、6.55%、96.85%和94.58%,除SS达到排放标准外,其余污染物都超标严重;猪场C的各污染指标降解率分别达到97.54%、30.8%、94.74%和96.55%,SS和CODcr达到排放标准,而NH3-N和TP超标严重。结果表明,不同规模化猪场采用不同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污水的处理效果有所不同。猪场C污染物的降解效果优于其他2个猪场,但总体来说,3个猪场污水处理效果都不甚理想,污水处理工艺有待进一步优化改进。  相似文献   

18.
畜禽养殖舍氨气排放特性及减排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畜禽养殖舍是重要的氨气(NH_3)排放源,了解畜禽舍NH_3排放特性及其减排措施对于畜禽健康生产和环境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猪、鸡、牛3种主要畜禽养殖舍内的NH_3排放特性,对于不同畜禽舍内影响其NH_3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并对3种畜禽舍的NH_3排放因子进行了比较,总结了当前广泛采用的各类畜禽舍内的NH_3减排技术,包括从源头的饲料优化、排泄后粪便添加剂使用、舍内空气净化处理以及外排空气过滤装置等,构建了全方位的畜禽舍NH_3减排措施体系,对于了解畜禽舍NH_3排放特性,以及减排措施的选择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超长种鸭舍环境对种鸭生产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研究超长种鸭舍不同季节纵向不同距离室内空气环境因子、细菌气溶胶和有害气体浓度的变化及其与生产性能的关系。在离进风口0、30、60、90、120m处检测空气流速、温度、湿度、NH3和CO2、气载总菌浓度、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气载大肠杆菌浓度和气载沙门氏菌浓度以及种鸭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结果表明,离进风口越远气载总菌、大肠杆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逐渐上升(P0.01);离进风口不同距离对种鸭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表明目前行业应用纵长120m的种鸭舍可以良好控制其舍内环境并使种鸭发挥良好的生产性能,具有在生产中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试验旨在研究秋冬季节超长笼养蛋鸭舍内不同区域环境参数特征,以及对蛋鸭生产性能的影响。分别选择舍内距离进风口0m(进风端)、33m、66m以及100m(出风端)处检测温度与湿度、NH3和CO2、气载需氧总菌、气载大肠杆菌以及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结果表明:蛋鸭笼养舍内温湿度、NH3和CO2以及各检测类型气载细菌浓度均由进风端至出风端显著上升;气载需氧总菌浓度介于5.07~5.74lg(CFU/m3),气载大肠杆菌浓度介于3.71~4.74lg(CFU/m3),气载金黄色葡萄球菌浓度介于4.39~5.56lg(CFU/m3);出风端蛋鸭产蛋率与料蛋比略差于其它位置,但差异不显著。表明秋冬季节超长蛋鸭笼养鸭舍内不同区域环境参数存在明显差异,研究结果对蛋鸭笼养实施更精细化的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